时间: 2021-07-09 19:26:13 | 作者:贺宇宙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01
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作品《成为》无疑是一本激励人心的著作。
从一个黑人社区的普通小女孩,到考入哈佛法学院,成为美国第一夫人——她的人生轨迹拥有着常人无法复制的传奇色彩。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能读到米歇尔从第一视角出发的种种经历和体验。她提到,当公众媒体在评价她的时候,总是会使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标尺。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住进白宫的非洲裔总统夫人,她通常都被默认为是“另类的”,甚至是“高大凶猛的”、“充满攻击性的”。
然而,当读到米歇尔如何在社区中逐渐长大,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缓慢提升着自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她真诚的叙述所打动。
整体给人的阅读感觉比较轻松流畅,前半部分尤其精彩,后半部分政治内容稍显冗余。
这本书最吸引人的一点在于米歇尔的文字总是传达出坚定、积极且向上的力量,正如书名《成为》所言:
“成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到达某个位置或者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相反,我认为“成为”应该是一种前进的状态,一种进化的方式,一种不断朝着更完美的自我奋斗的途径,这条道路没有终点。
“成为”是永不放弃要继续成长的想法。
02
米歇尔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读来十分有趣。
她从小生活在丰富多元的社区,周围住着犹太人和各种移民家庭。虽然家中不甚富裕,但她和哥哥依然健康顺利地长大。
当米歇尔很小的时候,有两种清晰的品质已经在她身上展现了出来:好强与坚定。
1969年秋天,她刚进入幼儿园。作为测试,孩子们被要求念一些简单的关于颜色的单词。轮到米歇尔的时候,她开始自信满满,后来却意外地在white这个单词上卡壳了。回到家之后,这件事在她的脑海中反复盘旋不去,她感到非常懊悔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完美发挥。
这本来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普通到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学校里经历过。
然而,米歇尔思考之后做出的举动却比普通人更进一步。第二天上课时,她强烈要求重新再测试一遍。老师没有同意,和蔼地表示大家还有别的事要做。但执着的米歇尔一再坚持,最后又进行了一次测试。她这次表现得很完美。
那天下午,她昂首挺胸地走回家,胸前别着一颗金色的小星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是很诧异的。
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犯下的过错,并且勇敢地坚定地去修补过错,力图为自己争取下一次表现的机会,这种行为实在让人惊叹,甚至有些自愧不如。回想起来,大多人都会常常有这种发挥失误的沮丧感,但是能够主动弥补过错争取下一次机会的人又有多少呢?
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通过这件小事情,我们能对米歇尔总体的性格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事实上,她后来的一生也几乎没再改变过这种勇敢且主动的性格。
这种性格和米歇尔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关系。米歇尔的母亲开始教她读书,带她去公共图书馆,父亲喜欢音乐和艺术。交流时,他们从不把孩子当作是一无所知的孩童,从不说教,而是有问必答,常常和孩子们持续几个小时的谈话。
“我培养的不是小孩子,”母亲常常说,“是未来的大人。”
因此,在十几岁的时候,家里没有晚上必须几点回家的规矩。相反,父母会问,“你觉得几点前回家比较合理?”然后相信她和哥哥会信守承诺。
在学校,米歇尔的表现稳步上升。她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但她很有学习的动力。
正如米歇尔在书中写道的那样:
我评估我的目标,分析我的成绩,计算我取得胜利的次数。如果前方有一个挑战要迎接,我一定会迎头而上。证明自己一次之后还有下一次。
这就是一个女孩的生活,她总在不停地问自己:“我是否足够优秀?”并不断地给出自己的答案。
03
米歇尔和贝拉克·奥巴马看起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两人相识于律师事务所,他们都来自哈佛法学院。
米歇尔像那种喜欢计划、做事有条理、总是按部就班然后稳步前进的优等生。但贝拉克·奥巴马,人们都说他是个天才。
米歇尔形容说,他就像是一头独角兽,太不同寻常以至于感觉不太真实。和周围的人不同,他从不谈论物质话题,不谈论买房买车,甚至不谈论买双新鞋,只是把钱花在书上。
当米歇尔坐上贝拉克的小破车时,贝拉克提醒她说不要往下看。但她已经看到了——车的底板上有一个很宽的洞,从这个洞中你可以看到道路飞快闪过的画面。这一瞬间,米歇尔意识到如果选择和眼前的男人在一起生活,那么人生将永远不会乏味。只不过她同时也感觉到,这个男人很可能永远也挣不了多少钱。
社会各处都向贝拉克伸来橄榄枝,但贝拉克总是投身于那些他觉得真正值得的东西上。和大多数人不同,他不以世俗的标杆去判断自己的成就,他有时完全忽视“人生赛场上的激烈竞争”。
一个三十多岁的律师,按理说应当为自己的安家立业考虑了,按理说应当购置一辆不那么破旧的车或是一套房子了,但贝拉克从不在乎这些。他还在追寻着自己愿意投身的事业,并且无视金钱上的报酬。如果缺钱,他就挤出时间写一本书来用稿酬补贴家用。
在贝拉克的这种笃定态度面前,米歇尔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方向非常迷茫。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想以怎样的方式为世界作贡献呢?”
米歇尔承认自己陷入了怅然若失的心态中。她从前是绝对的现实主义者,认为如果有人上了一所好大学,那么就应该立即把它转化成进阶的资本,充分发挥这个学位的价值。为此,她曾和医学院的男友分手,那时对方执意要去竞选吉祥物,扮演一只翻筋斗的狗。她曾经对自己的观念坚定不移,但遇到贝拉克之后,她开始动摇了。
很快,父亲的离世给了她又一次打击。她清醒地意识到,生命太短暂了,不能再浪费下去了。
她问自己,如果此时此刻,我死了,我希望人们关于我的记忆有哪些呢?显然,没人希望别人关于自己的记忆是一堆诉讼摘要,或者是某项侵权辩论。
她确信自己能够为这个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和贝拉克一起,于是她决定行动了。
04
《成为》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着实有些无趣,米歇尔讲述贝拉克如何一步步竞选,最后成功的故事。
掺杂了太多的政治活动行程,叙述者的态度也变得像被困在玻璃罩里一样模糊不清,让人很难分辨某些话究竟是的确如此呢,还是为了政治原因粉饰太平不得不去如此叙述。
不过,让人颇为唏嘘的是后半部分中米歇尔关于家庭的自我矛盾感。
当贝拉克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奥巴马总统”之后,她感到所有人的生活都退回到了祖辈们的状态:一家人全围着一个男人打转。她对这种状态非常不满,因为她觉得,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和发展才是正常的逻辑。
贝拉克全力以赴准备竞选的那段时间里,很多个夜晚,她自己躺在床上,感觉自己像是在对抗全世界。所有人都希望贝拉克属于他们的国家,但她却想要贝拉克属于家庭。
说来也有些讽刺,即使成为了“第一夫人”,依然还是要面对“如何兼顾家庭与事业”这样的问题。
米歇尔尤其令人敬佩的一点就是,当她一旦认定自己应该前行的道路之后,就对自己信念坚定不移。
她一开始成为全职妈妈的时候,贝拉克常常不在家,外出忙工作,而自己却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耐心和爱意在慢慢消退,许多个夜晚,当贝拉克回到家里之后,要么是一场争吵,要么是寂静漆黑的卧室。有时候贝拉克回家的时间拖延了,女儿们就要疲惫困倦地在床上等着爸爸回来。
米歇尔却着手改变规则。她规定好女儿们每天晚上的睡觉时间,如果丈夫有事耽搁,那么女儿们就照常睡觉。
她试图让女儿们明白,“我们不等爸爸,是爸爸要赶上我们。”
她希望女儿们能够有强大的内心,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去忍让、奉献和付出。她更不想让女儿们认为,生活只能等到男人回到家之后才开始。
米歇尔写道:
我成为一位母亲,但是在为孩子们付出的同时,我一样可以从她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我成为一名妻子,但是,对于如何去爱一个人,对于与另一个人携手生活,我仍在适应,有时也会遭遇挫折。从一些标准来衡量,我已经成为一名拥有权力的女性,但仍然有很多时候,我感觉没有安全感,感觉自己被忽视。“成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实现。“成为”既需要耐心,也需要艰苦付出,二者同等重要。
这也是读米歇尔的《成为》最让人鼓舞的一点。
从她的身上,我们会受到非凡的鼓励,会拥有更加坚定自己的勇气。
如果不能及时定义自己的话,那么很快就会被别人定义。
总的来说,这本书语言流畅好读,前半部分尤其精彩,后半部分稍微无聊可跳读,整体篇幅不长。
宇宙推荐指数:四星。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