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刘子超

时间: 2021-07-02 20:27:04 | 作者:岁月在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刘子超

《失落的卫星》是一本中亚国家的游记。

作者刘子超在讲述旅行时所见所闻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在同一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政治以及文化事件的讲解,兼具趣味性和文学性。

伴随着阅读,你一定会打心底里地佩服作者——只身一人在中亚各国间闯荡,光是学习当地语言、办理手续、了解风俗文化以及地方政策,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就不免耗去许多精力。旅途中动辄数小时在高原上的疾驰,而车力不及之处如天山山脉,只能徒步跋涉;异国他乡,车马劳顿,可一旦到达落脚处,仍然不忘手捧书籍阅读,教人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之旅”啊!

刘子超在书的最后写道:“如果我想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和经验,想理解我所身处的现实,还有什么比旅行和写作更好的方式?”在他眼中,中亚像一颗卫星,徘徊在不同文明与势力之间,校正着自己的方位,在全球化的边缘和大国的夹缝中寻找自己的轨道。 关于这颗失落的卫星,书中有一段极具画面感的描写:

“窗外是一片被遗忘的世界。由于苏联时期的过度灌溉和乌兹别克一侧运河的关闭,原本肥沃的土壤已经盐碱化。生锈的工厂废弃在路边,难以想象会有什么工作机会。小巴经过关闭的牛奶厂、石油厂和酿酒厂。政府没有试图恢复它们,而是任其荒废在那里。我感到自己好像在目睹一座废墟的形成:一个有人居住的城镇正在化为尘土。”

说实在话,读完整本书,中亚各国诸如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之类的名字还算能记住,但再向下追溯,那些地方城市名,乃至旅行中出现的人物名,都如过往烟云般随着书本的合页一下子消散了;但作者旅行中遇到的那些趣事、苏联的历史、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更重要的,写作此书的不易与作者编者的辛苦——这些却会一直留在读者心里。

以下是一些摘抄:

老人叫谢尔盖,退休前曾是科研站的工作人员。他厌倦了阿拉木图的喧嚣,宁愿在这里独自生活。他开着一辆破拉达轿车,从阿拉木图买来成袋的土豆、洋葱,带到山上。直到这里被大雪覆盖,他才驾车返回城市。

“有时候,我渴望交流,但更多的时候,我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谢尔盖说,“这里很安静,能让我回忆起很多往事。当年我们都住在这儿,现在只剩下我了。登山的人偶尔会经过这里。”

——序幕 大巴扎、流放者和塔季扬娜

他们喜欢告诉我这样的外国旅行者,吉尔吉斯是“中亚的瑞士”。这里既有阿尔卑斯般雄伟的天山,也有明净如眼泪的伊塞克湖,还有向远方延展的大草原,上面点缀着枣红色的骏马和白色的蒙古包。

——吉尔吉斯斯坦·边城浮世绘

我告诉她,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在内心深处,我始终觉得自己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液——不是草原游牧民族,而是当代游牧民族。这样的人总是不停移动,从世界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缺乏归属感,家只不过是当下的落脚之处。对他们来说,旅行不是为了去任何地方,只是为了旅行。最重要的事情是移动。

——吉尔吉斯斯坦·边城浮世绘

我住进一家舒适的旅馆,弄到一个梵高“阿尔勒卧室”似的小单间。房间的窗子正对天山,旅馆院子里拴着一只羊,院外传来鸡鸣声。一阵狂风从山口的缝隙中吹来,杨树叶哗哗作响。天空变成蓝宝石颜色,我随即闻到雨的气息。天山如同阴沉着脸的巨人,耸立在那里,覆盖着积雪。我开始担心它反复多变的天气,因为我正打算在天山深处徒步几日。

...

我把大件行李寄存在旅馆,告诉老板我几天后回来。我随身只带了一个背包,里面有简单的洗漱用品、雨伞、瑞士军刀、一小瓶吉尔吉斯斯坦牌白兰地,还有一本谢苗诺夫的《天山游记》。

...第一滴雨点落下来的时候,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阴云在头顶缭绕,空气中饱含着水汽。雨水像游牧民族的大军,成批地落下来。气温顿时骤降,即便穿着外套,依然寒气逼人。山间的树林变得更加幽暗,河水翻滚着冲击石头,掀起巨大的浪花,声音也似乎更响。

雨很快呈瓢泼之势,山消溶在远处,一度甚至看不清眼前的道路。即便我撑着雨伞,也无法阻挡被寒风裹挟的雨水,从伞下面钻进来。我加快脚步,希望身子能暖和起来,更希望尽快到达落脚之处。

——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游记

我还是把面包塞进嘴里。“这里晚上一般做什么?”“在房间里喝伏特加,”女孩说,“疗养院的传统。”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喝啤酒,看契诃夫的《第六病室》。夜色中的伊塞克湖漂亮得像一块深蓝色的布。

——吉尔吉斯斯坦·加加林疗养院

一路上,乘客们不舒服地挤在一起,忍受着旅途的煎熬。窗外是杏林、水库、荒凉的公路,远处是突厥斯坦的群山。一个塔吉克小女孩趴在奶奶的腿上睡着了,脸上压出一道印儿。

这就是世界真实的样子,充满琐碎的细节,而我用尽所能来理解它们——这让我感到自由。

——塔吉克斯坦·西进亚历山大城

所幸,我在租房网站上找到一个短租公寓。在杜尚别,这个公寓算得上鹤立鸡群。价格有点高,却是整套公寓,位于中心区域。房东叫安东,会说英语。我感到,即便再闭塞的地方,也总有与世界接轨的一小群人——所谓全球化的一代,互联网的一代。在杜尚别,这样的人很宝贵,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

...

在谈到萨曼王朝被突厥民族推翻时,一位塔吉克政治家写道:“在这场可怕的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塔吉克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上的悲惨事件。”不过,这只是一种话术、一种修辞,想借此赋予塔吉克人一点犹太民族在他们自己历史中找到的那种悲怆感。相比一个王朝的覆灭,文化根基的丧失更加悲惨。

——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复调

一河之隔的对岸,依旧是阿富汗的世界。眼前高耸的山脉则被称为“兴都库什”,在波斯语里意为“杀死印度人”。这表明,翻过这座大山就可以听到另一种文明的遥遥回响。一千三百多年前,正是被这种文明的光芒所吸引,玄奘大师翻越帕米尔高原,去印度求取真经——我如今所走之路,也正是他当年走过的道路。

——塔吉克斯坦·从帕米尔公路到瓦罕山谷

这本巨大的《古兰经》就摊开在房间中央的读经坛上。因为光线不足,给人一种幽古之感。透过玻璃罩,我仔细审视经书,发现它朴素得惊人,没有任何装饰,却显示出一种历史的强悍。泛黄的书页上,写满纷飞的古老经文,如同一支游弋的大军,让人摸不清走向。

——乌兹别克斯坦·寻找乌兹别克的失落之心

长时间的与世隔绝,令他的烟瘾大增。谈话中,他几乎一刻不停地抽烟。“天黑以后,还要有酒,没有酒是很难熬的。”他吐了口烟说。

有时候,感到实在太寂寞,他会叫上一个工人,到帐篷里陪他喝酒。中国带来的白酒很快喝完,现在他喝更容易弄到的伏特加。尽管如此,每到一个临界点,他还是会濒临崩溃。

...

卡拉卡尔帕克司机告诉我,他原来就是穆伊纳克的渔民。十几年前,他咬牙变卖了渔船和家当,搬到努库斯,重新开始,后来才成为一名司机。他总结着自己的一生,一辈子经历过两次巨变:第一次是苏联解体,那意味着国家和身份的转变;第二次则是咸海的消失,那意味着过去几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就此终结。

——乌兹别克斯坦·困守咸海的人

回到阿拉木图,我琢磨着接下来的行程。我决定深入哈萨克大草原,前往北部小城塞米伊。塞米伊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流放地,也暗藏着苏联时代的秘密核试验场。1949年,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草原深处爆破成功。在随后的四十一年里,那里又进行了四百五十五场核试验,让哈萨克斯坦成为遭受核爆最多的国家。

...“你们的祖国是哪里?”

“你用什么语言思考,你的祖国就是哪里。”

...

夜色中的塞米伊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在这片文明的边缘地带,国家意志曾如潮水般袭来,终又退却。我想打捞那些残存的东西,放在玻璃罐中观察。

——哈萨克斯坦·草原

文章标题: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刘子超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126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