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5-23 14:38:45 | 作者:上智下愚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去年在国庆小长假余额不足之际,虽然路途遥远,但我还是跑了一趟首都图书馆。
无他,很多问题,何处求解,还是只有向书里寻求答案去。
在假期的前几天里,我去三家画室上了一次素描课,两次油画课,上课老师自然都是课班出身,中央美院毕业那种,遇高人自不可交臂失之,于是以前看的各种乱七八糟有关美术方面书籍时遇到的问题,终于有机会找行家请教。
其中一个一直疑惑的问题便是徐悲鸿与刘海粟之争,网上曾有人讨论过,虽然都是法国学成归来的,但徐悲鸿推崇并主打的,是前苏联那一套。比如背着夹子写生那些,都是列宾诸公开创的,而刘海粟则主张法国那一套。于是问题来了,向左走,向右走?
这样一个血外行(北京土话,指外行中的外行,外行中的战斗机)问出的傻问题,得到的答案是一位老师避而不答,一位老师只是回复了一些诸如勤奋练习,自有功成之日一类鸡汤话。还有一位愀然变色,问我本职工作是干啥的,我,我只是一个弱小、无助、可怜的文字工作者。好吧,这个问题略过,我们开始画画吧。
于是,于是在首都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时,我以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后来发现还是自己想多了。
其实,这只是中央美术学院一次学术研讨会的文章汇编---罢了。这次传言主要是讨论了石膏像在博物馆收藏、美术教育中曾起到的现实作用,及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全书共分三编,大抵内容分做石膏像在欧洲的历史与今天,石膏像引入中国的历史与意义,再来便是石膏像在当今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说起来第三编真的是全书最肥美的一部分了,生生占去全书的一半以上,一干一线老师们痛说革命家史,不对,是大谈自家教学中的实际真实体验,虽然这种真实是经过粉饰的,石膏像在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也是经过修图的,但因为是教学一线的心得,外行如我,看的还是很开眼界的。
回到自家开头时提到的问题,关于前苏联教学模式对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知乎上一直讨论的很热闹,自家虽然外行,但对于某个大方向还是同意的。既不能全盘甩锅给某种教学模式,硬说都是TA的错。难听一点的版本便是:不是素描不行,是你不行。
归根结底,学什么东西还是要稳扎稳打,一步步提升,没什么捷径可走的。----以上,便是一个外行对于此书的所谓感想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