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井河镇变迁的印记

时间: 2020-11-01 12:34:18 | 作者:鲁励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井河镇变迁的印记

  风和日丽的秋天,广袤农村的天空格外晴朗,我参加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到广安区井河镇去采风。井河镇这三个字,幼时就深深扎根在我的脑海里,有着抹不去的印记,我外婆家就住在离场镇不远的黎子沟。

  在采风队伍乘坐的客车上,我倚窗观望着公路两旁硕果累累的景象,打开了回忆的闸门。幼时,受父母的安排,每年新年伊始都要提着礼物到外婆家去拜年,这是尊重外婆家人的礼数,断然不能缺少,虽然从未见到过外公与外婆,这种礼节一直延续到我参军离家。在我的记忆里,井河场镇当时叫井溪公社,只有一条碎石子公路横贯上下街,街上只有陈旧的穿木结构房屋,街道地面铺设着大小不规则的石板,左边梯子上去为上街,上街几乎都是居住在街道的农户,右边为下街,除了当时的政府机关,只有小学校,信用社,供销社,卫生院,粮站,食品,畜牧,食店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单位,除了逢年过节和逢场天上午,街上拥挤不通的人,既有农民交易农产品,还有到一些固定的经营地点去购买物品,平时,农民忙着种地,街面上几乎没有几个人走动,寥若晨星而显得很冷清,到了早上或中午,街面的屋顶冒出阵阵炊烟,走到街上就能闻到柴火或煤炭烧后的味道。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广安人的印记里,河东属于工业发展重点,属于河西的井溪已经更名为井河镇,依旧是发展农业为主,没有多大的变化,从场镇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人们是在慢慢修复千疮百孔,从旧社会脱胎换骨的旧场镇,作协组织集中为何到这个镇上去采风呢?

  带着疑惑随客车进入井河镇,接近井河场镇真是大开眼界,一个发展中的乡镇街道进入视野,公路的路面是干净的泥青铺设,昔日的碎石子路面已经无踪迹,公路两边过去的良田成了一幢幢新大楼迎入眼帘,陈旧的穿木结构房屋也改修成高楼大厦,不少的住户经营各类产品,经营者也如雨后春笋的布局在街道的两边,成了镇上数万人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进入第一个参观点就是新农村六楼一底整齐地摆成一团,就像城里的居民小区,玉兔广场几个字成了文人墨客议论的话题,仿佛仙界的玉兔也闻讯到这新型的小镇落户,广场上的运动场,成了场镇居民们茶余饭后休闲锻炼的广场,进入顺铨玩具厂时。有近五十名农民工,离土不离乡地制作出口世界五大洲的玩具,虽然科技含量不高,这些农民工再也不用到外地去打工,解决了他们的用武之地,惠客多连锁超市成了购物中心,在偶遇一位市民了解到水、电、气、闭路电视、互联网等现代设备已经进入农家,轿车成了农家人的代步工具,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采风团队乘车沿着水泥路参观渡槽,这是七一水库灌溉面其中的一个连接渡槽,用条石砌的一个大渡槽成了区上确定的文物保护处,看到农业学大寨时农民群众的丰功伟绩,最后参观皓朗手袋厂,近百名工人正在制作程序中的产品,一排排具有现代特色的坤包,即将远渡重洋,经销到世界各地,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炫耀的口号,看到小企业如星火在此处点燃,这些业主的行为将引领着打工仔回乡企业,最后参观蒋家祠堂,看到一些前辈留下的民间珍贵文物,让我目不暇接,一座新型的发展中的场镇真是脱颖而出印记在心里。

  特别是采风离开前,镇上的吴镇长和人大主席,一位姓蒋的副镇长上时送别,对采风的文人墨客表达了虔诚的迎送之意,博得同路人的回馈掌声。井河镇的变迁美不胜收,遗憾也有了很深的烙印,大片收完水稻的田没有翻耕,按照农学的观点,农作物的寄生虫还会侵害次年的庄稼;地里干活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地里杂草丛生,如何珍惜、经营、耕作广袤的土地又将是基层干部要破解的新难题。

  目睹外婆老家井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虽然她家的人也从此处搬到城里居住,由一个古老的农民集镇向现代城镇进军,即将揭开历史发展的新篇章,这是广安农村场镇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是未来农村场镇发展的大洪流,要是有人间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电话,我将在电话里向外婆报告井河镇史无前例的变迁。

文章标题: 井河镇变迁的印记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948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