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11-01 12:31:50 | 作者:老练之一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8月盛夏,我冒着酷热来到江西南城,此行之主要目的是访友,不料却收获了一次难得的麻姑山之旅。
在身居南城的老友盛情相邀极力撺掇之下,我们一早就出发,驱车前往麻姑山。
麻姑山,是道教圣地,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麻姑山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二十八洞天”,名曰“丹霞洞天”,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十福地”。故《名山志》上说:“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在九州四海,唯独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
既然此地如此神奇,那我们到了南城,又怎能错过麻姑山呢?
不一会儿,汽车就从南城县城驶到了麻姑山脚下,我们舍车徒步而上。
才几步,就看到了古朴又略显沧桑的麻姑山石碑呈现在眼前,深褐色的石碑显示出它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深蓝色的隶书字体——麻姑山,让人看到一种幽深和肃穆。
一段陡峭的老旧石阶,引领着我们上山。
由于前晚下过暴雨,且时值盛夏,天气很是闷热,走在坑洼不平且坡度很陡的石阶之上,很快就有些心跳加速,气喘不已。
这麻姑山之行的开端让我的心间蒙上一层阴云——破破旧旧,人影寥落,这与我去过风景名胜相差甚远哟!
走过几十级石阶,我们抬头看到了一座比麻姑山石碑更老旧的石牌坊,上面污痕斑斑,布满苔藓,字迹模糊,经朋友解释,才知道上面刻的是:“秀出东南”
四字——当时心里冒出一个想法,真是如此吗?
带着心间的将信将疑,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缓行而上。
伴着若有若无的虫鸣鸟唱,听着微风拂过树叶的隐约沙沙声,不久我们就到达了半山亭。一路登山让我们略有些疲累,所以正好停下来在半山亭里小憩一会儿。听说毛泽东同志当年行军途中曾经在这座并不起眼的亭子里休息,并生火做饭,我兴致来了,围着亭子转转看看,又惊喜地看到石壁上所刻的《半山亭记》。撰写此记的作者还大有来头哟——张升,明成化五年状元。
能在深山之间读到明代中叶著名学者与大臣(张升官至礼部尚书)的大作,心间不免顿生喜意,对这麻姑山也不免平添了几分好感。
沿着山道下行,我们由朋友带领沿着当年徐霞客探险所走过的原路前行。山路边树木葱茏,山谷里烟雾缭绕,透过云层的几缕阳光如根根闪亮的琴弦,从云端连到山巅,清风许许,拨动琴弦,发出阵阵颤音。看着走在前方的两个朋友的背影,我依稀看到了徐霞客疾行攀援的背影。
心间有了徐霞客的牵引,我的脚步也轻快了许多,心头也敞亮了许多。
我沿着蜿蜒的小道,伴着“长寿涧”而行。《徐霞客游记》有云:“麻姑以水胜”,他还把山涧中的五处跌水名之为“五泄”。
沿涧而上,幽深秀美,三步就可见一潭,五步便可见一瀑,水声时而潺潺,时而唰唰,时而哗哗。我们一边聆听着这悦耳的天籁,一边诉说着十年前共事时的逸闻趣事,还一边数着徐霞客所说的“五泄”。可是,我们数着数着,竟迷失在这山光水色之间,居然没有把五处跌水找全。
找不全也罢,因为前方有更妙的胜景在等着我们。长寿涧里湍流不息的水从哪里来呢?听朋友说,山涧的活水便由顶端的瀑布——“玉练双飞”而来。
走过一段木质的栈桥,我们飞一般地奔至两条白色的瀑布底下。
抬头仰望,两股湍急的水流从十几米高的山石之上倾泻而下,哗哗哗的水声在山间回荡。水柱击打在下方的嶙峋巨石上,飞溅起无数的水花和雨点,溅到我们身上沁凉沁凉的——激起我们冲到瀑布底下让水流把自己浇个湿透的欲望。
绿树相拥,青石相衬,两条飞悬的白色绸带随风飘动,那份灵动,那份飘逸,把我们带入人间仙境。在仙境里,树木苍翠,云雾缥缈,泉声清越,两条洁白如玉的飘带从天宫垂下来,真是美哉妙哉!
再看看水雾中若隐若现的“玉练双飞”四个红色楷体大字,禁不住慨叹:玉练双飞——真是名不副实呀!
在瀑布之下流连许久,朋友催促我们再向上攀登——难道还有比这悬泉瀑布更妙的精致?带着疑问和期待,我们继续前行。
掠过富有神话色彩的日泉和神功泉,路过历史悠久、几经修缮的龙门桥,往前不远我们眼前霎时间豁然开朗——真是别有洞天在山间呀!
当时,我心里的第一感觉便是:这岂不是来到了世外桃源?!
青山连绵,绿稻成片,茅舍依稀,荷花点缀,太美了,真是太美了!
良田美池依偎着环绕的群山,绿稻红莲沐浴着盛夏的阳光。虽无桑竹却有数棵珍稀的红豆杉挺拔入天,虽无屋舍俨然,却有几所道观列在山边散发着道家的气息。这一切让我遐想连篇,惊叹连连!
或许这就是麻姑山被誉为“洞天福地”的缘由吧!
穿过久负盛名的“何氏书坊”、人工设计建造的“曲水流觞”和正在重修的“读书林”,我们来到了令人仰望的“瑶台墨苑”。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令我万般向往的鲁公碑厅。年少时曾经临习过的举世闻名的“颜鲁公第一行书”《麻姑仙坛记》,就立于亭中,摆在我眼前。虽然面前的碑刻是被毁之后重建重刻的,不能看到颜真卿当年的真迹着实令人遗憾,但是能亲睹唐代书法大家所曾经游历和生活过地方,能够在一代书法巨匠挥毫泼墨的仙山亲驻,已经让我心满意足,此行无憾了!
一亭一碑,吸纳文气,汇聚后人。一个个仰慕颜真卿和《麻姑仙坛记》的学人书者纷纷踏上麻姑山,留下诗篇,留下墨宝。于是汇集成如今的绵延百十米的“积翠长廊”,我穿梭在一幅幅古今中外的书法佳作间,仿佛把自己的身心都浸泡在了墨池书海之中……
告别碑亭,告别鲁公,我们踏上回程。
时值正午,天空已拨云见日,天气依旧炎热,可是心间却有清泉汩汩,惬意绵绵。
感谢南城老友梁生,感谢麻姑仙山,感谢“秀出东南”的“洞天福地”,此行不虚,此乐无际!
2019、9、3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