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5-29 01:32:58 | 作者:李冬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那是在2019年的暑假期间,学校组织我们高三毕业班的十几名教师,到江西旅游。下了火车,第一站是井冈山。饱览了井冈山革命圣地的秀色之后,下一站,就是游览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的庐山了。我们的心里,都感到格外兴奋。因为庐山太有名了。中学时代,就读过毛主席的七律《登庐山》的诗“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老师讲这首诗时,还兴致勃勃,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补充了不少知识。老师说:“庐山俯视长江,濒临鄱阳湖,层峦叠嶂,巍巍然耸立,幽谷深潭,云蒸霞蔚。其云海、飞瀑、绝壁,是庐山的三大奇观。这座山简直就是一幅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所以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老师还笑着鼓励我们:”将来,你们们能有机会到那里一游,我希望你们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呀!“一晃,30年过去了,我能有幸到这座名山一游,多么幸运,多么难得呀。老师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如何不让我们兴奋异常呢?
来到江西的第三天清晨,我们就乘车经过九江南郊,来到了庐山东麓的莲花洞。进入了盘山路,小巴司机说:“毛主席写的四百旋,是个大概的数,实际上共有三百九十六道弯。”我们坐在车里,心里很不踏实,山路不宽,弯路又多,转得我头晕目旋的。过了一会。我们才觉得平安无事,才敢放眼窗外,分明看到那漫山青翠,满眼碧绿,莽莽苍苍,无涯树海的庐山。我们都觉得好像走进了巨大的绿海之中。自然想到“跃上葱笼四百旋”的诗句,这“葱茏”一词果然写的好恰当,好绝妙呀!
车到山顶,铺面而来的是一片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的“云中山城”牯牛岭。这座钟灵毓秀的山城,被牯牛岭的东边,青松蔽日,溪流潺潺,近千幢风格各异的别墅,依山就势,点缀在万绿丛中。西边,地势平坦,峰峦葱笼,一条自东向西略成弧形的主街道依山而建,高高低低,蜿蜒于丛林之中,形成一条繁华的“天街”我们下了车,在街道一边的街心花园欣赏一番,就沿着宽宽的景区大道,向城北的如琴湖走去。
我们在如琴湖边漫步,纵览青山环抱的一潭碧水,碧水如琴,叮咚有声,“水管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这句苏轼咏西湖的诗,用到这里,也一样恰当。没登上庐山的时候,我只是想到,山,都是石头垒成的,河水,只能绕着山流淌。怎么会想到巍巍庐山的山顶上会有这么大,这么美的湖面呢?
我们静悄悄地走到湖的尽头,就看到有名的景点“花径”了。“花径”之名,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州(九江)司马时,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山上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里平均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以上,桃花迟放,本不足为奇,奇的是后人为什么这样景仰一个被贬的江州司马?我想,这是因为人们喜欢这首诗,它包含了对落难者的劝慰,人生不得意处,常十之八九,人们读了这首诗,受伤的内心,得到一些抚慰,也是难得的吧!于是,人们就在山上建祠塑像,至今仍然存留于世间!
我们沿着石阶拾级而下,就走进了一个名叫“锦绣谷”的地方。相传这里曾经是一位高僧采撷草药悬壶济世的地方。这里却是一片花团紧蹙,野草葳蕤的地方。忽然想到,唐代诗人贾岛一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引来形容这位采药济世的高僧,也是很合适的。留下这片百花争艳,百卉竟绿的山中幽谷,也算是千古留芳了!
进入幽深的山谷之中,有一条由一色青石铺就的山道。这条山道,依山就势,忽而蜿蜒上行,忽而委蛇向下。山道两旁古松挺拔,树身高低一致,树围大致相同,听说这全是自然长成,何以树龄基本相同,莫非山石这有灵性乎?山路在山谷丛林里盘旋,宛如游龙。忽见一大块岩横空悬出,宛一桥凌空飞架,游着皆以“天桥”称之。登临桥上,四围的苍山滴翠,在朦胧的白雾笼罩下,扑朔迷离,恍如仙境。青翠山岭,在云雾中龙飞凤午,构成了一幅美妙图画,使人留连不去。爬上山脊,放眼谷中,断壁千仞,悬崖万丈,奇石峥嵘,松柏遒劲,红紫匝地,千峰吐翠,果真是人间罕见的仙境。
转过岩边,忽见石垒墙上开一圆型门洞,上书“仙人洞”三个大字。这里难道就是人尽向往的“天生一个仙人洞”了吗?穿过圆门洞,原来在佛手崖下,有一个巨大的岩洞,里面供奉着吕洞宾的神像,香火燎绕,游客各个静默,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洞中深处有清泉喷涌,汩汩流出是泉水清醇甘甜,饮一口,里面换人神清气爽。仿佛走入了:“飘飘乎,羽化而登仙”的境界。
已近中午,我们乘车回牯岭午餐。坐在车上,下午,我们就畅游了龙首崖和三叠泉的奇观。站陡峭的观瀑台上,仰望那动人心魄的三叠泉,泉分三级,上下落差约150米。上级从20多米高的簸箕背上飞流直下,似溅起千万珍珠,飞溅四方,如飘雪拖练;中级落差50余米,弯曲而下,“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落在石滩上,如碎玉摧冰;下级高悬百米,如银河倒挂,,似白练高悬,令人神往。停立良久,有心潮逐浪高的震撼。
我们由大天池西南侧,顺石级而下,走不多远就看见龙首崖了。只见一面方形的巨崖陡起,壁立千仞,昂首挺立,岩松倒悬,枝干盘旋,颇有风骨,崖边卧一巨石,状如雄狮,有人叫它“狮子岩”;崖下有一石,方如印章,缀绝壁而不坠;旁有屏风岩,薄如刀削,迎劲风而不折。如此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绝。
登上崖顶,站在岩上,有如腾云驾雾,遨游于太空;不多时,浓雾散去,晴空艳阳,满目青翠,在龙首崖上凭栏俯瞰石涧峡谷,可见悬索桥似的彩虹横卧,狮子岩、方印岩、文殊岩、清凉岩、万丈梯等诸多景致,奇石累累,姿态万千。三叠泉位于庐山东南,五老峰的北边。从牯岭循小路南向而游,路途艰险,动魄惊心;
看着这般美景,我们都游兴甚浓。立即乘车直奔鄱阳湖口。湖口位于庐山东南.。我们下车远观,只见雾茫茫一片银白,山林花草,亭台楼阁,都隐入雾中,时隐时现,大家都遗憾不能看见鄱阳湖了。良久,忽然一阵劲风吹过,云雾倏忽而散,露出了阳光照射下的含鄱岭。站在岭上,往昔那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哪里去了?在阳光下只见迷迷茫茫,远处不时泛起道道金色鳞光,虽然再也看不到鄱阳湖昔日烟波浩渺的风辨,倒也为庐山平添了不少灵性。
此后,我们又乘车来到庐山博物馆。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因房号是1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参观后,又走马观花似地儋仰了几座其他伟人住过的别墅。“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亲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庐山人文风貌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也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华夏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宋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
回程中,仰首眺望着峰尖触天的五老峰,心潮更是久久不能平静。听导游的解说,李白曾为它发出赞叹:“予行天下,所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又赋诗赞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搅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激动之余,我也曾赋诗一首叹曰:“庐山风光美,处处有奇观,心中发感叹,崇敬大自然”
晚上,我们就住在庐山是一家宾馆内,室内设施齐全,就是有些蚊虫。几位老师聊起了傍晚路过的庐山会议会址。我们参观后才知道这所庐山会议旧址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原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我们议论最多的,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自然想到正气凛然,敢于直陈“大跃进”过失的彭大将军,为民请命,敢于说真话的人,竟然无端遭到批判,由此,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右倾”的运动,由此,横糟迫害的何止一个彭大将军。我们也想到,这样的悲剧不会在历史上重演了。的力的就是那篇改变中国命运的雄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为仪标准》,要是真有“一句顶一万句”的话,这一句也许就是吧!我们没有看到彭大将军的塑像,去听到民间为彭总写的赞歌:“庐山风云起,正义为庶民;一生肝胆照,丰碑万古存。”
第二天,我们就乘车离开这令人魂牵梦萦的仙山。游船徐徐离开九江码头,向上游驶去。我们站在船尾的观景舱中,凝望着渐渐远去的庐山,不禁诵起了东坡的在著名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呵,你何时才将你的真面目示人呢?有人写过一首诗云:“侧看成峰横似岭,,高低远近不一般,要识庐山真面目,携云伴雾不下山。”。说出来悠着点渴望,这渴望中,更说明庐山的神妙莫测。更增加了这座名山神奇的魅力,庐山,和东岳泰山一样也是“造化钟神秀”的名山,只是盼望着,何时有机会,再来到此一游呢?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