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8-30 14:39:49 | 作者:陈亚珍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这里我要介绍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杨治国”,原和顺县政协主席,现任新疆五家渠市副市长,援疆干部,字体方方正正,字意具有鸿鹄之气。按照名字的释义,应该具有“治国”之才。
真正认识杨治国是在多年前的一次文化采风活动,那是《小人物点评“孟子”》刚刚出版,文化采风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整合传统文化,重振民族精神,切入点竟是在出租车上与“的哥”交谈开始的。
“知道杨治国吧?”
“知道,和顺人谁不知道他,是个好小。”
“他不是副县长吗,怎么是好小?”
“这‘小’当官不像官,仁义,像自家个孩子。”
“哦,我方知道‘好小’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后来和顺通讯组的朋友,讲了有关治国的几件事。说一个早晨,有个八十多岁的老汉颤颤巍巍站在政府楼道里,来来往往的人谁也没在意,杨治国进办公室处理了一些事务出来,见老汉竟然蹲在地下,引起他的关注,问“老人家你有什么事?”
老人家说:“跟你说顶事?”
治国说:“顶不顶事我可以帮你找找门头脚道呀!”
老人家于是痛诉衷肠,杨治国悉知原由后即刻令办公室处理。他找来有关于处理事情的干部说:“这样的老人站在楼道里这么久无人过问,假如是你的父亲你怎么想?这样的老人你不关心他,他不骂你娘,难道你骂他娘?”
事后这位老汉逢人就说:“这是个好小!”
“好小”便是治国在和顺老百姓中的别称。
关于杨治国在从政中诸如上述这样的“小事”很多很多,是不是属于他管辖的范畴,只要他遇上都要伸出援手。通讯组的人又说,有个星期天,一群农民拥在政府门口上访,治国得知后立即赶去问明原由,说:“今天是星期天,政府没人办公,这样,给我七天时间,我来帮你们反映情况,七天后派一个代表来拿结果,事情没落实拿我是问,处理不合适咱再协商。”
大家在闹哄哄中面面相觑,显然对他的话不敢全信。
治国说:“我把这事当我自己的事来办,以我的人格担保!”
农民为此撤退了,上访的事如期落实。杨治国的声誉在民间传说就是个“好小”,我觉得“好小”的含义就是亲民、利民的释义,用两个字可以表达,那就是“仁爱”。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一个“仁”字。悉知悉见,视百姓为父母即为仁政。正如他在点评孟子中曰:“为民请命,大仁大义。仁义礼智信,为民乃真仁,爱民乃真义,敬民乃真礼,助民乃真智,顺民乃真信。”他用圣人的思想完善自己的人格,他以真实的行动,实践自己用灵魂提炼出来的真知灼见,以做好当下的小事完成自己的理想。
多年后又见治国,是在2019年10月9日,晋中文联应新疆五家渠市文联邀请前去文化交流。杨治国又创造了一个神话!当地人说,杨副市长太厉害了,54天改造完善了一个大型博物馆,这是五家渠多年的梦想。我们前去观赏博物馆的全貌,绝不亚于延安博物馆的气势和内蕴。
大约在1952年,解放军第六军十七师在此屯垦,十七师就是第六师的前身。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的黄麻起义,起义部队先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兵团。该师于1949年10月进驻新疆,1953年6月集体转业,1954年10月改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六师。这支历经战火洗礼的部队,走出了124位将军。为了展示这一辉煌,市区建起一条“将军街”。街旁树起了124座灯箱,镶嵌着每位将军的照片,而博物馆在展示124个将军时并没有忘记无名英雄,一进大厅,一幅无名英雄的大型浮雕雄宏夺目。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遗物,部队的发展历史,军恳人的艰辛细节,军人与牧人的故事。这里有名的无名的皆是英雄豪杰,一一阅过,一则则故事让人泪水夺眶。这是一次独特的创作,是一部真实而直观的党史,也是新疆发展的创业史!有记述、有歌赞、有反思、有展望,仿佛如大漠的风声,挟带着历史的篇章如泣如诉……阅览之后,我久久无语,我们的生命不能总是在灰暗中苟且,过往的精神即是今人的继续,把历史的精髓留下来,把往昔的污垢清理掉,这是博物馆给我留下的余音。如果没有这次展望,我却不知道在荒漠中建设成花园式的城市,需要多少代,多少人的奉献才可走到今天。?这一工程的落成,无疑是一个创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尤其得到中央领导刘延东的好评。我们到了五家渠见到治国,他双目发红,脸色铁青,吭吭吭一直在咳嗽,原来他整整50多天他在馆内左右不离盯着干,生怕出一点不妥和差错,一但落成即成历史。长时间在馆内蹲着甲醛严重中毒……
精进务实的杨治国,无论在何处,都如箭在弦上。无论干什么都是风生水起,做不到极致决不罢休。在我的想象中,援疆干部不过就是个挂职,而且主管文化更是清静闲职,可治国仍然忙得脚不沾地,除去文化建设、商贸流通,与部队的协调事宜他无不参与。因为他长期在基层工作,对棘手事的处理有较丰富的经验。所以他的职不是“挂”,而是与当地班子深深地融进去了。进疆快两年,基本顾不上回家。去年中秋节前夜,为赶回家看看老人,他半夜三点到家,一个人在车里窝了三个小时,天亮时妻子出来才发现他睡在车里。妻子说,你回了家怎还在车里睡?他说怕惊了你睡觉。一句话让妻泪流满面……治国就是这样,无论家事、国事他永远关照他人的方便,把苦留给自己,微笑面对别人。他总会让人心动心疼!早晨看望了双方母亲,8点钟又赶到武宿机场,匆匆赶回新疆办理公务。
五家渠是个年龄仅有10岁的新城市,一切有待完善。治国把准文化一脉,认为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文化,因此,他同五家渠市宣传部和文联共同努力,着意要办一个文学刊物,培养当地的艺术人才。希望晋中文联把《乡土文学》30年的办刊经验带给五家渠,属于文化援疆。当然,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
就在我们要返途的前天晚上向他告别时,有一个煤矿出事,他赶到现场参与处理事故和善后事宜,已两天两夜没有回家。半夜二点电话告诉我们他在坑口,他一再向我们道歉,说时候不早了,打扰你们休息了,实在对不起。只听他说不了几句话就狂咳不止,我们听着电话很是揪心,他的每一根神经都如绷紧的弦丝,很担心他突然承受不住。第二天傍晚,他从煤矿赶回来,组织我们和五家渠文联开了座谈会,因为我们要早走,他怕给宾馆带来不便,又怕我们吃不上早饭于心不忍,他执意送我们到机场,并亲自关照早饭。结果是夜里三点煤矿又有新情况,为不能送别深表歉意。
这就是我要介绍的援疆干部杨治国。多年前第一次见他,我写了一篇文章《精神血缘》,感叹饱读圣贤经典的他,亲民、利民、施行仁政,我以为在当今,这是一种文化根柢。由于他出身于耕读传家,家中世代保留的圣贤典籍成了他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食粮,在同龄人热衷于十年文化革命的喧嚣时,他在静读孔孟学说,年龄渐大他发出这样的叩问:“我怎么觉得孔孟说得就不错呢?”(《小人物点评〔孟子〕》的序中之言)因有圣贤思想的指路明灯,从小潜移默化受着家传的仁爱思想的渗透,有一件事可见端倪。他父亲英年早逝,母亲曾数年难离病榻,22岁时,他必须肩负起长子如父之责,那时候粮食不够吃,弟妹们饥肠辘辘,他只得到一个名叫盘道凹的小山村开荒种田聊补饥馑,村中父老看他是一个没爹的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予恩赐,治国为感激父老的怜悯之情,临年时不顾大雪封山埋路,冒着呼啸的寒风,踏着过膝的积雪,到盘道凹写春联,为村民一家一家送上门以示感恩。盘道凹的父老都说治国是个“好小”。
来到新疆,又见“治国”风采!我回想起多年前采访的几件“小事”,是想探索一个国家干部的人格成长。杨治国并非完美无缺,他一定有人的局限,但他由于很好地完成了修身、齐家,于是,他深谙治国施行“仁政、勤政”的重要性,这不正是“治国”之道吗?
当飞机带我们直穿云霄的时候,茫茫戈壁,苍苍大漠,洁白的雪山,历史在这里一代一代叠加着多少感人的故事!我的心被久久地感动,亦如轰鸣的机声,视线竟有些模糊……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