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8-05 14:34:06 | 作者:沁梦响晴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一
丁酉春,农历3月20日,我独自一人驱车,前往位于彬县大山深处的陕西龙山书院。
临行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车穿行在春日渐绿山路上,雨刷刮过,给前挡风玻璃留下斑斑点点的雨痕,也是这场小雨,将天空漂浮的尘埃,清洗得一干二净。微微打开车窗,夹杂着雨水的清新空气瞬间充斥车厢,沁人心脾,让人神情爽朗,孤单的旅途因此不再孤独。
约莫三个时辰左右,车缓缓驶进陕西龙山书院,春雨依然洋洋洒洒地飘落着,滋润龙山万亩山川。下车驻足遥望,远处山峦此起彼伏,像是被被蒙上了一层层薄纱,俨然一幅泼墨山水,让人情不自禁。江南院落式的陕西龙山书院,在照壁的掩映下,显得古朴自然,白墙灰瓦,亭台楼阁,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愈发耀眼夺目,呈现出一种宁静中的致远,静谧中的圣洁。
忽然,从院落走出一个有着敦实身躯,黝黑圆脸,个子不高,笑容可掬的中年人,老远就说:“我是老白,欢迎您到来,我们已等您多时,里屋请。”我疾步向前握手言欢后,才知道眼前的这位憨厚热情的汉子,就是陕西龙山书院的投资人白总,他是彬县当地人,热爱文化事业,便投资了这颇具规模又高端上档次的现代书院——陕西龙山书院,在农业文明始祖公刘故里的深山中,弘扬践行耕读文化。
说话间便走进了接待室,刚一抬头便看见了久违的久负盛名的副院长郭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妥以及耕夫等一群老朋友,他们用拥抱礼表达了对我到来的欢迎,让我猝不及防又倍感荣幸。这时屋子里所有人都起身微笑着向我示意,以表达问候之情,我一一点头以示回礼。
一番寒暄后,我不由自主的收敛了笑容,睁大了眼睛。只见案头一位慈祥宁静、温文尔雅、仪表堂堂的男士,站在一排装满经典书籍的书柜前,手里提着大号的毛笔对我点头打招呼,突然间我有点手足无措,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眼前的这位不就是给习近平主席的父亲写传记的名人贾巨川教授吗?他的《习仲勋传》畅销国内外,于是我快步向前,极尽尊敬地同先生打了招呼,心中暗地感慨,自己真是一个有福气的人,竟在陕西龙山书院这块圣地,遇到了贾巨川先生这样的名人。
此时,贾巨川教授正在挥毫泼墨,每一笔都迎来阵阵掌声,大家纷纷连声叫好,屋内被墨香味包围融洽和谐的氛围与屋外被雨水浸透的安静的山峦形成鲜明对比,置身其中,让人一扫平日工作与生活的压抑,也让人褪去了尘世间功名利禄的缠绕,还原了最真实淳朴的自己,大家喜笑颜开地谈天说地,屋里充满欢声笑语。
二
我是个喜欢书法的人,虽不会书写,但喜欢欣赏书法作品,便同大家一起欣赏贾巨川教授的书法作品。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楠木雕花长沙发上放着的墨迹未干的四个大字——“龙山福地”。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读过的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就有这“里有什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寳坊皆可”的句子,也曾经读过翻译成两个版本的《荷马史诗》,都写到了“福地”一词,两位翻译者不约而同地把“福地”翻译成美丽的山谷,说那里“没有暴风雨,没有严寒,没有冬天”,那些被神赐予的英雄,都永远永生永世居住在这鸟语花香的美丽山谷。可见“福地”也是古代希腊神话中神的虔诚信徒所去的幸福之地。我们虽然不是神,但对美丽和平的幸福之地,总是心有所属。
贾巨川教授的这幅“龙山福地”,大气磅礴,应该就是对陕西龙山书院的这块圣地的最好诠释。在距书院不远的山上有一座隋朝时期建造的太白寺留存至今,且香火不断,相传大唐玄奘法师西行曾路经此地,在寺中讲经说法后,手植婆娑书以示纪念,“龙山福地”的说法或许与此有关。也或许与书院洗涤心灵,教化人们忠君爱国、至诚至善有关。看着眼前的这幅作品,更多想到的就是在陕西龙山书院这块美丽的灵秀之地,选一间位居山涧的书屋茅舍,嗅着大自然清新甜美的空气,品一杯香茗,捧一本好书,耕一片土地,让生活变得至纯至美。
当思绪正在天马行空之际,微微转头便看见“知而获智,智达高远”八个大字,笔力更是遒劲。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央视的公益广告词,电视剧看得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去年底,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孩子打电话问我:“妈妈,我想去法国国家海洋研究院工作一段时间,你觉得我应该去吗?”我心想法国终究没有美国环境好,何况儿媳和孙子都在美国,但从个人成长经历来说,要做好一个国际型人才,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可是美国的文化是凡事都是自己做主呀,我没有直接回答,顺口就送给他八个字“知而获智,智达高远”。同时,我也用这句话告诫自己:学知识可以获得智慧,不断学知识可以使智慧达到高远的境地。
今天,贾巨川教授把“知而获智,智达高远”送给陕西龙山书院,应该凝聚了许多厚望,他应该想用一种学无止境、智慧无边的思想,鼓励来此书院的人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多么深情而又凝重的厚望啊!我的心里不由得升起对贾巨川教授的敬重!
就在我感叹之际,忽然有句话袭上心头:“世界少了我,其实无所谓;但我少了我,还剩啥?”每个人只要生命存在,每一天都在成长成熟,学无止境,明天的我们将比今天的我们更精彩,愿生命历程中的我们,每一天都能逐步完善我们的人格和品德,做好我们应该做好的事,为社会做出自己应该做出的贡献。
三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特别是加入陕西龙山书院这个大家庭后,让我认识了许多名仕。扳指算起来,这次应该是第二次来,正好赶上了贾巨川教授题字,于是索性求得一幅墨宝,也熟识了贾巨川教授,领略了他的学识渊博和为人处世的高雅情操,更是再次熟识了白总等一大批社会名流。
白总是建设龙山书院的投资者也是创建者,他穿着朴素,一举一动都透露着秦人特有的淳朴与实在。他从彬县大山里走出来,做生意多年,颇有成就,虽读书不多,但走南闯北的生活历练,使他对故乡的文化传承充满了无限热情,在本应享受多年生意成果的时候,选择了投资陕西龙山书院,为耕读文化传承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于是开启了他人生后半段建造书院,植树造湖,传承弘扬文化的伟大事业,从而造福一方,反哺故乡发展。在聊天中,他用极其普通的语言告诉我,他想实实在在做些事,开辟一个能安心耕读的广阔天地。他的话很普通,但说的都是心里话,从他的语言里能体会到了他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还有副院长郭勇大哥,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勤奋好学,知识广博,见多识广,幽默健谈,性格率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赞许。记得多年前在陕西报界,称赞他为陕西第一大侃,我在他那里得到过证实。相识十几年,感觉他写文章根本不费吹灰之力,瞬间就能在网络上发表数篇,我想这得益于他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他对生活全方位的热爱。他去旅游,每天都能写出对游览之地的介绍和认识,他遇到奇特的山石花鸟,随时能灵感爆发,咏出一首长诗,即使偶遇一位有建树的同志,他也能有感而发写出赞誉的文字。
贾巨川教授自不多说,在古豳州的陕西龙山书院,第一次和贾巨川教授在这种场合见面,十足是缘分,要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孝举感人,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整整五年,在和我们谈到他母亲去世的情景时,泪水浸满了他的眼眶。为了缓解对母亲的思念,他随身携带掌上电脑,里面存储了大量母亲生前的照片,他用镜头记录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并向我们一一作了介绍,让在场的每一位人都深感悲痛,敬佩不已。
还有耕夫,记得认识他是在西安航校高建群老师的文学艺术馆里,那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大家在一起愉快的交流生活。他也是古豳州人,个头不高,身躯微胖,寸长小平头、棱角分明的圆脸稍黑,身着深色西服,憨厚朴实中有种沉稳与睿智。与白总很像亲兄弟,经常驾飞机翱翔蓝天,曾考察南极,与企鹅握手言笑。给我的感觉,他了不起,我们很难做到的事,他都能轻而易举做到,而且始终用思想引领我们前行。
我曾在彬县读过书,对彬县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留了电话也加了微信,而后我自然而然,就进入了耕夫的朋友圈,后来被邀请进微信群“陕西龙山书院亲友团”。微信群中,你发诗词,我发书画,他发文稿,彼此间互相朗诵交流切磋,热闹非凡,真是一个难得的文化圈,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群中好友全都是德才兼备的大手笔,完全的一个文化人的聚集地,以致后来我明白了,陕西龙山书院并不是一个利用网络搞互联网+的虚设的现代书院,它是一个有着恢弘建筑风格,实实在在干实事的书院,且地处古丝绸之路旁彬县森林深处,西邻唐代避暑胜地九成宫,北靠隋太白寺,相传玄奘在这里手植婆娑树,东接关中第一奇观唐大佛寺,南面是生机盎然的万亩农场,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窑洞溪潭环绕,蛙鸣夕阳,朗月林风,古朴自然。建设陕西龙山书院就是弘扬耕读文化,把彬县和山外的世界用文化这根红线千丝万缕的结成了一张灵魂对接的网,把豳州从历史的墙角旮旯里翻出,抖抖灰尘,再次融进历史的文明长廊。
四
此次来到陕西龙山书院,总感觉和高人在一起,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小雨停了,夕阳金黄色的余晖撒在龙山大地,让人流连忘返,走出接待室,已是傍晚时分,晚饭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甚是愉快。满桌子饭菜的香味扑鼻,让人食欲大发,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还是纯天然绿色食品,都产自龙山这片肥沃的土地,这年头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能吃到晓得原产地的大米面粉已成为渴望,今天这渴望实现了,在龙山吃龙山产的无公害食品,也是一种别有的享受。
享受完美餐,心中莫名涌现诸多感慨。泱泱中华,人人皆知大西北荒凉落后。处于大西北陕西咸阳的北五县更是荒瘠贫困,彬县就是这北五县之一。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荒僻偏远的大山里生活的人们能吃饱肚子就已很满足,尘封的历史能有几人知?而今彬县荒僻偏远的大山里建起了陕西龙山书院,名扬海内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却是从这里走出的优秀企业家白总,他过早打拼岁月,岁月也把成熟当作了最隆重的礼物送给了他,他接受了大山对他智慧的馈赠,而今他用他的智慧来建设生他养他的这片充满深情的土地,他的伟大应该被这片土地铭记,他的无私付出应该载入彬县文化发展的史册。
当我即将离开的一刻,我再次用深情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再次驻足凝望陕西龙山书院,心想这次不虚此行,这里将会成为耕读的世外桃源,定会将“诗书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发扬光大,陕西龙山书院也必将在这里腾飞起航,为国家文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修改于2019年4月20日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