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7-08 08:32:30 | 作者:金笛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
武康路留给我印象颇深的是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中最后那段,女主角王佳芝放走了老易,却装得如没事人一样叫了辆黄包车,淡定地吩咐,“到福开森路去!”这“福开森路”,便是今天的武康路。
当我从武康路巴金旧居出来,一直往前走,本来准备去漫画家张乐平旧居参观,但因不知具体位置,所以并无准确的方向。当我来到一条极为幽静的马路时,我极为兴奋和震撼,因为它极具观赏价值。我看了一下路牌,复兴西路。
复兴西路(原名白赛仲路RouteGustaredeBoissenzon)是上海徐汇区的一条东西向道路,东起淮海中路(原名霞飞路),西至华山路(原名海格路)。路两旁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气势不凡,我也算老上海了,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高大的梧桐树,它粗壮的枝干象一把把天然的华盖和绿伞撑起在天空,那么的壮观和美丽,就连它的树皮的颜色也显示出高雅的气质。
沿路好象均为高级住宅区,网上查了一下,听说最初市政规划只允许此路段建造西式房屋,并规定为纯住宅区,不准设立甲类营业场所,因此全路段均为花园洋房和公寓,其中建筑风格又以ArtDeco艺术装饰为主。街道景观高度绿化,沿路尽是法国梧桐,绿树成荫,环境幽雅,为上海文人雅士最爱之居住地带。优雅餐厅的烛光、老洋房幽深的巷道、随处可见的外籍人士身影,以为自己身在异国它乡之处。
那些马路两旁的老别墅里似乎又装满了老克勒的风流韵事,泛着银光的留声机上,一张老唱片吱呀呀地转着,吟唱着属于老上海的爱情,如张爱玲的小说,像阮玲玉的电影。
psb(18).jpg
而当我走近一幢西班牙风格的公寓时,我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那幢楼的台阶通向一扇圆型的门洞,特别的雅致,它与中国的园林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住在这所房子的主人一定会有故事。果不其然,我向前又走几步,便看见了一块牌子,上面竟然写着柯灵故居。
柯灵是文化名人,住在这样的地方,又和巴金如此的近邻,是我发现的一个意外收获。
`
柯灵(1909年-2000年),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
柯灵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即辍学,1924年他到小学当老师,1928年在浔阳当小学校长。曾在《越铎日报》发表散文,后向上海《儿童世界》等杂志投稿,被誉为少年才子。
1931年来到上海,先后在明星、联华影片公司任厂务秘书、宣传主任,金星影片公司编剧部主任,文化影片公司编剧,主编《明星半月刊》,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杂文。抗战爆发后,任《救亡日报》编委,主编《文汇报》副刊《世纪风》、《民族呼声》等刊物,刊载了史沫特莱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红军在前进》,杂文《暴力的背后》,宣传抗战,《世纪风》鲜明的政治立场,使之成为孤岛上海一座文学堡垒,团结了进步作家,受到日伪的胁迫,因此于1939年5月被迫停刊。
上海沦陷期间,柯灵编辑《万象》杂志,刊物具有很浓的文学色彩,后来崛起于上海文坛的女作家张爱玲就有多篇小说在《万象》发表。1944年及1945年夏,柯灵两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经营救脱险,撤到后方。
抗战胜利后,柯灵回到上海,任《文汇报》主笔,主编《读者的话》,帮助读者解决了不少问题,又兼编《新民晚报》副刊《十字街头》,同时参与创办政治性期刊《周刊》。在此期间,柯灵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后被选为中央常委。
1948年,他出走香港,参与创刊香港《文汇报》,1949年4月到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后历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文化部电影局上海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上海电影》、《大众电影》主编等职,从1954年起,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第六、七届常务委员。
文革后,柯灵继续从事政协工作,他对我国新闻事业仍非常关注,认为新闻工作的最根本出路在于法制化,什么时候新闻工作者真正做到对法律负责,而不是对某个组织、领导人负责,英雄就有了用武之地。
晚年他笔耕不辍,出版了《柯灵散文选》、《柯灵六十年文选》、《长相思》、《香雪海》等,90年代他开始收集资料执笔撰他最后一部小说《上海百年》,惜未完成。
2000年6月19日,柯灵病逝于上海。
`
柯灵故居的工作人员非常有亲和力,对我这么一个不速之客,他们不厌其烦的为我拍照,在房间内都可以随便拍,这使我有些受宠的感觉,因为在巴金旧居是禁止在室内拍摄的。
这里的工作人员对巴金旧居的规定有些不解,他们对我说;参观不允许拍照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人家大老远的过来,有些还是国外人士,不拍照也不适合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扬。
拍照也不会损坏什么东西,他们的话暖我的心。
走出柯灵故居,向着淮海路走去,淮海路的前身是霞飞路,霞飞--法国著名将军。
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其中不少是俄侨老店,或是法租界同业之最,他们以欧洲样式的商业布局,展示着几乎与欧美发达城市同步的高档生活消费品,尤以西餐、西点、西服和日用百货最具特色。是上海最时尚的一条马路,与南京路齐名。
这里的地段以前均为法租界,所以花园别墅和洋房随处可见,它们掩映在法国梧桐的浓荫之下,夏曰的浪漫情怀持别的浓郁,它使我想起了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下面用我的一首诗作为结尾吧……
`
雨,飘洒在香榭丽舍大街
我不知和谁约会
我在等待一个情人的到来
我不知道那个情人的名字
她使我在那里站着
久久不愿离去
我想那个地方
一定会有情人出现
但我不知道那个情人
究竟是谁
我在朦胧的细雨中站着
我被一种温情所陶醉
远处含苞欲放的花朵
象梦中的情人在笑
香榭丽舍大道的风微微地吹
香榭丽舍大道的雨柔柔地飘
她使我想起一种浪漫的
法国香水
我不知道在这条美丽的大道上
应该停留多久
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情节
在这朦胧的细雨中
在一把打开的伞下
象一朵云忽然地降临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