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描述竹子的散文

时间: 2020-07-01 12:33:05 | 作者:Admin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描述竹子的散文

  单薄纤细的竹子,是咱们中国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颂最多、讴歌最多植物,它几乎成了咱们中国文化的代表和精神,流传至今关于竹子的诗歌、散文、图画不胜枚举。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竹子的精品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竹子的精品散文:翠竹之爱

  去年,我去井冈山作短暂的采风,站在高山之上,凭栏四望天地之间,但见那漫山遍野的竹海,仿佛整装待发、波澜壮阔的队伍,豪情勃然、气势磅礴地于群山中密集排列,只要风旗雨旌一摇,就会随时发出冲天的怒吼。那情境、那壮观的景状让我大饱眼福,顿生雄壮豪放之感。身临其境,才感叹大自然之伟岸,不禁由衷地钦佩起这里的竹来,有什么能与这里的竹海相比呢!这里的竹子是永不孤独的,它群生群长,患难与共,高可摩天,低可触岩。它密密匝匝葳葳蕤蕤罗列有序,它粗壮如柱修长笔直葱郁向上而不旁逸斜出地生长。当此之时,面对眼前的伟竹林立,顿觉自己是多么的卑小,我真真地为自己曾有的寡闻少见和小家子气而感到惭愧了。

  在这样的植物面前,我只有叹为观止地躬身膜拜!

  井冈翠竹早有耳闻,而且慕名已久。如今得瞻其颜确实令人激动不已。我年少时就曾学过《井冈翠竹》课文,至今我还能够背诵几段呢!比如其中“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同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虽旧文重温,我还是认为这一段在当时是十分精彩的,隐喻着风吹雨打、刀砍火烧中的革命者之坚定气节和不畏强暴之精神,给我们这些生长在新世界的少年以鼓舞和力量。

  是啊,少年时的想像总是如此的美好!它可以摒弃一切污垢而直接进入对于生命本体纯粹的、直接的拷问,它可以让一种美质的东西从此占据憧憬的心灵,它可以把人生的一种旷达放进广远的天地间任其飞翔和驰骋。于是,在长长的一段岁月里,我时时刻刻地留心绿竹能给予我以人生慰藉,并以此来勉励自己。步入而立之年后,这种情感愈加强烈和浓厚,从而在阅读历朝历代的古诗文中,认识和超拔关于生命本质意义的思考———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南朝刘孝先《咏竹》:非君多爱赏,谁贵此贞心。———隋朝明克让《咏修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代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晚节先生道转孤,风霜惟有竹相娱。———宋代苏轼《竹坞》:山风与溪竹,共作一林秋……

  如此的借竹抒怀,令我看见了另一个天地间的另一种人生的趣味和追求所在。我想起舜帝南巡死于苍梧后,他的爱妃娥皇和女英泪凝斑竹;我想起“竹林七贤”于竹林中吟诗作画情景;我想起陶令清晨推开竹门到东篱下采菊之乐,那修磨心性凝思禅理的情境,让我慨叹不已!是啊,古人能以竹的虚心谦逊、竹的虚怀若谷、竹的坚韧不拔、竹的高风亮节为人生追求之大境界,去为其大写的精神世界开拓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而完整着整个人生;当年的先辈们也以翠竹为楷模,在凄风苦雨里生生不息,在万劫不灭中顽强地挺起身躯,为人类的大同与自由而奋争,等等这些优秀品德,不能说不是给我们这些现代青年以很好的借鉴与参照的样板。

  竹有阳刚之气,又具阴柔之美。三千年华夏国粹,竹君始终是东方人追求的境界,但同时又与东方文化紧密相联。一管柔毫可以写出最美的文章,可以画出最迷人的图卷,那些竹简史书的鸿篇巨著之所以流传下来,大可将竹之功记上一笔。

  竹是人忠实的伴侣,它任砍伐任焚烧,粉身碎骨无怨无悔地为人类服务,让我深切地感动。读竹而知人生苦乐,读竹如读人生整个过程。那片片征服风霜雨雪的竹林,是生命强劲的真实写照。它服务于人类,它又启示着人类,它和人一样,为着一种生存状态而活,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得了它的生长,即使是巨大的石块,也会被它掀翻,冲出坚硬的地壳而奔向阳光。它站着生也站着死,它一生青翠一生无所牵累,它拒绝尘世之埃噪杂之所,努力把自己交给最边远、最艰苦、最贫瘠的地方;它选择高山也能存活于平原,只要有根,就有它生命的旺盛,这是竹不同于其它植物的本质地方,难怪古人把孤松、傲竹和腊梅称为“岁寒三友”,其中的意蕴和神髓,足可理喻。

  我想,如今的井冈翠竹仍同当年一样,甚或比那时更为葱郁繁茂,那高耸入云的姿态一定又会让众多的作家和画家们生发出无限的联想和感慨,创作出更为动人心魄的作品。这是竹之所赐,这是生命之所能寄予的真情,我们应该感谢翠竹。

  关于竹子的精品散文:爱竹

  我对于植物的竹有一种偏爱,因此对于竹器有特别的爱好。首先是竹榻,夏天凉飕飕的顶好睡,尤其赤着膊,唯一的缺点是竹条的细缝会得挟住了背上的“寒毛”,比蚊子咬还要痛。有一种竹汗衫,说起来有点相像,用长短粗细一定竹枝,穿成短衫,衬在衣服内,有隔汗的功用,也是很好的,也就是有夹肉的毛病。此外竹的用处,如笔,手杖,筷子,晾竿,种种编成的筐子,盒子,簟席,凳椅,说不尽的各式器具。竹的服装比较的少,除汗衫外,只有竹笠。我又从竹工专家的章福庆(“闰土”的父亲)那里看见过“竹履”,这是他个人的发明,用半截毛竹钉在鞋底上,在下雨天穿了,同钉鞋一样走路。不见有第二个人穿过,但他的崭新的创意,这里总值得加以纪录的。

  这时首先令人记忆起的,是宋人的一篇《黄冈竹楼记》。这是专讲用竹子构造的房子,我因小时候的影响,所以很感得一种向往,不敢想得到这么一所房子来住,对于多竹的地方总是觉得很可爱好的。用竹来建筑,竹劈开一半,用作“水溜”,大概是顶好的,此外多少有些缺点,这便是竹的特点,它爱裂开,有很好的竹子本可做柱,因此就有了问题了。细的竹竿晒晾衣服,又总有裂缝,除非是长久泡在水里的“水竹管”,这才不会得开裂。假如有了一间好好的竹房,却到处都是裂缝,也是十分扫兴的事,因此推想起来,这在事实上大抵是不可能的了。

  不得已而思其次,是在有竹的背景里,找这么一个住房,便永远与竹为邻。竹的好处我曾经说过,因为它好看,而且有用。树木好看的,特别是我主观的选定的也并不少,有如杨柳、梧桐、棕桐等皆是,只是用处较差,柳与桐等木材与棕皮都是有用的东西,可是比起竹来,还相形见绌,它们不能吃,就是没有竹笋。爱竹的缘故说了一大篇,似乎是很“雅”,结果终于露出了马脚,归根结蒂是很俗的,为的爱吃笋。说起竹谁都喜爱,似乎这代表“南方”,黄河以南的人提到竹,差不多都感到一种“乡愁”,但这严格的说来,也是很俗的乡愁罢了。将来即使不能到处种竹,竹器和竹笋能利用交通工具,迅速运到,那末这种乡愁已就不难消灭了。

  关于竹子的精品散文:月光下的凤尾竹

  在离开西双版纳最后一天的晚上,我们住在了离景洪市区8公里处的金湖度假村,据说这是一个浙江人投资来景洪兴建的。度假村处于西双版纳森林公,紧挨昆洛公路。

  今夜是一个新月之夜,弯弯的月亮早早就挂在了墨蓝色的夜幕之上,点点的繁星更衬托出这夜色的幽静和深邃。度假村内幽幽暗暗的灯光倒映在金湖的水面上,在徐徐夜风的吹拂下,泛着涟涟的磷光。一旁修筑在半山腰上的昆洛公路上,偶尔有隆隆的车辆驶过,仿佛是从夜幕上掠过的飞机,灯光闪烁着消失在远远的夜幕尽头。那孔雀单调短促的吼叫声在夜空中突然地响起,而后又拖着长长的余音飘飘而逝,更使这静谧的夜色里仿佛藏掖着无穷的诱惑和神奇。

  是晚,我们被邀参加了设在这里那露天舞台上的傣族歌舞表演。傣族是一个酷爱歌舞的民族,在那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歌舞的海洋里,最具代表性的我看那姑娘们的孔雀舞和小伙子们的象脚舞了。

  西双版纳是孔雀和大象的家乡,孔雀和大象便是傣族的象征。他们从美丽的孔雀和威武的大象身上得到了灵感,创造了这温柔轻曼和刚强威严的民族舞蹈。我看过白族姑娘扬丽萍的孔雀舞,而今夜在这里亲历傣族姑娘那优美和谐的舞蹈,再加上那绵若杨柳风姿绰约的身姿,使人不得不相信,生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的傣族姑娘,天生就是一个无可挑剔的舞蹈家。这是一种自自然然又真真实实的舞蹈语言,它没有都市音乐厅里那人为摆布的一切痕迹,就连这眼前灯光下傣族姑娘扭动着膝盖、臂部和手臂形成的女性三道弯的优美曲线的造型,也使人感到这不是那种纯粹的表演,这是傣族人的一种生活。看那傣族姑娘那手腕、手背、手指和脖子协调一致的优美舞蹈,再加上她们那微笑可人和顾盼生情的双眸,是会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的。在这里,在看过了傣族姑娘的舞蹈之后,令人难忘的还有那傣族小伙子的那种清灵刚勇的美,这种美,在这舞蹈里也被挥洒的淋漓尽致。

  舞台上,一群身着豆绿色服饰的小伙子敲着腰间那一头粗一头细的象脚鼓从舞台旁的那株枝繁叶茂的大蓉树下伴着铿锵有力的芒锣和节奏鲜明的象脚鼓列队而出,他们左肩背鼓,左手夹着胸左侧的鼓首,右手击鼓而舞。那清丽欢快的每个动作,都显得是那么的稳健豪迈而又热情潇洒,无处不呈现着男性的阳刚之美。

  这源远流长的孔雀舞和象脚舞深深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内涵,在傣族人民的心中,孔雀性情温和,是美丽善良、吉祥幸福的象征;大象威武雄壮、神圣而不可侵犯,是傣族人民自豪和民族尊严的体现。西双版纳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不但养育出了美丽的孔雀和威严的大象,而且也养育出了善良和勇敢的一个民族。

  歌舞表演完毕,我不想回到住所。这里,多好的夜色呀,我与同事徜徉在金湖岸边。一弯新月在湖面上飘来飘去,湖畔那一簇簇美丽的凤尾竹,与湖中的月光、灯光相映成趣,温和着旅人的心。前面竹林里有歌声飘出,那是美丽的傣族姑娘在唱:“月光下的凤尾竹,轻柔美丽象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象夜明珠。多少深情的葫芦笙,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这是一支优美动听的云南民歌,我喜欢它,如今在这幽暗月光笼罩着的竹林里,那是傣族姑娘亲自在唱,那轻柔委婉的歌喉,牵动着心。

  “月光下的凤尾竹,轻柔美丽象绿色的雾”,这是一个美丽民族的心灵歌吟。这歌声,是这方红土地上的声音,它载着这红土地上那源源不断的韵律汩汩流淌,它是傣族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带着世世代代傣族人民对这方热土的眷恋、愿望和理想的寄托。它区别于当前歌坛孱弱无力、浮泛绮靡的流行风气直到人的心灵深处,它会唤起你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呵护。这歌声又象是一曲美丽的乡愁,让旅人在这遥远的西南边陲,摆脱不尽的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我听过家乡黄土高原上的民歌,那歌声中透出的是牧羊老汉唱歌时那无奈的眼光和哀伤。

  呀,千万年前,我的家乡也曾是象现在脚下这片土地一样郁郁葱葱,它也曾伴着过原始森林里穿飞的孔雀和行走的大象,千万年瞬间而逝,无情的大自然留给家乡的却是一个又一个袒露着黄土的丘塬。我曾用虔诚的心灵倾听过家乡的民歌,那些歌手,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但又热土难离的黄土塬上,孕育了他们有别于这红土地上的另一种韵律,那是一种撼人心魄的吼唱,会让你闻声落泪、血脉贲张。环境的变迁,使他们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不幸,黄沙和旱魔的日益逼近,又使他们心爱的姑娘远走他乡,唯一相伴的只有他们眼前的羊群,在那落日下的沟沟壑壑之间缓缓地徜徉……

  要问我,在版纳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那便是这心灵深处涌动着的强烈的震撼。我想告诉版纳人,要确实用心去珍惜自己这美丽的家乡。而我,也要带着这美丽的凤尾竹回去,告诉家乡的人,在那遥远的西南边陲,有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但是,西双版纳,我今天足迹到过的地方,我想我还会再来。再来,为了这月光下的凤尾竹。

文章标题: 描述竹子的散文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86284.html

[描述竹子的散文]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