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04 10:35:53 | 作者:刘汉斌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5次
寒山寺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出名。以前,读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座高大峻峭白云缭绕的寒山来。其实,寒山非山名,而是一位僧人的名字。这个,我是去了寒山寺时才知道的。
从苏州城出发,西行不久,就来到寒山寺前。没见到高大的寺门,这多少让我惊奇。几米高的寺墙上,书写着“寒山寺”三个黝黑遒劲的大字,恍有沧桑之感。听导游介绍,书写这三字者竟然是僧人寒山。
走进寒山寺,丝毫没有让人感到肃穆森严。相对其它闻名遐迩的庙宇,它面积不大,布局随意,建筑色彩单调,不太像寺庙,倒像苏州城里一处古色古香的园林,它小家碧玉般长伴在古运河旁,听千百年来的潮来潮往。
进入大雄宝殿,在佛像之外竟供有寒山与拾得两位僧人的石像。两人本是尘世俗子,因爱上同一位姑娘,不忍为自己而伤害对方,遂先后出家。悟道多年后,两人相见,合掌相笑,大彻大悟。这段传奇被民间广为传颂,二人也被称作和合二仙,在人们心中千遍万遍地膜拜。当然,寒山是在走进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之后,被人深深铭记的。他用虔诚与和善,把佛学发扬光大,把“和合”思想屹立在善男信女心中,妙利普明塔院也从此成为寒山寺。
据说,寒山去世多年后,寒山寺迎来了唐代大诗人张继。从《枫桥夜泊》诗意看,张继可能是一位从未踏进寒山寺的诗人,他是在古运河上夜泊枫桥的,夜半听到寒山寺钟声隐隐,传到深秋的江面上,就像满天的白霜在诗人心头弥漫,就像月落下的乌啼在诗人体内经久传散。诗人的心弦被柔柔地触动,乡愁,恋情,还有人生更大的愁思,在心头缓缓升起。黑夜之黑,愁思之重,生命之短暂,如水般淹没了在人生路上沉浮的诗人。他把心头的愁思化作诗雨,挥洒在这静静的江面上,一如这满天的白霜弥漫于一茬又一茬在枫桥漂泊的游子心头,弥漫于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艰难困境里的人。千百年后,那寒山寺隐隐的钟声,仍和着诗人的诗句在人们耳畔回荡,仿佛要把人们心头的愁思吹散,把生活的希望久久敲响。
导游介绍说,今天的寒山寺早已不是唐时的寒山寺了。在千年的历史风霜中,寒山寺屡遭火灾,灰飞烟灭,但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竖立在苏州的阊门外,静静地卧在古运河边,看潮来潮往,听涛声依旧,把钟声一遍又一遍撞响,让人们内心的祈求在寒山寺千遍万遍地开放,生命不止,希望不息。
出得寒山寺,我在枫桥边张继的坐像前伫立良久,我想,让寒山寺屹立起来的两个人,一个历经磨练立地成佛的寒山,一个漂泊天涯书写诗意的张继,在红尘碌碌中,他们豁达宽容地走过,成为人们心中不绝的念想,也成就了张继那不朽的诗章。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