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4-21 00:29:28 | 作者:Admin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虎跳峡,以“险”名天下,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虎跳峡游记随笔散文推荐,供大家欣赏。
虎跳峡游记随笔散文推荐:虎跳峡:天地大美
虎跳峡,纳西人叫它“抚鲁阿仓过”,意思是银石山的阿仓峡。与几位驴友刚刚来到丽江时,纳西族的朋友就说,那里飞瀑直泻,巨石横生,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峡谷,若如来到丽江不去虎跳峡,实为一大憾事。于是,第二天一早,收拾好行襄,未去玉龙山,先奔虎跳峡。
出丽江北行,左边是雪山,右边也是雪山,雪山的上面,披云戴雪,银峰插天,雪山的下面,怪石嵯峨,古藤盘结。60公里多的路程,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不知道汽车是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之间迂回,还是在横断山的溪水山涧回环,行走其间,只觉得汽车一会儿在蓝天白云上穿行,一会儿在高壑深渊中盘旋。我生活在北方,多见平原,少见丘陵,初涉这山高云低、水湍路险的路,让我心惊胆颤,如同走在了鬼门关。既如此,我还是忐忑地、固执地望着车窗框出的风景,一是安息虽不现代却自有一种从容的心灵,二是收获虽不古典却不乏神奇的风情。
不知越过了多少个断崖,越过了多少条险涧。终于,国道214线上的路标,出现了虎跳峡的影子,让多半的乘车人兴奋得欢声雀跃。哦!原来去虎跳峡的人还真不少。
指向虎跳峡的路标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认识的,不认识的,操着不同方言的人,从车上下来,背起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行襄,相互招呼着,相互提醒着,拐进了通往虎跳峡的乡间公路。公路不宽,车少人稀,穿行其间。而不宽的公路,就象在从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活生生地劈开一道缝隙一般,崴嵬壮观,让人震憾!公路两侧,鲜有驻足的、步行的、骑马的,驾摩托车的、还有开着手扶拖拉机的人,但他们大都身穿各色的民族服装,摆摊,或载人,或载物,贸易着山珍异宝,甚至冬虫夏草。那苦涩的叫卖声,如刚刚风化的玄武岩,苏醒了大山的商业气息,也给荒芜的缝隙注入了勃勃生机。
转过一道山梁,在“纳西雅阁”稍事休息了一下,走向了一段平缓的山路。这就是纳西朋友反复提到的“二十八道拐”。起初的几道拐尚且平缓,但后来的道拐却渐渐陡峭,到了山顶再反过来回道,应了那句“恐惧源于对自身潜力不自信”的格言。
站在山顶的悬崖峭壁上,如若说你能保持一种淡定,那叫我说这种淡定是一种矫情。你想啊,头上的蓝天近在咫尺,身旁的白云就在眼前,不用多思,也不用多想,凭空就能生出许多希望,涂抹出许多幻想,想淡定也淡定不了。而我没有多想,也没有多思,伸出双手想抓一把天,抓一片云,却什么也没有抓到,只感觉到了大自然的博大和自己的渺小与微不足道。
随这群徒步走来游客,沿悬崖绝壁上凿出的栈道,紧贴着突兀的峭壁,手扶岩壁,足踏石级,小心翼翼地一步挨着一步,慢慢前移,一步步移向深不见底的峡谷。对岸迪庆境内,一条崎岖的小路,逶迤着沿江而走。那崎岖的小路,如朦胧的线条,弯弯曲曲地通向江边。而小路上的汽车,小路的人,在高耸入云的大山中,犹如一只蚂蚁般渺小。此情此景,我想起李白、杜甫,想起了“造化钟神秀”,想起了“两岸猿声啼不住”。但是,如若没有大自然的钟爱,把雪山分割在金沙江两岸,岂能有玉龙的雄健,哈巴的浑厚,岂能有“阴阳害昏晓”?如若没有江水滔滔,急流突奔,岂能有“轻舟已过万重山”?如若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上负白雪、下插碧江的峻高奇丽,焉能凸现峡谷的空灵飞动?
转过一道斜坎,见陡壁上方,雾气飘渺着“上虎跳”的摩崖石刻。扶拦仰望,逼仄的一线天空,双峰若门,欲合欲开;双峰若剑,直插江底;双峰又若瓶颈,窄得让人胆颤心惊,深得让人砰然心动。两岸的万仞悬崖,陡峭的如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插在江岸,似要定住山上风化的岩石,擒住山下桀骜不训的蛟龙。而桀骜不训的蛟龙,狂驰怒号地从两山中间,硬生生地挤到酷似猛虎下山的黑色礁石前,只见它越过断崖,凌空飞下,又腾空飞起,碎成万粒玉屑,卷起千层雪浪。而碎成的玉屑,卷起的雪浪,旋即化作银雨乳雾,沸沸扬扬,打湿了两座雪山的山脊,打湿了两座山脊夹住的那条天缝,也打湿了我的视线,震憾了我的魂魄。
从上虎跳返回“二十八道拐”,又在“茶马客栈”,喝了一杯清茶,小憩了片刻,我又背起行襄,吆喝着几位不想在此住宿的驴友,踏上了去中虎跳的山路。
路上,不时地遇上三三两两的背包客,而这些不同性别、不同肤色的背包客,不管是迎面碰上的,还是超越与被超越的,都会微笑着点头致意,似乎在这大山深处,根本用不着语言,微笑成了最国际化的交流工具。“咩~~咩~~”一阵清脆的山羊喧闹声,随着阵阵山风,从山梁的那边传来,激活了我所有的感官,只见从山梁上先是露出了羊的头,露出了羊的身,渐渐地又露出了羊的蹄角。羊的后头,一位额打叠式包头,头戴铜珠编织而成的饰帽,身穿及地麻布长裙的老妇人,拄着一根随手捡来的枯枝,一“跳”一“跳”地从山梁上“蹦”出。走近再看,她花白的头发,蓬松着耷拉在满是皱褶的脸上,一条绣着花、刺着叶白麻布腰带,裹着褪了色的褂子。而及地长裙,随着她的蹒跚,摇曳出一种独特的古朴风雅。同行的朋友连说带比划着想给她拍张照片,她咧开牙齿尽脱的嘴,笑着摇了摇头,一边吆喝在那些吃草的山羊,一边弯下腰捡起几块鸡蛋大的石头,投向了山崖边享受傍晚阳光的两只羊……
拐出这道山梁,夜幕已经降临,按路标指示,走进了张老师客栈。说是客栈,其实就是山坡上的几间茅屋,就是核桃园小学张老师的家。关于张老师,在丽江时纳西族的朋友就介绍过他,说他是虎跳峡的“愚公”。原来,中虎跳到江边原来没有路,看到近年来徒步来的人越来越多,就带着全家老小,用了两年的时间,凿开了一条下到江边的小路。其貌不扬、有些发福的中年张老师,端着蜡烛,把我们一行六人让进了四面无遮无挡的“餐厅”,又拎来一个大铁壶,在一个小石几上摆上了几只茶碗,转身离去。
一夜繁星点点,夜风徐徐,在江中升腾起来的雾气中,在咆哮不已的凉飕飕涛声中,我们躺在绿色山坳里的这座小屋里,一夜酣眠。早晨六点,我们草草吃过早饭,告别了张老师,静悄悄地走进了峡谷弥漫的白雾中。
沿张老师一家开凿的小路,侧身从江岸向江边进发。路很陡,路也很窄,危险的地段,用铁丝做了一些简单的保护。大约半个小时后,雾气空蒙中,先是听到声撼山谷的朔风怒号,惊涛拍岸的咆哮,后又看到江水滚滚而至,其势如金戈铁马,万兽狂奔。我不顾危险,站在江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但见水花翻飞,浊浪滔天,席卷而来的江水,如一条狂躁的蛟龙,在犬牙交错的礁石缝隙中,往复跳跃,左冲右撞,掀起满江的银浪,腾起了一片弥天水雾,让我胆战心惊,让我不敢仰视从天而降的水,不敢俯瞰奔涌而去的江,似乎心被引进了一个极度震撼的世界。
返回张老师家,稍事歇息,告别了张老师全家,沿崎岖的山间小路,经核桃园,又山泉客栈,直抵下虎跳。
下虎跳的“滑石板”,从峡底伸到哈巴山腰。它平如镜,滑如冰,奇的如神斧劈成,险的如人工凿成,并以近乎垂直的方式,令人敬畏地斜插在江岸,似乎告诉人类,它不喜欢被人打扰,只喜欢与人和谐共处。此时,太阳躲在了哈巴雪山的背后,把一片暖暖的、亮亮的毫光,不吝啬地倾撒在一江之隔的玉龙山上,倾撒在湛蓝的天空上。而余晖下的金沙江,江水依然汹涌,江浪依然轰鸣,江岸依然陡峭,依然裹着雷霆万钧的震响,裹着翻江倒海的巨浪,也裹着我心灵深处的震颤,一会儿鼓浪激荡,一会儿跌瀑奔泄,翻出岸边石头。它一路浊浪排空,发足狂奔,直到长江第一湾,才浪静水平,轻缓如镜。
走出虎跳峡,我发现玉龙、哈巴雪山是刚毅的,金沙江水是温柔的。刚毅的山,温柔的水,在这里相伴相争,相激相励,终成险峻、奔放、永不回头的奇丽山水,天地大美。我曾从三峡走过,以为三峡的石乱水急,雪浪翻飞,其山水奇观当数天下第一,不曾想三峡与之相比,实在逊色了许多。
虎跳峡游记随笔散文推荐:美啊!虎跳峡
早就听说,我国虎跳峡,比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南部科罗拉多大峡谷还要雄峻,多想亲临其境,一饱眼福呀!
这个夙愿终于实现了。去年金秋八月,我们结伴从西南边唾的新城攀枝花市出发,逆金沙江而上,经下关、穿大理、过丽江,来到白雪皑皑的玉龙、哈巴雪山之下,虎跳峡就座落在这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跳下汽车,我们冒风雨、攀峭壁,虎跳峡终于出现在眼前,啊!好个虎跳峡,果真名不虚传。登凸处环视两岸景色,仿佛走进天然美术作品展览馆:玉龙山在雾迷云封之中,时隐时现,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看那一道道绝壁直落江面,石灰岩犹如刀劈斧砍,形成飞鸟不上、猿猴难攀之势,又好似一幅刀锋刚劲,对比鲜明的版画。回头仰观哈巴雪山,亦令人吃惊叫绝,那怪石穿云,如饿虎扑食,高悬头上,恰似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这一幅幅画面,疏密相间,浓淡有别,云过景改,使人目酣神醉。
再俯身着那奔腾呼啸的金沙江,更使人目惊头眩,不敢俯视。江窄流急的江面,就像深深嵌在巨斧劈开的狭缝里。一块巨石立在江心,它就是虎跳石。相传有一只虎,曾从巨石上一跃而到对岸,以此而得名。虎跳石力分狂澜,激起无数个急湍,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江水卷着狂浪向陡坎倾泻,形成无数个水帘。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沿着狭窄的通道向下急驰。
面对虎跳石,一个神奇的民间传说索回脑际。相传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是亲兄弟,受父母之令,来这里设卡,以堵截私奔东海会鱼郎的三妹金沙姑娘,哥俩发誓如不堵得金沙姑娘永不回家,如果谁叫金沙姑娘溜过去,就砍下谁的头。结果金沙姑娘来此,拨动琴弦,放开歌喉,一连唱了十八曲,那真是琴音优美似流泉,醉得百鸟翅难展,值班的哈巴也听入了迷,如痴似醉,恍恍惚惚入了梦境。金沙姑娘趁此也就轻脚缓步过了关卡。玉龙一见金沙姑娘溜了过去,顿时大怒,按誓言把哈巴的头一刀砍下,其头滚落江中,这就是虎跳石的来历。从此,哈巴雪山无头,肩平,比玉龙雪山矮了一头。
虎跳峡古称"金沙劈流",全长20公里,分上、中、下三段,共有十八处险滩。江面最窄处仅30米,有七个跌坎,水势从海拔1800米陡降到1600米。从江面到山顶相对高度为3900米。比科罗拉多大峡谷深得多,险得多,而景色更是别具一格。
科罗拉多南壁海拔2247米,呈现荒漠景色,北壁海拔5000米,冬季便是雪盖冰封;而我国虎跳峡,西壁是哈巴雪山,海拔5600米,东壁是玉龙雪山,海拔5600米。因此,无论比谷深,比流急,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远为逊色。如果比自然风采,虎跳峡亦更胜一筹。虎跳峡因所处纬度较低,而两岸山峰又高,从山麓到山顶,终年呈现着温带到寒带的不同自然景色。想看冰雪世界吗?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冰雪终年不化,无数条冰川像寒光闪闪的宝剑悬挂腰间,雄丽、奇特、壮美,而且这里各种耐寒树木颇多,品种达两百多种,药材四百多味,有"森林王国"、"植物宝库"的美称。从山顶下到海拔3000米处有仙迹岩,岩头溶水如注,叮咚作响,声如琴弦,亦有"水帘洞"之美誉。再下到长春壑和铁杖岭,却是气候温和,百花盛开,使人目舒心爽,好像来到另一个世界。
相传铁杖岭有一道士,拄着一条铁杖到此赏景,兴奋之余,人去杖留,故人称铁杖岭。历史上无数骚人墨客曾到这里一游,有的写山,有的记水。明代著名学者徐霞客曾写道:“见玉龙独挂山前漾荡众壑,领挚诸胜。”这是对玉龙雪山绝妙的赞美。
虎跳峡山高谷深,花、木、雪、水极为壮观。我想,科罗拉多大峡谷早已被美国开辟为国立游览区,每年旅游者多达200余万,如果把虎跳峡稍加修饰,它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呢。
虎跳峡游记随笔散文推荐:金沙江源头——虎跳峡
万里长江的源头金沙江,从石鼓镇急转北下,行程三十五公里,就进入了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举世闻名的峡谷——虎跳峡。虎跳峡又称虎跳涧,峡长约十六公里,江面狭窄。那号称“真虎跳”之处,宽度竟不足三十米。当地居民相传,有只猛虎从江边礁石上纵身一跃,跳到对岸,故而得名。
虎跳峡两岸悬崖绝壁,峭峪幽深,颇有“站在礁石上,仰望一线天”之感,峡间,险滩连绵,江流汹涌,惊涛拍岸!滔滔江水,好似银河从天而降,总落差约有三百米。水流的声音,似猛虎狂啸,震天撼地,叫人惊心动魄。
虎跳峡的南岸是高耸入云的玉虎山,主峰扇子斗,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山势十分险峻。山巅终年白雪皑皑。龙首昂视东南,山体由十二个山峰组成,峰峰相连,活像一条玉龙腾空而起。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深入此处进行考察。他在游记中写道:“见玉龙独挂山前,漾荡众壑,领挈诸胜”,确实引人入胜。
巍巍玉龙山,滔滔金沙江,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玉壁金川”之称。这里属青藏高原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山上,树大林深,大风起处,松涛呼啸;莽莽丛林,生长着云彬、冷彬等二百多种树木,出产天麻、麝香等四百多种药材。山下,蕴藏着金、银、铜、铁、煤、云母等矿产,金沙江还盛产沙金。
我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绝大多数聚居玉龙山下,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区。纳西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汉武帝时即在此设郡。纳西族人民以种植玉米、小麦、稻谷为主,经济作物有麻、棉,经济林有漆、核桃、栗。他们对于饲养牛、马、羊、猪也颇有经验。“花马古国”的丽江马,体格健壮,善于爬山,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勤劳的纳西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一千多年前,他们即拥有了本民族的文字,写出了《东巴经》。丽江壁画、石碑坊,闪烁着纳西人民的智慧,徐霞客游历过的佛国寺和五凤楼等名胜,更驰誉全国。
解放前,纳西族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卖身遮寒夜,糠菜混年头。”这是纳西族人民悲惨的生活写照。
一九三六年三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进入了云南境内,由丽江过金沙江北上。沿途,工农红军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进行革命宣传。纳西族人民主动为子弟兵引路、摆渡、护理伤病员,并有不少青年踊跃参军。富有光荣斗争传统的纳西族人民于一九四八年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兄弟一起,在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成立了人民革命武装,进行游击战争,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有力打击,终于在一九四九年七月一日迎来了解放的曙光。美丽的丽江获得了新生。
解放后的纳西族人民,日子越过越甜。他们结束了刀耕火种的历史,耕地产量逐年提高。解放前,丽江没有公路,全靠人背马驮。如今绝大多数乡村修筑了公路,汽车来往奔驰。过去渡江,靠的是竹溜索、猪槽船或铁索桥,现在,奔腾湍急的金沙江上,已是金桥高架,如履平地了。抚今思昔,难怪能歌善舞的纳西族人民纵情歌唱:“玉龙雪山再高也有顶,金沙江水再长也有源,党给纳西人的恩情唱不尽,毛主席的光辉永远照心头。”现在,纳西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正朝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高歌猛进!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