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1-19 13:29:43 | 作者:芳华伊人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人生的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每向春节跨近一步,往昔的大年就会推开我记忆的门扉,让我走回从前,让我浮想联翩……
拂去流年飘浮的云烟,回望,那大年里的细枝末节,那一个个斑驳陆离的画面,依旧那么亲切,那么热闹,古朴、纯粹、欢乐,清晰鲜活的如同不曾蒙尘。父母忙里忙外的身影,一家人喜迎大年的欢声笑语,乡邻们你来我往挨家挨户磕头拜年。一幕幕栩栩如生,清晰如初,依稀就在眼前,不由得让我想起很多,很多……
那时,过了腊八节,我每天都掰着手指数,还有二十天,还有半个月,还有十天,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恨不得拽着时针向前跑。而此时的母亲,会比平常更忙,更辛苦。白天要忙乎一大家子的一日三餐,还有猪鸡要喂,夜里又要为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准备过年的衣和鞋。这时的大年,应是从三年自然灾害挣扎出来后的一段时光,日子虽稍有好转,但依旧艰难。家里没钱给我们买新衣服,母亲就夜夜在灯下做针线活,把哥姐们的衣服补了又补,穿小的就改一改做给我和弟弟们穿。每天夜里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低头纳鞋底。不一会,煤油灯的捻上结上了灯花,灯光更暗了,母亲用针挑几下,灯花掉下来,灯光稍又明亮些,母亲继续埋头灯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母亲如此辛苦,我并不懂得心疼,心里反倒装满了喜悦,默默想象,母亲巧手做出的新鞋会是什么样子,想象大年三十中午,那最香的米饭和白菜炖豆腐的好菜,能不能让我们吃饱,想象“接神”“送神”的那三顿荞麦面饺子会是什么味道。这些美味可是我们平时看都看不到的。我想象着过年时的一样样美味,盯着母亲拉来拉去逐渐模糊的麻线绳,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睡进了梦乡。
随着大年一天天靠近,屯子里家家户户都紧锣密鼓大忙起来,清扫屋里屋外,洗洗涮涮,忙忙活活办年货。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是家家大人们都拿出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钱,想方设法让全家人过个开心年。母亲和父亲也一样,一样样算计着:鞭炮、年画、蜡烛、大红纸、黄烧纸、香、挂贴……这些可是过大年必备的物品啊,少一样都不行,少一样就觉得不周全,不吉祥。
过了小年,大人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磨豆腐、蒸年糕、杀年猪、请宗谱、摆供桌、炸丸子……过大年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杀年猪。那时,人都难能吃饱,拿什么喂猪呢?猪除了吃糠就是喝泔水,每家的猪都长不大,最大不超过120斤,谁家的猪长到120斤,就会津津乐道炫耀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年猪很小,但杀年猪是大喜事,左邻右舍会奔走相告。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小孩子,屋里屋外蹦跳着,高兴着,一会向煮肉的锅里望望,玩一会,再到锅前闻闻猪肉的香味,一个个像馋猫。终于等到猪肉煮熟了,母亲会撕一小碗给我们尝尝,仅仅是尝尝而已。母亲要把煮熟的猪肉藏起来,留作大年三十中午饭桌上的一盘美菜。还要留一点招待正月日子登门走亲戚的客人们。余下的生肉要腌起来,那是一家人全年做菜的油水。母亲会把不大的猪头留啊留,一直留到二月二,留得不能再留了,才端上饭桌让全家人分享。
还记得,每年二月二吃猪头,母亲都把猪的“上牙巧”偷偷留给我吃,说是“姑娘吃了‘上牙巧’,心灵手巧”。我以后就朝母亲愿望的“心灵手巧”努力,虽不善琴棋书画,倒也学会了诸多女红,纳鞋底、织毛衣、裁剪和手针做衣服,都挺像模像样的。
至今我似乎还能闻到父亲炸油丸子的香味。那个年月,炸丸子只能过年时才有一次。油是母亲平常千省万省节省下来的,平常日子吃的菜,只能见到很少的一点油珠儿。过大年炸点丸子是为招待客人。母亲怕我们馋嘴孩子们吃个没完,炸丸子的活都安排在深夜,等我们睡了再炸。父亲在灶上忙油炸,母亲在灶下忙烧火,不让我们靠边。但厨房里飘出的香甜味实在太诱人,我们哪里还能睡得着?一个个伸头探脑馋馋地望着,母亲只好端上一小碗让我们每人吃上一点点。父亲炸出的丸子和地瓜角,软软的、香香的、甜甜的。这香甜味融着父爱和母爱,历经几十年岁月流逝,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最感兴趣是看大人写对联。我们家没人会写对联,全屯只有一个会写毛笔字的文化人。每到腊月底,我叫三哥的文化人就忙得不可开交,家家户户都排号请他写,写完东家写西家,不白用,有的留下吃顿简单饭,有的给个两毛三毛钱表示谢意。我对会写对子的三哥充满了羡慕和敬意,他到我家来,我就围着人家转,又是颠颠地研墨,又是帮忙扯平红纸,又是帮着晾起来,成了大人的小助手,得到会写对联的三哥多次表扬。虽然我不知道对联上,那墨染的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小小的我能感受到,那上面寄托着大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红红的纸,黑黑的字,在我眼里泛出一派吉祥和喜气的光芒。我喜欢这样的吉祥和喜气。
二哥买回的年画,总让我爱不释手。裱糊一新的屋子再配上年画,就会焕然一新,心也随之亮堂无比。我最喜欢联画,《穆桂英》《白蛇传》……每一幅联画对我都是一本书,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每天我都会无数次面墙而立,咀嚼那些半生不熟的字,摸着画中人那一张张漂亮的面孔,反复揣摩联画里让我入迷的故事……联画,让我知道了杨家一门英烈,知道了佘太君、穆桂英和杨门女将,也知道了许仙、白蛇青蛇和法海……这些故事像谜一样,让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新奇感,我甚至痴痴地想,如果我能走进画里多好啊!
大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天是三十。一上午父母都在手脚不停地忙,爷爷年龄大了,父亲要劈材,要挑水,挑水也有讲究,缸里的水一定要灌满,“送神”前不能再出去挑水。母亲要忙中午最好的一顿饭,又要剁馅准备晚上“接神”的饺子。那时没有白面,饺子是用荞面粉包的,皮厚,放到锅里煮不一会就碎了许多,饺子碎了不能叫“碎”,要叫“挣”了,叫“挣”吉祥。母亲会拣出好一点的饺子用来“供神”。傍晚时分,暮色垂降,东西院的近支人互相招呼着,你呼我喊一起去“接神”。接到“神”后,一路上谁都不许乱说话,怕对“神”不恭,被“神”怪罪。回到家,父亲立即把准备好的“压门杠”放倒,挡住大门。据说,“老祖宗”回家过年都骑着马,“压门杠”是给老祖宗们拴马用的。父亲回到屋里,恭恭敬敬将诸神请上列位,“老祖宗”、“财神”、“灶王神”,各位“神”将一个厨房坐的满满的。母亲早已在各神位前摆满了供品,父亲又是磕头又是作辑,又是焚纸上香点蜡烛。立即,厨房里就有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氛。我每走过厨房,都规规矩矩约束着自己,大气不敢出,怕惊扰来家过年的“神”。那时没有电灯,我特别喜欢大年夜点燃的蜡烛,点蜡烛的氛围很特别,弥漫着说不清的感觉。每次走过点着蜡烛的先祖们的供桌前,就有一种人神相聚的神秘感,我小小的心里不禁对先祖们肃然起敬。#p#分页标题#e#
吃饺子前,父亲会拿出压在炕席下面的小草鞭分给我们。小草鞭就那么一小盒,二百头,编得整整齐齐,父亲要拆散了一个一个数着,分给三哥和两个弟弟,也分二十个给我。我们得到小鞭炮后,像得了宝贝一样,数了又数,包了又包,藏了又藏,就怕散了丢了。我胆子小,不敢放,但非常喜欢小鞭炮的小巧好玩。一直放到正月十五,我才把手里的小鞭炮分给三哥和两个弟弟。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发纸”的隆重仪式开始了,那时没有年夜饭可吃,但全屯鞭炮齐鸣,红光闪耀,香火缭绕……之后,我们七个儿女从大到小排着队伍,在大哥的带领下给爷爷和父母拜年。这时端坐在炕上的母亲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一个个分给我们,姐姐和哥哥们会是两毛的大钱,我们小的是一毛或者五分的小钱。这些小钱也足够让我们兴奋不已,一毛钱能买不少东西呢,本、铅笔、橡皮、糖块等等,想想,心里那个高兴啊!
小睡一会,初一一大早,大家都早早起床,全屯子长者们都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坐在热炕头上,等着一拨又一拨青壮年登门拜年。我们屯子几十户人家没杂姓,都姓侯,一笔写不出两个侯字,往上查几辈是一个老祖宗,所以青壮年男人要一户不落,给每一家长者磕头拜年。我爷爷辈分大,在屯子里是最受尊重的长者,那络绎不绝的人群,一大早就向我家涌来,见了面都是满面春风,相互举手作揖问候“过年好!”全屯子都洋溢在一派欢乐之中。
我们女孩家不用挨家挨户拜,只在近支近分走动。我一大早就起床梳洗,吃完饺子,穿上打着补丁但干干净净的衣服和母亲做的新布鞋,欢天喜地去找我的几个小姐妹,给近支的长者们拜年。拜到最后一家就停下脚步不走了,脱鞋上炕围着热火盆说悄悄话。一会拽过黑油油的辫子,比比谁的红头绳好看,一会又拿出压岁钱,比比谁的旧谁的新,一会又开心的玩抓“骨子”。抓“骨子”是我们女孩子童少年时,最喜欢玩得游戏。所谓“骨子”,是猪和羊膝盖骨上的一块夹骨,这块骨头小巧玲珑,有正面、反面和侧面,正面我们叫“肚”,反面我们叫“背”。我们小姐妹每人手里都有几个,有的还是从亲戚家里要来的。我们最喜欢的是小不点的“骨子”,小巧光滑,抓几个在手里握来握去,还会发出“哗啦啦”的悦耳声。过年了,我们还将小小的“骨子”染上蓝或粉的色彩,玩起来更饶有兴致。我们手里还都有一个,自己用花布角拼成六个面的小毽子,里面有的装沙子,有的装粮食,玩游戏时我们将毽子向上抛,眼神要跟着上抛下落的毽子和手下要抓的骨子,上滑下滑,只有手眼协调一致,才能成功当上赢家。我们抓着这些小骨子会玩一个上午,直到大人们要做饭了,我们才各自回家。
回家路上,摸摸兜里的压岁钱,我心里喜滋滋地悄悄嘀咕:“过年真好!”
大年喜庆浓浓的氛围,直到初三傍晚“送神”后,才渐渐散去……
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上下“破四旧立四新”,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请宗谱、接神、送神,这些带有旧色彩的民间古老习俗,都被破除的荡然无存,大年也就简单清静了许多。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好日子的步步攀升,随着民间习俗的复活,古老的大年又恢复了过去的一切讲究和隆重。
“过年真好!”
这是我少小时,在心里重复无数次的一句话。现在,适逢盛世,幸福在流淌,平常日子的一日三餐,胜过那时大年美味的千倍万倍。但每面对春节时满桌子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我心里都有一种怀旧的思绪在翻腾……记忆里的大年啊,让我永远难忘!我现在才明白,那时的年,于父母而言,是何其的艰难啊!是恩重如山的父母,用他们的勤俭、节省、劳累和辛苦,为我们制造了开心、喜庆、欢乐的大年;是父母用并不结实但却是无比坚强的臂膀,为我们撑起虽然贫穷且温暖融融的一个家;是父母用他们无所抱怨与国家共度困难的情怀,浇铸了我自始至终与党和共和国同心同德的坚定信念……
有爷爷和父母在的大年,才是最欢乐的大年;有兄弟姐妹团团围坐的大年,才是最圆满最开心的大年……我多想,多想啊,将操劳一生的父母请回我身边,与我一起共享太平盛世!我多想,多想啊,让天堂里的父母,也能尝到人间这蜜一样甜的生活!
2019年春节就要到了,生活富裕的弟弟们,会用最丰盛的美食供奉父母。我在远离家乡的城市,会用无比思念和感恩的心,为父母点燃一柱“心香”,遥祝天堂里的父母也与人间一样,过一个香甜、幸福、喜庆、欢乐的春节!
编辑点评:
一篇年味十分浓郁的文章,让人想起心中那份深情,心底的那份美好流淌在笔尖。浓郁的年味,给作者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那时候的年味,满是温馨的味道,充满了欢乐,同时对过年也充满了期待。那个时候,过了腊八节,意味着离过年不远了,大家都开始数着日子,准备过年。那段日子里,一切都是年的味道,十分浓郁。为了过年,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母亲也要为孩子们准备新年的新鞋、新衣服。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时候,无疑是最幸福的时光。过了小年,大人们都忙得不可开交,都在为过年静心地准备着。过年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需要蒸年糕、杀年猪,请宗谱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活蹦乱跳,都在为过年喝彩。母亲忙着纳鞋,给孩子们做新衣服,在夜晚的烛光下挑灯夜战,把对孩子们的爱,纳进对孩子深沉的爱。过年,写对联,贴年画,吃饺子……这些都是对年的深刻描写,都浸染着光阴的痕迹,都是熟悉的年味。大年初一,也要去给亲朋好友拜年,增进之间的情意。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团圆和谐而幸福!欣赏佳作,倾情推荐共赏!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