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9-23 07:40:40 | 作者:匿名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高中时就读过《平凡的世界》。记得那是高一暑假,我本来并不是一个坐得住的人,读过的长篇小说并不多,那年正好父母在河边的地里种了一亩多的西红柿,农村孩子都知道,西红柿快成熟的时候,是要有人看守的。父母有其他的事情要忙,这个任务自然只能由我承担了。一个人守在地头大树下用椽子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读借来的盗版《平凡的世界》就成了打发时光的最好办法。
就是在地头的百无聊赖之中,我第一次看到双水村、石圪节、原西县城……,还有厚重的黄土地,种田的少安、读书的少平、教书的润叶,好像和自己身处的环境,身边的人和事没什么两样。一幕幕心酸或者温馨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共鸣。就因为这种共鸣,本来总是坐不住的我一个多星期就读完了《平凡的世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真实,那个世界和自己身处的环境是那么的相似。好像那些人物还正活生生的在不远处的某个地方演绎着他们平凡而精彩的人生,又好像自己也就活在他们身边。这也是现实主义作品最大的魅力所在吧,其实那就是同一个世界。当时就觉得路遥先生真的很会写,那么普通的环境,那么平凡的人物,那么琐碎的生活细节,在他的笔下变得那么细腻、生动、迷人。
上大学时,在图书馆第一次读了路遥先生描写自己创作过程中艰难而执着的心路历程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也是一气读完,好像跟著作者重温了一遍创作的整个历程。跟他一起收集素材、整理资料,一起奔波于陕北的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一起在陈家山煤矿的小河边散步,一起在矿区医院的房间里与老鼠为伍,奋笔疾书,一起在作协大院简陋昏暗的斗室里与日渐虚弱的身体抗争,一起认真地誊写手稿,一起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既单调、艰苦又激情澎湃的非正常生活。看着他在画完最后一个句号后把手中的圆珠笔奋力地扔出窗外……
精神的折磨、心灵的孤寂、体力的透支,真的很累,真的很难。第一次明白了为什么路遥被认为是用生命来写作的作家。忍受着饥饿煎熬从贫瘠而又厚重的黄土沟壑中挣扎出来的陕北硬汉,只要还活着,就能像老黄牛一样,拖着沉重的犁铧艰难前行,从事着他在稿纸上的劳动。他始终认为自己在稿纸上的劳动和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本质是一样的,认为自己首先是个地地道道的陕北农民,一个有思想,有思考的农民,然后才是一个作家。无论在做什么,他的心灵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那片贫瘠的黄土,从未脱离过养育他的贫穷的父老乡亲。他不仅和所谓的新潮作家风马牛不相及,也不同于其他的乡土作家,他们虽然也把自己的故乡作为写作的素材和精神家园,关注着生他养他的地方和父老乡亲的命运沉浮,但他们终归已经从哪里走出来了,是作家而不是农民。从这个角度讲,路遥对农民,对陕北大地近乎痴狂的深情和他用生命去为陕北的父老乡亲立传的执着并不只是源于对故土的思恋,更是源于他内心最深刻的身份认同。他也是在为自己立传,是在为活在这个平凡世界里的农民路遥立传。
在他的内心和字里行间虽然也充斥着对农民艰难生存状态的无奈和改变现状的热切渴望,和现在很多写农村题材的作家的文字不同的是,他的文字让人感受更多的是乡亲们细腻的情感、执着的追求和宽厚的胸怀。生存是艰难的,然而生命却绝对是高贵的。他对父老乡亲不是关注和同情,而是和他们一起克服眼前的困难,向往和追求着美好的生活。他就是那个住在隔壁的邻家大哥,强悍,大气,不光能用热情温暖深处困境的你,更会激起你面对苦难的自信和勇气。他会一次次地告诉你苦难害怕的是强者,不必退缩,笑着面对,那被你踩在脚下的苦难将是你的终身财富。
终于慢慢明白了为什么路遥的作品和他笔下的农民、农村能够如此剧烈地撼动我们的心灵,因为他就在我们身边,写我们的事,我们的情。
去年在工作之余准备司法考试的那个漫长的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整栋办公大楼只有自己一人。坐在靠近窗口的办公桌前,望着路灯下空无一人的大街,孤寂和疲倦时常笼罩在心头,随手翻翻一直放在案头的《平凡的世界》或者《早晨从中午开始》,每每眼眶湿润,心中重新燃起自信和激情,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学习。
做任何一点艰苦的事情,都总是需要些激情和勇气的。
对于以什么方式构造《平凡的世界》这座宏伟的大厦,路遥也曾经纠结过。因为当时的文学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文学的新思潮席卷了全国,文学评论界几乎一窝蜂地赶时髦,似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已然过时。经过深思熟虑,路遥还是选择了现实主义手法。当然,毫无疑问,他当时坚持独立的文学品格,选择用并不时髦的现实主义手法来创作《平凡的世界》是正确的,虽然选择的过程却并不那么容易。
在我看来,他的勇气首先来源于读者永远是真正的上帝这一信念。写作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在他的心目中,创作就是为读者服务的,也就是为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迎合批评界的口味而获得所谓的认可。路遥为什么会获得这么广泛的认可,和他的这一认识是分不开的。
各种新的文学思潮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不同类型的作品展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能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打开新的视窗,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精神需求。但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还是应该坚持为大众创作,为社会创作的使命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的伟大作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要对眼前这个现实世界有更深邃的眼光和思考,能够体察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困惑,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正确面对精神和情感困境,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正能量。
有人说路遥的两部代表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写的都是城乡结合部,认为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发现了城乡结合部这一独特创作背景。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究其本质,路遥并不是偶然发现了城乡结合部有的写,而是以他深邃的思考和观察,重新发现了“封建”二字。无论是《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都是在写当时处于“封建性”极强的农村的人们,面对这一生存环境的奋斗,抗争,对幸福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酸甜苦辣。#p#分页标题#e#
在《人生》中,改革开放还未露端倪。封建思想的禁锢小农意识的局限使得农村青年即使再有能力、再肯努力,也难以突破身份的限制。不管你内心对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渴望,也注定只能一辈子用犁铧在土地上书写自己的人生。高加林因为一次偶然,以为命运就要改变了,当他满怀憧憬地体验那短暂的新生活,新爱情之后,却发现一切都是命运的玩笑和戏弄,终究无法逃脱。路遥对高加林的命运做了一个戏剧性的安排,就是想告诉人们,你可以抗争,可以奋斗,然而面对时代的洪流,个人的命运是何等的渺小啊!然而,路遥还是热情地讴歌着厚重的黄土地以及那包容万千的乡亲们,他们再次接纳了我们的加林。
《平凡的世界》所描写的十年已经是改革开放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时期。“少平、少安”们的奋斗与抗争虽然依旧充满了艰辛,然而随着农村“封建”的逐步打破,他们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平凡的世界》里厚重、坚韧的农村青年,只要还能看到一点希望,就能够乐观地、一步步地把苦难踩在脚下,走出了双水村,走向外面的大世界……,所以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貌似很接近,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形似而神异,因为时代不同。路遥正因为敏锐都体察到了时代的变化给乡亲们的命运和情感带来的变化,才把文字写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少平、少安”们面对苦难的乐观和奋斗到现在还激励着无数的青年。
这两部作品都深刻地体现了路遥先生沉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一双深邃的眼睛随时都紧紧地关注着乡亲们的生活,关注着乡亲们的内心世界。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农村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那让人啼笑皆非的户籍制度外,农村的“封建”已基本被打破,农村人所受的限制已经越来越少,只要有能力,够努力,农村青年照样可以发展、进步。然而,在生产力得到大释放之际,旧的价值体系基本已经面目全非,适应新形势的价值体系却还远未建立,浮躁情绪越来越严重。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面对各种新诱惑,人们有点无所适从,甚至是非观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人应该怎么生活、怎样奋斗,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答案变得五花八门。我们需要新的和《平凡的世界》一样伟大的农村题材作品来帮助人们深入思考,重新建立新的主流价值体系。虽然近年来也有不少关注农村、农民的文字,但多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写农村,写农民,浅尝辄止地罗列些空巢老人问题、留守妇女问题、土地荒芜问题、道德滑坡问题等等,似乎现在的农村已经成了问题的集中地,没了一点生机与活力。很多作者并没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的体验,并不完全了解农民的困惑、情感、追求和奋斗,因此也解决不了农民面临的任何困惑。
我们急需站在身边的,真正了解乡亲们生活与劳动、奋斗与激情,真正了解乡亲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作家,从历史的角度,深入地考察农村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乡亲们面临的种种新困惑,细致入微地体察乡亲们的各种新情感,写出能真正打动人心的好作品,给乡亲们的精神世界以正能量。这样的作家需要有开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挚的情感,真诚地站在我们中间,以我们的立场去写作,为我们写作。
从历史的角度看,农村是伟大的,正是有广袤的乡村作为腹地,才造就了城市的辉煌;农民是伟大的,在各个领域都承担着最繁重艰辛的劳作,以自己的默默无闻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伟大的农村和农民需要伟大的作品来表现和引领!
作者:李俊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