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2019最新哲理散文作品

时间: 2019-08-11 05:31:13 | 作者:Admin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5次

2019最新哲理散文作品

  阅读散文应当重视散文追求意境的艺术特点,从饱含作者的真情实意的艺术境界中,探寻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9最新哲理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2019最新哲理散文作品:破茧成蝶

  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

  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2019最新哲理散文作品:生存的智慧

  是谁趟过时间的河流,捡拾失败和成功混杂的碎片?然后把它们筛选、收藏并不断地传承?

  ——题记

  盛夏的午后,蝉歌嘹亮。浓荫密缀的小树林,风吹动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如同一群绿色的蝴蝶边舞边歌。几声清脆的鸟鸣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观望,绿叶间两只麻雀时隐时现。我毫不犹豫地认定那是母子俩——从那只成年鸟儿的眼神和动作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可替代的关爱。它的嘴里含着一条青虫,正慢慢地靠近它的孩子——一只小麻雀拼命张大嫩黄的嘴巴,不断抖动娇小的双翅,嘴里发出稚嫩的、没有任何顾虑的喊叫声。

  我的迫近引起了老麻雀的警觉。它用严厉的目光呵斥住孩子撒娇般的声音。我的动作已经够轻够慢,我的注视足够温暖柔和,为何它仍然怀有如此的敌意?

  我继续挪动脚步,仰头费力地观看——我几乎和它们处在了垂直的位置。这时,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那只老麻雀竟然像一朵被风吹落的花,扑棱着双翅斜斜地向前坠入草丛!是一只受伤的鸟儿!这个念头迅速在我的脑海闪过。难道是因我的打扰让它受到惊吓而掉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靠近欲探究竟。在我再次靠近后,草丛中的麻雀再一次艰难地贴着地面飞逃,几次起落,小树林已远远地落在了我的身后。就在这时,那只再一次跌落草丛的麻雀,突然间就恢复了往日的神勇和矫健,双翅一抖,瞬间消失在了前方。

  我的内心慢慢地蓄满哀伤:是怎样的经历,让一只鸟儿挖空心思,欺骗一个对它没有任何设防的人?

  我饲养的一对直立型卷毛金丝雀,作为观赏鸟,算是比较高档的一个品种了。但它们在产卵、孵化、育雏等方面,相比普通的品种却处于明显的劣势。为了提高繁殖数量,我准备了几对的普通种群充当保姆为其代孵。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新奇、有趣的事儿。在卷毛产卵以后,我适时地将卵取出,放在正在孵蛋的普通金丝雀巢内,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把卵产在其它鸟巢的杜鹃。

  可卷毛不是杜鹃,它在发现丢失蛋卵后焦急地四下寻找,不住地哀鸣,满眼的悲伤,让我终感不忍——我有什么资格剥夺一只鸟儿做母亲的权利?于是半日之后,那枚蛋卵又重新回到了卷毛的巢内。

  人类和鸟儿相比,有着那么多的共同性。作为生命个体的上层建筑,帝王和他们的貌美妃子,富翁与自己的明星女友,和他们不断飙升的身份、持续上涨的关注度形成鲜明对比的,使其繁育后代能力的下降。鸟儿代孵的成功,让人类得到了启发,于是,“代孕”这一关乎伦理、道德的现象应运而生。如果说杜鹃鸟是因为无情弃子而背上了坏名声,那么,人类中的精英们在颠覆了传统的生育规则后,留给后代的,是强大物质财富背后的道德失衡。

  鸟类是建筑领域里的艺术家。园丁鸟、织布鸟、喜鹊、燕子它们运用非凡的智慧,将自己的住所建造得让人叹为观止。可是,一旦被人类驯化,它们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中将很快把祖传的技艺抛弃。然而有这样一只鸟儿,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所料。

  那一日,我照例到阳台看望一对即将产蛋的牡丹鹦鹉,却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现象:其中一只鸟儿羽毛蓬松,身上沾满木屑,像一个蓬头垢面的病孩子。莫非是发生了什么状况?看到我的靠近,那只鸟儿迅速钻进了事先为其准备好的箱巢内。几分钟后,就在我仍然为它担心时,那只鸟儿又从巢内出来了,这次却是羽毛紧束,神采奕奕。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退出阳台,躲到暗处,总算看清了事情的真像。那只浑身金黄、面色桃红的鸟儿,用它坚硬的喙,将木质的栖杠撕扯下如牙签大小的一段,别到翅羽中间。它锲而不舍地重复同样的动作,不一会儿,它就把自己变成了一只长着羽毛的“刺猬”。然后,它艰难地回巢,带着这些精心选制的建筑材料。

  这只鸟儿让我充满了由衷的敬意。我甚至想,将来它的孩子,或许可以重回自然的怀抱。

  阳台外的窗棂上落着一只红嘴相思鸟,羽毛蓬乱,目光呆滞,如同一个迟暮、落魄的美人。我打开窗,它就迫不及待地飞了进来,抢着吃我手心里的米,看不出丝毫的戒备。和谐只是一种假象——这是一只被养熟的鸟,已失去了在大自然中的生存能力。

  当学者、专家四处奔走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当作家将故乡写到书里的时候,人们是否意识到,已忘记了祖先的容颜,已找不到返回故乡的路。

  会有那么一天,经过驯养的鸡鸭牛羊,甚至是狮子老虎,将无法摆脱逐渐走向消亡的命运。那是因为,它们所依赖的人类,已先于它们在地球上消失。

  海阔凭鱼跃

  和空中展翅的鸟儿一样,畅游在水中的鱼儿在另一个世界里自由飞翔。

  几年前,我和朋友合作承包了两块鱼塘,面积大的那块放养鲤鱼,我们称大塘,面积小的那块放养鲫鱼,我们称小塘,大塘是小塘的3倍。当然,大塘里也掺杂了少许鲫鱼,小塘里也混养了部分鲤鱼。一年后清塘捕鱼,大塘的鲤鱼每尾一斤左右,小塘的鲫鱼每尾重约半斤,达到了我们预期的产量。但有一个现象出乎了我的意料:大塘的那少量鲫鱼和小塘的鲫鱼大小相差无几,但小塘的鲤鱼却只比鲫鱼稍大,比大塘的鲤鱼足足小了一半!思索良久,“鲤鱼跳龙门”的故事给了我答案——鲤鱼不断跳跃寻找更宽阔的水域,鲫鱼却按兵不动,是因为它们深知怎样的环境更适合自己的生存!

  混有大量植物蛋白纤维和各种腥、香、甜等味道的饵料,包裹着一枚尖锐、坚硬的钩。像一颗用温柔覆盖着的险恶的心,被一根极易忽略却韧性十足的细线操纵着。鱼饵入水后,迅速溶解成轻柔若彩云般的絮状物。诱惑看似不动声色,却暗藏杀机。弥散开来的味道让鱼儿身不由己地靠近,无须刻意地抢夺,仅是一张一翕的瞬间,“云朵”已飘进嘴里。这样的过程,让人想到灯红酒绿里的红颜——没有语言的交流、肢体的接触,只是一个眼神,已让对方陷入深渊无法自拔。

  装饰和欺骗之间从来就没有一条明显的界线。电视里天花乱坠的广告,生活用品中金玉其外的包装,假冒伪劣产品的日益泛滥装饰能够带来视觉的美感,欺骗只能造成身心的双重伤害。垂钓现象折射出的,是鱼儿的无知,还是渔者的高明?

  被丑恶所掌握了的智慧,制造出了更加不同凡响的效果。2009年,报社的一位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钓鱼执法”的评论。可怜我整日呆坐家中,已到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地步,哪里知道执法还能和钓鱼扯上联系?只好红着脸到网上查询,如同寻找当事人孙中界的那半截手指。

  如果有一天,你在大街上遭遇“被车祸”,你的信用卡被透支,你的网络被黑客攻击请不要意外和愤怒,善良往往会为它的对立面买单——这难道就是达尔文所述的“适者生存”的法则吗?

  春风花草香

  我是那样惊叹植物的生存能力和存在历史。早在25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藻类和菌类植物。植物们凭借进化过程中不断增长的智慧,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生命体,它们为地球生命的延续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寒冷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缩着脖子,裹紧了身上的衣服,抬头看阴冷的天空,却发现枝头一片片枯黄的叶子从从容容地飘落下来,那样沉着,那样安详。年少的时候,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在人们不断往身上添加衣服的时候,大树却脱下昨日的盛装,赤裸着身体在寒冷中颤抖?长大以后我终于懂得,落叶的树,在艰难中选择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感受前路的春暖花香。

  冬天里,当我们躲在屋内享受现代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温暖的时候,是否听到,窗外银色的世界里,正传来一曲迎接春天的歌。

  小心地拔起一株禾苗,轻轻抖落上面的泥土,我仔细观察它神奇的根:细若发丝的它们,从一个共同的顶点出发,以不同的姿势,向四周不断伸展、蔓延。透过一曲一折、一弯一绕,我能够猜测出,它们在前行的路上克服了怎样的艰难。

  一棵主干须几人合拢才能围起的千年古树,如果连根拔起,不伤之毫厘,其延伸到达的范围必然超出了我的想象。植物依靠强大的根系,得以挽留住土壤和水分,并从中获得生存需要的营养供给。这些上帝的好客的孩子,招呼蚯蚓、蚂蚁和它们做邻居,收留无家可归的鸟儿,邀请斑斓的蝴蝶们参加集体舞会

  也正是有了这些看似柔弱的根,让它们坚强地面对残酷的烧杀掳掠。

  人类拒绝与一切卑微生命的交流。一只甲壳虫误闯入一间豪华漂亮的居室,等待它的,是厌恶鄙夷的眼神和一瓶高浓度的杀虫剂。

  从来就没有认为,那些在暮春时节“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杨花,竟然是柳树的种子。直到有一天,读苏轼的《水龙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杨花怎么会变成浮萍呢?尽管有苏轼的“验之信然”,我还是怀疑。于是,我让放在室外盛满水的脸盆里落满杨花,几天后竟然真的变成了绿绿的一盆!我才恍然大悟:这轻柔的如云彩一样的“花朵”里,隐藏着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它们会借助风的力量,借助水流的力量,像船一样驶向远方。那一叶叶最小的船,会远离家乡,停泊在遥远的河岸,绽放最蓬勃的生命。

  苍耳躺在大动物温暖的背上长途旅行,蒲公英在风的吹拂下飘向远方,果实利用甘甜引诱动物并使种粒在动物排出的粪便中萌芽,花朵散发香气招来蜂蝶并在蜂蝶的帮助下完成受孕

  相对于人类,植物的生存、繁殖方式是那样的充满智慧又温文尔雅,它没有排他性,没有侵略性,在互利共荣的基础上实现了最持久的生存。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是人类得以继续生存的大智慧。

  2019最新哲理散文作品:心无杂根,清明自我

  僧问云门海晏禅师:“如何是古寺一炷香?”

  禅师道:“历代无人嗅。”

  僧又问:“嗅了怎么样?”

  禅师道:“六根俱不到。”

  古寺里的那炉焚香,燃到如今,到底什么味?仍无人嗅着。

  在佛道中,主张着因缘和合,将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乐境,意根贪细滑。六根不净,则三毒交加,难离轮回苦海,又怎会自在安乐?

  遗憾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似乎被风花雪月疲软了骨气,被颓废摇滚磨钝了听觉,只剩下一副躯壳。我们在这世间游荡,如那飘零的叶儿,随着风一起坠落,无依无靠,也无人怜惜。我们浮在这人海之中,做着最微不足道的分母,碌碌如鸿毛。我们抱怨着,这场人生如洪流,来不及站住脚,扎稳根。于是,只能扬其波,做一片浮萍。那绚烂的霓虹迷惑了我们的眼眸,那斑驳的银幕羁绊了我们的心灵。

  是这世界太喧嚣,还是我们太浮躁?太贪恋这纷繁芜杂的花花草草,而被这纵横交错的杂根、杂念羁绊了心。对权名的趋之若鹜,对世俗的随波逐流。我们的心境从未风平浪静。

  佛家讲过,六根清净方能有所悟。那么,何为根?便是这一切杂念。然,还有一根,其为本源、根本,这就是憨山大师那“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的法门。这虽名为佛家的禅语,亦有发人深省的义理。处于阡陌寻常巷的我们,自无法体味这清澈玲珑的空中之音,感悟那羚羊挂角的相中之色,但终究可以取其三两,以摒除心中的烦恼,摈弃身上的浮躁。

  逡巡在这紫陌红尘,我们不住地回头,又不得不向前走。然,恰似这天气,雾埋了心境,霾污了灵魂,我们似乎失了本心,又脱离了岁月的轨道,以一个绿皮车厢的躯壳在高铁上笨拙地蜗行;又像一棵树,偏要挣脱年轮的枷锁,直直成了速生的杨木。

  为什么不守一份宁静,携一份淡然?慕苏子瞻“流浪生死,随业浮沉”,羡陶五柳“返迹荒径,息影柴门”,他们都已经放下杂根,而找寻生命的根源。两袖一甩,清风和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虽人生如羁旅,波折坎坷,但他们会享受这沿途的美景。

  佛经有言: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乐。站在都市的高楼上,光与电交舞诡变,我们是否行得太远,陷得太深,无法自拔,而堕落了自身?我们本不该是这样的命运——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遭。

  那么,不管我们身临何境,身向何方,既然,我们选择了在这凡尘间涂抹,为什么不摒弃那些杂根,绘出最清明的自我?

文章标题: 2019最新哲理散文作品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20687.html

[2019最新哲理散文作品]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