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这样的诗能不能算好诗 如果不算,它离好诗差在哪

时间: 2023-11-11 18:59:5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6次

这样的诗能不能算好诗 如果不算,它离好诗差在哪

选择好的唐诗宋词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感受,具体说出它的好与不好在哪里?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赏析

【原作】

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作者辛弃疾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本篇是一首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著名词作。作品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的三个儿子的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对安逸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作品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写的是两位农家老夫妻在茅檐下喝酒谈天的情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作品开篇就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新明快而又充满着田园色*彩的大环境,一所低矮的小茅草房,紧挨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的边岸还长满了碧绿的青草。环境幽雅恬淡,令人想往。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作品接下来些写房子的主人,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喝了点儿小酒,亲昵地坐在一起唠家常。温馨,愉悦,充满了和谐与幸福。

下阕写的是老人的三个儿子的不同情形。这是一个充满了幸福与快乐的家庭。在这里,作者采用的是白描手法,直接写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正在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子;三儿子年幼调皮,只知道玩,那玩也有其独有的特点,趴在小溪的边上剥莲蓬吃呢。从短短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望见了小溪两岸绿油油的庄稼,在草地里啄食昆虫的成群的小鸡,溪头大片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场面清新,人物形象鲜明,充满了浓郁的田园乐趣。

作品在写法上一方面是善于抓住农村生活的特征描写环境和人物,自然生动,风格朴实。另一方面是质朴的语言,简练的白描手法。作品笔墨虽少,却能做到农村生活的场景优美明晰,人物形象鲜活,自然,生动,活泼,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与作者长期深入农村生活体验民俗民风是分不开的。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什么样的古体诗才算好?

首先作为一首好诗最基本的需要两点:1言志或言真情;2有意境。 其次,就是意境必须自然,让人感觉是作者自然而然写出来的,和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符合。第三就是立意要高一些,有一定的哲理和启示意义,不是那种顾影自怜的无病生吟,简单的说立意高一点,能够对生活有所感悟。
而作为古体诗,他不强调格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个平仄,只要有押韵就行,而且押韵也比较自由:1.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 2.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第三就是整首诗歌不限句子,从两句到100句都有。只要超过了8句的诗歌都是古体的,因为近体因为受到格律的限制最多8句。
所以说,古体诗是最好写的,多读读《诗经》,学习里面的那种意境,诗经里面都是古体诗。
而在文字运用上面:在用到一些平常的词语时多用前人约定成俗的词语,比如我们要形容一个物品,或者要直接用这个物品意向,那你怎么用,比如我们可以用颜色代替,形状代替,甚至用它的比喻意义等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语言要倾向于书面语(当然,我这边说的是倾向于,而不是完全是书面,相信你以后读诗歌多了就会了解了),比如我们要用到现实中的一亩刚刚种下的水稻,诗歌里面我们不可能直接说“水稻什么什么的”,那我们怎么办,那我们就按上面说的用颜色,形状,比喻意来代替,并且这样才有意境出现,我们可以说是“玉鉴,琼田”等等字样。简单的说就是要把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化为许多美好的事物,把你讨厌的东西化为大家都不喜欢的事物,当然在转换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太偏激,太牵强。举个例子,有一次春节,谢道韫和她的一个堂哥(或者堂弟)在她叔叔家做客,那天屋子外面在下大雪,她叔叔就出了个问题考他们说:大雪纷纷何所似?要求一句诗来回答,她堂哥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故事可能楼主也知道,我想你也明白了,她堂哥把落下的雪花比作是撒一把盐在空中落下的情景,而谢道韫则把雪花比作:春天柳絮纷飞的场景,哪个比喻好我想一听就可以听出来了,而且谢道韫的更有意境,让人想起春天柳絮纷飞的样子。
好了 ,我的功力尚浅,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古体诗限制不多,还是可以写的。楼主多读《诗经》,乐府诗应该会有所领悟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才如有神助呀
首先要弄清古体诗和格律诗不是一回事,它是指唐以前的一种诗歌形式,也叫古风。
要有美好的意境,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雅俗共赏。这样的古体诗就算好了。
经得起历史沉淀的就是好诗

杨贵妃的诗写得好不好


杨贵妃的诗写得好不好?
家一起读唐诗之八石云涛
杨贵妃是才女,多才多艺,史书说她能诗文,善歌舞,通音律,长于击磬、弹琵琶。唐代是诗的国度,举国喜欢诗歌。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在那样的环境里,好像会写诗是很正常的,不会写诗反而是不正常的了。杨贵妃也不例外,她能诗,留传下来的诗有赠张云容舞一首: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首诗收入全唐诗第5卷。诗写得如何呢?按前人的评价,不算好,也不算差。清代诗论家陆昶评这首诗,曰:诗不为佳,却字字形容舞态,出语波俏,亦足见其风致可喜。他首先是给这首诗一个定位,认为属于不好的诗。评价一首诗,笼统的说好或者不好,没有意义。这位陆先生论诗,喜欢这样做。他的历代名媛诗词一书影响还比较大,有线装清代刻本传世。在这本书里,他评论李清照的诗词,也说:清照诗不甚佳,而善于词,隽雅可诵
从对李清照诗的评价上,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位陆先生评诗是颇为苛刻的。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下叠字,用语的大胆创新历来受到好评,他却说:此却不是难处。我认为,他对杨贵妃的诗这个定位也有点苛刻。是的,如果跟李白、杜甫等大家相比,和唐代那些传世名篇相比,杨贵妃这首诗可能称不上太好。但如果想到作为一位女性,又不是以诗词作专业的皇妃,能写出这样一首诗,已经很难得了。当然这不是赞扬她的诗的理由,更重要地是我们吟赏一下这首诗,还是可以说这首诗是写得很精彩的。陆先生也认为有优点,但只是出语波俏,就是语言比较俏皮,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语言活泼。从语言活泼中可以知道杨氏风致可喜,就是她的性格讨人喜爱。我觉得这个特点是有的,但这个肯定是不够的。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咏舞姿的诗,写来赠人的
张云容是贵妃的侍儿,就是宫中的丫环仆女,善歌舞。这首诗就是赠送给她的。有一次,杨贵妃随唐玄宗幸临绣岭宫,命侍儿张云容献舞。歌舞方面,张云容是杨贵妃的学生,这也是杨贵妃向玄宗的汇报演出,让玄宗了解自己培养演员的成绩。事后杨贵妃写了这首诗,咏张云容舞姿,并赠送给她。就像你跳舞时我给你拍了照片,然后冲洗出来送给你作纪念。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曲折有致地写出了一场乐舞场面,刻划了舞者的生动舞姿,虚实相生,曲折有致,刻划传神。四句诗只有第一句是实写,从罗袖写起。乐声响起,舞者张云容伴随着音乐,轻抖罗袖,开始了她妙曼动人的舞蹈。所以诗人首先凝神注目于她的罗袖,诗便从罗袖写起。这一句妙在一个动字,这是炼字的结果
动本来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在这一句里却不同寻常呢?因为它动的是香,香气。当罗袖抖动、飘逸和挥舞时,一阵香气随之弥漫开来。唐代宫中妇女化妆使用香料,服装衣料都是用香料熏染的。诗句还重叠了一个香字,起了强调的作用,进一步加深了读者的感觉和印象。又用了一个补语不已,那香气不是一阵风刮过,而是久久地弥漫在舞场的空气里,于是整个乐舞场面便有声有色又有味了。接下来诗从罗袖的特写进入到舞者身体整体的描写。一句诗怎么能把舞者全身的姿态动态表现出来呢?实写肯定做不到的,诗立刻转入虚写,诗人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张云容的舞姿
红蕖即红色的荷花
袅袅形容舞者婀娜多姿的动态,让人想到她亭亭玉立的身段。因为身影飘飘渺渺,观众无从看清舞者衣着的细节,便产生一种朦胧之美,所以说那一枝红荷就像在秋烟里摆动摇曳。舞蹈跟其他艺术一样,进入高潮总要先有铺垫,经过那一阵秋风中红荷迎风般的轻歌曼舞之后,音乐和舞蹈忽然进入昂扬激烈的阶段。诗仍然出于虚写,用轻云疾风形容舞者的强烈的动感
摇风,扶摇风,暴风。南朝梁江淹恨赋云:摇风忽起,白日西匿
岭上高处风力当更猛,所以把风卷轻云放到岭上来写
乍字形容来得突然。后来南唐李后主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名句,李清照用乍暖还寒咏秋。乐舞进入高潮,舞者疯狂地舞起来,就像岭上风卷云飞,令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高潮过后,这场乐舞并不是嘎然而止,而是再经过一阵舒缓的音乐和舞蹈才终止。这煞尾的部分,便像池塘边上那依依青柳轻拂水面,渐拂渐缓,终于随着音乐停下来。这一句的嫩字特有味道,给人新鲜感。诗用柳写人,又用嫩形容柳的青翠可爱,用柳条轻拂池水形容舞姿
嫩也让我们想像到张云容小姑娘青春年少的鲜嫩俊俏。诗把柳树欲动不动,随着风停而终于停止了摆动的样态细致地刻划出来,让人想像着张云容是怎样慢慢地结束了自己的表演。
唐诗中有一部分描写乐舞的诗,这首诗应该算是较为精彩的一首。这样的描写除了一定的语言功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诗人实际的观感。杨贵妃写这首诗时,可能并没有像我分析的这样去进行刻意的安排,只是把她实际的感受写下来而已。当然,杨贵妃的艺术感觉决非寻常人可比,因为她精通音律,擅歌舞,对舞蹈的欣赏和吟咏属行家里手,她把自己的审美感觉生动地传达出来,让我们好像观看了一场乐舞表演。欣赏者如果没有深入诗的意境中去体会,便感到有平铺直叙之感。当读者把四句诗看成并列的关系,便觉得诗人只是简单铺叙舞蹈的姿态,没有曲折变化,所以算不得好诗。杨贵妃知道用一连串的比喻去形容实写不容易表现的事物和意境,说明她一定读过不少的诗赋作品,对前人的创作经验有所借鉴。我的猜想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像这样完全用比喻形容人的姿态之美,曹植的洛神赋是最著名的一篇。我想,杨贵妃一定读过洛神赋,从中学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和比喻的技巧,所以她这首诗通过三个精彩的比喻写舞姿,诉诸于读者的想像,整个舞蹈过程和乐舞场面以及那艺术表演的美妙,都让读者去想像。这三个比喻还有一个妙处,就是诗人没有简单地用红蕖、轻云和嫩柳三种事物作比,而是把它们分别放在清水秋烟、疾风冈上和春池岸边这样的环境中,因此造成三种意境,让读者的想像进入这不同的意境中驰骋,想像着那乐舞的曲折变化,从而在四句诗仅仅28个字里包含了味之不尽的意蕴。
本文在文史知识2021年第10期发表,题为杨贵妃咏乐舞的诗

名人谈诗

转发

. 好诗,到底好在哪里? .

于坚

诗植根于语言的历史中。一首诗的“好”却是超越语言的。一位韩国诗人曾告诉我,在他看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最高之诗。一首诗的“好”也是超越历史的,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觉得李白的诗是好诗,萨福的诗是好诗。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把永恒的“好”表达出来。

诗近于宗教,但宗教只有一部经典,诗却是一种天然的民主,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语言来师法造物主,创造自己的《诗经》。决定一个人是否是诗人的,不是君权神授,而是文明史。这是诗的世俗性,也是它容易被打着各种旗号复习陈词滥调的原因。

若问一首好诗的“好”究竟是什么,那么,别无他法,我只能读诗给你听。我们无法像谈论一部电影或现实主义小说那样去谈论一首诗,诗是不能转述的,不能说有一首诗,它讲了什么什么,所以有多么多么好。一首诗就是诗人所创造的一个场,必须由读者自己进入,置身其间,才能真正感受和判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历史时间中积累而来的阅读经验会告诉你,什么是好诗。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首分行排列的东西,就像行为艺术一样,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那就很难说出好坏了,而诗必须比较,放在书架上、放在经验中进行比较。

“它打动了我”,常常成为人们喜欢甚至感谢一首诗的理由。我承认打动的重要性,但打动却不是我所说的那种“好”。是被诗打动,还是被语言的小花招打动,被一些意思、观念、结论或某种抗议、媚俗、哗众取宠、奇谈怪论所打动?这种打动能否穿越时间,一直打动?诗创造着文明,文明也以诗的方式塑造着诗、筛选着诗。当种种呓语随时代变化而烟消云散的时候,我们依然被屈原李白们打动,他们不仅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时间。

真正好的诗就像塔一样,塔基广大,语言直接、简单,让很多人有感觉,被打动,可以进入,但诗真正的核心,它要表达的最隐秘的部分,是一层层往上升的,读者经验的深度不同,对诗的领悟也就不同。不是说只有作者才有精神性的东西,读者只是像学生那样一一接受。诗是对无的召唤,如果读者心中对“无”毫无感悟,满脑袋都是如何占有,他就无法进入诗。

(节选)

(选自公众号《新诗简》
文章标题: 这样的诗能不能算好诗 如果不算,它离好诗差在哪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83647.html
文章标签:的诗  不算  算好诗  离好诗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