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分析一下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 的(雪)这篇散文

时间: 2023-06-11 22:59:5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分析一下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 的(雪)这篇散文

阿尔卡蒂·彼得洛维奇·盖达尔的介绍

本姓戈利科夫(Голиков),盖达尔系笔名,原为鞑靼语,意思是“望前看的战士”。出生于库尔斯克省里沃夫一个教师家庭。14岁时即参加红军,16岁时即任红军团长。1924年因负伤退伍。1925年开始正式发表文学作品。苏德战争爆发后,任《共青团真理报》军事记者,后成为游击队员,于1941年10月26日在乌克兰卡涅夫城下英勇牺牲。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孩子们写了20余部文学作品,被译成57种文字。主要代表作有:《革命军事委员会》(1926)、《学校》(1930)、《远方》(1932)、《军事秘密》(1935)、《少年鼓手的命运》(1938)、《丘克和盖克》(1938)、《铁木儿和他的队伍》(1940)等。盖达尔的作品以其心理描写的细腻和强调“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平等”见长。苏联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盖达尔是“真正的巨人”。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的战争风云

朱可夫是在1941年7月31日接手指挥预备队方面军的。这时,中路德军已攻占斯摩棱斯克(参见斯摩棱斯克战役),切断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完成对苏军第16、第20和第19三个集团军共12个师的全部合围。苏军增调20个师,从罗斯拉夫利和别雷发动进攻,欲图夺回斯摩棱斯克,未获成功。苏第16、第20集团军突围也未成功。苏军最高统帅部将朱可夫的预备队方面军投入斯摩棱斯克会战,命令朱可夫夺回叶利尼亚突出部。朱可夫用第24集团军的10个师于8月30日发起进攻,9月8日收复叶利尼亚突出部,并向西推进了25公里。这是斯摩棱斯克会战中苏军唯一取胜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苏军三个方面军全部转入防御。斯摩棱斯克会战告一段落。
斯大林对朱可夫在叶利尼亚突出部取得的胜利十分满意。他召见朱可夫,问他有何打算。“重返前线!”朱可夫回答。斯大林命令他立即前往陷入德军重围的列宁格勒,接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指挥部队全力保卫列宁格勒(参见列宁格勒战役)。1941年9月10日,朱可夫飞往列宁格勒。一下飞机,他便径直赶往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朱可夫的到来打断了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会议,人们正在讨论列宁格勒一旦失守将怎么办。朱可夫同原司令员伏罗希洛夫的指挥权交接没用上什么特别手续。朱可夫只是将斯大林的便条交给了伏罗希洛夫。便条写道:“把方面军司令部交给朱可夫,您本人马上飞回莫斯科。”朱可夫随即用专线电话向最高统帅部报告;“我已经接管了司令部。” 朱可夫领导下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朱可夫的口号是: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永远不要考虑列宁格勒一旦失守怎么办,列宁格勒不能失守!朱可夫迅速调整了部署,采取了种种有效的防御措施。他将高炮部队调到乌里茨克—普尔科沃等高地,用高炮打坦克。他还将包括舰炮在内的各种大炮集中在关键地区,统一使用。1941年9月14日,朱可夫用专用电话向莫斯科报告:“截至今天傍晚,我军在敌人前进道路上构置了炮火系统,其中包括舰炮、高射炮和其他大炮。我们正把迫击炮也集中起来。我想明天早晨,我们可以在主要方向形成密集的炮火屏障以便与步兵协同。步兵已在今天部署在上述防线。
此时德军认为列宁格勒已唾手可得。柏林的战报宣称:“列宁格勒的包围圈越缩越紧,该城的攻陷指日可待。”哈尔德在9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取得了巨大成功。敌人被削弱……”但是列宁格勒的英雄保卫者挡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著名政论家索尔兹伯里在其《九百天》一书中对朱可夫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那一时期写道:“如果德国人被阻滞,那就达到了目的,为他们放了血。在那9月的日子里,他们有多少人被炸死,任何人任何时候也说不清。乌里茨克附近流着一条溪流,被德国兵的鲜血染红了数日”“是朱可夫的意志阻挡了德国人吗?”“在9月的日子里,他是可怕的,没有别的词汇,只能用‘可怕的’一词来形容他。”朱可夫和列宁格勒的保卫者们完成了最为艰巨的任务,他们守住了列宁格勒,城市面临的直接威胁消除了。
朱可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所有参加9月保卫列宁格勒战斗的人,都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日子。但我们的部队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计划。由于苏联士兵、水兵和基层军官史无前例的坚韧不屈和群众性的英雄主义,由于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坚韧性和坚定性,敌人在攻打列宁格勒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到了9月底,我们方面军所有地段上的战斗激烈程度都明显减弱,整个战线稳定下来。”1941年10月6日晚,斯大林给朱可夫打电话,询问列宁格勒的情况。朱可夫报告说,德军的进攻已被遏止,因伤亡惨重而转入防御。朱可夫还报告说,德机械化部队和坦克部队正在由列宁格勒往南大规模运动,显然是被调往莫斯科。听完朱可夫的报告,斯大林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莫斯科方向,特别是西方面军正在出现严重局势。他对朱可夫说:“你将列宁格勒方面军交给参谋长霍津将军。然后乘飞机来莫斯科。” 1941年10月7日黄昏,朱可夫飞抵莫斯科。他立即前往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他同朱可夫打过招呼后,便指着地图开门见山地说:“你瞧,这里的情况很严重,而我又无法得到西方面军的真实情况的详细报告。我们不知道敌人进攻的地点和兵力,也不知道我军的状况,因此难以做出决定。你马上到西方面军司令部去,弄清战局,随时给我打电话,我等着。”此时局势确实十分严重。德军已开始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计划。在9月底,德军北翼围困了列宁格勒,南翼占领了基辅,中央攻占了斯摩棱斯克,距莫斯科仅300—400公里,德军统帅部制定了“台风”作战计划。德军企图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分割围歼苏军主力于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然后从南北两个方面向莫斯科迂回,入冬前攻下莫斯科。为此,德军集结了“中央”集团军群所辖3个集团军和3个坦克集群,以及第2航空队,共78个师,180万人。希特勒在给各部队的命令中说:“进行最后一次打击的条件终于成熟。这一打击应在冬季到来前致敌于死命。”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纵深300公里的三道防线。进行防御的是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所辖的15个集团军和1个战役集群共125万人。
9月30日,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团军首先向布良斯克方面军实施突击。10月2日,德军主力在维亚兹马方向发起进攻。在战斗开始后一星期内,德军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编成内的3个集团军合围在布良斯克地区,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编成内的4个集团军合围在维亚兹马地区。苏军多次实施突围,但除一小部分突围成功外,大部被围歼。据德军称,两地区苏军损失65万人(参见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朱可夫奉斯大林之命于10月7日深夜到达西方面军司令部了解战况。他很快摸清情况。10月8日深夜2时半,他向斯大林报告,主要危险在防御薄弱的莫扎伊斯克一线,敌人的坦克可以突然冲往莫斯科,必须尽快往这一线调集部队。10月9日晚,斯大林决定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由朱可夫指挥。10月10日,朱可夫被任命为新整编的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清楚地认识到,“实际上,担负着保卫莫斯科的历史重任的是重新组建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将已被冲垮而各自为战的西方面军各部集结起来,据守呈弧形的图尔吉诺夫—沃洛科拉姆斯克—多罗霍夫—纳罗福明斯克—谢尔普霍夫一线,顽强抵抗德军的突击。德军的进攻速度急剧下降。11月1日,斯大林问朱可夫,形势是否允许莫斯科举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式。朱可夫作了肯定的回答。11月7日清晨,红场上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全副武装的红军威武地走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这次阅兵式向世界宣告,莫斯科是不可战胜的,苏军必将打败法西斯侵略者。 莫斯科会战以后,希特勒被迫放弃全面进攻的计划。1942年夏集结重兵于苏德战场南部,向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攫取石油、煤、粮食等重要经济资源,切断伏尔加河水运干线,进而北取莫斯科。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投入了“B”集团军群,共71个师。苏军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是新组建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成内有9个集团军。
7月17日,德军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首先发起进攻。7月23日、26日,德军北、南路先后开始进攻,8月17日攻占顿河西岸全部地区,苏军退至斯大林格勒外围组织防御。8月18,保卢斯的部队已进抵该城接近地。斯大林格勒在危机中。8月27日,斯大林将在波哥烈洛耶·哥罗迪舍指挥作战的朱可夫召回莫斯科,告诉他南方形势很糟,德军有可能攻占斯大林格勒。斯大林通知他,国防委员会已决定任命他为最高统帅部副统帅,并派他到斯大林格勒。8月29日中午,朱可夫到达小伊凡诺夫,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领导一起研究和制定了当前的防御和以后的反攻计划。9月12日,苏军全部退守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丧失殆尽,战线离市区只有2至10公里。9月13日,德军突入市区。苏军与德军展开逐街逐房的战斗,德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苏军浴血苦战,死不弃城。
这时,朱可夫和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一个反攻计划,主张将德军的进攻集团紧紧地钳制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在其两翼实施强大突击,建立起对德军斯大林格勒集团合围的对内正面,和保障消灭被围集团的对外正面。计划代号为“天王星”。此后的两个月,朱可夫极度紧张,亲自抓“天王星”作战的准备工作,同时参与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指挥工作。9月末,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为顿河方面军,朱可夫推荐罗科索夫斯基中将接替瓦里西·尼古拉耶维奇·戈尔多夫中将任司令员。
1942年11月13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批准实施“天王星”计划。
反攻计划。苏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从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一线,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新组编)从萨尔平斯耶湖一带先后发起进攻,于1942年11月23日在卡拉奇以东的苏维埃村会师,合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坦克第4集团军部分兵力共22个师,约33万人。希特勒为解救被围德军,临时组成了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和托尔莫辛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西南方向打开一条通路,未获成功。1943年1月10日,苏军对被围德军发起总攻。1月25日,苏军进攻部队冲进市区,与坚守城区的苏军会师。2月2日,被围德军全部被歼。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这场战役使人们称他为“斯大林在二战战场上的救火英雄”。 1943年8月25日,库尔斯克会战结束的第二天,朱可夫被斯大林召回莫斯科,研究下一步如何在广阔的战线上展开全面进攻。最高统帅决心不给德军以喘气之机,迅速解决左岸乌克兰、顿巴斯之敌,夺取第聂伯河右岸各登陆场。苏军参战部队有6个方面军。9月6日,朱可夫指挥瓦图京大将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科涅夫大将的草原方面军,迅速前出到第聂伯河中游并夺取了登陆场。瓦图京的部队于9月22日突进到大布克林地域,占领了登陆场,并于11月6日解放了基辅,然后乘胜西进,追击逃敌。科涅夫的部队于9月23日攻占了波尔塔瓦,9月29日解放了克列缅楚格,并在第聂伯河右岸夺取了几个登陆场。其他几个方面军也进展顺利。苏军在第聂伯河会战中重创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和“中央”集团军群一部,收复了重要地区,并在第聂伯河和普里皮亚季河上夺取了25个登陆场,为下一步全线进攻创造了条件(参见第聂伯河战役)。
12月中旬,朱可夫被召回最高统帅部,分析1944年的形势并确定作战任务。斯大林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把德军全部逐出苏联领土,将战争推列国外。为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连续实施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的计划,并确定了各方面军的任务。
朱可夫负责协调瓦图京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行动。朱可夫与瓦图京1943年12月25日下令实施日托米尔—别尔迪切夫战役。乌克兰第1方面军于12月31日攻占了日托米尔,次年1月5日解放了别尔迪切夫。1月7日,朱可夫来到乌克兰第2方面军,次日该方面军攻占了基洛夫格勒。随后来可夫又返回乌克兰第1方面军,着手研究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朱可夫计划由乌克兰第1、第2两个方面军共同实施这一战役。1月24日和26日,科涅夫和瓦图京的部队先后发起进攻,于28日完成了对科尔孙一舍甫琴科夫斯基德军集团的合围,2月17日实施围歼,歼敌7.3万人,重创德军15个师。至2月底,乌克兰第1方面军右翼已攻占卢茨克,舒姆斯科耶、舍彼托夫卡等地域,乌克兰第2方面军占领了经乌曼向莫吉廖夫实施突击的出发地域。1944年2月29日,瓦图京大将在去视察部队的途中,遭到德军狙击手的袭击,身负重伤,不久牺牲。3月1日,朱可夫向方面军各部下达简短命令:“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由我临时担任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3月4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按既定部署展开进攻,包围德军曼施泰因的坦克集群。从3月7日起,“这里展开了一场库尔斯克会战后从未见过的最残酷的战斗”。经一周激战,朱可夫的坦克部队突破曼斯坦因的防线,向纵深推进。3月中旬,朱可夫指挥乌克兰第1方面军攻占了杜勃诺、克列门涅茨、莫吉廖夫。
1944年3月26日,苏联《红星报》发表了题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光辉的胜利》的社论,内中写道:“近日来,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苏联元帅朱可夫的指挥下,取得了一系列对敌辉煌的新胜利。我军突破了德军位于捷尔诺波尔一普罗斯库罗地区的防线,向德涅斯特河挺进……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胜利是我军勇敢精神和军事艺术的胜利……”
英国一位军事理论家在其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朱可夫指挥的左翼部队在南方捷尔诺波尔地区给予敌人以新的打击。这一打击组织得非常及时……俄国人先是进行了一场防御战,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旋即又跟踪追击溃逃之敌……俄国军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挺进……”接着,朱可夫挺进到喀尔巴阡山,解放了切尔诺夫策城,从这里到捷尔诺波尔,打开了一个长达358公里的大缺口。为了堵住这个缺口,德军统帅部不得不从其他战线,乃至西欧战线,调来大批军队。苏联新闻局发表特别公报指出,在朱可夫指挥的28天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解放了2.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7个市镇,并继续向西南挺进,进抵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边境。为了纪念这一胜利,莫斯科于4月8日用320门礼炮齐鸣24响,向乌克兰第1方面军致敬。一周后,朱可夫攻下被希特勒称作“堡垒”的捷尔诺波尔。莫斯科再次鸣响礼炮。朱可夫因战功卓著而第一个被授予苏联最高军功勋—胜利勋章。
5月初,朱可夫将乌克兰第1方面军交给科涅夫,自己回最高统帅部着手准备白俄罗斯战役。歼灭白俄罗斯的德军是苏军1944年夏季最主要的任务。5月30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批准了代号“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计划。参战苏军部队是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总兵力240万人。德军白俄罗斯境内战线位于小波洛茨克、维捷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博布鲁伊斯克以东一线,并沿普里皮亚季河一直伸到科韦利,配置了6个集团军,共120万人。朱可夫负责协调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的行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另3个方面军的协调。 1944年6月23日,苏军发起白俄罗斯战役。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协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在右翼发起进攻,于6月27日解放了维帖布斯克和奥尔沙。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左翼发起进攻,6月29日攻克了博布鲁伊斯克。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6月28日解放了莫吉廖夫。朱可夫指示这两个方面军高速向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进击,7月3日解放该城,随即在其东部围歼德军10万余人(参见明斯克战役)。至7月5日,苏军向西推进225—280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大部领土。苏军迅速扩大战果,13日解放了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20日进入了波兰国境。2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解放了卢布林,27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解放了交通枢纽比亚威斯托克。8月29日,苏军到达叶尔加瓦、多贝莱、奥古斯托夫,那累夫河和维斯瓦河,胜利结束了白俄罗斯战役,歼敌54万人,向西推进500—600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和立陶宛部分领土,并解放了波兰东部,逼近东普鲁士的华沙。
在这次战役中,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协调4个方面军在宽大正面上同时突破敌军防御,围歼敌军重兵集团,并在宽大纵深高速进击退却之敌,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为此两人再次获得胜利勋章。
1944年底和1945年初,战争开始向德国本土推进。斯大林决定让朱可夫指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主攻柏林。部署在柏林方向上的共3个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朱可夫元帅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朱可夫居中,右方是罗科索夫斯基,左方是科涅夫。
从维斯瓦河至奥得河是苏军西进柏林的捷径。苏军最高统帅部将进攻柏林的战略主突方向定在这一线。1945年1月12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发动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进展顺利。朱可夫于1月23日进抵德军东线最后一道防线奥得河,并夺取了西岸的全部登陆场,胜利结束此役,歼敌22万人,解放波兰大部分领土,打开了通向柏林的道路。
此时,进至奥得河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正在东普鲁士作战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之间的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出现一个百余公里的空隙地带。德军统帅部紧急调来希姆莱的“雏斯瓦”集团军群,企图消灭进至奥得河的苏军,固守该地区,扭转柏林方向上的不利形势。苏军统帅部抽调白俄罗斯第2、第1方面军的部队围歼了“维斯瓦”集团军群,占领了东波美拉尼亚,消除了进攻柏林的苏军侧翼的威胁,为攻占柏林创造了有利条件(参见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1945年4月1日,斯大林召集苏军高级将领研究对德国的最后进攻。谈到进攻柏林的问题,科涅夫表示他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将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攻克柏林。朱可夫也请战说,他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离柏林近,已作好充分准备,锋芒直指柏林。最后,斯大林要他们两人准备好各自的作战计划,两天后提交最高统帅部定夺。4月3日早晨,斯大林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听取朱可夫和科涅夫的汇报。他站起来,用笔在墙上的挂图上,划了一条长线,作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分界线,线的终点是柏林东南60公里处的吕本。他对两位元帅说,如果敌人在柏林的东接近地上进行顽强抵抗,使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受阻,乌克兰第1方面军则应准备以各自的坦克集团军从南面突击柏林。这一决定,实际上是暗示两位元帅进行比赛。 在柏林受到苏军直接威胁的情况下,希特勒企图负隅顽抗,从2月份起,动用大批人力在柏林以东构筑了3道防御阵地,在城周围筑起了3层防御圈,将柏林市区划成9个防御区,壁垒森严,重兵防守。
为了打好柏林战役这一历史性战役,朱可夫进行了异常周密的准备,航空侦察兵对柏林地区进行了6次空中拍照,制作了柏林地区的精确模型,绘制了极详细的作战要图,进行了协同动作演练,调动部队和运输作战物资采取了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为了出奇制胜,朱可夫打破常规,决定不在黎明时分发动进攻,而是天亮前2小时实施夜间出击。4月16日凌晨3时,柏林战役打响.朱可夫用18000门各式大炮实施炮火准备,20分钟内向敌阵倾泻了5万吨炮弹。同时,轰炸机对敌重要目标进行了猛烈轰炸。火力准备之后,天空中突然出现数千发彩色信号弹,地面上134部探照灯霎时间大放光明。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写道:“一千多度电光照亮了战场,使人目眩眼花,将我军坦克和步兵冲击目标从黑暗中暴露无遗。这是一个给人留下异常强烈印象的场面,可以说,我一生从未有过类似的感觉……”随着信号弹的升起,在数百架飞机和密如织网的炮火支援下,朱可夫的突击集团向德军阵地迅猛地扑去,一小时后突破德军第一阵地,向纵深推进了1.5至2公里,到中午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防御地带。德军退守以泽劳弗高地为依托的第二防御地带后,苏军进攻受阻。当日直到晚上苏军只前进了6至3公里,几次强攻未能拿下泽劳弗高地火力枢纽。斯大林对朱可夫未能突破前进障碍极为不满。朱可夫向最高统帅保证次日日终前突破泽劳弗高地防御。朱可夫集中250门大炮猛轰泽劳弗高地30分钟。随后苏军奋不顾身地连续向高地冲去,终于在中午拿下泽劳弗高地,突破德军第二防御地带。19日,朱可夫突破德军第三防御地带。德军奥得河地区整个防线崩溃。此时,16日于尼斯河畔发起进攻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突破德军三道防御地带,逼近柏林防御圈。1945年4月20日,朱可夫的部队在柏林接近地突破德军防线,炮兵开始对柏林市区轰击。4月21日,朱可夫的3个集团军从东、北面突入市郊,科涅夫的部队突进列距柏林南郊30公里处,两个方面军从4个方向冲向柏林,于24日在柏林东南会合,25日又在柏林以西会合,合围德军20万人,随即以多路向心突击战术,强攻市区。不断缩小包围圈。27日,苏军突入市中心,一天之内摧毁300个街头据点,逐街逐屋进行争夺战。接着朱可夫的部队开始攻打处于其作战范围内的德国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当晚9时50分,第150师战士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将师军旗插上国会大厦圆顶。1945年5月2日,德军柏林卫戍司令魏德林率部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军元帅凯特尔代表纳粹德国在柏林以东卡尔斯霍斯特镇的一所军事学校的会议厅里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代表苏军,英国空军上将泰勒、美国斯巴茨将军和法国塔西尼代表盟国远征军,接受了德军的投降。柏林战役结束,纳粹第三帝国就此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战结束。
因柏林战役所建立的殊勋,朱可夫被授予第三枚苏联英雄“金星”奖章。
在那些胜利的日子里,《红星报》写道:“德寇投降后,我们在柏林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朱可夫元帅。他视察废墟,也观看具有浮夸的普鲁士风格的塑像,见到那些阿谀逢迎,服服贴贴的德国人时,元帅的目光流露出轻蔑……这天,元帅参加了柏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的葬礼,在墓前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为了祖国和自由与独立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他抓起一把泥土,撒进坟墓里,接着又朝军旗走去,吻了吻它的一角。”

前苏联的“克格勃”是什么组织或机构?

克格勃
克格勃
克格勃(俄文: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简称КГБ,克格勃是此三个俄文字母的音译),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Cheka 是全俄肃反特别委员会的俄文简称 All-Russian Extraordinary Commission。全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 All-Russian Extraordinary Commission to Combat Counter-Revolution and Sabotage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и саботажем), 在 1918 年改名为: All-Russian Extraordinary Commission to Combat Counter-Revolution, Profiteering and Power Abuse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спекуляцией и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м по должности).)”。克格勃的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在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的工具。 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 涉及国内所有领域, 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

克洛勃,俄语全称拉丁字母转写作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意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苏联的间谍情报机关。苏联的间谍情报机构曾与美国并驾齐驱,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在某方面甚至超过美国。自苏联剧变以后,俄罗斯继承其衣钵,但其力量大为削弱,经过调整以后,又以新的面孔出现,重新活跃。
克洛勃建立于1954年。该机构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布尔什维克政府刚建立时成立的“契卡”,捷尔任斯基是第一任首脑。

契卡将总部设在彼得格勃勒霍瓦亚大街2号。1918年苏俄政府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在1920年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

克洛勃主要机构有“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洛勃驻外站组等。克格勃系统工作人员曾一度达到50多万名,总部机关有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有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此外,在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年预算为100亿美元。

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等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部”,是一个超然的机构,它只对中央政治局负责。

英国情报机关称克格勃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

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安德罗波夫和贝利亚,安德罗波夫最后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贝利亚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赫鲁晓夫以叛国的罪名处死。

1 克格勃名称变更史

1917年12月 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Cheka ( 俄语为ЧК ))

1922年2 月 国家政治保卫局

1923年7 月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1934年7 月 国家安全总局

1941年2 月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1年7 月 国家安全总局

1943年4 月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6年3 月 国家安全部

1947年1O月



1951年11月 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1953年3 月 内务部

1954年3 月 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2 克格勃历任领导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 1917-1926

Feliks Edmundovich Dzerzhinski

(Belarusian language Фел?ск Эдмундав?ч Дзяржынск?,

Polish: Feliks Dzier?yński,

Russian: Феликс Эдмундович Дзержинский )

维亚切斯拉夫·鲁道福维奇·缅任斯基 1926-1934

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维奇·亚戈达 1934-1936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 1936-1938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1938-1941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 1941(2-7月)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1941-1943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 1943-1946

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 1946-1951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奥戈利佐夫 1951(8-12月)

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 1951-1953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1953(3-6月)

谢尔盖·尼基福罗维奇·科鲁格洛夫 1953-1954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 1954-1958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 1958-1961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 1961—1967

尤里佛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1967-1982

维塔利·瓦西里耶维奇·费多尔丘克 1982(5-12月)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 1982-1988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 1988-1991

3 克格勃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总局)历任领导

米哈伊尔·阿布拉莫维奇·特里利瑟尔 1921-1929

阿尔图尔·赫里斯季安诺维奇·阿尔图佐夫 1929—1934

阿布拉姆·阿罗诺维奇·斯卢茨基 1934-1938

米哈伊尔·施皮格尔格拉斯 1938(2-7月)

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吉耶维奇·杰卡诺佐夫 1938-1940

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菲京 1940-1946

彼得·瓦西里耶维奇·费多托夫 1946-1949

谢尔盖·罗曼诺维奇·萨夫琴科 1949-1953

瓦西里·斯捷潘诺维奇·里亚斯诺伊 1953(3-6月)

亚里山大·谢苗诺维奇·帕纽什金 1953-1956

亚里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萨哈罗夫斯基 1956-1971

费奥多尔康斯坦丁诺维奇·莫尔京 1971-1974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 1974—1988

列昂尼德·弗拉基米罗维奇·舍巴尔申 1988

‘克格勃全史 作者:克里斯托弗·安德鲁 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 ’

---------------

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安德罗波夫和贝利亚,安德罗波夫最后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贝利亚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赫鲁晓夫以叛国的罪名处死。

1 克格勃名称变更史
1917年12月 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
1922年2 月 国家政治保卫局
1923年7 月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1934年7 月 国家安全总局
1941年2 月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1年7 月 国家安全总局
1943年4 月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6年3 月 国家安全部
1947年1O月至1951年11月
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1953年3 月 内务部
1954年3 月 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一.领导机构构成

1.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会主席团

委员会主席团有主席一名,副主席十名,其中包括两名第一副主席。主席和副主席还领导地方国家安全机关——各加盟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区、州国家安全局的活动。

2.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全委会

苏联国家委员会全委会由十五至十七人组成,负责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通过相应决议,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令的形式生效。决议生效以后,就成了所有国家安全机关必须执行的规定。全委会委员组成中有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主要部门的主官以及几个地方国家安全机关的领导人。全委会由苏联部长会议决定任免。 约定俗成的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莫斯科市及莫斯科州和列宁格勒市及列宁格勒州国家安全局的两位局长,传统上都是全委员会委员。根据条例,全委员会一个月举行一次例会,但有时候要多,这取决于该讨论的问题是否紧急,是否重要。 全委员会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命令清单确认干部任免。有时候听取有关国内、国家安全委员会机关和部队所发生的最重大非常事件的报告,讨论上级权力机关的重要决议,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决定。一般来说,讨论问题会吸收范围相当宽的特邀人员参加,人数有时多达一百人或一百人以上。 全委会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机关,是某种指挥学校,是审核与研究最重大问题的形式。全委会通过的主要决定可以长期有效,且只有全委会才能以其决议取消已生效的决定。 全委会是安全委员会相当广泛的负责人交换意见的机会,是作出决断的有益方式和方法,更主要的,它也是确定落实并监督决议执行情况的有益方式和方法。决议将传达到国家安全委员会各级机关和部队,并成为他们在相应方面展开实践活动的依据。

二.各业务局

1. 第一总局 第一总局是对外情报侦察部门,它对驻国外间谍机构实施领导,并从苏联本土进行情报侦察,指导他们所在地区的国家安全机关第一线(情报侦察)分队的工作。这些部门被称为第一总局这一事实,也强调了对国外敌人斗争的头等重要意义。

2. 第二总局 第二总局从事反间谍情报侦察工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来,对外情报侦察工作时分时合,这都取决于当时苏联哪种路线在对国家机关的态度方面占主导地位。八十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一种做法,即不把全部反间谍情报侦察集中在一个部门。而是根据具体的工作方针把它们分散到几个部门。但第二总局始终是反间谍情报侦察部门的主角,它实施反间谍斗争,并从事与外国代表机构和旅游系统有关的工作,同时还在苏联领土上进行某些侦察活动。

3. 第三总局 第三总局负责制止外国特工机关对苏联武装力量的破坏,领导有关军事部门和部队的特别勤务处的工作。它在七十年代成为总局,其理由是它所从事的与国防部协同行动的工作,不仅量大,意义也很重要。

4. 第四局 第四局负责所有交通运输部门的反间谍情报侦察活动的实施。

5. 第五局 第五局负责与意识形态破坏活动进行斗争,它于1989年改组为“З局”。这远远不是一种形式上的举措。现在,它已经不再从事原属第五局的工作,即反意识形态破坏活动的工作,而是集中全部精力,调查并制止外国特工机关实施的恐怖和破坏活动,而外国特工机关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从事不符合苏联法律的外国组织和中心来搞这些活动。

6. 第六局 第六局负责各个国防工业目标和某些科研中心的反间谍情报侦察工作。

7. 第七局 第七局的任务是对委员会感兴趣的目标实施屋外监控。这就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所有业务方向都很需要的重要侦察部门。就人数来说,该局是相当大的,其主要特点是时刻保持战斗准备,以便能昼夜执行任务。正是由于这个部门的活动,才得以经常发现并制止外国特工机关的间谍活动,判定他们的犯罪联系,查清他们打入苏联要害部门,与苏联公民联系、实施隐秘行动和通过目视途径取得情报的意图。

8. 第八总局 第八总局负责编制总部机关与地方机关以及情报侦察机关与驻国外情报机构通信联络的秘密电码集。该局拥有制定密码通讯体系的现代化技术和科学装备,能切实保证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密码通讯,并绝对保障这种通讯能在离总部机关的任何距离昼夜不停地工作。获得秘密电码集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间谍。无线电报务员和密码译员的劳动强度极其繁重,一人,两人,最多三人,就得随时随地地保证驻国外情报机构与总部机关的联络。工作条件是不轻松的,生活因必须遵守严格的制度而变得非常艰辛枯燥,也很不方便,因为,敌方特工机关对无线电报务员和密码译员都有极大兴趣。

9. 第九局 第九局担负保卫职能。它负责保障国家高级领导人、国家最高规格的礼仪场合、外国代表团来访和苏联代表团出访的安全。警卫克里姆林宫政府机关、部长会议大楼和其他一些目标,其中包括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目标,如黑海、波罗的海和其他地区的几个目标,均属于他们的任务。 一九九零年,第九局改组为保卫局,机构也有所改变,确切地划分为两类勤务部门:一类从事管理工作,另一类从事业务活动。 保卫局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始终保持警惕,全神贯注,常备不懈,彻底奉献自己的一切,因为随时随地都会遇到令人不快的突发事件。当然。他们还得适应工作和被保卫人个性的特点,适应需要保证其安全的目标周围的情况。一般来说,出访代表团的安全保障是特别困难的任务。,因为我们在那里并不是主人,但谁也不会解除我们的责任。我们根本不能完全指望接待方的警卫,因为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最终还是我们要负主要责任,而且不仅是公务上的责任,还有道义上的责任。 行使保卫职能,是一项复杂的职业,它需要本领、能力和良好的体力训练。该局工作人员,一般来说,不会长期担任这项工作,过一定时间以后,将调到其他业务活动方向,在这些方向的工作对精神和体力紧张程度的要求要低一些。

10. 第十处 第十处集中存放国家安全机关在苏联时期以及苏联以前时期积累的业务统计文献和档案资料。因此,在工作人员的谈话中通常固定地称之为“档案处”。 国家安全委员会档案是保存各种资料的严整体系,它们依据严密的分类法规则,按主题和年代进行分类,保证资料无条件地典藏,并能迅速检索到需要的文献。在一九九一年八月以前,该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苏联有严格的档案使用规则,保证了国家机密的收藏,而且也未发生过任何问题。 同时,遗憾的是,在档案政策中,在档案法规中,存在着一些重大疏漏和不足:没有明确规定某些资料的保存及其发表和用于学术著作的期限,但这却排除了全部准许使用的可能性,封闭了利用堪称国家机密的档案资料搞政治投机和未经证实就转交给大众传媒的通道,这两种行为的后果往往是无法补救的。 八十年代末以来,第十处的工作人员就某些课题、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活动中的一些事件及片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们的分析、总结和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并报告了国家领导人,后者还根据他们的报告作出了与某些现实问题有关的相应决定。 档案资料帮助我们填补了许多空白点,给相当微妙的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公开性,并使人们能够引用真实材料去看待和解决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或是涉及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公民个耍�蚴巧婕八樟�墓�艺�謇�妗R痪啪乓荒臧嗽乱院螅�蛋缸柿洗庸�野踩��被岬恼�辶魇В���掖�戳诵矶嘌现匚侍狻:芏嘧柿媳挥糜诔嗦懵愕耐痘�康模��哉庑┳柿系耐崆�故驮蚪�徊浇谅伊硕愿霰鹄�肥录�恼媸导�ぁ?/P> 安全委员会档案处把资料编上数字符号并按号码顺序排列,而读者则注意到缺了某些序号,这并不是力图隐藏某个部门,而是安全委员会传统上就是这么做的,在部门编号中允许有缺省项。有时它们被填满了,有时当安全委员会编制发生组织变化时,它们又重新出现了。

11. 第十一局(处):缺省部门

12. 第十二处 第十二处,关于它的工作,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传闻和各种各样的谣言,称它的工作是国家安全机关对苏联公民和外国人进行“全面监视”。这里指的是技术监听,是国家安全机关实施特别重要的侦察措施的技术手段。 这类方法一直被外国特工机关所利用,苏联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审查有关国家生活最重要的方面和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案件,需要有非同寻常的侦察方式和方法,监听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根据上级确认并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命令宣布生效的细则,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监听不止一次地协助我们查清了犯罪分子极其危险的行动,帮助我们截获国家安全机关感兴趣的联系和接触也使我们有机会获得其他途径不能获得的情报。 八十年代末以前,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未以必要的形式进行规范,因此,利用通过这一渠道所得的信息具有不可声张的性质,也不向检察院和法庭提供。这些信息要以其他后续行为来证实,当然,是在能这样做的情况下。在侦察诸如杀人、侵吞巨额国家财产和公共财产、走私、炒汇、非法接近国家重大机密并把它们转交给外国代表等案件时,这种信息是格外有用的。 第十二处的工作要求具有专门的技术设备、专业训练、判定什么是所需情报并对其进行整理的能力。该部门工作人员有时要比一般侦察员知道得多,并填补侦察业务活动中的空白。这一部门的能力经常是获取某些情报的唯一手段,这些情报是国家安全机关采用其他办法从来也得不到的。 这项工作的微妙之处还在于以下方面,即在对某些目标开展工作的进程中,侦察人员会完全意外地碰上这样一些情报,它们有的与要求侦察的人毫无关系,有的则与占据国家高级负责职位的人有关,且法律规定禁止监听其谈话。此时该怎么办呢?一方面,确有对这类人物进行监听的禁令,而另一方面,我们有时获得了他们进行非法甚至是犯罪活动的明显证据,又不能就此罢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向苏联国内的上一级负责人报告获得的情报,请求准许利用这一情报并继续工作。这种态度源自国家利益的需求,通常并不对刚才提到的、在那之前暂时尚未、将来也不会把此视为侵犯人权,因为这是国家和社会利益迫使我们不得不如此为之。

13. 第十三局(处):缺省部门

14. 第十四局(处):缺省部门

15. 第十五局 第十五局从事的工作是设计、建造并按需要的制度管理某些目标,这些目标是为特殊时期,即为一旦爆发军事行动和发生其他意外情况时准备的。 在莫斯科及其郊区和苏联的某些其他地方,建有绝对秘密商定的、供特别时期使用的目标。它们包括统帅国家和武装力量的预备指挥所、不可或缺的储备库、政府通讯枢纽,以及其他在紧急状态中支撑国家生活、保证国家或多或少地正常行使职能的设施,简短点儿说,是维持国家在紧急状态下仍有生存能力的设施。 各目标的设施需要按起码的必不可少的原则作出相应的科学和技术结论,某些目标是用来防止核攻击的,但是,在大型核弹头直接命中时,它们的生存率也会大成问题,这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事。虽然如此,目标的某一部分却会保存下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保障国家的可管理性。 要保障国家安全,保障国家最重要的目标,没有上述设施是不可能做到的。从苏联的能力出发,我们并不极力主张在所有方面都赶上拥有巨大潜力和实力的美国。但上述设施是最低限度的,是非有不可的。

16. 第十六局 第十六局的工作与第八总局相当接近,它拥有解决技术和科学问题的最杰出的智能潜力。它负责收集公开情报和秘密情报,解决有关打入苏联感兴趣的别国家重要目标的极其复杂的任务。该局有许多高水平的发明,这需要高深的学识、必不可少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在这个部门工作着一批高级专家,他们完全可以成为苏联科学技术界的骄傲。第十八局并未囿于本单位的小圈子,它与苏联工业部门、科研机关具有广泛的联系,利用自己的潜力,帮助后者完成各种科研任务。 在研究具体任务时,他们要求严格、努力不懈、机敏过人、颖悟独特,并充满永恒追求的强烈愿望,更主要的是他们找出的解决任务的方法简直匪夷所思,而这些任务,乍一看,简直就是人类智慧的幻想。国家安全委员会有一些不懈追求、渴望达到更高水准的部门,而第十六局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通往科技难题谜底最佳实践道路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没有它,在我们这个时代根本就不能保障苏联的国家安全。

17. 边防军总局 边防军总局领导边防军区、边防部队和哨所。边防部队的总部机关不大,但边防军总数却超过二十二万人。对于苏联这种拥有漫长边界的大国来说,这是现实需求所允许的最低数量。八十年代末迫切需要扩编边防军部队,改善他们的物质条件,给他们增加财政投入。边防军经费已占国家安全委员会预算总开支的一半,其相当一部分用于边界的技术装备:军事技术兵器、目标设施建设、通讯联络、各大单位的工资。

18. 侦察技术局 侦察技术局是设计、开发、生产和经营专用技术工具的先头部队,也是科学思想成果、最高技术工艺和独一无二的技术解决方案最集中的部门。在该局的产品中,进行批量研制和生产的技术工具相对较少,往往是些单个产品,它们被指定用来完成严格规定的侦察任务。侦察技术局利用苏联科学界和整个工业的科技成果,密切关注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新产品,并极力利用其中最有价值的一切成果。 侦察技术局的产品具有双倍的机密性。如果走漏消息,就能是对手很快制定防范措施,从而抵消我方技术能力的效能。 该局工作人员都是有一定特长的全神贯注的人。国家安全委员会慷慨地把自己的新发明与地方工业部门分享,从来不提任何交换条件,当时也不存在任何商业性活动。完全可以实事求是地说,没有该局的产品,不论是情报侦察机关,还是反间谍情报侦察机关,或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其他部门,首先是边防部队,都不能完成本部门所面临的任务。我相信,这个局仍有远大前程,但是,这只有在一种条件下:即它如果能吸收国内外经验,并不断寻求更高水平的各种科技发现,才能变为现实。

三.其他辅助性部门

1. 军事建设局 军事建设局帮助解决各业务局迫切需要的最复杂的工程项目。

2. 总务局 总务局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业务活动服务。在落实极其复杂的侦察措施时,假如没有物质管理保障,尤其是在意外情况下,其富有效益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3. 医疗保健局 医疗保健局对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尤其是在国外工作的部分人员由于驻在地的环境引起的健康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并经常检查,及时治疗。医疗保健局甚至还制定了一套建议:让去气候条件欠佳之国的工作人员在出国前进行体质锻炼。

4. 捷尔任斯基高等学校 捷尔任斯基高等学校向学员提供近五十种外国语的高级语言训练及专业科目知识,同时还培养高等数学、物理和其他学科的专家。 国家安全委员会拥有出色的教育培训网,学员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工作人员则可在专业培训班为接受专门知识而进行训练和预备训练。 国家安全委员会培养边防和通信干部、密码译员、某些技术专家,保障副博士和博士论文的准备与答辩。

5. 人事局 人事局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中管理干部,在其各级单位都建有相应的人事部门。选调工作人员,接受他们参加工作并进行安置、提职,解决许多与物质保障有关的问题,办理休假奖励,选派干部参加培训和进修等等,但这些远远不是国家安全机关人事部门所从事工作的全部。 人事工作最困难的阶段是选调、研究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的候选人,因为,如果此时出错,可能会在此人活动的任何阶段付出昂贵的代价。 人事局在与意外事件有关的档案分析方面向国家安全委员会各部门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些事件包括个别工作人员的叛变、破坏军事纪律、玩忽职守等。
前苏联的情报机构
(俄文: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简称КГБ,克格勃是此三个俄文字母的音译),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Cheka 是全俄肃反特别委员会的俄文简称 All-Russian Extraordinary Commission。全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

克格勃的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在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的工具。 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 涉及国内所有领域, 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

克洛勃,俄语全称拉丁字母转写作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意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苏联的间谍情报机关。苏联的间谍情报机构曾与美国并驾齐驱,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在某方面甚至超过美国。自苏联剧变以后,俄罗斯继承其衣钵,但其力量大为削弱,经过调整以后,又以新的面孔出现,重新活跃。
克洛勃建立于1954年。该机构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布尔什维克政府刚建立时成立的“契卡”,捷尔任斯基是第一任首脑。

契卡将总部设在彼得格勃勒霍瓦亚大街2号。1918年苏俄政府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在1920年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

克洛勃主要机构有“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洛勃驻外站组等。克格勃系统工作人员曾一度达到50多万名,总部机关有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有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此外,在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年预算为100亿美元。

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等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部”,是一个超然的机构,它只对中央政治局负责。

英国情报机关称克格勃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
回答者:冰刃游侠 - 秀才 二级 1-20 08:10

克格勃(俄文: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简称КГБ,克格勃是此三个俄文字母的音译),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Cheka 是全俄肃反特别委员会的俄文简称 All-Russian Extraordinary Commission。全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 All-Russian Extraordinary Commission to Combat Counter-Revolution and Sabotage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и саботажем), 在 1918 年改名为: All-Russian Extraordinary Commission to Combat Counter-Revolution, Profiteering and Power Abuse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спекуляцией и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м по должности).)”。克格勃的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在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的工具。 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 涉及国内所有领域, 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

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安德罗波夫和贝利亚,安德罗波夫最后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贝利亚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赫鲁晓夫以叛国的罪名处死。

1 克格勃名称变更史

1917年12月 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Cheka ( 俄语为ЧК ))
1922年2 月 国家政治保卫局
1923年7 月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1934年7 月 国家安全总局
1941年2 月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1年7 月 国家安全总局
1943年4 月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6年3 月 国家安全部
1947年1O月

1951年11月 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1953年3 月 内务部
1954年3 月 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2 克格勃历任领导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 1917-1926
Feliks Edmundovich Dzerzhinski
(Belarusian language Феліск Эдмундавіч Дзяржынскі,
Polish: Feliks Dzierżyński,
Russian: Феликс Эдмундович Дзержинский )
维亚切斯拉夫·鲁道福维奇·缅任斯基 1926-1934
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维奇·亚戈达 1934-1936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 1936-1938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1938-1941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 1941(2-7月)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1941-1943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 1943-1946
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 1946-1951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奥戈利佐夫 1951(8-12月)
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 1951-1953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1953(3-6月)
谢尔盖·尼基福罗维奇·科鲁格洛夫 1953-1954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 1954-1958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 1958-1961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 1961—1967
尤里佛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1967-1982
维塔利·瓦西里耶维奇·费多尔丘克 1982(5-12月)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 1982-1988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 1988-1991

3 克格勃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总局)历任领导

米哈伊尔·阿布拉莫维奇·特里利瑟尔 1921-1929
阿尔图尔·赫里斯季安诺维奇·阿尔图佐夫 1929—1934
阿布拉姆·阿罗诺维奇·斯卢茨基 1934-1938
米哈伊尔·施皮格尔格拉斯 1938(2-7月)
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吉耶维奇·杰卡诺佐夫 1938-1940
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菲京 1940-1946
彼得·瓦西里耶维奇·费多托夫 1946-1949
谢尔盖·罗曼诺维奇·萨夫琴科 1949-1953
瓦西里·斯捷潘诺维奇·里亚斯诺伊 1953(3-6月)
亚里山大·谢苗诺维奇·帕纽什金 1953-1956
亚里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萨哈罗夫斯基 1956-1971
费奥多尔康斯坦丁诺维奇·莫尔京 1971-1974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 1974—1988
列昂尼德·弗拉基米罗维奇·舍巴尔申 1988
克格勃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文音译。与我国的国家安全部职能一样。直属前苏联“苏联部长会议”。是国家情报机关。主要在世界各国收集情报,从事间谍与反间谍活动。
由于前苏联的克格勃机构庞大,无孔不入,名声很臭。克格勃就名声横响。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毛主席说:“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一个国家没有情报,这个国家就成了瞎子、聋子。中外古今,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这个部门,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家庭

第一位妻子:卡特琳娜·斯蒂潘诺夫娜·扎戈尔斯可娅,1914年帕乌斯托夫斯基充当医疗护士时相识,1916年结婚,之后长期居住在梁赞,1936年离婚。
帕乌斯托夫斯基和卡特琳娜有一子,瓦蒂姆·康斯坦丁诺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1925-2000),瓦蒂姆曾倾力于搜集其父母之间的书信和资料,去世前捐赠给莫斯科的帕乌斯托夫斯基博物馆。
第二位妻子:瓦莱里亚·瓦利泽夫斯基,是《投向南方》一书中玛丽的原型。
第三位妻子:提提亚娜·艾芙提瓦,梅耶诺德剧院的女演员。
两人有一子,阿列克塞·康斯坦丁诺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1950-1976)

文章标题: 分析一下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 的(雪)这篇散文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72466.html
文章标签:这篇  斯基  维奇  散文  托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