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若在江南遇见一个古代诗人,你想和ta一起做哪些事

时间: 2023-01-12 10:01: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若在江南遇见一个古代诗人,你想和ta一起做哪些事

与古诗同行高二作文

“日照香炉深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首《望庐山瀑布》雾气因为阳光的照射而生起紫烟,水从很高很高的山上飞流下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与古诗同行 高二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古诗同行高二作文篇1

诗,中国古代人表达情感的方式。诗,有形,有意,有韵。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诗歌是一种以意象为元素,以想象为方式,以构建精神意境为重心,以韵律节奏为外形的语言艺术。诗歌是诗人真性情的流露,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发挥。

从古至今,多少优秀的诗人留下多少流芳百世的诗词名篇。西方国家有优美而极赋韵律的音乐,而我们中国有可为诗可为歌的诗词。从《诗经》到《楚辞》,从《楚辞》到《唐诗》,从《唐诗》到《元曲》,从《元曲》到明代小说再到近代诗歌,诗的形式千变万化。诗,飘渺无踪,可它却存于每个人的心中。

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事便是与诗同行。想象一下,我可以在江南水乡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也可以站在山丘上俯望茫茫草原吟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种境界啊!我可以在人生失意时告诉自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可以在不被认可时劝诫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可以在开心时:“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我可以从诗词中体会出各种各样的情绪。

我觉得,以后我的人生一定与诗词密不可分。因为我热爱诗词,我喜欢诗词。我可以把我的人生当作一首无题的诗。诗中的 句子 就是我的人生经历。而我自己就是那写诗的笔,我会一直写一直写,直到我生命的尽头。

与诗同行,以诗为伴。人生处处是诗题,人生处处有诗意。我想我以后会与诗同行,写出属于我自己的诗意人生!吟诵出属于我自己的如诗人生!

与古诗同行高二作文篇2

自从唐朝的绚丽漫过,唐诗这一绮丽的 文化 瑰宝便又在悠悠的五千年史上留下了斑斓的一笔。

与诗人同行,走过着一条漫长的诗史上,你会赞叹诗仙的飘逸,你感悟会诗圣的智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发出的感叹。诗人的接济天下荡气回肠,那豪壮之气似乎要吞天沃日,震撼天地。少年的凌云壮志在诗中一览无余,使人无不感叹诗人的远大报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立下的誓言。是的,活着,要做人间的豪杰,死了,也要当鬼中的英雄。刹时,诗人的坚强,无畏的英雄气概似乎久久萦绕在耳边。一种慷慨激昂涌上心头,似乎与诗人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的感慨。那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惆怅?还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思念?还是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执着?又或许与苏轼一样,是被贬闲人的惆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的赞美。那种磅礴的气势似乎要山崩地裂一般,让人的心为之一颤。使人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之情,来一睹庐山真面目。

读一首诗似乎就是看一个人,在诗中你可以步入人的心境之中,体会他们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陶渊明的怡然自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希冀;“我劝天公从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是风自珍的不满。

与诗人同行,漫步在诗的盛晏中,你会发现着就是那一片世外桃源。

与古诗同行高二作文篇3

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各朝各代都有自己最盛行的文体和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们的作品有异,风格也各不相同:或喜、或悲、或高昂、或低沉。而我,便与古诗词一起寻梦。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要说最熟悉的莫过于李白的《静夜思》了,这首诗委婉地写出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情;到之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由王维写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涌入我的眼帘,字里行间,诗人似乎把我带入分别之景,而又从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作者对朋友即将远去的无助与悲哀,而今,一股凄凉从李煜的《相见欢》中透露出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被上天赋予文采,但上天也赋予了悲伤给他——他是一位君主。或许他是皇帝中最有文采的,也是文人中最有权力的,但一个人被夹在两个领域里面,一定会受到伤害。他是君主——亡国之君;他是文人——不幸文人。他的所有痛苦不能被发泄,于是他就只有用写作的方式来排泄自己的痛苦。

小时候,我因诗的韵律而学习诗,认为读诗是一种高尚优雅的事情,但我只领会了诗之本,并没有领会诗之意,所以我只是诗之芽。

之后,我因诗的意思、 故事 而学习诗,认为诗歌是人类最美好记忆的载体,但我只领会了诗之意,并没有领会诗之情,所以我只领会了诗之叶。

现在,我因诗的情感、意愿而学习诗,认为诗歌是诗人表达自己的 方法 ,我只领会了诗之情,并没有领会诗之梦,所以我只开出了诗之花。

未来,我将和古诗词一起找寻我的梦想,呈现诗之果。

与古诗同行高二作文篇4

人生路上总有什么陪伴着你,与你同行,我也不例外

诗是我的朋友,一路上,她总是陪伴着我,教会了我许多知识,人生路上,自从有了她,我便不再孤寂。

四季之诗

小时候,对四季充满了好奇,然而诗却为我完美的解答了。

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我看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从“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我看到了夏天的活泼有趣。

从“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中,我看到了秋天的凄凉壮丽。

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我看到了冬天的白雪皑皑。

勤俭之诗

上小学二年级了,我吃饭时总是不踏实,于是妈妈对我说:“

吃饭和学习一样,要认真。每次都你吃得最慢。”于是,我大口大口的使劲刨,弄得米饭一地都是。

这时,诗告诉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那以后,我吃饭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那一颗颗小淘气从碗里蹦出来。

学习之诗

上小学三年级了,我的成绩飞流直下,可我还是很贪玩,此时,诗告懈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后,我不敢松懈,努力学习。

感恩之诗

上初中二年级了,各科考试接踵而来,学习的压力惊讶地我喘不过气来,而妈妈与我谈心,帮我排解学习上的压力,而且她不忘每天在我掀铺盖的时候,给我悄悄地盖上。

每次和她顶嘴时,他总会很有耐心的和我讲,诗感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我不禁幡然泪下!决定涌泉相报。

激励之诗

初三了,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我十分紧张,但由此竟然考了个不及格,诗对我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我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诗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一路上陪我走过每个春秋,我愿一路与诗同行!

与古诗同行高二作文篇5

因为你,我明白了什么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因为你,我明白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唏嘘;因为你,我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你就是那位教导我的老师——诗文。

迈着轻盈的脚步,我走进了春的世界,感受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尽情享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勃勃生机。走进春的大自然,总会有“天然去雕饰”的朴素。啊,诗文,你让我感悟到了那春神的魅力,教会我如何去感受春的喜悦与生机。

稻田里的蛙声此起彼伏,让我感受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愉悦。望着窗外那皎洁的月亮和闪闪发亮的星星静静悬挂在那夜空,伫立在这宁静的夏夜,“轻罗小扇扑流萤”,看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我的心也随夏日一起跳动。是你,诗文,教会我去体会夏日童话的神秘多彩。

秋风瑟瑟,你看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了吗?你体验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吗?仰望着那十五的圆月,也许你会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坐在秋千上,感受那习习秋风,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是你,诗文,教会我去怜惜那秋的萧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一种喜悦和惊叹。万物都被盖上一层白色的衣裳,一切是那样祥和与宁静。是你,诗文,让我知道冬的自省,学会反省自己。

当我失意时,你教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贪玩时,你教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文,我的老师,你如那夜晚明亮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航向;你如那沙漠中的绿洲,给予我生的希望;你如那明媚的阳光,温暖我那冰冷的心,让我展翅高飞!

与古诗同行高二作文相关 文章 :

★ 与诗同行作文500字6篇

★ 古诗词高二作文700字

★ 描写与诗同行的作文

★ 关于我与古诗话题作文大全

★ 诗歌作文高二800字

★ 关于遇见古诗高中作文

★ 以古诗为话题的作文800字范文大全6篇

★ 以我与古诗话题作文精选

★ 关于古诗词作文高中5篇

★ 高二诗歌类的优秀作文精选5篇

邀请琵琶女扩写作文

1. 琵琶行扩写的文章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虾蟆(há ma)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zhāo zhā)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

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

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

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湿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显豁罢了。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这种感情上的强烈 *** ,实在叫人无法承受。

2. 续写琵琶女的故事800作文

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绝对是一个古代凄凉苦命女子的典型代表,我爱之,怜之,亦为爱怜自己,更是怜全天下有过忧伤故事的人。

每复读一遍琵琶行,总会有一种高亢悲愤的痛惜之情缠绕心中,久久不能平息,才感香山当

时作文章时的压抑失落的心境,沉沦宦世,放逐漂泊,世上没有哪个人的道路会一直是光明大道,总会有时为人生琐事忙得焦头烂额,为艰难困苦而无助呐喊,为前途暗淡而恐慌迷茫,为辛酸苦楚而黯然落泪,特别是义无反顾正气凛然走在为封建帝国贡献青春和力量的先辈文人们.因为以苦惨生灵命运为重,所以不肯与奸人同流合污。因为不暗为官之道,所以大部分放逐天涯.浪费了一身的才学和满腔的报国之志。然而香山兄重情重义,看破仕途潮起潮落,送客舟中遇琵琶女,听其混合凝重的音律,读出了同是天涯落落人的苦楚共振之情.并以文以记之。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月初照人,人生短短数十年,闻过春季百花知情美,走过夏日炎炎知情烈,看落叶而伤秋,临寒江而望春。举一杯浊酒,添一盏灯,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是最具古代文人侠客男儿情怀情感的表达方式。爱过知情深,醉过知酒,同样,只有经历过厚积薄发的艰难的资本积累过程,有过“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沉舟气魄,才会有“千磨万励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之志,也才会对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君愁”的惆怅愤慨之情。

人在失意的时候喜欢跟境况大抵如此的人一起共吐苦水,举杯邀月,畅谈情怀。恐怕世间没有那个人愿意在此时碰到飞黄腾达之人经常在你身边虚情假言不绝于耳吧,就算人家不说,估计自己也无法心安。就算你心是铜墙铁壁,坚不可摧,恐怕也无法正襟危坐!

广寒寂寞无人问,人家繁华不知秋.人世皆寂寥,可是谁的孤独落寞能比得上那高高宇宙里独坐广寒宫里的嫦娥玉兔?,也许琵琶女不是最不幸的,战火纷飞的年代,弟走从军阿姨死,孤身委做商人妇,却又商人重利轻别离,天涯何处是归处,唯有一把琵琶琴,弹出了多少封建势力压迫下无辜妇女的辛酸,我仿佛听到了时代与命运的悲惨绝唱.只是从此这喧闹的人间又多了一个靠弹琵琶为生的流 *** 。

3. 作文续写琵琶行600字

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每天都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

有一天,这样的生活被一只狗狗和猫猫的争吵声中给打破了。事情是这样的,一只狗狗心情不好,它看到了一只猫猫正在玩耍就吼它:“小猫猫你别在我面前蹦来蹦去的,有本事就跟我比赛跑步,看谁跑的快,要是你输了,就在我面前消失。”

顿时猫猫就惊呆了,很莫名其妙,看到狗狗对自己吼,很不服气也很大声说:“你算老几啊,敢对我吼,就连老虎大哥都得让我三分,比就比谁怕谁啊!”它们就越吵越凶,惊动了整个森林里的动物们,动物们也四面八方的跑过来。有的是过来看热闹,有的是围了过来支持自己的朋友,有的是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过来看热闹。

狗狗的支持者“灰太狼”说:“狗狗我支持你,你一定能赢它。”

在一旁猫猫的支持者猴哥忍不住说:“不公平,狗狗你有本事就跟猫猫比爬树啊!”为了这个意见双方的意见者争吵了起来。“要不你们先比赛跑,然后再比爬树。”

不知道谁出了这个意见,双方都接受了。 “各就各位,预备跑!”随着猪猪裁判一声令下。

狗狗像离线的箭飞跑着,无论猫猫支持者怎样的喊:“猫猫加油!猫猫加油!”,猫猫也无能为力,这场比赛狗狗赢了。 第二场比赛爬树,它们。

4. 眼中琵琶女为话题作文800

江水悠悠,月影幽幽,琵琶凄凄,心绪淡淡。弹到心思流露时,船舱外忽然有人询问弹奏者是何人。心里纳闷着,我停下了手中的琵琶,会是谁呢?我动了动嘴唇想回答却又迟疑着发不出声音。询问声越来越近,我心下犹豫着是否该出船相见。这时,风吹动帘子,我隐约看到船头站着许多人,他们的脸上流露出些许期盼。说不出为什么,我抱着琵琶出了船舱,心里坠坠不安的我低着头用半边琵琶遮住我的窘态。就在这时,他和蔼的声音响起,笑着邀请我再弹一曲,声虽轻却如春风化雨。我抬眼望去,他一身青色的衣衫,儒雅而又风度翩翩。他的眼神里流露着坚毅,流淌着些许落寞和惆怅。看到那种神情,我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顿时放了下来。安坐在软凳上,我捧着琵琶心里不自觉地拨动了琴弦……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人就直接出面为乐曲解说.诗人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只轻轻一点,就提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妙句.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罢了.《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5. 围绕《琵琶女》的故事写作文

这首诗写于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贬官江州的第二年。诗歌通过琵琶女高超技艺和不幸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寄托了诗人对她的深厚同情和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感,抒发了被谗遭贬的悲愤心情。

琵琶女直诉心声,叙说了自己的半生遭遇,使之与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形象。但诗歌并没有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它的深刻之处还在于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引起了诗人的共鸣,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为琵琶女的身世而落泪,也为自己的不幸而伤怀。一个是社会最底层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的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不同,遭遇也不一样,但诗人却能将这两者相提并论,把琵琶女引为同调和知己,这也正表现了诗人对被侮辱的女性的无限同情和尊重,这对于一个封建士大夫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6. 琵琶行并序以琵琶女的角度改写记叙文

那位青衫衣公子离开了,桌上留下了那笔墨未干透的《琵琶行》,淡淡墨清香飘入了白衣女子的心间,一滴滴剔透的泪划过了女子的脸颊。

女子蓦然了,回想少年的奢华,那悔恨也随着寒风离去,渐渐地沉淀在那鳞波的浔阳江下。女子回到船上继续弹奏着琵琶,细细的听会发现与先前的曲子有所不同,曲中原先哀叹淡了,更多的是一种飘飘的释然。

寒风依旧在曲中挥动着,只是不似先前那般寒冷。船在江水中漂荡,在月的点缀下失了色。

第二天,人们发现了着法场瘁渡诓盗搭醛但互艘船,发现里面有位白衣女子,不过女子手中的琵琶弦断了,女子也已死去,但脸上凝固的是那带着释怀的笑。

7. 琵琶行并序以琵琶女的角度改写记叙文

那位青衫衣公子离开了,桌上留下了那笔墨未干透的《琵琶行》,淡淡墨清香飘入了白衣女子的心间,一滴滴剔透的泪划过了女子的脸颊。

女子蓦然了,回想少年的奢华,那悔恨也随着寒风离去,渐渐地沉淀在那鳞波的浔阳江下。女子回到船上继续弹奏着琵琶,细细的听会发现与先前的曲子有所不同,曲中原先哀叹淡了,更多的是一种飘飘的释然。

寒风依旧在曲中挥动着,只是不似先前那般寒冷。船在江水中漂荡,在月的点缀下失了色。

第二天,人们发现了着艘船,发现里面有位白衣女子,不过女子手中的琵琶弦断了,女子也已死去,但脸上凝固的是那带着释怀的笑。

8. 琵琶行扩写 请各位把《琵琶行》第三段扩写成散文

散文]江南烟雨《琵琶行》

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

我也是被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

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

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渌渌的青草的芳香。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

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

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

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

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拔,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

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有酒,有花。

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的马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9. 关于《琵琶行》,对《琵琶女,我想对你说》作文800字左右

琵琶女,我想对你说

犹记得仍旧是明月长空,江水寒彻。我守着空空的木舟,倚阑干,深夜梦中年少的岁月化作泪水浸湿了衣裳。弹拨日日陪伴我的琵琶,声声凄切,句句伤凉。不知这回音不绝的琵琶音飞到千里之外,传入谁家墙院,弦断有谁听?

我遇见了知音,他静默地坐着,听懂了我琴音中的幽愁暗恨,听懂了我琴音中缓缓流出的如泣如诉的长歌。年少时姣好的容貌已是削瘦似黄花,唯有刻骨铭心的欢笑岁月是生命中的叹息。烟云似的醉生梦死的记忆又怎敌的过这枫叶荻花瑟瑟秋风?

琵琶声停,沉默良久,他淡淡地笑着,对我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对我说,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他说为我写诗,为我写《琵琶行》,他蘸墨,挥笔。

我的泪再次无声地流下,滑过脸颊,落入琴弦,轻轻颤动。我再次弹起,为了你知我的音。

【篇二:韶华易逝——琵琶女】

大凡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迟则恩绝。——题记

小女子本唤轻歌,因家中贫困而被卖到这风花雪月之地。在那呆久了,又因弹奏琵琶盛名,所以大家唤我——琵琶女。纵使我长的风姿卓越,可谁又会把一个小小的歌姬放在心中呢?

我原是长安的歌女,曾向穆、曾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因富有天赋,我十三岁便有极高成就并极有名气。教坊乐团第一队列中有我的名字。我的技艺不知令多少人羡慕。

那时每曲谈罢,艺术大师们无不叹服,对我赞不绝口。每日登台表演前,难免不梳妆打扮下,毫无疑问我的容貌总是令同行的歌女们异常嫉妒。京都富豪子弟争先恐后前来献彩,但有又几人不是因为我的美貌呢?真心懂我的人,没有!

纵使谈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细头银钿亦是堆满梳妆台。纵使那段时光千般美好,多么令人难忘,但那时光犹如那流水一般逝去。年复一年,欢笑、打闹,没有改变。春来秋去,美好的时光都被那些没有意义的事给消磨光了。兄弟从军,姊妹死去、家道中落,我亦韶华逝去,无人赏识。那些人也不再对我那般上心,替之的是冷眼以对。为此我只能嫁给一个商人,可那商人只顾赚钱。我常常被他扔在家里独自一人,没有什么贴心的人能够和我谈话。此时,唯一能纾解我内心寂寥的恐怕只有琵琶了。庆幸的是,我弹琵琶的技艺并未退步……深夜忆起少年时的狂欢,总会在梦中哭醒……

这千般缘由就是那容貌啊!……色衰而爱弛……

古代的什么诗人和谁是好朋友,代表他们友情的句子是什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联写景,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次联点题,突出诗人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老友,即将分离,但是你不要担心,天下之大,即使我们距离再远,我们的友情也不会变淡,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赠范晔》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首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隔千里,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诗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春天的来临,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情的思念和良好的祝愿。全诗构思精巧,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

《渭城曲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岑参和武判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高适和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韦应物和李曹: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王勃和杜少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杜少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汪伦

与古代诗人有关的小故事

急急急!孩子作业需要搜集与古代诗人有关的小故事 因为是手抄 所以请提供短一些的小文章 最好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熟悉的诗人 谢谢了高手!!!
1,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还是推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2、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多次更易,先后用过“到”、“过”、“入”.

3、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著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诗仙”下凡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国那可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许多多很有名的诗歌流传后世。直到今天,很多爱学习的小朋友都在背诵李白的诗呢。李白写的诗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带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个奇幻的世界,所以喜爱李白诗歌的人又给了李白一个美称,把他称作“诗仙”。李白就像一位洒脱狂放、云游万里的仙人一样,游遍了中国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个有特点的地方,总会写下抒发感情的诗篇,而且从来不摆名人的架子,与当地的老百姓成为很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李白的动人故事。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1,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还是推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2、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多次更易,先后用过“到”、“过”、“入”.

3、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著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
诗囊●诗瓢●诗袋●瓦罐
——介绍古人收集写作素材的四种妙法

“行吟一路诗囊小,背个箩筐全部收。”唐诗人李贺有古锦诗囊,得句即纳囊中。李贺从从少年时起就一直注意收集创作素材,经常在早饭后背了一只锦囊出门体察生活。每有所见所闻所感,就凝练成诗句,记在纸条上,放入锦囊里。晚上回家再进行选择和修改,经过精心构思后写成联或写成诗,放进另一只锦囊中。他的母亲见他常常深夜不眠,心疼地说:“这孩子真要把心都呕出来了。”
李贺只活了短短27岁。就去世了。流传下来的诗230余首,其中不少佳作名句。他的《雁门大守行》中的起始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得精警实兀、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唐求,也很重视收集创作素材。他常外出游览,认真体味人情世态,仔细观察山光水色,每有所得,他就写诗句,卷成一卷,放进自己随身携带的大瓢中。回家以后再把这些诗、诗联或初步成篇的内容,加以整理、修改、加工,使之完美成章。后来,唐求生了重病,他把诗瓢投入锦江之中。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乘小舟将诗瓢捞起,可惜诗稿多已浸润损坏,仅得诗数十篇,为其所写诗稿的十之二三,后人因此称唐求为“一瓢诗人”。
无独有偶,宋代的著名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的得句,有的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它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与李贺、唐求、梅尧臣相映成辉的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办法既不是“锦囊”和“诗瓢”,也不是 “诗袋”,而是一只奇妙的“瓦罐”。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加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阴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入家中的瓦罐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十年竟积累下十几大罐。后来,他就用这些积累的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巨著《南辍耕录》。
同学们,愿你也能时时做个有心人,不断丰富自己的“诗囊”“诗瓢”“诗袋”“瓦罐”——材料“仓库”,如此长期坚持下去,一定再也不会为“没啥可写”而发愁了。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诗囊●诗瓢●诗袋●瓦罐
——介绍古人收集写作素材的四种妙法

“行吟一路诗囊小,背个箩筐全部收。”唐诗人李贺有古锦诗囊,得句即纳囊中。李贺从从少年时起就一直注意收集创作素材,经常在早饭后背了一只锦囊出门体察生活。每有所见所闻所感,就凝练成诗句,记在纸条上,放入锦囊里。晚上回家再进行选择和修改,经过精心构思后写成联或写成诗,放进另一只锦囊中。他的母亲见他常常深夜不眠,心疼地说:“这孩子真要把心都呕出来了。”
李贺只活了短短27岁。就去世了。流传下来的诗230余首,其中不少佳作名句。他的《雁门大守行》中的起始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得精警实兀、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唐求,也很重视收集创作素材。他常外出游览,认真体味人情世态,仔细观察山光水色,每有所得,他就写诗句,卷成一卷,放进自己随身携带的大瓢中。回家以后再把这些诗、诗联或初步成篇的内容,加以整理、修改、加工,使之完美成章。后来,唐求生了重病,他把诗瓢投入锦江之中。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乘小舟将诗瓢捞起,可惜诗稿多已浸润损坏,仅得诗数十篇,为其所写诗稿的十之二三,后人因此称唐求为“一瓢诗人”。
无独有偶,宋代的著名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的得句,有的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它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与李贺、唐求、梅尧臣相映成辉的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办法既不是“锦囊”和“诗瓢”,也不是 “诗袋”,而是一只奇妙的“瓦罐”。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加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阴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入家中的瓦罐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十年竟积累下十几大罐。后来,他就用这些积累的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巨著《南辍耕录》。
同学们,愿你也能时时做个有心人,不断丰富自己的“诗囊”“诗瓢”“诗袋”“瓦罐”——材料“仓库”,如此长期坚持下去,一定再也不会为“没啥可写”而发愁了。
文章标题: 若在江南遇见一个古代诗人,你想和ta一起做哪些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61366.html

[若在江南遇见一个古代诗人,你想和ta一起做哪些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