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都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那么,唐之前的诗歌史是否是一个逐步向上的过程

时间: 2022-12-26 14:00: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都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那么,唐之前的诗歌史是否是一个逐步向上的过程

我们一般叫唐诗为古诗,唐之前有诗吗?

你好,唐之前有诗。比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古诗”不单指唐诗,如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五言诗编入《文选》,后称为《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并非唐诗。
其实唐朝之前是有诗歌创作的,并且诗歌创作还非常多,只是唐朝诗人大多创作的都是格律诗,我们也称之为近体诗,在永明声律说提出和实践之前,大部分诗人创作的都是古体诗,不讲究平仄和押韵,比如说曹操、曹植等人创作的诗歌。
唐代之前当然有古诗,古诗是对古代诗歌的统称,其中有意唐代的格律诗最为出名。
唐之前有诗。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成书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
“古诗”不单指唐诗,如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五言诗编入《文选》,后称为《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并非唐诗。
唐明之前当然有诗,比如《诗经》才是真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是古诗的开端!

语文常识:唐代的诗文分哪几个阶段

可以详细点,复制的走开
唐代诗文大概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几个阶段。初唐时主要受南北朝的影响,追求华丽词藻,题材单一。但出现初唐四杰之后,又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了,由以前的单一片面变成了题材广泛,内容感情色彩丰富。到了盛唐的李杜诗篇万口传,这就不用多说了吧。中唐主要以张若虚等为代表。晚唐就出现了边塞诗派,有王维等为代表。
唐朝一向被认为是中国诗歌成熟鼎盛的时期。鲁迅先生曾认为一切好诗在唐代已经写完了,闻一多也这样认为。冯沅君、陆侃如夫妇的《中国诗歌史》索性只讲唐和唐以前的诗歌,对后世诗人来讲实在是一件很气人的事。但不可否认,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峰。唐诗的题材广阔,数量超过前代任何时期(仅清代编纂的《全唐诗》就收2200多人的诗48900多首而且这部书还遗漏了不少诗)。诗的形式无论是古体或近体在唐代都成熟完整了,在一千多年里都未有变化,特别是以《切韵》为基础的诗韵,尽管在元代汉语语音由中古音过度到了近古音,可后世仍照用不误。在风格上,单是《二十四诗品》就列举了唐代二十四种诗歌的风格。在成就上,唐代出现了许多世界闻名的诗人(尽管我一直认为汉语一经翻译就变了味,但李白、寒山诗的意象确对美国诗坛产生过影响)。

明人高棅曾在《唐诗品汇》中将唐诗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从风格学着眼,将唐诗分为九品,依次为:正始(以开创唐代诗歌风气的一代人为代表,如陈子昂)、正宗(以唐诗进入成熟期后的典范诗人为代表,如李白)、大家(成就特别高的诗人,如杜甫)、名家(仅次于大家和正宗,如王维、孟浩然)、羽翼、接武(次于名家,能够继承前人诗风的诗人,集中在中晚唐,如元、白)、正变、余响(晚唐的末流)、旁流(士大夫以外的诗歌)。四分法的影响很大,但粗略来讲,一般以安史之乱为界。因为许多专家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代诗歌乃至文学的分水岭,而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就文学理论而言,一般认为唐代前期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对诗歌形式的探讨上,后期主要集中在诗歌内容的探讨上。这个观点大致正确但并不是很全面。我个人认为唐代诗歌理论大致经历了折南入北到自成体系的过程。

一、南文北质
武德至永徽年间并无系统的诗歌理论,今人只能从当时编定的史书、政治人物的零星言论中寻找蛛丝马迹。
贞观年间编定的八部正史因遵循“以史为鉴”这一指导思想,因此史论部分十分精到,我们也可看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关于文学“事功”的主张。《隋书·文学传序》云:“文之为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于天下,下所以达情志于上,大则经纬天地,作训垂范,次则风谣歌颂,匡主和民。”《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云:“两仪定位,日月扬辉,天文彰矣;八卦以陈,书契有作,人文详矣!……故能范围天地,纲纪人伦,穷神知化,称首于千古;经邦纬俗,藏用于百代,至矣哉!”至此,儒家的文学功用观得到了回归,而缘情说被完全摒弃,史臣们的文论观与汉儒们已经没什么大的区别。不但如此,史臣们还将文风与亡国直接挂钩,《北齐书·文苑传序》云:“江左梁末,弥尚轻险,始自储宫,刑乎流俗。杂沾滞以成音,故虽悲而不雅。原夫两朝叔世,俱肆淫声,而齐氏变风,属于弦管;梁时变雅,在夫篇什。莫非易俗所致,并为亡国之音;而应变不殊,感物或异,何哉?盖随君上之情欲也……雅以正邦,衰以亡国。”关于内容和形式的探讨,李世民在《帝京篇·序》中这样说:“皆节之以中和,不系之以淫放。”《贞观政要》也记录了类似的话:“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需也。”回归儒家传统文论观,是政治和现实的需要,但真正沿这一理论实践到底的,不过魏征、王珪数人,官方也没有像隋文帝时期那样行政干预改变文风的手段。

但与官方倡导不同的是,此时梁陈余韵在宫廷中还是占了上风。《唐诗纪事·卷一》载:“帝尝作宫体诗,使虞世南赓和。世南曰:‘圣作甚工,然体非雅正,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这段话常被人解释为虞世南劝谏李世民不要写艳诗。但换个角度思考,“圣作甚工”可理解为虞世南读诗作声韵和谐,构思精巧的肯定。不过为儒家正统文论观束缚,以“体非雅正”为由劝阻。

这一时期,只能说是南北文风的混合阶段而非融合阶段。当然,贞观朝的君臣也勾画了未来的文学发展的蓝图,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这段话对“宫商”(即韵律)和“气质”(内容)都予以肯定,但总的说来还是在“尚用”框架下建构文质兼美的理论,与“羚羊挂角”“香象入海”的盛唐之音有一定的距离。不过这种合南北文学之长的理论对后世还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也有分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三个阶段,相关见

为什么说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帝国建立后,保持了长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取得空前繁荣,整个国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为诗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代的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知识分子要中进士当官,就要会作诗,这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促进。就诗歌本身说,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式也百花齐放。到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特别是李白的充满狂放激情、猛力抨击现实的浪漫主义诗篇和杜甫关注国家命运、悲悯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

为什么说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高峰?

       “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提到唐朝,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唐诗。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鼎盛时期。

       唐诗的数量众多。根据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来看,共900卷,收录诗人2200余人,诗48900余首,这个收录并不完备,尚有不少遗逸。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在吸收近现代唐诗辑佚成果的基础上,续收唐五代逸诗6300多首。后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又新辑唐人逸诗近千首。三书共收唐五代诗歌约55000多首。而这只是已知的诗歌,还有多少散佚的,我们不得而知。

       唐诗艺术精湛。唐诗的形式和风格都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除此之外还产生了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贾岛、秦观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其整体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

       唐诗体裁全面。据前人对于《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所作统计,其中五、七言古诗7244首,五、七言绝句9210首,五、七言律诗15474首,排律2004首。

      唐诗影响广泛。唐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上自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及缁流、羽客,童子妇人,都对诗歌十分爱好。胡应麟说:“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形象地说明了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不仅如此,唐诗还流传到了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从以上四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唐诗能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革,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源泉,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诗突破了六朝后期诗作大多束缚于玄言、山水、宫体,或抒写个子失意苦闷的的小圈子,广泛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朝廷政事与地方动乱,边塞战争及民族习俗,都市生活同田园风光,以及礼教、门第、爱情、婚姻、商人、手工工人的情况等,其概括的广度和表现出来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朝代。唐朝前后289年,唐朝的经济发展是非常繁荣的,所以很多诗人和词人在这个时候行。
因为有的作诗的一些诗人很多是唐朝时候的诗人,还有一些诗人,他们写诗的时候会有一些写一些景色的,或写一些人文故事的,而那些景色的,还有人文故事的在朝代里面,只有唐朝有更多的题材。
因为唐朝人人都爱写诗,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写出几首诗来,据统计,唐朝收录的诗集共有五万多首。

唐诗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原因

1、唐朝的科举制度极力推崇诗歌,科举考试分进士和明经。自高宗起规定以诗赋作为进士考试的内容,玄宗时以诗赋取士以蔚然成风。
2、魏晋诗歌发展,为唐朝诗歌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唐朝经济繁荣,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4、唐朝的文化交流频繁,对于诗歌也是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唐朝的风气开放,对于诗歌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诗发展概况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沦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白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琮。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人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土,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干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瞬”的抱负,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的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待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取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人化。像《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泊秦淮》等诗都是咏史佳作。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个高峰。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李商隐出来,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

晚唐后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2021·黄石)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面对唐朝重视考诗赋。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唐朝诗歌创作的繁荣。
1、唐朝的科举制度极力推崇诗歌,科举考试分进士和明经。自高宗起规定以诗赋作为进士考试的内容,玄宗时以诗赋取士以蔚然成风
唐玄宗时期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统治阶级一重视 文人们就重视 再加上当时的社会安宁稳定 给写诗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最后就发展开来了
文章标题: 都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那么,唐之前的诗歌史是否是一个逐步向上的过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60286.html

[都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那么,唐之前的诗歌史是否是一个逐步向上的过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