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2-01 14:01: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这句话造成了一些争议,因为它改编自唐朝诗人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而这首诗,在许多人的理解中,是杜牧写给歌女的。这种理解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很显然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够深刻,只看到了表面,而不知其深意。
这首诗是杜牧在临别之际,写给相好的歌女的,从诗句可以看出来,杜牧与这位小姐姐,感情还是相当深厚的。先着力描写小姐姐的美丽,开头“娉娉袅袅”显然是描写女孩子轻盈美好的身姿,她年芳十三,正如盛开在二月初的豆蔻花一般美好。后人因这句诗,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如今即将离别,看这扬州城里,十里长街上,有多少美丽的清纯佳人,可是啊,她们都不如你美丽。豆蔻梢头,杜牧这个比喻真是用绝了,十三岁的小姑娘,豆蔻本就是红嫩的花儿,这花儿还开在梢头,更显出其轻盈曼妙。
但由于杜牧这首诗的赠别对象是歌女,于是许多人就不顾诗意,抓住这一个“知识点”就开始抬杠,说千万可不要用杜牧这首诗来赞美喜欢的女孩子呀,顺带“春风十里不如你”这句话改编自该诗,所以也不能用来送给女孩子,他赠别的对象是歌女,而诗中对比的那些青春佳丽,其实也是青楼女子。青楼,但都是才貌双绝的风雅之人,不同于我们理解中那种做肮脏交易的“歌女”,退一步说,就算这个女子出身青楼,但这首诗本身只是一首单纯的、赞美女孩子的诗,是纯粹的美好,杜牧本人也没有丝毫轻贱对方的意思。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歌颂青春靓丽的女孩子,而不在告诉你她是青楼女子,“春风十里扬州路”也并不是为了描写这十里长街上都是青楼,而是为了众星捧月,用十里长街上无数青春靓丽的女孩子,来凸显杜牧身边这个女孩子的美好。既然如此,我认为,把这句诗送给女孩子,或者对女孩子说“青春十里不如你”,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话说回来,杠精太多了,就难免让“杜牧这首诗,是送给歌女的”这一说法弄假成真,误导了许多人对这首诗本身的理解,男孩子如果真要用这句诗夸赞心仪的小姐姐,还是要慎重。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出自《国风·卫风·氓》,是《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扩展资料:
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
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
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氓
含义:表示女孩对这个男孩的喜爱和依赖,欲将终生相托之意。
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来表现两人之间甜蜜的爱情。
后面的诗句是用鸠的遭遇来比喻女子的遭遇,在原来的诗中,是一个遭抛弃的女子对后来人的劝诫,告诉女子不要太过沉迷与男子的爱情之中,男子对爱情就像桑葚(氓)是被动者,相对于鸠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而鸠(女主人公)是主动者,相对桑葚来说,是只可有,不可无的。
这是《诗经·氓》里的第三段。
扩展资料《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参考资料:国风·卫风·氓-百度百科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