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09 19:00:2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理解: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理解:反动统治者凌驾人民头上自我吹嘘,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理解: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认为刻入石头是万全之法,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理解:反动统治者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并与人民为敌的,而相反的,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所以人民永远记住他。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理解:反动派欺压人民,而人民要推翻他们,为人民做实事的人,人民永远记的他。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理解: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打倒、推翻之。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扩展资料:
这首诗手法非常简单,语言明快直接,观点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一针见血,使人能够直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诗人从开篇到结尾,反复使用简明的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这两种人相互对照和映衬,因此而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卑劣的更卑劣。
这样的对比不是从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角度展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首先指出这样一种现象,然后从这个现象出发,再一一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从这两种人的灵魂、动机、行动、后果上来探究其原因。
之所以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是因为他“骑在人民头上”,而且感到自己的伟大;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但是“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样的从灵魂深处是卑劣渺小的,从动机上讲是贪婪自私的,从后果上讲是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并与人民为敌的,所以,“人民把他摔垮”,“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而相反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因为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所以,人民永远记住他,“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对比,对比造成两种生死观的巨大落差,更有助于揭示其美丑、善恶的本质区别;同时,这种对比是贯穿全篇各节的,从全诗而言则是用了铺陈手法,依次展开。
文中多处暗引鲁迅的诗文,如“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源于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则源于鲁迅《野草·题辞》中“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数句。化用鲁迅诗文以讴歌鲁迅精神,形象而又鲜明,能更透彻更贴切地表达诗作的主题。全篇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情感表达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过目不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的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