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08 00:01: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意思是: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出处:《问刘十九》
原文: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扩展资料:
《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
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
创作背景:
《问刘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所作。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
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翻译: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这首五言绝句,是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所作。
刘十九是他此时结识的一位隐士,作者在《刘十九同宿》诗中称其为“嵩阳刘处士”。由此可知,刘十九是河南登封县人,名字和生平不详。
本篇以邀人饮酒的平凡生活,表现了比酒味还要醇美的友情。其突出特点是: 生活情趣浓郁,自然质朴,简练含蓄,诗味隽永。陈宛俊盛赞说: “信手拈来,自然巧妙。
诗家三昧,如是,如是 体味这首小诗,最好先从第三句入手。因为绝句往往以第三句为一篇立意的关键。对此规律,前代诗论家多有陈述。
本篇的第三句,不仅是全首立意的关键,而且是诗中所有情景的客观依据。“晚来天欲雪”,是诗人对当晚天气的预测。“来”、“欲”二字,都是表示现在虽未发生而将要发生的动词。
诗人能够比较有把握地推断晚上将要降雪,说明写诗邀请友人的时候,天空必然布满着乌云,寒气凛冽。诗中没有描绘这种自然环境,却用“欲雪”二字作了点示。
气候变化传来的信息,引起诗人的反馈首先是: 邀请知心朋友同饮,驱寒夜话,共渡寂寞,帮助友人化寂冷为温暖、欣快。诗人对朋友真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没有纯洁、真挚、深厚的友谊,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意念和行动。
显然这一句描述的自然景象,是诗人内蕴的友情的触发点,也是这首二句的备酒、生火和末句的询问的重要前提。如果不是天寒欲雪,这一切都成了没有必要的徒劳。
意思: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问刘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所作。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
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近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不是一种动物的名称。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翻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问刘十九》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思念友人时所作。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这首五绝小诗写得非常有情趣,通过对饮酒环境和外面天气的描写,反复渲染饮酒气氛,自然引出最后一句,写得韵味无穷,同时,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和刘十九的深厚情谊。
刘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诗后立刻欣然而来,两人痛快畅饮,此时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温馨惬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又余味无穷。
指浮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
原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扩展资料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
“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
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
“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
后面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
“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
“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分割开来,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韵了无,但是当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纳入这首充满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读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单个意象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情味。
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请人喝酒还情趣高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暖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白居易的诗,
译文: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你能来我这里共饮一杯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
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问刘十九》,白话文解释是: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否共饮一杯?朋友!
全诗原文如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
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
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