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是不是很矛盾

时间: 2022-11-06 21:00: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是不是很矛盾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何解读这句诗?

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诗?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原文】: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 〔唐代〕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

青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现在停下酒杯想问一问。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明月皎洁,如明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

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从这云间消失?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在月宫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耀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注释】:

题下作者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丹阙:朱红色的宫殿。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mò):隐没。

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吃了后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

金樽:精美的酒具。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根据《把酒问月》题下自注,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有人认为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


【赏析】: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停杯凝思,带着些许醉意,仰望万里苍穹,提出疑问:这亘古如斯的一轮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有的呢?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有史以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宫中,以求长生不老,但都没能实现;而明月却依旧用万里清辉普照人间,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是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此处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于西天云海隐没,如此循环往复,踪迹实难推测。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又该是多么寂寞?到底谁来陪伴她呢?


  诗人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只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美好岁月。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天的人看不到古时候的月亮,今天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候的人。感慨:月亮永世不变,人却世代更替,然而,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就是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慨叹。

【出处】盛唐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原文】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

青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现在停下酒杯想问一问。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明月皎洁,如明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
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从这云间消失?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在月宫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耀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注释】

题下作者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丹阙:朱红色的宫殿。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mò):隐没。
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吃了后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
金樽:精美的酒具。

【作品赏析】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自注显得滑稽,友人自己不问而叫别人问月,饶有趣味。

“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开头二句用倒装句法,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月与人的关系。明月高悬,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难即,莫测高远;可是不管夜间人们走到哪里,随时都得到月光的照拂,相与同行,如在身边,于是距离顿消。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你好,“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诗句赏析:

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这个月亮,却是曾经照耀过古人的那一个。这二句诗: 一方面是感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 另一方面则以人月的对比,来感叹面对大自然时,人类的卑微,在无休止的时间洪流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呀!

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替。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着“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这两句诗有互文之秒,今人古人如逝水,只有明月亘古不变。古人今人如流水般传承,抬头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皎洁的月亮没有亏待古人,也没有青睐今人。

原诗: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翻译:

青天上的明月你何时出现?我现在停下酒杯且探问之。

人攀于明月之上自不可得,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云霭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能看见夜间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照过古时之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写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定。根据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

诗歌赏析:

这一首咏月抒怀诗。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其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历来为人所激赏。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原文如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全文翻译如下:
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这句诗的意思是: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选段: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诗歌赏析

李白在诗题下自注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是应老朋友之请而写的。但全诗所表现出的风流自赏和飘洒气度,却是诗人的固有情怀。这两句诗的古、今议论,意韵深长,互文见意。因为不论是古还是今,月亮只有一个,所以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因“今月”分明就是“古月”,因而“今月曾经照古人”。

正因为宇宙是永恒的,因而也可以说“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月亮是长存的;但作为整体人类的存在,将是绵延久长的。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到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以,读李白上述两句诗时,人们大可不必感伤和悲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

今天的人看不到古时候的月亮,今天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候。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作者: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意思就是今天的人看不到古时候的月亮,今天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候的人。月亮永世不变,人却世代更替,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是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慨叹。

意思是月亮比人长久,人生短暂,月华依旧,只是时过境迁。抒写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垃程本扣了我老公同事搞的你看截图被你的态度决定。好多了去了没事儿啊

“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什么意思?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
青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现在停下酒杯想问一问。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明月皎洁,如明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
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从这云间消失?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在月宫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耀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何解读这句诗?

这两句话的出处是《增广贤文·上篇》。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朝的儿童启蒙书目,它带有深厚儒家思想性质,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而“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其实早就存在,但是为什么我们说它选自《增广贤文》呢?

因为它的原作在流传中被口头传颂给修改了,所以我们要理解这句话,直接从字面解读就可以了。这相当于白话文,流水句,意思简单明白。

古时候的人见不到今天的月亮,可是今天的月亮曾经光照过古人。

究其背后深意,这正是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阐述过的时空无垠、众生渺小的思想。

月有阴晴圆缺,却亘古长空。我们以自身的角度看月亮天地,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可是如果我们以天地月亮的角度来看众生,不过瞬间的生死罢了!

而“今月曾经照古人”相比苏东坡的文言文来说,更加直白简单,所透露出来时空广阔、生命渺小的思维境界是一致的。表达上的浅白,让更多的人能够代入情境,感叹人生,因而得以选入《增广贤文》,作为启蒙知识。

实际上这两句诗是出自李白的一首古风,只不过在流传中可能是无意、也可能是有意出现了改动。

李白的原句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天的人们啊,没有见过古时候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却穿越时空,清辉古今。

我们可以看到,《增广贤文》中收集的句子,对句和李白的完全相同,不同的地方只是把出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中的“今”和“古”对换了一下,变成“古人不见今时月”,于整体的思维来说并没有不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顺不顺口的缘故。

李白的原句不是孤单存在的,是整首诗中的一联,我们在读他的作品时,首先会调整心态,进入一种诗歌吟诵状态,那么很多地方就会遵循整体的节奏感。在上下联的影响下,单个句子的顺口度会减弱以契合整首作品,只要不是太严重,小拗口可能会被忽视——更何况唐音宋调、再加上地域发音的不同,原作本身可能也是顺畅的。

但是很明显,当这一联单独被拎出来作为谚语、俗语,进入白话文(常用语言)交流状态时,没有整体诗作营造的吟诵感,单句的拗口可能就会凸显。

我们用今天的普通话平仄来分析(时代不同,口音有别,原理一致)。

“今人不见古时月”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仄”,这是第五字变化的“平平仄仄平平仄”。而“古人不见今时月”,则是首字不论的“仄平仄仄平平仄”。很明显后者更符合格律,虽然李白的原句也没有出律,但是更合标准的律句就是念起来要更顺口。

这从“古人不见今时月”这一简单的文字调换、平仄变化就能看出来,其最终结果都是通过吟诵是否流畅来判断。

《增广贤文》收录篡改后的诗仙诗句,就是老百姓口头流传音韵高于诗仙作品的一个明证。也是格律严谨,则发音更合理的一个明证。

诗仙的句子,也不是不能改,有些崇古的朋友,心胸要放宽广些。那些一开口就是“李白还不如你?杜甫还不如你”的键盘杠精,一定要搞清楚一点,今天的人无论思维、才学、见识都远在古人之上,只不过世界太大、知识面太广,绝大多数人不再局限于文学表达上,不再局限于诗词创作中罢了。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诗仙李白求古,所以感叹今人不见古月。

《增广贤文》尚今,所以明言古人不见今月。

月亮是同一个月亮,但是时间是往前走的,人也是在不断进化的,社会文化水平也是不断精深提高的。

不要看不起古人,但是也不要看不起自己,更不要看不起我们的未来。
文章标题: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是不是很矛盾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55307.html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是不是很矛盾]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