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初中上学的时候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散文课

时间: 2022-09-04 18:01: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初中上学的时候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散文课

怎样学好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学习技巧百度云网盘资源下载地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介绍:资源含有各大初中网络课程机构视频教学资料、各类型初中中考冲刺、中考复习资料、课件、教程、语文学习技巧、初中语文作文技巧、初一到初三各类学习资料等各类资料合集。

初中是一个为高中打基础的过程,初中最后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高考.当然,学好语文的技巧能够让你在考试中比别人高一等.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方式方法吧!

初中语文古诗

生活的过程当中是离不开语文这个科目等,因为语文会显得人们很高雅,会说话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人们都说,语文当中想说爱你却不容易.因为语文有古文,还有现代文,议论文.等等我.总之,语文是有趣的,毕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以下就是怎么学好初中语文有以下几种方法:

学习方法一:把语文当做一种兴趣来学习

对于学习语文,首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个过程当中,古代的人一般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知之,第二个是好之,第三个是乐之.

对于第一个阶段,就是先了解语文这个科目.不能产生抵触,不能产生反感不能有抵触的情绪,不要因为对以前的老师有反感而讨厌这个科目.

第二个阶段就是要用心地投入与这个科目,用心感受语文所存在的意义.不怠慢,不对外界的所有事情干扰.

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处处留心,把语文当作自己的一个习惯,言谈举止都要有文艺的风范.

如果不是语文的话,一个人也不可能有这种文艺的境界吧.

学习方法二:自主学习语文

第二种强调的就是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语文和其他学科不一样.语文这项学科是非常有特点的.它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水平,而是自求理解,逐渐达到一种自主学习理解的境界.

一开始同学们只认为老师讲的好深奥,都听不懂,后来你逐渐的明白了它其中的意思,你会觉得.他只是和英语一样,翻译过来就完全可以看懂了.要想学好语文,记忆也是很关键的.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备注,语文当中打一些古代文或者是现代文的范文,这些都是有助于你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

学习方法三:要多写

对于语文学习提示并不是什么难事.是,只要用12个字概括就好了.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就这12个字可以锻炼我们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方面.让语文这项科目变成我们生活当中必须的东西.

诗歌鉴赏套用术语

一般学好语文还是要多写,多看的,需要写作,需要背诵书当中的一些古代文,这些都有助于你考试的时候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呢,请一定要多写多看.

上面这三种学习方法都是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鉴一下.最后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同学门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愿意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呢?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语文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感应,语言组织,语言描述,语言表达和语言逻辑的能力。
这里根据我自身的经验给出以下建议:
1,多看书籍, 并把好的句子摘抄下来,理解后背诵,放到还在的大脑库里,就可以活学活用。 看完书后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这样可以让孩子对文章理解的更加透彻,也能锻炼孩子的总结和思考能力。
2,多进行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素材, 要多参加课外活动,接触大自然, 不要老是呆在房间里玩手机或参加各种补习班。多走出去,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四季, 体验人情冷暖,父母也要多抽空带孩子去大自然的环境中, 有条件一起去旅行。把旅行中发生的对孩子有感触的事情记录下来。
3,中学的考试,无非是基础的语文知识点,错别字,短文理解,排序,文言文, 写作。 语文基础还是需要花时间去背诵默写; 对于易错字/题,多看,多思考,将每次的错误集合在一起不断的练习和复习。当你的孩子现代文/诗歌/文言文阅读水平越来越厉害时,这些阅读理解题也就自然而然很简单了。 写作,并无固定模式和答案,关键在于语句是否通顺,富有感情和画面, 当然用词是否讲究都关系到孩子的文学素养,这些来源于孩子平时的文学积累和体验。
希望我的一点建议对您有用,喜欢的话请帮我点个赞哦。

我听过的一堂好课 3000字散文

 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肖老师上了一堂令人难以忘怀的课,这节课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珍惜”。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堂人生哲理课。请大家拿出一张信纸。”刚开始,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听到老师要上一堂人生哲理课时,都觉得蛮新鲜的,大家异常兴奋,但一看老师的眼色,一脸的严肃,我们又觉得气氛有点不对,也就乖乖地坐好,听从老师的安排。

  “下面,请你们写下5个让你难以割舍的名字——亲人、朋友、老师……你都要写。”我想了很久,终于在纸上写了爸爸、妈妈、朋友小斐、肖老师、同学小珺。写完之后,我用不解的目光注视着老师,老师,写这个干什么呀?

  “好,进行下一个环节。现在划去你们刚才写5个名字中的其中两个。”划去两个?不会吧?我非常难以抉择,因为那其中包含着亲情、友情、师爱。怎么办?该舍弃哪一个呢?想来想去,也只能舍弃友情了。我“狠心”地划去两个朋友,心里有了一丝的痛苦。

  “现在,我们再划去两个名字。”啊?大家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有同学还向老师说:“老师,刚才让我们划去两个名字,我们已经是非常痛苦了,现在又叫我们划两个名字,那不是让我们为难吗?”更有的同学向老师暗暗地提出,停止这个“游戏”吧。但老师却对我们说:“听我的安排,划吧!”

  这一次更让我们难以选择,是留下谁好呢?我手中的笔不由得颤抖,脑子里也不断涌现着父母对我的爱护的情景;肖老师对我的关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忽然,远处响起了叶蔼琦和小丹的哭声,他们都为自己划去难以割舍的人而感到痛苦,因而哭泣。听到有人哭了,我的心也在痛苦着,但我还是忍着眼泪没有哭,最后,我划去了爸爸和肖老师,只留下了妈妈。

  也许是我们痛苦的心情感染了老师吧,老师的眼圈也开始有点红了,她红着眼睛问:假如我让你们划去最后一个人,你的心情会怎么样?有一位同学支支吾吾地说:“我会活得很痛苦,非常孤独。”“是的,也许你失去所有的一切时,你可能会感到寂寞、孤独,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地珍惜眼前的一切呢?珍惜亲情、友情……吧!这就是我给你们上这一堂课的原因。”

  “父母给你的爱,要珍惜;生命所给你的时间,要珍惜……总之,珍惜自己的眼前的事物,也是为你的未来铺路……”这是我在老师布置的作文《珍惜现在,把握未来》里的一段话。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堂课,也不会忘记传授给我这个人生哲理的老师,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课,肖老师也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怎样写好初中议论文.散文

  议论文写作指导
  写作一:议论文论据大全
  议论文的论据比较多
  一般应根据内容分类搜集
  每一类搜集一些即可,涉及的范围可以广泛一些
  下面提供一些论据精粹
  [解题过程]
  理想与立志:
  1.人生最富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差耻。(奥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鸟最要紧的是翅膀,人最要紧的是理想。(谚语)
  1.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2.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3.周恩来上小学时回答校长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走了上万里,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5.陈涉年轻时,曾经给人作雇工。他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
  教育问题:
  1.曾参杀猪教子。
  2.在韩国已悄悄进行了11年的以社会上层人物为中心的“不给子女留遗产”的运动,已被公开。这一运动突出向社会做奉献,把财产奉献给社会福利机构,有的会员甚至把自己数亿元的土地捐献给公共机关。
  3.统计资料表明,各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不小:美国1.2小时,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相当多的城市中小学生,上学由父母接送,不会划火柴,不敢开煤气,所谓的劳动只是擦桌子、扫地。
  4.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5.狐狸母亲:冷酷中的温情。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小狐狸长大了,可以外出谋生了,狐狸母亲便开始发了疯似的驱赶它们,不许一只留在身边。
  勤奋治学: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天才出自勤奋。(高尔基) !
  4.A=X+Y+Z〔A代表成功,X代艰苦的工作,Y代正确的方法,Z代少说废话。〕(爱因斯坦)
  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然后,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3.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4.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5.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却每天作画5幅。他说:“不叫一日闲过。”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
  学习与思考: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积累与知识: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唐代李贺,每次出去与亲朋同游,总是带着一个白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好放进袋里。晚间回家整理,几乎天天如此。
  2.蒲松龄于大树下,准备好茶、烟,热情地邀过路人讲述自己的见闻。如此历二十余年,终成《聊斋志异》。
  恒心与毅力: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2.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谚语)
  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
  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1.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从不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名扬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愚公移山。
  3.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在印度学习14年,44岁步行回到长安,带回了657部经书。
  4.世界名著:几十年写成一本。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时间。
  写作二:议论文论据评析的重要性
  中学生写议论文,一般来说,都能提出正确的论点,对论点也能进行论证。论证时,往往使用例证法。写出的文章,尽管论点正确,论据也恰当,也丰富,读后却使人感到索然寡味,缺乏力度和深度。究其原因,皆在对论据不会评析上。此类文章,论证就是堆砌论据,对所举实事不作分析,对别人的言行不作评点、阐释、引申,把论点和论据游离开来。因此,批导学生写评析势在必行。
  评析——对论据本质属性的揭示。
  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论证观点的时候,列举了许多论据,这些论据有些是事物的现象,如果作者不对论据分析评点,那么,作者的思想认识就会停在表象上,就是肤浅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论证就是显得苍白无力。只有通过评析,才能揭示论据本质属性,使论据产生强大的力量,有力地证明所要论述的观点。这样,写出的议论文才深刻。
  那么,怎样对论据进行评析呢?
  所谓“析”,就是分析,分析就是揭示论据所含的道理。分析精辟,可以提高文章的思想深度,发挥论据的力量。为使读者明白使用论据的用意,就必须讲清它的本质属性。《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在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后,又指出:
  “革命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深刻论述了自由主义的危害,为“反对自由主义”这一中心论点作了充分的论证。使观点和材料紧密地统一起来。
  所谓“评”,就是直接揭示论据的本质属性。准确恰当的评点,可以直接显示文章的思想意义。鲁迅先生在《“友邦惊诧”论》一文中,先罗列出“友邦人士,莫名惊诧”的丑态,即而点明:
  “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 !@JFU&
  一语道破“友邦”和“党国”人士相互勾结的假面具,揭露了帝国“友邦”妄图瓜分中国的险恶用心。
  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课文有目的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必然能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训练中,要使学生的评点紧扣一个“准”字。即在引述论据之后,一语揭示论据的本质,显示认识的深度。同时,训练中还要使学生做到分析深刻,有一这的力度。有时,引述一个事例后,不急于评点,而有一个分析推理的过程,这样就会使论据产生一定的力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写作三:学习写好记事的记叙文
  一、训练目标 1、了解记事文章的特点。 2、学习如何写好记事的记叙文。 二、训练过程 (一)了解记事文章的特点 记事,就是有目的地记述事情,即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 记事的记叙文,要以叙述事情为主,表现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事情的某种态度和看法。 (二)写好记事的作文应该注意的方面 第一,选材要精,要选择典型事件,选自己熟悉的事来写。 典型事件就是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它能以少胜多,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感受深刻的事来写。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并能反映出真情实感。 第二,叙事要清楚具体。 任何事都有起因、发展和结果。写记事文章,就是按事件的发展规律,把事件交待清楚。一般要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交待清楚,其中起因、经过、结果尤为重要。 写事件,还要抓住一定的线索。因为线索是将一种事物贯穿全篇中而成为情节发展的脉络。抓住了线索,才能确定材料的取舍,突出中心。 第三,要安排好记叙顺序。 在现实生活中,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是有头有尾,有一定次序的。记叙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所记叙的事情也应当有一定的次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当然,在具体写作时,不一定要采用顺叙的方式。也可采用倒叙,设置悬念,按顺序解悬揭题;还可在行文中进行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第四,中心突出,取材合理,详略得当。 任何一篇记事文都有写作目的——要告诉读者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以,中心必须明确。把自己所搜集的素材,进行严格、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这就是选材。在选择好的材料的基础上,对最有价值,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进行详写,而对其他材料就可以略写,这就是详略的安排。有鲜艳的红花,也有绿叶的相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达到生动、真实、有趣的效果,同时突出中心。 第五,结构要完整。 所谓完整,一是指事情从起因到结果的完整,二是指文章结构上的完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前呼后应”。

  写作四:作文翻创新意的方法指导
  从创新涉及的对象来看,主要是指选材、立意、构思、语言四大方面。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作文具有个性。为了表现这种个性,可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砸破选材的框子,寻觅选材的个性 选材要创新,一是要认识生活的“多元”。生活是广阔的、多元的,有了三教九流,生活才丰富多彩;有了形形色色,生活才异彩纷呈。二是要寻觅生活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笔下的人、事、景、情也就不会雷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卢橘杨梅次第新”的南国风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奇观……无不显出独特的个性魅力。三是书写平凡的生活。青松的四季长青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感受它的傲骨;小草的漫山遍野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欣赏它的顽强;蚂蚁的成群结队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注意它的合力……认识了平凡生活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写出不平凡的文章。 二、松开立意的钳子,张扬立意的个性 立意要翻新,要表现出个性,一是少来一点“意义”。“有意义”是很多同学的一贯追求。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生活中的有些事,这样看也许毫无意义,那样看也许极有意义,有时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看都有意义。其实,作文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二是少拖一条“尾巴”。很多同学为了使立意深刻,总爱在结尾处拖出一条尾巴,牵出一点哲理。跳绳就跳绳,结尾偏要加一句“成功就在最后的坚持之中”;放风筝就放风筝,后来偏要加一段“我的理想就像风筝,在蓝天上飞翔”,似乎只有这样,立意才不同凡响。这样做往往弄巧成拙,使文学的立意落入窠臼,丢失了自己的个性。 三、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构思是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它是作文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而学生作文构思的陈旧呆板,一是构思的平面化。这种平面化的最大表现是简单地复制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照搬进文章。二是构思的简单化。主要表现为解决矛盾的方式简单,往往三言两语就大功告成。三是构思的公式化。诸如导入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总述——分述——总结等等,而要使构思出新,我们可以抓住一篇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文思训练,尽可能多地寻求创新思路。下面用一篇以“初三”为话题的作文,探求几种全新的构思—— ①一词经纬思路 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出初三生活的忙忙碌碌。 ②剪辑式思路 全文分四大块。第一块:摘自琴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泓的日记。四大板块经过剪辑,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③剧本式思路 全文将镜头对准一天午休,用剧本式构思法,通过六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④辐射式思路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式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乐。 ⑤顺口溜思路 全文用顺口溜的形式写成,通过三四组画面表现初三生活的苦辣酸甜。 ⑥作息表思路 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置的“初三作息时间表”,将一张作息表作为透视初三生活的一个窗口。 ⑦仿拟式思路 全文仿拟出若干首诗词,从各个方位来表现初三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 ⑧连续剧思路 全文用电视连续剧的形式聚焦于初三的某一天,在一集接一集的故事中,展现初三生活的紧张、忙碌、苦恼,表达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反感。 请看,构思的路子一拓宽,我们就能文思如涌,佳构迭出。 四、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 语言创新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题,怎样打开我们的语言匣子,使作文语言具有个性呢? 一是求“新”。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大众化、公式化的语言而言的。求“新”就是要“惟陈言之务去”,写出语言的变化多姿。如:“阳光温柔地翻晒着花草树木,也翻晒着老人们脸上的皱纹。”这一句主要是用词的求新,若将“翻晒”变成“照耀”,这个句子就很一般了。二是求“朴”。我们很多同学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有语言华美才是好文章,于是拼命“涂脂抹粉”,结果是华而不实。其实,只要能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语言就会别具情韵。请看—— ①妈妈要走。爸爸要不走。接着是妈妈说走就走,爸爸说不走就不走。只是苦了我,不知是跟着妈妈走还是守着爸爸不走。(走亲戚意见不统一,爸妈闹矛盾) ②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流露出几分傻气。(三个女同学的肖像) 这两段文字无华丽的词藻,于朴质中可见语言的功力。 三是求“意”。古人说“炼句不如炼意”。炼“意”应该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它往往能集纳和涵盖多种审美意蕴。请看下面的例子—— 虽然没有白鹤,成群的乌鸦却聚散无常,皆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若把最后一句改为“在夕阳里飞翔”,句子的意韵就差多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构思、语言,都应该努力创新。只有创新,我们才能写出一篇篇佳作。 【美文示例】初三的“光盘” A面 初三就是上学路上匆匆忙忙回家途中慌慌张张。 初三就是男老师上课洋洋洒洒女老师下课拖拖拉拉。 初三就是早自习时迷迷糊糊晚自习时朦朦胧胧。 初三就是无数资料纷纷扬扬无边题海浩浩荡荡。 初三就是七科老师晕晕乎乎莘莘学子浑浑噩噩。 初三就是奔入食堂跌跌撞撞跑进寝室哼哼唱唱。 初三就是考试之前咿咿呀呀考试之后呜呜咽咽。
  初三就是老师的教诲拉拉杂杂父母的叮咛唠唠叨叨。 初三就是家长会前平平安安家长会后风风雨雨。 初三就是金榜题名风风光光名落孙山凄凄惶惶。 B面 初三就是一匹纵横驰骋追逐落日的不羁野马。 初三就是一朵邂逅在青春街口的绚丽彩云。 初三就是一抹蓬蓬勃勃流泻生机张扬希望的新绿。 初三就是一片让三月霏雨洗得湿漉漉的花瓣。 初三就是一只让五月阳光凝住了翅膀的快乐青鸟。 初三就是一阵被九月秋色点亮双眸的季风。 初三就是一束被腊月雪花擦红的俏丽的寒梅。 初三就是一点花雨一般的五彩缤纷的通灵音符。 初三就是一首清纯浪漫的抒情的散文诗章。 初三就是一篇含蓄隽永的玫瑰色的美丽童话。 [点评]此文是一篇创新意识极浓的佳作。一是选“点”创新,全文用散点辐射的方式,从两个“面”中拉出若干的“点”,展现了初三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构思创新,作者将初三学生的生活巧妙地浓缩在一张“光盘”之中,读“A面”的内容,我们能感受初三生活的紧张与无奈;而读“B面”的内容,我们既能感受初三生活的浪漫清纯,亦能感受初三学子的青春活力。三是语言创新。“A面”的每一句中都运用了两组叠词,语言不乏哀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初三生活的酸辣苦涩,如同交响曲,嘈嘈切切。“B面”的每一个句子充满了青春张力,语势舒缓,展现初三学子的蓬勃朝气,如同一支小夜曲,温馨而迷人。 【新题导练】 文题一:良好的开端 每一个人,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个开端,有些开端往往是良好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本文可以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以记叙文的选材创新为例,可以摒弃那些成绩滑坡了振作起来,以此为“开端”的陈旧故事,应尽量撷取那些新鲜的生活画面来表达主题。比如:班级争夺“流动红旗”的开端,寝室争创“最清洁”的开端,家庭争做“双文明户”的开端等等。以议论文的开头为例,不一定都要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比如:可以通过铺展一组良好开端的画面引出论点,可以通过一则小故事引出论点,可以列举出几句名言引出论点等等。 文题二:请看我的小发明 作为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初中学生,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小发明”。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此文题最好写记叙文或说明文。现以说明文为例说几种创新思路。①互相比试式。很多同学争着比试自己的“小发明”,这样全文便可写成众多的“请看我的小发明”。 ②自我介绍式。全文请某一种“小发明”进行自我表白,也可以请几种“小发明”作自我介绍。③网上点击式。以网上聊天的形式介绍“我”的“小发明”。还可以用书信式,公文式等进行构思。 文题三:美,在 你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在迷人的清晨,在宁静的黄昏,在温暖的校园里,在和睦的家庭中……到处都可以寻到美的足迹。请将上面的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点拨]此文题可写记叙文、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若写议论文,特别要注意填好题目。从立意的创新来看,不可千篇一律地写什么“奉献精神”、“助人为乐”、“送温暖”之类的主题,你可以表现邻里和睦的主题,可以表现家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可以表现科技下乡的主题,可以表现民风民俗的主题,可以表现爱美争美的主题……生活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只要能表现生活中的美点亮点,文章的立意都会是健康的、积极的。 文题四:在学生中吃零食的同学不可谓不多,请你以“吃零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此文宜于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若写记叙文,从选材来看,是可以选出很多新点子的。“吃零食”的喜、怒、哀、乐中,一定包含着许多新鲜有趣的故事,越是有生活气息的故事越有感染力;从立意来看,立意的创新并不是要表现伟大和崇高,很多表现生活情趣的文章也会新人耳目。若写议论文,你可以从几个方面发表观点。对吃零食,你可以持否定态度,可以持肯定态度,也可以分析其利弊,只要言之成理就是好文章。 文题五: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有一次,在德黑兰举行国际摔跤邀请赛,伊朗运动员获胜。狂热的观众把白花花的硬币向运动员扔去。不少外国运动员连忙弯腰拾钱,有的干脆脱下球衣装钱。在场的中国运动员却端坐不动。几个外国人爬到他们脚下,一边拾钱,一边抬头困惑地看着中国运动员。伊朗电视台记者立即将镜头对准这一场景,全伊朗的电视观众都看到了这动人的幕。 [点拨]本文可写记叙文和议论文。写记叙文要在细节的扩充上创出新意,比如:开篇体育场气氛的渲染,伊朗运动员获胜后观众的躁动,外国运动员抢拾硬币的举止,中国运动员的鄙夷不屑,外国运动员拾钱交给中国运动员的挑衅等等,写出了新的细节,文章才生动形象。写议论文可以“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作为论题,文中的语言应该充满深情,充满激情,若尽是陈词滥调,就难有说服力了。 文题六: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一篇文章。 晚上,一家人又为看电视发生了矛盾。爸爸要看运动会,奶奶要看《还珠格格》,妈妈要看《牵手》,我要看《笑傲江湖》。于是,家里出现了这样一幕…… [点拨]这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写想象作文,它展示的是学生的创造思维。下面提供一种创新的构思。晚上,爸妈走亲戚未回,奶奶在隔壁聊天,“我”可独享《笑傲江湖》了。哪知奶奶回来要看小燕子,“我”怎么也不同意。正闹着,爸妈推门而入,爸一进门就嚷着看足球赛,妈一坐下就喊着夏小雪,频道争来抢去,屏幕闪来晃去,谁都在看,谁也没看清什么。“我”不满了,决定耍蛮锁定令狐冲,突然,停电了!于是,一家人都在等电来,耐心或不耐心地等,可电就是不来。 这种构思,新颖别致,充满了喜剧色彩

   [解题过程]
  散文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中学生多写的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算作散文。散文的特点在于所写的东西是真实的,行文要求随意自然,有一条内在的线索贯穿到底。
  关于平淡生活的散文,可以写记叙文,写你生活的各个片断,每天按时作息,听课、吃饭、坐公车,这都是大家在做的事情,这就是平淡无奇的。但是你可以在平淡无奇中发现一种快乐,这种简单平淡的生活让人感觉到充实、不会想太多烦心的事。文章的主旨在最后揭示就可以了。
  按照这个去写,不需要看太多范文,以免被别人的思路束缚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 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层次要清楚。
5.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纵贯式结构方式

�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叫纵贯式结构方式。它大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又称“三段式结构方式”。

�2.并列式结构方式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

�3.递进式结构方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对比式结构方式

�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在议论文中,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随着素质教育推进,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改变“少、慢、差、废”的低效教学的现状,朝着“多、快、好、省”的 高效优质课堂方向发展,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思索的问题。今天,我就从什么是优质高效课、精心备课、重视激励评价、激发情感朗读、注重情境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六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什么是优质高效课
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优质课呢?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具体的标准,说简单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优质课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审视:1.这堂课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关注效益意识;2.这堂课是否朴实;3.这堂课是否体现语文价值。其中第一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而且体现了在单位时间里工作效率问题;第二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原生态,使好课人人能上;第三点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价值。
(一)一堂好的阅读课是一堂不累的课
一节阅读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堂课的好与坏,不是上课的老师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40分钟,学生在一堂课中终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一节好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也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二)一堂好的阅读课是一堂朴实的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一节好课不要求十全十美,课堂变得太完美,没有一点差错,缺乏真实感,使我们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教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好的阅读课不必追求教学过程十分流畅。我想一堂好的阅读课它的教学过程流畅应该表现在问题设计上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并且富有层次性,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搞得到,教学过程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沉默,让人看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步和成长。“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课堂的改革方向。
(三)好的阅读课是一堂能体现语文价值的课
好的阅读课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进行语文实践,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进行人文熏陶。只有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所以,一堂好的阅读课要看学生有没有充分地读,有没有读和写的结合,有没有掌握一些自己读懂语文的方法。教师要找到典型的字词、典型的句段,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重视语言积累,因为,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
二、精心备课,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三、重视激励评价,实施高效教学
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教师的评价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精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够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评价语,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对问题的回答等,所进行的语言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语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我们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评价语,以获得课堂的最佳效应。那么,教师该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课堂评价语呢?
( 一)鼓励性评价——自然、真诚
如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这样指导朗读:
师: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
师: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你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如果你是苏格拉底,要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那么苏格拉底的话该怎样读?(该生再次朗读,把“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强调得清楚、自然。)
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在这个片段中,孙老师根据学生朗读的特点进行鼓励,肯定了学生朗读成功的地方,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赞扬,而是在赞美中有鞭策,在微笑中显真诚。
(二)导向性评价——准确、得体
如一位教师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
师:你想对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说什么?
生:狐狸,你太狡猾。
生:狐狸,你真聪明,会想办法不劳动就有收获。
师:你的想法确实与众不同,但想一想,狐狸的这种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你们喜欢这样的聪明吗?
在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领悟到狐狸的聪明是不择手段的。“你们喜欢这样的聪明吗”一问,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正确的价值观上来。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明方向。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
(三)启发性评价——睿智、巧妙
教学《怀素写字》时,学生对“书法家”比较陌生:
生:书法家就是会写字的人。
师:小朋友们都会写字,你们能被称为书法家吗?
(教师的启发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生:不能。书法家是写字写得好的人。
师:你的理解更深入了。
(他的回答又激活了另一个学生的思维。)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你们能被称为书法家吗”一问,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中对“书法家”一词的思考不断深入、准确。
( 四)生成性评价——生动、独特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教师微笑着凑到该生耳边说:“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动态生成的评价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智慧的,寓纠错于轻松、愉快之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延迟性评价——聆听、等待
一位教师执教《美丽的丹顶鹤》:
师:丹顶鹤美在哪里?
生:丹顶鹤的样子好看,羽毛洁白,唱歌和飞起来的样子很美。
师:这是你心中的丹顶鹤,让我们一起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可是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好像……
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但为了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直截了当地给予肯定性评价,而是合理地推迟了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很快找到了书上写丹顶鹤美的词句,通过自己的想象丰富了文本,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丹顶鹤的美。
因为课堂教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课堂评价语言是很难预设的。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省时、高效,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广泛阅读,不断积累,用智慧和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灵动的语文课堂。
四、激发情感,让课堂因朗读而精彩 。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正确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领会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发展思维,丰富语言、锻炼记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一,正确、流利是最基本的要求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项,即: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就是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流利就是不回读不结巴,有一定的节奏;有感情就是要把握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把这种情感传递出来。这三项要求是呈递进关系的,“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正确的要求也达不到,就更不要提“流利和有感情”了。在“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流利”,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求“有感情”。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老师忽视了这种递进关系,在学生还没有做到“文从字顺”的时候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结果,学生不但达不到“有感情”,连“正确、流利”的要求也达不到,读得吭吭哧哧,结结巴巴。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讲《瀑布的葬礼》,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对瀑布的名称——“塞特凯达斯”总是觉得拗口,读不流畅,于是薛老师领着学生读两遍,又让学生自己再读三遍,学生很快就能读得流利顺畅,在后面朗读全文时,也不再出现结巴的现象。
第二、 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上升到感情朗读。
(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山中访友》,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了对大自然无限向往与热爱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喜爱的心情去读,语调应轻快、活泼,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而本册中《怀念母亲》一文则通过日记和散文的形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意和生身母亲无限愧疚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2.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在备课时,应重点设计问题来进行优美词句的品读训练:文章写七月的天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觉得作者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好好读读,想想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七月天山的美。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读好这些描写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语句,课文的朗读也基本没问题了。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的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 感同身受酝酿情感
1.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隐藏于字里行间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例如:《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写的是志愿军与大娘话别。文章一开头就写道:“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首先是呼告,随后直接抒情,运用了疑问、设问句式,显得特别亲热,因此,应该用亲切、安慰的语气读。最后的“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要以崇敬的心情和强调、肯定的语气读,这样对“亲人”的感情也就表达出来了。
2.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情感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的。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一文时,其中描写詹天佑心理活动的句子,应着重进行重音的指导:“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五、注重情境创设,以人为本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展开,让学生的情感活动融入学习活动,激发情境思维,在情境思维中比较容易学到知识、逐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有利于诱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过程是直观感性认知的过程,情境教学从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出发,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引发、维持和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实现互动。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传统的灌输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学生被动接受,抵触情绪多,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普遍性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生潜能,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设置”呢?
(一)在细读课文中,理解关键词句时创设情境,展现画面,加深理解。其作用在于利用情境,加强内心体验,提供想象的契机,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课文的内容,促使语言与思维积极活动。
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有一个词“五光十色”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说,单纯的解释似乎太枯燥,结合实际理解又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印象又不深刻。这时,我们可以展示多种葡萄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只见那五颜六色、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葡萄一出现,学生们立刻觉得眼前一亮,赞叹声不绝于耳。这时,教师适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画面的印象,他们马上就能说出很多,之后教师加以挑选和解释,就由学生自己说出了五光十色的意思,自然而深刻。又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第二自然段有两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需要重点讲解。可以让学生事先自己制作荷叶和荷花,然后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荷叶拿出来,到黑板上贴,如果学生贴得紧密,就问他们为什么贴得紧密?引出“挨挨挤挤”这个词。如果贴得不紧密,就让学生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重新贴,然后引出“挨挨挤挤”这个词。至于“冒”这个词,这样处理,问学生:“现在画面上还缺少什么呢?”“荷花”,“那赶紧把你做的荷花贴上去吧!”只见学生兴致盎然地上前去贴。然后,让学生说:“荷花是以怎样的心情长出来的呢?”学生结合自己刚才的行为,马上就能说出“兴致勃勃”、“充满生机”、“迫不及待”等词语,这样,在情境中学生得到了个性化的理解,体会到了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即赋予了白荷花生命力。在不知不觉中,个性化的言语也在富有生命活力的情境中不断汩汩地冒了出来。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带着孩子们把平面化的文字还原为立体丰富的形象,赋予了“挨挨挤挤”“冒”以鲜活的生命,召唤孩子的情感,把文本解读导向审美之域,培养了语文素养。
(二)在练笔时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以情境为契机,进行语言表达,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在文学作品中发现了“空白点”,认为它们迷离恍惚,难以确定,而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靠读者自己体验。当读者以体验去“填空”时,作品才会充满、完整、具体化。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应让学生成为阅读体验的主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在课堂上给他们留下适当的空白点,让他们靠自身的体验去完成对文本的填补和联结,从而充分参与文本的意义的建构,提高文本解读能力。例如,讲完《匆匆》这一课,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放映时钟“嘀嗒、嘀哒”响的录音,让学生听着这令人心悸声音。适时引导学生:“听到这急促的声音,你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就会有好多可想可说的,然后教师让学生就以“听着时钟滴答滴答的响声为开头,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孩子们在书写的过程中把对时间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受到了“光阴似箭,如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同时也在练笔中锻炼了书写能力,从而把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再现历史画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有效的情境,加深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情感之门,使之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就是干瘪枯燥的。因此,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单靠教师的讲,恐怕不足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时我们可以选一些历史题材的画面加进教学中,使教学变得更加丰满。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我们可以放映战士们英勇奋战的场面,当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扑过来继续战斗的画面在学生眼前出现时,他们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
(四)借助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同学们通过对语言的实际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进入特定的情境。直观感触到情境,深化对语言的理解。例如,《四个太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冻僵、温暖”等词,可以这样设计,师问:“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寒风声音),你感觉怎么样?”生回答说:“我感到身上很冷。”“我觉得腿也不能动了,脸上非常冷,都已经冻红了。”“……”师又说:是呀,你的这种感觉就叫做——(出示词语“冻僵”)。小朋友,冬天,我们的手——(指词卡),我们的脚——,我们的脸都冻僵了,冷得发抖时,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出示火红的太阳),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生回答:“我感觉很暖和。”“我觉得身上热起来了,很舒服。”师总结:“这时候我们感到——温暖。”借助语言描述的情境,再利用图画等渲染,让学生感受到“冷”,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虽然这里的冷和暖不是实际感受到了,但却是亲身感受到的。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也深刻地理解了词语。
情境教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语文艺术。它便利了老师的教学,也让学生在收益良多的同时,身心、情感得到了熏陶。
六、浅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观念上,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机会让给每位学生,让他们都有成就感。 最后,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应让学生参与教育的全过程。这里,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习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从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课堂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利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 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上好一节成功的课,绝不是这里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
其实,每上完一节课,我们留下的更多是遗憾。
一,认真备课,要有预设;
二、课文反复读,做到烂熟于心;
三、了解学生,提问心中有数;
四、组织课堂,有条有理;
五、高潮起伏,波澜有致。
六、学生轻松,收获颇丰。
决定条件:准备充分;基本条件:内容轻松有趣,手段新颖吸引人,形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

初中生怎样学好语文?

中学生要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第一,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多看一些书,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小品文阅读等等。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要培养自己对知识和书籍的渴望。学会对文章进行速读、细读、研读等,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地学习,逐渐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感受能力,从而占有大量的语言资料,为写作准备好一个丰富的资料库。

第二,多背。背诵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里的“熟”,即指能背诵下来。语文教材里,有的精彩段落要求背诵,这远远不够,因此,国家教育部又提出新的要求,出版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中学生必背古诗文200篇》等读本。这充分说明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必须完成。另外,还得多背诵一些现代文。目前很多刊物适合学生阅读,比如《读者》、《中华文摘》、《散文》等。这些刊物的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更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画面:古代私塾的学堂,私塾先生戴着眼睛,手拿戒尺,学生摇头晃脑地背诵书。看到这样的画面,都窃笑不已。我们不提倡读死书,死读书这样的做法,但当你窃笑后,你是否意识到,背诵在语文学习时的重要性呢?

第三,多写。 在写作方面,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外,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也可以有感而发,写些小散文和评论等,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这时,你背诵的东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你背诵的名言、歌词、古诗词等,用一用;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还可以借鉴你背诵过的好文章的结构。这样,你的文章不但在语言上占了不少优势,在篇章上也能严谨起来。把背诵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会为你的付出欣然而笑。

最后,说说兴趣的培养。当你不喜欢学习语文时,你告诉你自己,不学习语文是不可以的,这门学科是工具学科,哪门科学都离不开语文。如果你真的按上边说的去做了,你会慢慢地喜欢上语文的。其实,语文学习是一个字,一句话开始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这就要求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看来,只要是哪个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他就算学好了语文。那么什么是初中生应该具体的语文素养呢?《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这样阐释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怎样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学好语文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六点”:

1、要热爱语文,充满自信。正如一个爱好音乐的人才会去学音乐,一个爱好绘画的人才会去学绘画一样,一个人只有热爱语文,才会去钻语文,才能学好语文。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打内心里问问自己是不是对学习语文充满了信心?是不是真心的喜欢着语文?

2、要勤于积累。语文是一个积累型的学科,它强调聚少成多,厚积薄发。这正如做房子,只有一块砖一块砖地往上码,才能建成高楼大厦。首先,我们可以用一个精致的积累本,定时、定向积累一批雅词、妙句、精段、名篇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拥有一个语言宝库,等到运用时,便能得心应手,呼之即来。其次,我们应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今诗文精品,背诵一些精典名篇(如《三字经》等)。

3、要练就一手好字。语文与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字都写不好的学生,很难说他能学好语文。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寻找一本喜欢的字贴,花一点时间进行摹写,让自己的字漂亮起来,为自己学好语文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燃起学好语文的信心。

4、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只有在阅读中,我们才能接触丰富的语文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自己的审养情趣。读些什么呢?我们可以长期订阅一些适合中学生读的报刊杂志,如《学语文报》《满分阅读》《中学生天地》《读者》《意林》等,我们也应每学期读1至2本中外文学名著,进行“册读(即整本书的阅读)”。

5、要养成写作的习惯。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听”与“读”是途径,“说”“写”才是根本目的,而写只有在写中提高。首先,我们应该坚持写日记,记下自己的真实的生活细节,留下丰富的生活实例。其次是,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第三是要积累地参加各种写作活动,如课堂写话,课本剧编写,写演讲发言稿,作文竞赛,向报刊投稿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6、要有一个好的品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品德修养差,缺乏审美情趣的人,他是很难感受到文章中的美,很难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也很难让字己笔下的文字美起来。所以,我们要想学好语文,也应让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心灵美丽,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的人。

谢谢
像古诗文填空这些题是是没捷径的,只有平时上课认真听,下课认真背书复习

阅读理解,注意阅读方法
四个意识
要点意识。原文意识(尽量原文答题)。对应意识。整体意识。
看到文章后
看标题,辩文体,理结构,读首尾。
看标题:所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辩文体,议论文的话,找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诸如此类。
六个步骤
整体感悟,审清题意,回应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文字表述。
九个要素
首括句,中心句,警句,矛盾句,反复句,修辞,设问句,过渡句,结尾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厚积才能薄发,语文成绩跟阅读量成正比。所以课外阅读必不可少。
我推荐你看围城,城南旧事,朝花夕拾,鲁宾逊漂流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简爱,童年,巴黎圣母院这些,经典毕竟是经典,是一定要看的,而且这些小说类的读物,看起来也会比较让人感兴趣。
散文,也是一定要看的,因为阅读的目的应该还是考试,考试的话,考散文的几率是很大的。
古文,三国演义,红楼梦,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诗经,以及论语,大学等,当然,像论语之类的没有必要看全部,我的建议是读名句就行,但是这些古典文学中,像唐诗是需要你背一下其中的名篇的。
另外,世说新语强烈推荐,世说新语这本书我个人非常喜欢,因为这本书虽然是古文,却很好理解,每篇都短小精悍,且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甚至语文课本里面要学到的文,比如王恺石崇争豪,顾恺之吃甘蔗理论这些都是出自世说新语。
最好能多阅读一些诸如青年文摘,读者之类的杂志,我们语文老师有二十多年的从教经验,据他说,老师最喜欢的作文有两类,一是说真话,抒真情,二是一个小故事,一点小感悟,而这些小故事,无疑是这些杂志里最多。
作文选也是有必要读一下的,我们每星期语文都会有一项作业是“文海拾贝”,就是抄优秀作文,可以学习一下别人的写作方法。
最后一点,就是购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如外国文学,一定不能只看包装,而要看它的翻译水准,要选择比较权威的译本,如译林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名家名译系列,万卷出版公司等,古文的话,我推荐中华书局和北京出版社家庭书架系列,选文经典,注释,译文权威,是比较适合我们阅读的。
语文成绩和阅读成正比,厚积才能薄发,祝你语文能取得好成绩。
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更是为了通过这种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进而创造美好的生活。研究证明,一个人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事业的成功,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沟通方面,更体现在思维方式方面。如今,汉语作为一门外语,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一种风潮。然而,从小浸润在汉语语言环境中的当代学生,仍然有不少人对语文学习不重视或学不好。语言学习存在规律性,如何学好语文,我们采访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探寻学好语文的规律,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借鉴。

家庭环境激发阅读或文字的兴趣

研究证明,85%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从小就接触书籍,并在很小的时候形成了阅读习惯。这种习惯持续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乃至是就业和生活。

几乎所有的人都提到了小时候父母或长辈教背古诗词,或家中有藏书,从小喜欢读书等细节。如木子小时候姥爷教她背唐诗,进而使她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上学后喜欢看语文书,喜欢写作,广泛的阅读成就了她优异的语文成绩。其他如小军刚说话就被爸爸灌输诗词和乡村歌谣,后来又教导他阅读历史书籍、练习书法,虽然当时并不理解,却奠定了他喜欢舞文弄墨的基础,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写一些文章鼓励身边的人。珊珊的文学根基也是从小就打下了的,她小时候就翻看家中的藏书,如《辞海》《365夜的故事》等,还经常将这些内容加工后讲给弟弟和邻居小孩听。调查当中,明确表示从小接触书籍或被家长教导诗词等内容的人占85%,这些人不仅上学时语文成绩优异,很多人在文科学习也普遍具有优势,且就业后,也比同龄人善于与人沟通,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挑战。

阅读改变人生,从小阅读,不仅积累了知识,更开阔了视野,形成爱好阅读的习惯。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早期阅读奠定的基础建立了学生最初对于学习的自信,点燃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整体进步。这也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大力提倡阅读的根本原因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改进后进生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点,找回自信,被动学习的局面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改观。尤其是部分基础很弱的学生,单纯给他们补习功课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往往是补了前面的,落了后面的,最好的办法是引导爱上阅读,并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用课外知识激发课堂学习知识的兴趣,引发知识之间的“共鸣”。

让学生爱上阅读,要注意为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如有丰富的家庭藏书,让学生能够轻易能够得到合适他们阅读的图书,家长或老师充分起到阅读示范的作用等。这个工作应当从小时候就开始着手,但是如果已经错过学生小时候的关键时段,从现在开始也为时不晚。

师长的赏识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语文成绩优异的人都在上学的时候受到老师的反复鼓励或表扬。

上学期间,因为某个问题回答的好,语文成绩好,或作文水平高等原因,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和肯定,不断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乐趣是学好语文的另一个要素。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阅读,小时候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激励自己不断坚持写作,同学们的羡慕和认可等,这些事迹在被访的人群中非常普遍。

当老师、家长和同学不断给予鼓励,认为某个人是学习某方面知识的“好苗子”,无疑会大大增加他学习某学科的兴趣和劲头。进而,因为努力,学习方面取得的成果更明显,学习逐渐进入正循环,甚至能带动其他学科或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鼓励、积极暗示,让优秀成为这个学生的一种习惯,那么,这种良好的学习状况就很容易持续下去。

老师和家长要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进步,多给予恰当的鼓励,不经意的鼓励也许能够成为改变学生命运的契机。访谈中,一个人谈到,自己小时候学习不是很好,经常遭同学嘲笑,然而,恰恰是转到一个好学校后第一天的语文课,因为正确解释了一个词语的意思,得到老师的表扬,自此树立自信,上学期间成绩一直保持优异。
学习方法

调查还表明,多读、多写、多思考是学好语文必经的途径。课外读得东西多了,课内的语文知识很容易就掌握了。同时,语文考试别具特色,也有自己的应试技巧。

语言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善于倾听和观察,积极发言,质疑传统思维,思考深入,大量阅读,乐于写作是语文学习成绩好的人共同的特征。

现在,很多学生局限于学校的文本解析式的语文教学,很少练笔,即使一周一次的作文课,也被当作是一种痛苦或负担。这是因为学生的阅历尚浅,有没有大量的阅读做积淀,更没有写作的技巧,写作时无处着手。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会将写作当成一种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方式,充满乐趣和信心,因而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写作的方法在于,将写作变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任务,倾听内心的声音,或将回忆变成文字。真情实感和真实的思想更能感动人。

附录:

一、 语文学习七步法

山西一位老师总结出的语文学习“七步法”:

(1)读一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项目之一。

(2)划一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查一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7)想一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二、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常常助人成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应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1.大声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尤其是大声朗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2.博览群书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各类书刊,可以通过文字媒介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学习语言。凡有关语文的书籍都可读。诗词歌赋、中外名著自不必说,不少语文类报刊、文摘类报刊也很适合中学生阅读。

3.寻章摘句

“不动笔墨不看书”,“好记性抵不上烂笔头”。只要同学们在读书时,能将优美的篇章、段落、句子乃至一个闪光的词,分门别类摘录下来,长期坚持,不断积累,语文水平定会逐步提高。

4.背诵记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多背些优秀的诗词、文章,既能巩固自己之所学,又能促进自己的语文修养提高。读多了,读熟了,语感增强了,自然就能“出口成章”。

5.经常练笔

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笔中提高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天天练笔,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什么都可试试;长短也可随意,每次既可写全篇,也可写片断。

6.规范书写

规范、端庄、整洁地书写汉字时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书写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之一。要写好字并不难,每天抽出5分钟的时间临帖(最好是钢笔字贴),临习三年,那么就一定能“出手不凡”。

7.查工具书

我们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不明白的知识。其实,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必事事都问老师,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就能够解决的。有了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就等于有了一位终身相伴的良师益友。同学们起码应该备有《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工具书。

8.相互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们只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我们老师在复习时说,语文考试包括三个方面
基础知识(课内知识和语文常识),阅读(现代文和文言文),作文
第一部分主要靠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注意多看书,多记忆
第二部分主要靠平时的阅读和做题目,做题目时要挑一些经典的习题,考到相似的题目几率较大.还有就是平时看课外的文章时让你有感悟的文章要多读.课内的文章考到的可能应该只有一篇或片段,要在课堂上好好听老师说
第三部分的作文基本没有什么技巧可说,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对生活的观察,注意不写没把握的题材和句子.另外,老师说的什么作文格式不用太在意,主要是基础要扎实,不然按格式写会越写越糟
补充一下,多写字不扣分,只要时间来得及,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最后附上一篇同学写的关于学习的文章:
浅谈学习
学习,顾名思义,要学也要习,学了知识后还要及时地去复习,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率。不光是复习,我们也要在旧的知识中汲取有用的东西,获取新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旧的事物中获取新的知识,这不是也很有意思吗?
学习不但要学,还要学会思考。一个学生,若只会摘笔记,而不去思索,那么,即使他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他也绝对无法学好。学习并不只是靠背诵,而要“学”“思”结合,学习要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只是死板地去背,去记,那么,永远都不可能有新的思想诞生。
学习不是口头上的事,而是放在心上,表现在行动上的一件事。有些同学说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学习计划也能侃侃而谈,但总是想着等会儿再做,明天再做。然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他们总以为时间还很充裕,学习的事可以先搁在一边,但时间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悄悄溜走,当他们发觉的时候,时间早已不够用了。时间的流逝是很快的,我们不要浪费一分一秒,不要能推就推,不要到紧要关头才后悔当初怎么没有好好学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毫无疑问,我们学习必须要刻苦,学习不是一件凭着兴趣而去做的事。古时候的人们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十年寒窗。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也能够刻苦学习,又何况我们呢?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学好,就必须去努力。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学习更是如此。当若干年以后,当我们有所建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今天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那么值得!
但学习也并不是一件枯燥,严肃的事情。学习中也有许多的乐趣,当你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时,你会感到快乐;当你与同学为不同的理解争论时,你会感到快乐;当你学会新的知识时,你会感到快乐;当你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时,你会感到快乐;当你通过独立思考,解答出难题时,你会感到快乐……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何尝不是学习的真谛呢?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知识永远没有尽头,因为它总是不断地刷新它的记录,人们总是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创新,不停地发现新的事物。我们要不停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生活之中学习知识。但世界上的知识永远不可能学完,所以,我们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有用的,深刻的知识和理论,学习前人传下来的,得到一代又一代人肯定的知识,这才是正确的。
朱熹曾经说过:“百学须先立志。”今天,我们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学习,更应该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学好各门功课。学校开设的各门功课都是基础学科。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因为知识是相通的,作文涉及面广,我们只有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提起笔来才会信心十足,文思隽永。如一学生写《地球的明天》一文时写到:“地球,是宇宙钟爱的女儿,是生灵慈爱的母亲,她的美丽和生命力吸引了几十亿年,然而,正是她引以为荣的骄子--人类,使她一步步走向危机。”“肆无忌惮的人们,随心所欲地向她索取占有和蹂躏:臭氧空洞--使得‘女娲难补天’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得地球‘发高烧’……”如果此生不知天文,不懂化学等等,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吗? 其次,应博览群书,摘抄优美词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只有多看书,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自身的词汇,中外名著,报纸杂志,只要是健康的书报都可以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常读书,摘抄美词佳句,多读多背,写作时,各种词语会源源不断地从我们笔尖流出来。 第三,热爱生活,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人不禁疑惑,热爱生活也能提高写作水平?难道不是吗?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我们只有珍爱生活、拥抱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用心去挖掘和创造生活中的美,才能写出有情有意的文章来。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散文,蕴含丰富细腻的感情和优美的意境。刘禹锡的《陋室铭》,崔颢的《黄鹤楼》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却流芳千古。这些名家不热爱生活,会有这些杰作产生吗? 第四,多练笔。平时常写日记,写体会。有的同学认为那是小事一桩,不屑去做,老师千逼万唤始动笔,也是寥寥几笔应付了事,这等小事还是逼急了才做,如何成大事呢?平时懒练笔,又妄想作出一鸣惊人的文章来,不是异想天开吗?鲁迅、冰心等名家谁不练笔呢?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应从以上四方面入手,坚持不懈,方能见效,想努力一两天就能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的。年青的朋友们,试试看吧!
文章标题: 初中上学的时候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散文课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49219.html

[初中上学的时候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散文课]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