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前几天在自媒体平台上看到一句诗,都说是出自弘一法师,我咋找不到出处

时间: 2022-09-04 05:00:1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前几天在自媒体平台上看到一句诗,都说是出自弘一法师,我咋找不到出处

这是属于自媒体?我看到有人在今日头条上传游戏、电影,视频

美妆博主算是一个利润比较可观的主播,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都是化妆品的广告和销售。

相比起其他靠粉丝刷礼物的主播来说,美妆主播的变现之路更加的宽广一些,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技能,那么绝对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现在什么平台直播赚钱?

除了我们主播的类型会影响到我们赚钱的速度外,平台的属性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利润。

小编目前比较推荐两个平台,分别是抖音平台和微视平台。

抖音:抖音平台的用户属性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并且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这里的人群对于我们美妆博主来说,绝对是100%的精准人群,这里的粉丝相比起其他平台的粉丝来说,转化率会更高一些。

微视:微视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这个平台上的粉丝属性与抖音类似,更为重要的是微视现在针对主播们还有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只要有好的视频,微视方面就会给出现金的补贴,大家如果想要了解的话,也可以私信我

是的,这就是自媒体。现在很多的平台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视频,解说。就像是给人的媒体一样,这是新兴事物,之后会影响和改变大家的思想和行为。现在的消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以前一周能达到的效果,现在几小时就实现了。
属于。目前关于自媒体能上传的还没有做出很标准的规则,所以就算是违反版权之类的也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这是属于自媒体?√+这个321524,更新的也很快,
一、首先在开机时按F8,进入安全模式界面。但是进去的时候如果等待了几分钟都无反应,上面一直显示请稍等的话就复位键重启电脑,如果电脑之前装有一键GHOST备份,就可以果断还原试一下,但是假如还原之后还是如此。
二、电脑开机还是在正在启动windows界面卡住的话,那么久进入PE系统再次设置,重启按delete键,进入BOOT界面,设置开机为U盘启动,进入PE系统,三、在PE系统中用新准备的windows7重新安装,安装重启即可。
四、假如电脑开机还是在正在启动windows界面卡住,那么就对机箱内部进行灰尘的清理。
五、首先在开机时按F8,进入安全模式界面。但是进去的时候如果等待了几分钟都无反应,上面一直显示请稍等的话就复位键重启电脑,如果电脑之前装有一键GHOST备份,就可以果断还原试一下,但是假如还原之后还是如此。
六、电脑开机还是在正在启动windows界面卡住的话,那么久进入PE系统再次设置,重启按delete键,进入BOOT界面,设置开机为U盘启动,进入PE系统,七、在PE系统中用新准备的windows7重新安装,安装重启即可。
八、假如电脑开机还是在正在启动windows界面卡住,那么就对机箱内部进行灰尘的清理。
九、首先在开机时按F8,进入安全模式界面。但是进去的时候如果等待了几分钟都无反应,上面一直显示请稍等的话就复位键重启电脑,如果电脑之前装有一键GHOST备份,就可以果断还原试一下,但是假如还原之后还是如此。
十、电脑开机还是在正在启动windows界面卡住的话,那么久进入PE系统再次设置,重启按delete键,进入BOOT界面,设置开机为U盘启动,进入PE系统,十一、在PE系统中用新准备的windows7重新安装,安装重启即可。
十二、假如电脑开机还是在正在启动windows界面卡住,那么就对机箱内部进行灰尘的清理。
自媒体是个人媒体,但我的感觉应该是以原创为主,不应该侵犯别人的版权,可实际情况的确有好多侵犯版权的现象存在,这个需要平台加强监管。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很多自媒体确实是不择手段,一些低级庸俗内容,或者是侵犯其他人版权的内容来吸引用户,这个是不可取的,还是要在原创方面多下功夫。

拿破仑一百余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一头睡着了的狮子,我希望她永远都不要醒来。” 根据是什么????

要有深刻的分析,不要俗套的那种。
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
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
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欲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但是他们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国乾隆皇帝的拒绝。
1816年(清嘉庆十一年)2月8日,英国国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商谈贸易问题。使团团长阿美士德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曾担任印度总督,所带 的使团成员不仅汉语水平挺高,而且大多是东印度公司的成员。1816年7月28日,阿美士德一行抵达天津口外。此时嘉庆皇帝对英使访华的意图有所了解,他直截了当地要求地方官员“勿事铺张”“如要求开通商口岸,严辞驳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年,不受欢迎的阿美士德踏上归路。他准备回国后向议会和英王上书,用武力敲开中国对外通商的大门。
就在阿美士德访问中国前后,欧洲大陆发生了重大事件。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在1814年被欧洲反法联军击败后,东山再起,于1815年组织 30万大军向欧洲反法联军发动进攻,结果在滑铁卢遭到惨败。6月22日,拿破仑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正好经过圣赫勒拿岛。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正关押着名震世界的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 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在征得小岛总督同意后,阿美士德见到了这位昔日的皇帝。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 的大门,才能使中国专制统治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当时,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提法发表评论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 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 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一只睡着的狮子——中国”迅速传遍了欧洲和世界。
参考资料:忘了
《联合早报·天下事》版的司马达文章《拿破仑“睡狮论”出自何处?》,对拿破仑是否说出“中国睡狮”提出质疑,并对今年2月2日北京《环球时报》刊登的《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进行反面论证,见解非常独到。不过,文中并未推论出“睡狮论”出自何处。据笔者考证,“睡狮论”应当首先出自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的理念,然后由梁启超阐明且发扬光大。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第32章之《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中说:“中国在被日本击败后,弱点全部暴露。20年前70年代时,中国知识分子为堕落的祖国解嘲,说中国是一头睡狮,终会觉醒,有些外国人同意这个看法。现在西洋各国对这个睡狮的表现,哄堂大笑。”
柏杨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人,但断言睡狮理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自嘲的中国知识分子提出来的。其实,自嘲没错,但柏杨似乎把年代搞错了,“睡狮论”的出现比他想像的要晚二三十年。
伦敦博物馆之怪物
“睡狮”自喻在中国文献上的最早出现,是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文集中有《动物谈》一节,大陆不少现刊本不知何故总是略过此节而不载。文中载“吾昔游伦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状若狮子,然偃卧无生动气。或语余曰:子无轻视此物,其内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余询其名,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昔*****公使曾侯纪泽,译其名之睡狮,又谓之先睡后醒之巨物,余试拨其机,则动力未发……既就锈蚀,而又有他物梗之者,非更易新机,则此佛兰金仙者,将长睡不醒矣。惜哉!梁启超历历备闻其言,默然以思,愀然以悲,瞿然以兴,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
梁启超把中国比作“睡狮”,并要疾走呼号给四万万同胞听,由此可见,当时国人尚未知道“睡狮论”。以梁启超的大家风范,假如此前已有此妙论,他绝不会在文中老生常谈且未提创作者之名,因此这很可能是一个新鲜出炉的妙喻。
曾纪泽之变革理念
那文中为何特别提到“曾侯纪泽”呢?这并不是巧合。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家,经世派学者,曾国藩长子。自幼通经史,工诗文,并精算术。及长,因受洋务运动影响,复力学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识者每以“学贯中西”誉之。1878年出任驻英、法大臣,补太常寺少卿。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主张“与法人辩,始终不挠”。又疏陈“备御六策”。1884年卸驻法大臣职。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于“富国”。

《中国先睡后醒论》首发在伦敦的《亚细亚季刊》(The Asiatic Quarterly
Review)上,题名是:China-The Sleep and the
Awakening(中国之睡与醒);这篇名文后来又以中文版《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在李金强的《香港华人与中国--何启(1859-1914)、胡礼垣(1847-1916)之个案探讨》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乱后,朝野始谋求革新以应变,由是由自强运动之出现,倡行‘师夷长技以制夷’,讲求模仿西艺,强化国防,抵御外侮,此即驻英公使曾纪泽《中国先睡后醒论》所据;而何启、胡礼垣二人即由此起而论其失,断言中国当前问题不在于国防外交的建设,而在于修明内政,认为应以政治层面的改革为优先要务。”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曾纪泽的主调和《中国先睡后醒论》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曾纪泽的理念和所谓的拿破仑的“睡狮理论”何其相似!可该文并没有提到拿破仑说过“睡狮”这类的话。假如拿破仑真的说过,做过多年驻法大使、学识渊博的曾纪泽恐怕不会忽略不提吧?
到这里应该可以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了。“睡狮论”是由梁启超根据曾纪泽将伦敦博物馆的“佛兰金仙”翻译成“睡狮”的轶事,对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进行“非更易新机,则此佛兰金仙者,将长睡不醒矣”的引申,由此发出变革的呐喊而提出。
非出自拿破仑之口
《饮冰室文集》出版于20世纪初期,影响甚广,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出现过关于拿破仑“睡狮论”的谈话,在30年代王锦机《佛教之简易修持法》序二中,谈到弘一法师时还说“则吾国民向号睡狮,不知自觉自救”,言明国民自称“睡狮”却不知觉醒,大致意思还和梁启超当年的提法相同。
可能到了后来,因文言文的衰退,其出处渐渐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睡狮”的贬义逐渐隐去,而转变成正面含义。此外,它和拿破仑在19世纪初的谈话相近,加之“先睡后醒”理论的提出者曾纪泽又担任过驻法大使,所以以讹传讹,导致了“睡狮论”出自拿破仑这一桩错案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在拿破仑谈话的年代,他心目中的狮子还是英国人,因为British
Lion表示“雄狮英国”,在特定的场合beard the lion就可以用来表示offend the
British(冒犯英国人)。而twist the lion\'\'s
tail表示“藐视英国,侮辱英国”。英国的国徽上面和英国王室的纹章上都有狮子图案。拿破仑做法国皇帝时一直以打败“狮子”为目的,假如像《环球时报》一文中所说的,拿破仑谈到了英国攻打中国的不可行,他大概也不会用“睡狮”去作比喻,因为在这种比喻下,英国的行动就变成必胜的了,因为醒狮肯定会战胜睡狮。
笔者为追随名家妙论,不揣浅陋,特抛出个人的考证结果,若有谬误,肯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作者是社会研究学者

为什么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这句话的用意在哪

简单的说,就是说中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中国一直是处于一种万马齐喑的沉闷状态,就像一头狮子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威风,但是一旦沉睡不醒,连那些狐啊獾的都敢上前来欺负它,说中国是这样的一头沉睡的狮子实在是比把中国比作是一只发怒的绵羊更有讽刺性!
害怕把他覆盖了!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古诗全诗内容是什么?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处:李叔同《送别》。《送别》,是一首由李叔同作词的歌曲。历经数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

古诗全诗内容: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创作背景: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赏析: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

 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作者简介: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全诗内容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出处:李叔同《送别》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处:李叔同《送别》。《送别》,是一首由李叔同作词的歌曲。历经数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

古诗全诗内容: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创作背景: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赏析: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

 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作者简介: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诗 文 原 文】

《送别》

作者:李 叔 同( 弘 一 法 师 )

长 亭 外,古 道 边,芳 草 碧 连 天。

晚 风 拂 柳 笛 声 残,夕 阳 山 外 山。

天 之 涯,地 之 角,知 交 半 零 落。

一 杯 浊 酒 尽 余 欢,今 宵 别 梦 寒。

长 亭 外,古 道 边,芳 草 碧 连 天。

问 君 此 去 几 时 还,来 时 莫 徘 徊。

天 之 涯,地 之 角,知 交 半 零 落。

人 生 难 得 是 欢 聚,唯 有 别 离 多。

【注 释】

这 是 弘 一 法 师 未 出 家 前 所 作 送 别 歌,曲调 极为 优美,相信 看过 电 影《城 南 旧 事》都不会 忘记 这首 优美 的 歌 吧!

【评 析】

弘 一(1880—1942),近 代 佛 学 大 师。俗 姓 李,名 叔 同,天 津 人。曾 留 学 日 本,1918 年 8 月 19 日,在 杭 州 虎 跑 寺 剃 度 为 僧。

【艺 术 影 响】

《送 别》曲 调 取 自 约 翰 · P · 奥 德 威 作曲 的 美 国 歌曲《梦 见 家 和 母 亲》。《梦 见 家 和 母 亲》是首“艺 人 歌 曲”,这种 歌曲 19 世 纪 后期 盛行 于 美 国,由 涂 黑 了 脸 扮 演 黑 人 的 白 人 演员 领唱,音 乐也 仿照 黑 人 歌曲 的 格调 创作 而成。奥 德 威 是“奥 德 威 艺 人 团”的 领 导 人,曾 写过 不少 艺 人 歌 曲。

李 叔 同 留 日 期 间,日 本 歌 词 作 家 犬 童 球 溪 采 用《梦 见 家 和 母 亲》的 旋律 填写 了 一首 名 为《旅 愁》的 歌 词。而 李 叔 同 作 于 1914 年 的《送 别》,则 取 调 于 犬 童 球 溪 的《旅 愁》。

如今《旅 愁》在 日 本 传 唱 不 衰,而《送 别》在 中 国 则 已成 郦 歌 中 的 不二 经典。沈 心 工 也 曾 根据《梦 见 家 和 母 亲》写过 一首《昨 夜 梦》,但 最终 没有 抵 得 过 李 叔 同《送别》的 光 芒。

由于 这 首 诗 无上 的 艺术 成就,所以 在 很多 地方 都 对它 有所 引用。    

【作 者 介 绍】

李 叔 同(1880—1942),又名 李 息 霜、李 岸、李 良,谱 名 文 涛,幼 名 成 蹊,学 名 广 侯,字 息 霜,别号 漱 筒。

李 叔 同 是 著名 音 乐 家、美 术 教 育 家、书 法 家、戏 剧 活 动 家,是 中 国 话剧 的 开拓 者 之一。他从 日 本 留 学 归国 后,担 任 过 教 师、编 辑 之 职,后 剃 度 为 僧,法 名 演 音,号 弘 一,晚 号 晚 晴 老 人,后 被 人 尊 称 为 弘 一 法 师。

1913 年 受 聘 为 浙 江 两 级 师 范 学 校(后 改 为 浙 江 省 立 第 一 师 范 学 校)音 乐、图 画 教 师。1915 年 起 兼 任 南 京 高 等 师 范 学 校 音 乐、图 画 教 师,并 谱 曲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上 第 一 首 校 歌。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处:李叔同《送别》。《送别》,是一首由李叔同作词的歌曲。历经数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

古诗全诗内容: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创作背景: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赏析: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

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作者简介: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万古是非浑若梦一句弥陀作大舟这是弘一法师的诗词吗?就这一句吗?还有吗?是对联还是什么那?真的谢谢了!

万古是非浑若梦 一句弥陀作大舟 出自:安徽九华山光明讲堂
杭州弘一大师的设立塔前的对联就是楼上各位所说的“万古是非浑短梦,一句弥陀作大舟”。上句乃:人生如梦之意,下句意为表示大师“说法渡众生”的决心。
这是出自出自灵峰蕅益大师的集句,弘一法师在对联的题款里面写明了。这两句分别出自: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10:「《西窗自喻步寂音韵三首》:初志何能不自新,每嗟涉世未忘真。行慈依旧还成爱,责善无端已堕瞋。万古是非浑短梦,十方净秽总长春。西窗对月披残卷,独向先贤语笑频。」(CBETA 2022.Q3, J36, no. B348, p. 428b23-26)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10:「《挽惺谷寿兄》:彻底婆心未肯休,当场业运已迁流。浮沤影逐虚缘散,热血腥同实际留。射目果然难下手,为人须是再低头。临行赠汝无多子,一句弥陀作大舟。」(CBETA 2022.Q3, J36, no. B348, p. 418b28-c1)
文章标题: 前几天在自媒体平台上看到一句诗,都说是出自弘一法师,我咋找不到出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49167.html

[前几天在自媒体平台上看到一句诗,都说是出自弘一法师,我咋找不到出处]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