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区别是什么,有必要刻意去区分吗。

时间: 2022-07-29 13:00: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区别是什么,有必要刻意去区分吗。

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区别

1、《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用黄土高原上挺拔不屈的白杨树来象征吃苦耐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对于那些贱视民众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2、《依依惜别的深情》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的前夕,同朝鲜父老乡亲、人民军战友相互告别所流露的深情厚谊,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深厚的情谊。

、《荷塘月色》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委婉地抒发了作者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4、《春》

在这一篇充满生机的春日赞歌中,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5、《土地》

《土地》是一部大格局的作品,作者以土地为对象,展现了新时代的风貌,又追叙了惨痛的历史,种种情感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可见作者的功力深厚。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lyps9z3klNlb3g-MpqCsQ

?pwd=yg32 提取码: yg32

抒情性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这类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因此,以情织文,是其特点。由于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因而它往往需要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叙事性散文即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所以,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进行:一.
理清线索。叙事性散文的情节虽不完整,但很有条理。阅读时,我们不妨首先把握住作文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叙述的。二.
巧借联想。充分展开联想是散文叙事抒情的重要表现手法,为此,我们阅读叙事性散文最重要的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与神的结合点,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广义上的叙事性散文,包括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叙事文的范畴。
木门旁奶奶倚着的身影
  洗尽铅华,褪去了鲜艳的门漆,恢复了它最原始的模样。轻轻推开这扇历经沧桑的木门,随着吱呀呀的一声响,门开了——
  迎来的是奶奶始终不变的温暖的笑脸,“是孙女回来了!饭吃了吗?”奶奶啊,又听到您那熟悉而又质朴的话语了啊,我的心顿时暖暖的,满满的!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温馨地享受着难得的团聚。门外,风呼呼地吹着,吹着那木门吱呀呀地响。恍惚间又将我的思绪带回了从前——
  奶奶啊,我记得那时您喜欢站在木门下等我放学。有时候,天色晚了,一旦我踏着一路疲倦和风尘走进你的视线,远远地就一定会望见那扇木门,那扇木门下您那就着微弱昏黄的灯光,倚在木门旁翘首张望的熟悉的身影!那时的我便一路欢歌飞一般地奔向你的怀抱!奶奶啊,灯光下您那本该瘦黄的脸越发苍老了,您那无神的眼睛越发凹陷了。可是,奶奶啊,你那亘古不变的身影却早已定格在我清晰的记忆里,我远行的脚步再也走不出你温暖的怀抱了!
  风依旧在吹,那扇木门依旧在摇晃。曾经,也是在这扇摇晃的木门下,奶奶,您听说您的孙女考上了城里的重点高中,您流泪了,您独自倚靠在木门旁,边擦泪边握着我的手,激动地有些哽咽了。我知道,那是喜悦的泪,骄傲的泪,也是担心的泪。也许,从明天起,独自倚靠在木门旁的你再焦急,再不舍,也不会等到孙女归来的身影。木门旁留下的只会是你落寞孤单的身影。奶奶啊,您在木门旁的身影是我一辈子的思念,我已默默许下了我的承诺:我会常回来看您的!
  阵阵的笑声将我的思绪拉回,木门吱呀呀的声音还在继续,爸爸嫌太吵了,和奶奶商量:“不如给你们换一扇新门吧!”奶奶啊,我看到您只是一个劲地摇头。“这种声音我听惯了,我也在这木门旁倚靠惯了,换了的话,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何况,你们都又这扇木门的钥匙,以后回来也方便。”奶奶啊,您随时随地都在为你的儿女们开着这扇木门。就算等到您头发斑白的那一天,这扇木门也永远为我们而开吧!
  猛然间发现,眼角湿湿的,泪落在了门坎上,也落在了我的心里。模糊中我又看到了你站在木门旁倚着的身影,不管前路有多迷茫,那都是我一生里汲取爱和力量的港湾!

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与联系?

1、范畴不同:

记叙文属于记叙文范畴,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叙事散文属于散文范畴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2、写作重点不同: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往往兼有抒情和议论;

叙事散文主要是叙事、抒情,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叙事性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3、文章结构不同: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


扩展资料

记叙文写作的关键点

一、审题的关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为避免空洞和不着边际,需要结合材料对关键词进行思考。总之,记叙文审题的关键点在于,选择一个角度去写,不必面面俱到,但求实实在在,古人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如此才能写深写透。

二、选材的关键:从身边着手,用慧眼省视

我们必须拥有一双慧眼去观察世界。从自身向外围发散,由“小我”拓展至“大我”境界。我们可以着眼于小我的真实性,“送别”的选材并不新奇,但能在“送别”中领悟人生真谛,化作“千古同感”,这便是“平中见奇”。

从身边着手,能够“慧眼”体悟人生历程中的酸甜苦辣,这才是选材上取胜的最关键之处。

三、谋篇的关键:自导自演,精心布局

作文的布局必须遵照一个原则:由整体到局部。这种说法比较空洞,若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做一个导演,那么记叙文写起来或许会生动一点。

例如,“等”这场“戏”我们需要塑造一个积极与命运抗争的主人公形象。布局中有倒叙、插叙、抑扬、对比、巧合、误会等手法,而800字左右的作文,人物经历跨度不宜过长,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在一个场景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体现主题。

1、范畴不同:

记叙文属于记叙文范畴,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叙事散文属于散文范畴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2、写作重点不同: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往往兼有抒情和议论;

叙事散文主要是叙事、抒情,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叙事性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3、文章结构不同: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

扩展资料

记叙文写作的关键点

一、审题的关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为避免空洞和不着边际,需要结合材料对关键词进行思考。总之,记叙文审题的关键点在于,选择一个角度去写,不必面面俱到,但求实实在在,古人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如此才能写深写透。

二、选材的关键:从身边着手,用慧眼省视

我们必须拥有一双慧眼去观察世界。从自身向外围发散,由“小我”拓展至“大我”境界。我们可以着眼于小我的真实性,“送别”的选材并不新奇,但能在“送别”中领悟人生真谛,化作“千古同感”,这便是“平中见奇”。

从身边着手,能够“慧眼”体悟人生历程中的酸甜苦辣,这才是选材上取胜的最关键之处。

三、谋篇的关键:自导自演,精心布局

作文的布局必须遵照一个原则:由整体到局部。这种说法比较空洞,若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做一个导演,那么记叙文写起来或许会生动一点。

例如,“等”这场“戏”我们需要塑造一个积极与命运抗争的主人公形象。布局中有倒叙、插叙、抑扬、对比、巧合、误会等手法,而800字左右的作文,人物经历跨度不宜过长,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在一个场景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体现主题。
1、范畴不同:

记叙文属于记叙文范畴,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叙事散文属于散文范畴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2、写作重点不同: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往往兼有抒情和议论;

叙事散文主要是叙事、抒情,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叙事性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3、文章结构不同: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

扩展资料

记叙文写作的关键点

一、审题的关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为避免空洞和不着边际,需要结合材料对关键词进行思考。总之,记叙文审题的关键点在于,选择一个角度去写,不必面面俱到,但求实实在在,古人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如此才能写深写透。

二、选材的关键:从身边着手,用慧眼省视

我们必须拥有一双慧眼去观察世界。从自身向外围发散,由“小我”拓展至“大我”境界。我们可以着眼于小我的真实性,“送别”的选材并不新奇,但能在“送别”中领悟人生真谛,化作“千古同感”,这便是“平中见奇”。

从身边着手,能够“慧眼”体悟人生历程中的酸甜苦辣,这才是选材上取胜的最关键之处。

三、谋篇的关键:自导自演,精心布局

作文的布局必须遵照一个原则:由整体到局部。这种说法比较空洞,若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做一个导演,那么记叙文写起来或许会生动一点。

例如,“等”这场“戏”我们需要塑造一个积极与命运抗争的主人公形象。布局中有倒叙、插叙、抑扬、对比、巧合、误会等手法,而800字左右的作文,人物经历跨度不宜过长,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在一个场景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体现主题。
1、范畴不同:
记叙文属于记叙文范畴,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叙事散文属于散文范畴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2、写作重点不同: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往往兼有抒情和议论;
叙事散文主要是叙事、抒情,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叙事性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3、文章结构不同: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鉴赏的关键有何不同

偏重于抒情的散文应写出意境,偏重于写人叙事的散文应写出生活情趣。这应该是我们创作和评价散文的标准和尺度。
抒情性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这类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因此,以情织文,是其特点。由于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因而它往往需要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叙事性散文即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所以,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进行:一. 理清线索。叙事性散文的情节虽不完整,但很有条理。阅读时,我们不妨首先把握住作文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叙述的。二. 巧借联想。充分展开联想是散文叙事抒情的重要表现手法,为此,我们阅读叙事性散文最重要的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与神的结合点,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广义上的叙事性散文,包括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叙事文的范畴。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 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两点):一是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二是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此外还有说明性散文和散文诗等。
说明性散文实用性很强,因此它的要求是朴实无华,不尚雕饰,用字准确,谴词精练。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跨文体的文学体裁。散文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它善于表达的是人的心灵,以及心灵里无限广阔的宇宙般不可知的神秘世界。散文诗的高雅在于它的精神气质,它的气质是孤傲而高贵的,但它又不失善良纯净以及母亲般博爱的心怀。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记叙文与抒情文的区别

记叙主要是记述某个人或是某件事,可以穿插有抒情等手法,但是主要以记叙为主;而抒情呢,则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或感情的一种文体,主要以抒发感情为主。
记叙文主要以叙事为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等等
抒情文主要以某件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抒情文:抒情就是抒发和表达感情,可以是文中人物通过一定途径抒情,也可以是作者站出来直接抒情,或二者结合起来。抒情与叙述、说明、描写、议论一样,也是文章的一种基本表达方式,抒情部分在抒情文中和在其它文章中所占比例不同。
如果是抒情为主的文章,因所表达的感情充分、鲜明、强烈,抒情的比重就大,甚至通篇充满抒情;如果文章以其它方式表达为主,虽然也有抒情的手法,文字所占比重就要相对少一些。究竟是否以抒情为主,以及抒情占多大比重,都要根据主题需要和视乎作者的感情倾向而定。
抒情文的分类:
1.
直接抒情文
将心中情感实实在在写下来的,就称为「直接抒情文」。
人们对于外来的刺激,必然会产生本能反应,见了坏人就会厌恶憎恨,见了好人就会喜爱愉悦,见别人哭泣会产生同情,与亲人朋友离别会伤感等。将心中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无论是快乐、轻松、悲哀、忧愁,在文章中直接抒发表达出来,就是「直接抒情」。如朱自清《背影》中,作者每当看见或想起父亲的背影时都会流泪,文章又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束,直接表露了思念父亲的感情。
2.
间接抒情文
间接抒情是与直接抒情相反的一种方法,它不把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文章中直接抒发和表达出来,也不像记叙文那样需要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事件来贯穿全篇,但是必须借助对各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间接抒发感情、展开想象、表达主题。如要写快乐的心情,就列举快乐的事情;要写哀伤的心情,就列举哀伤的事情。如鲁彦《父亲的玳瑁》中,作者先描写猫儿玳瑁与父亲的日常生活及感情,再透过玳瑁于父亲逝世后的举动,间接抒发丧父的悲痛之情。
抒情文常常是借事物、风景、人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感情的文章。
写抒情文,必须记述内心真实的感受。若只是追求文句的雕琢,无的放矢的感慨,这篇文章就会流于空洞无物,令人讨厌。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其实文学理论中没有记叙文这个概念,而所谓记叙文是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记叙、说明、描写)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文体。与之对应的还有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记叙文都属于散文范畴。

散文的含义其实很广,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之外的,都能归入散文范畴。

而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又属于另外一种分类方式了,这其中有这分类交错的现象。譬如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都可以以散文的方式写,也可以以其他的体裁来写。

特点不同,虽然两者都是叙事,但侧重面也不同.

记叙文以事件记叙为主,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

(补充两文的特点)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抒情为辅,所以语言较生动,散文以抒情为主,记叙为辅,所以语言较优美。
具体文章具体分析,一般看文章有木有记叙文六要素,有就是记叙文,没有就是散文
散文优美,记叙文叙事
首先,有个很重要的误区。记叙文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学阶段为了方便文学教学,所以把一切记叙性的文章划分为记叙文,包括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但其实记叙文不是现代文学的体裁之一。而散文则是指中除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外的文学体裁,从现代文学的角度,两者严格来说无法比较。
而既然把散文和记叙文放在一起比较,那这里的散文就不是指现代文学定义的散文,而是常出现在应试作文中的说法。而应试文中的散文其实大多指的是抒情类或者哲理类散文,抒情散文主要是描写景物抒发自身情感,哲理散文则是注重议论,两者都不需要明确的叙事,而比较容易混淆的是叙事类散文和记叙文。
它和记叙文有以下几点的区别:首先,目的不同。记叙文顾名思义,是以描写人景物或者叙说事件为主的文章,它有明确的描述对象,主要是为了交代一件事。而叙事散文则有很强的抒情性,表面上看是在叙事其实是在借此抒发自身的情绪。情感的表述、自身的思考和感悟占有很大的比例。第二,结构不同。记叙文要求非常明确和严谨的总分总结构,行文必须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情感和思考只为了推动故事发展或者在结尾总结,只占小部分。而叙事散文不需要交代清楚完整的事件,事件的叙述可能是很零碎的甚至可能是多个事件片段的组合,但是必须有明确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导向,情感占主体地位。第三,写作手法不同。记叙文的一切表达手法都是为了交代清楚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为了使事件跌宕起伏应人入胜,所以要求语言生动有趣,事件描述清晰准确,逻辑缜密。而叙事散文则要求语句优美有韵味,情感质朴而深刻,要求很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遣词造句的功底。
也就是说记叙文的行文重点是完整的事件表述,严谨的总分总结构,和多种表达手法的应用从而使故事吸引人。而叙事散文的重点是,完整的情感表达,贯穿全文的明确立意,优美的语句使文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以上是我自己的想法和总结,全部手打,希望能帮到你。
  散文】
  (一)散文概述:
  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三)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3)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四)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散文的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散文概述】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 错和邹阳成就较高。 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前179--前118)的《子虚》、《上林》,西汉末年杨雄(公元前53--18)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78--139)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散文衰落。但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等学术著作中仍有一些质朴的叙事、抒情、写景的优美文字。

  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古文运动的成功,使散文更切合实用,南宋时大量出现的笔记杂文便是一个明证。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挥尘录》是笔记杂文中的佳作,此外,朱熹(1130--1200)的古文长于说理,造诣非浅。

  明初的宋濂(1310--1381)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他们在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走上了盲目摸拟古人的路子。后来的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复古运动,也再一次重复了他们的错误。

  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进而是万历年间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击拟古主义的队伍。

  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时称“三袁”,袁宏道(1568--1610)最为著名。他们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观要求提出了“性灵说”。公安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是: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

  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

  公安派与竟陵派革新的直接产物是晚明大量出现的小品散文,这是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张岱(1597--?)是小品散文作者中比较有成就的一位。他的小品散文题材较广,山水名胜、风俗世情、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都可以入他的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明末清初,晚节不保的侯方域(1618--1654)的散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等。

  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槐斗、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而得名。方苞(1668--1749)继承归有光的传统,提出“义法”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桐城派古文作品选材用语只重阐明立意,而不期堆砌材料,因而文章一般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与桐城派对立存在的是提倡“骈文”的复社作家,汪中(1744--1794)是其中成就最大者。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家,如王猷定、魏禧。王猷定(1599--约1661)的传奇性散文以小说传奇体打破了传统古文写法,代表作有《李一足传》、《汤琵琶记》、《义虎记》等。魏禧(1624--1680)以人物传记最为突出,代表作是《大铁椎传》。

  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为清末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学术上改良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散文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政治斗争的有效工具。梁启超的新体散文更是对一切传统古文的猛烈冲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他的《少年中国说》即是这样一篇典型作品。

  伴随着对封建主义文学和文言文的批判,最早的一批现代新文学作品诞生了,议论性散文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现代散文的源头。

  新文学诞生的初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议论散文影响最大的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他们的作品以随感录为主要形式,内容包罗广泛,重点在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上。鲁迅是写作议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

  诞生期的议论性散文担任了反封建的先锋,它所议论的对象紧贴生活,具体而且细微;它的形式自由,可长可短;它的语言可刚烈悲壮,也可幽默讽喻。议论散文之后,记叙性散文、小品文也相继问世,现代散文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发展期的散文风格各异、样式不一,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就形式而言,有记叙、写景、抒怀、言志、评述;风格上形成了鲁迅的峻冷峭拔,周作人的平和冲淡,朱自清、冰心等的清新雅致,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豪迈挥洒,叶圣陶、许地山的朴素平直,徐志摩的浓艳绚丽等。

  语丝社周作人是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故乡的野菜》、《乌篷船》、《菱角》、《夏之梦》等多以小题材为描述对象,笔调从容、闲逸,于趣味性、知识性中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议论性散文在当时也占有重要地位。与周作人艺术风格相近的是同为语丝社的林语堂。他的代表作《翦拂集》着力讽刺时弊,批判传统的中庸哲学,强调与旧世界的斗争。俞平伯的《杂拌儿》、《燕知草》等集子也带有与周作人类似的雅致,但同时又多了些晦涩的味道。

  郭沫若与郁达夫同属奔放潇洒一派。郭沫若的散文诗集《小品六章》文笔精美,语言雕饰,设景味道深长;郁达夫的游记散文中《屐痕处处》和《钓台的春昼》是代表他风格的作品,尤其是后一篇,写出了富春江秀丽的景色,于凭古怀悼之间,抒发了对现实的愤懑之情。

  何其芳的抒情散文在30年代别有风姿,被称为“诗人的散文”。做为现代派诗人,他将现代派的一些方法渗入散文创作,以达抒写情感之目的,代表作为《画梦录》。何其芳散文的语言同他的诗一样,精雕细琢,有很强的可感性。

  记叙性散文中,李广田(1906--1968)记人的篇章很有代表性。他笔下的人物描写没有故事情节,只截取一些生活片断,加以抒情的寥寥几笔,以达传神之效。

  抗战爆发,尤其是皖南事变之后,富有战斗性的杂文发出时代的最强音。郭沫若的《新缪司九神礼赞》、《斥反动文艺》等文成为国统区思想战线、文化战线的重要文献;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表现了一个坚强的民主战士面对手枪的英勇气概;冯雪峰的杂文侧重于人的心灵剖析,表现出较强的理论力量;聂绀弩(1900--1986)的杂文在艺术上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善用令人兴趣盎然的古代故事巧妙抨击现实。此外,丰子恺(1898--1975)、林默涵(1909-- )等许多作家也都写了大量杂文。

  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散文在国统区成绩突出。茅盾的《白杨礼赞》、《风景谈》,巴金的《废园外》、《灯》、《龙》都是名篇,沈从文的《湘西散记》是记叙自然与人文状况的美文。

  建国初期,作家和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业余作者们,运用散文自觉地高唱反映新时代、新人物、新事物、新风貌的赞歌。因为作者队伍庞大,所以反映的生活面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程度。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巴金的热烈凝重,冰心的细腻柔婉,靳以的热情澎湃,刘白羽的激越高亢,华山的幽默气派,风格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真实纯朴的感情涂抹着新生活的绚丽色彩。

  这时期散文创作一大特色是,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两项内容交相辉映。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影响较大的是:刘白羽的《朝鲜在战斗中前进》、靳以的《祖国枣我的母亲》、菡子的《和平博物馆》、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等;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名篇有:柳青的《1955年在皇甫村》、秦兆阳的《王永淮》、沙汀的《卢家秀》、靳以的《到佛子岭去》、华山的《童话的时代》、李若冰的《在柴达木盆地》、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的《石油城》等。

  形式多样也是本时期散文创作的收获之一。游记、小品、随笔和杂文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它们在新时代的作用,不少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游记有贺敬之的《重回延安枣母亲的怀抱》,方纪的《歌声与笛声》,杨朔的《香山红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叶圣陶的《游了三个湖》,茅盾的《斯德哥尔摩杂记》,峻青的《欧行书简》等;随笔有菡子的《小牛秧子》,何为的《两姊妹》;杂文有茅盾的《剥落蒙面强盗们的嘴脸》,巴人的《况钟的笔》,任晦的《“废名论”存疑》以及马铁丁的《思想杂谈》等。

  虽然本时期散文创作收获丰厚,但从整个文学领域来看,散文相比其他文学体裁受重视不够,尤其杂文显得更为薄弱。另外,有时由于受到不正常政治生活的影响,整个文艺界普遍存在着不敢大胆揭露现实矛盾冲突的现象,散文创作也不例外。

  。

  这一时期的散文园地进入成熟的收获期,冰心、巴金、叶圣陶等老作家以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更为可喜的是,以杨朔、刘白羽和秦牧为代表的中青年散文家日渐成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杨朔的散文似轻风抚柳般清新优美、婉转动人,刘白羽散文如同熔岩爆发般恣肆汪洋、炽热如火,秦牧的散文则将知识性、趣味性融合起来,如数家常、娓娓道来。其他的散文家也各具特色,个性鲜明,如碧野的明艳动人,陈残云的轻盈秀丽,邓拓的深刻犀利,吴伯箫的简练真诚,曹靖华的平易朴素,峻青的高远深阔,李若冰的豪迈冷峻,陶铸的坦率峭拔,菡子的温婉细腻,宗璞的娟雅清秀……家家都亮出了写作散文的真功夫。
文章标题: 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区别是什么,有必要刻意去区分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45791.html

[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区别是什么,有必要刻意去区分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