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细读法分析诗歌?
推荐给你以下内容:
所谓“细读”,就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在阐明每首诗中各种因素的冲突和张力的基础上把握这首诗的有机统一。对诗歌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解释,可以从四个层面入手,即四层面分析法:声音层,语义层,意象层,象征层。
由浅入深地深入文本,从而达到深入浅出,这是语文教学一种极高的境界。初中语文教学可以灵活地运用四层面分析法,达到这种境界。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可以这样解读这首诗:
1、声音层。诗歌,诗之所以和歌连在一起,是因为诗和歌一样,很讲究音韵美和节奏感。这首诗共四节,四节结构一样。每节的第二句都反复吟咏“乡愁是……”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感情上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一遍又一遍,环绕心头,挥之不去,这是诗采用复沓的手法产生的效果。全诗通韵:“ou”,我们发这个音的时候。气流是内收的,这是一种沉重的叹息声,而这一声叹息正好应了题目《乡愁》的“愁”,“愁”也是“ou”韵,而“愁”又贯穿全文,使人感到愁上加愁。诗人所要表达的乡愁渐渐笼罩了读者的心灵。这是从音、韵来分析的。从节奏来看,“小时侯”是一个节拍。“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五个节拍。“我在/这头”是两个节拍。整节诗的节奏是“一五二二”拍,其他三节也是这个节拍:短长短。这节奏犹如诗人不平静的心情,心跳长短不一。诗人的心情为何如此波澜起伏呢?那是因为对家乡苦苦的思念啊!诗歌的这一节奏正是诗人情感本身的自然流露。如此分析之后,再让学生来读这首诗,就能读出感情来了。
2、语义层。即诗歌字面上的意义,词句语汇搭配的效果,从个别词来分析语义。全诗三次使用了“这头”“那头”,一个“里头”“外头”。从字面上看,“这头”“那头”距离很近,却是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这很近的距离却让人感到很遥远,诗人把这距离压缩了。人的一生很漫长的,而在诗人的笔下只是几字便可概括了——“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呀-现在”,这就是人生四季。诗人把漫长的一生也压缩了。压缩后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张力,距离越近而乡愁愈浓烈,乡愁充斥了诗人的一生。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词正入反出。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却承载着如此沉重的乡愁。母亲的坟墓是矮矮的,可能是很长时间没有培土了,所以矮矮的,该给它培培土了。培培土啊!这把土又勾起了游子多少思念啊!矮矮的,也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母亲的坟墓的样子,这个样子就是矮矮的。海峡是“浅浅的”,可海峡怎么是浅浅的呢?人们平时不是说情深似海吗?是啊,这深深的海峡,比起中华民族凝聚的深厚的感情,可就太浅了,太浅了。这是一种对比。从以上这几个词语来分析其语义,就可以给读者领会这么丰富的内涵。
3、意象层。即分析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包含的隐喻所形成的内涵。本诗的意象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针对这些意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联想,它们可能传达了哪些含义?这含义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的。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这是一种隐喻,诗人把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比喻成了这些意象。抚摸着信封上的邮票,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体温。这是母亲亲手贴的呀,它残留着母亲的余温,这余温很快勾起了诗人的思念。船票虽小,可正是它证实了我与新娘的分离,把它揣在手心却愁在心里。坟墓,这是多么普通,母亲就在里头,我在外头,近在咫尺,却是阴阳相隔两茫茫。这种思念,叫人何等的揪心啊!坟墓—思念,这两个词此刻似乎已没有了区别。海峡呀,人们跨过你,就没有了离别之苦了,而却是这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千家万户的团聚!除了这四个意象,本诗还有一组意象:“游子——母亲“,隐含了更大的隐喻:台湾——大陆。这是本诗整体的隐喻。至此,家愁和国恨已不分彼此了。不正是这家国之恨,时刻萦绕在众多中国人的心头吗?诗人的感情升华了,此诗的价值也凸现了。
4、象征层。人类有着永恒的乡愁。这乡就是大地,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精神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来自大地又都最终回归大地。我们人类对大地的情感似乎总是说不清道不明。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就是人类心头的乡愁。人的一生“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呀——而现在”,都为乡愁所困,这乡并非只是家,只是国,也是大地。也只有大地,才有这种魔力,愁困人的一生!因此,这乡愁就有了一种象征意义,它呼唤我们人类要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母亲——大地,保护好自己的母亲,也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教师的任务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通过对《乡愁》的分析,学生便可初步掌握新批评的细读法——四层面分析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他们便会有意无意地去分析所读到的许多诗歌。
有了四层面分析法,许多诗歌教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诗歌的意蕴也丰富多了。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参》对其分析只停留在字面上的含义,单从诗人贫穷的生活窘态和自然环境以及诗人博大的胸怀来解读。如果用四层面分析法来分析,这首诗会变得很有意思。
杜甫诗的风格 “沉郁顿挫”,如何理解“沉郁”呢?这可以从第一段中的韵脚入手。此段押韵的词有“号”“茅”“郊”“梢”“坳”,押“ao”韵,发此音时,声音好像是从肺腑中发出来,仿佛一声声沉沉的哀叹。诗人为何要哀叹呢?这使人不禁想起杜甫当时生活的社会背景。我们知道,杜甫是唐代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被世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史诗。他写这首诗时正是安史之乱之时,且未平息。此时的唐朝,已非昔时的唐朝,唐高宗的昏庸使它在风雨中飘摇,有如杜甫的茅屋,将为秋风所破。从意象层面来看,茅屋含有一种隐喻,暗指当时的唐皇朝。“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中的群童,语义上是顽劣的孩童,可我们知道小孩子不懂事是正常的,而杜甫骂他们为“盗贼”,这不应仅是对世风的谴责,而应含有更大的含义。我们且把孩童看作是一个意象,那么,它可以喻指中唐的叛臣:安禄山、史思明、高力士、杨国中、安庆义、史朝义等,他们就像是唐皇朝的蛀虫,更像是打家劫舍的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如此分析,更让人深刻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体现出“史诗”的价值所在。如果这样分析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且看“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两句,将能进一步地证实以上的说法。从语义上看,杜甫是由于屋漏而盼望雨停。如果只是如此,我们就很难去理解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之心了。可见,此雨非彼雨。这雨也是一个隐喻,喻指当时的战乱,他盼望雨快点停,更盼望安史之乱快点平息。诗的末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点明了这一层意思。此屋非彼屋,此屋正是诗人所希望看到的太平盛世。整首诗所描述的环境始终处于风起云涌中,风怒号,云翻涌,雨未绝,这种环境描写起到一种象征作用,它象征了当时战乱、黑暗的社会现实。
教读《茅》这首诗时,只要给学生讲当时的社会背景便可引导他们用四层面分析法自觉地深入文本细致品味。。
这里有必要说一句,细读法虽好,但也不是欣赏诗歌的唯一方法,它只是比较适用于抒情诗,特别是较为短而意蕴丰富的抒情诗(现代派尤佳)。虽然我们不能用它去研读各种体裁的诗词,但通过四层面分析的教学,能培养学生自觉地深入文本研读的意识,捕捉诗文中的言外之意、暗示和联想,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其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文学的敏锐力。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渐渐提高了,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增强了。正符合了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我要朗诵一篇诗歌,大家帮我看看该怎么读。
徐志摩的《为要寻一颗明星》rnrn我骑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著黑夜里加鞭;rn--- 向著黑夜里加鞭,rn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rn为要寻一颗明星;---rn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rn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rn那明星还不出现;--- 那明星还不出现, rn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的身手。rn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rn荒野里倒著一只牲口, 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rn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我/骑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著黑夜里加鞭;
--- 向著黑夜里加鞭,
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
那明星还不出现;--- 那明星还不出现,
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的身手。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荒野里/倒著一只牲口, 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朗诵方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个人认为最主要还是要有感情,要让自己进入角色。。。。
从头到尾读,带着自己理解出的情感,所有优秀的朗读家都是这么读!
配乐
天空之城
kiss the rain
在你身上流动的河
夏日华尔兹
漫步神秘园 神秘花园
我这些你听听看~~!
求顾城的诗《是树木游泳的力量》的赏析啊......无意间看到这首诗,我晕,根本读不懂!!!
我对这首诗很感兴趣,但就是读不懂,希望懂的人帮我赏析一下,谢谢,我愿贡献出全部金币给我觉得回答的最好的人。 这是我看到别人的解释,希望能帮到你,记得给分哦
朦胧诗,总体成就并不是很高。(本人的看法)。与本人在 牧野征夫的帖子 《赵勤轩就诗评致谢颐城先生》 发言。
通过阅读当代著名朦胧派写手谢颐城先生的诗歌,可以发现朦胧派诗人是怎么写诗歌的。
谢颐城先生的诗歌特点:
在形式上总体采用诗歌配画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1。找一幅欧洲现代派的画,有些朦胧的。以莫乃等印象派居多。
2。然后解释
3。再然后展开相关不相关的联想
4。美化字词,构成诗歌
朦胧派的诗歌,一旦脱离了画,诗不知道说什么。朦胧派大概由此而来。
关于此点,大家参阅朦胧诗人谢颐城先生的博客。我看了谢先生博客中的大多数代表作,才得出此上述看法的。
就单从首句看,北国斑竹的解释是一种合理解读。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诗歌从“合理”和“不合理”来解读,意义并不大。我们不是常说,天才多是疯子吗?诗人多是不可理喻的吗?以我们正常人的理性思维去解读诗人的“非理性”思维是行不通的。绝对是死路一条。对于这写艺术的疯子,你和他能讲理吗?
我们采取的明智态度就是:弃之不顾。事实上,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疯子是不是采取了这种态度呢。任凭他们又哭又笑的。我们只说:那是个疯子。就笑笑而过了。
因此,不能单停留在第一句上,而不比理解整个诗歌。
诗歌的主题:爱情的新鲜已经不再,不能激起任何情感的波澜,甚至产生了厌倦之情。因此深深怀念初恋的激情。
在第一诗节中,树木游泳的力量,是指惯性。由恋爱到婚姻,爱情失去了激情,维持婚姻的只是一种惯性的力量,波澜不惊。树木游泳,那样什么力量啊?只是一曾不变的漂浮。暗示没有激情。鸟,指男女双方。航程指婚姻。潮水,指激情,指新鲜。
鸟说几句的含义:婚姻已经过了一半了。因此是“中午”了。
树冠的年龄:指婚姻或爱情的年代已久。
第二诗节中:进一步渲染描绘了爱情已经无激情这一事实。“清凉的手臂把心穿过”。一个凉字,点出情淡,情已经不再浓。手臂穿过内心,指情虽不再,但是婚姻的事实,依然维系着我们的关系。
我们在风中游泳,透出一个“凉”字,是对当前爱情现状的真实描绘。
寂寞成型一句。透出我的无奈。和对无力改变这种现状的情况。
我们看不见最初的真实,两句 阐释了:爱真的会不去了。虽然,旧情那么让人回忆。
首先,这个作品的写作手法,是比兴的手法。这是一种传统和老套的手法。第一诗节写树木,写鸟,是暗喻,更是起兴。目的是为了引出第二段的直接抒情。
其次,结合古成诗人的悲惨杀妻和自杀的事实,上述解释是最接近古诗人写这个作品的真实情感与想法的。这个诗歌揭示了,古对婚姻和妻子的不满存在内心已久。试图挽回最初爱的美好是不可能的。
这个作品预示了古成悲剧的发生不可避免。
呵呵,首先我要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你的理解不一定错,他的说法也不一定对。这首诗我也很是想了好久以前,光凭一句话:树木游泳的力量。这句话我是这样想的:树木的本性是成才的,是在泥土里的。但是顾城却给了它一个在水里游泳的意象,要不是把木头硬生生的放在水里,它自身怕是怎么也不会知道自己还能游泳,我感觉就是一个被迫干自己不愿干的事情的人的感觉。背叛的自己的本性,却很适合生活法则的选择。这里我觉得楼上的解释不应只局限在爱情里。下一句,使鸟保持它的航程,也是如此,鸟若是没有人为约定,哪有什么航程,航程这个词的目的性太强,不是鸟的本性,但是,就是那树木游泳的力量,这种力量使鸟一直在生活的航程上。抱歉,我只领会到这两句,后面发散性过强,不宜解释。就是有种人生至若初见的感觉。
朦胧诗派的诗应如何正确解读?请举例子,谢谢。
最近在读江河的诗,觉得十分难以理解。不知道应该如何解读好这一类的现代诗,似乎意象很零碎,很难以结合在一起,得到比较好的答案。rn请各位高手们帮帮我吧~~~~~~~鄙人不胜感激!!!你先要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
当事很多作家在暴露国民从肉体到心灵的"伤疤"的同时,正小心翼翼地探讨论"人"和"文学"是否合法,朦胧诗创作群体居然提出了"从'真正的'诗歌到'真正的'民主的一手揽子主张。"
这种预言家的角色注定了他们要在乌托邦征途上扮演失败者的结局。而且,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想法,使他们心中其实是很寂寞的,有着不被理解的痛苦(想想屈原),同时因为很多人反对他们,他们当时生活的很辛苦。
就像艾青说过这么一句:“叫一个生活在这年代的忠实的灵魂不忧郁,这有如叫一个辗转在泥色的梦里的农夫不忧郁,是一样的属于天真的一种奢望。”
所以,他们的诗,整体的基调是很悲怆的寂寞的忧郁的~
然后你就要看看写这首诗的年代,结合着作者的生平,看看写作的时候在作者身上,有没有什么特定的事件什么的。那样就好理解一些了~
其实诗歌的解读都差不多,无外乎结合时代背景和当时作者的镜框出发~~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也读过江河的诗,也觉得朦胧派的是很难理解,看样子你是学生,那么你读得是不是《星星变奏曲》呢?如果是,那么我建议你多看一些参考书,不要被上面的长篇大论吓倒,你只要看进去了,对你的理解应该有好处,加油吧!
让人看不懂的诗有可能是一首好诗
有人认为:“让人看不懂的诗不是诗”这句话对。有人对之辨解:“诗可意会点情意就行了”我认为他说的也有些道理。中国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写诗,其主要目的是能够出现一定数量的经典诗,经典以外的诗只是点缀只是陪衬。
诗人们反来复去的写,可写的空间是越来越窄的,容许有些看不懂的诗在报刊上发表可以让诗的路变宽。
完全看不懂的诗不是诗,不是,完全看不懂的诗有可能是诗,只要它节奏相当好,声调也相当谐和,在情意外就符合了诗的一些要求,光诗的节奏和音声就可以对人的生命产生影响。
符合诗的一些特征又能用语言节奏和音声释放人的情思引导生命向好的分行文字可以是诗。诗的价值在于对人有利,有的鸟叫能和听人朗诵诗一样对人有利,有的看不懂的诗能如这鸟叫一般它就可算作是首不错的诗。
语音可传情可表意,语调可牵情和意。看不懂的诗与其它看不懂的诗之间是有差别的,有的诗完全看不懂,有的诗可看懂一些,有的诗可意会,有的诗不可意会,有的诗意会程度大,有的诗意会程度小,有的诗读时顺畅,有的诗读时别扭,人人都有一定量相同的识见,看不懂的诗也可分出优劣来的。
文章标题: 怎么读诗歌啊,诗歌get不到怎么看,觉得很有感觉可看不懂,最近看恶之花,感觉特对胃口可感觉没懂,难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4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