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比较典型的诗句有哪些

时间: 2022-07-03 15:00:5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比较典型的诗句有哪些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

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

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

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

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

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

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

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

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

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

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

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

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

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常见的一些诗歌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设置悬念、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点面结合、象征、烘托、虚实结合、反衬、通感、白描、对比、设置悬念、联想、想象等。
  唐代伟大的爱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创作的《登高》这首诗,就是借景抒情的代表诗作,该诗的前四句主要是描写诗人登高所见,烘托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后四句诗人抒发自己老年多病、困顿潦倒的处境而感怨恨与悲伤的情感做了铺垫。
  元代诗人王冕所创作的《墨梅》一诗,则是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的典型诗作,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通过赞美墨梅的高风亮节的美德,来自喻诗人自己清高自傲,鄙薄流俗,不爱追求世俗名利的高贵品格。

诗词中三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例子

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
2021-02-17 20:39:16
古代诗歌往往会运用多种表达技巧以增强表达效果,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

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

诗歌表现手法及例句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 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 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 例如: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丌要人夸颜色好,叧 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此 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 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 雅,丌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 的操守。 2.烘托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戒色 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 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亍艺术创 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 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 水深千尺,丌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 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 3.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 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 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亍 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 钟”“漠漠”“冥冥”“浦树进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 4.反衬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 一些相反戒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 迚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 例如:《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 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 静。又如,欧阳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进渐无 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不呾暖的 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 愁别绪。 5.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呾要肯定的 例如:“闺中少妇丌知愁,春日凝 方面同时说出来,叧突出强调其 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戒 先抑后扬之分。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 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 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 法,先写少妇“丌知愁”,后面才说 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 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 而产生的感伤呾哀怨的情绪,突 出了“闺怨”的主题。 6.虚实 结合 虚不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 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例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 征辔。离愁渐进渐无穷,迢迢丌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 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 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设 想“行人”妻子凭栏进望、思念“行 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 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 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以尿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呾象征,借助亍人们的 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 洗认前朝。东风丌不周郎便,铜 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 法。句子里“二乔命运”——小事, 小事不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 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 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 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 提出忠告。 例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 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丌不 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面对 赤壁之戓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 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 理:兴盛不衰亡,有着历史的必 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 败,也有偶然性。 9.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戒主要事件的 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 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 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 情节具有合理性。 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 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 夜月明人尽望,丌知秋思落谁 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 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 铺垫。 10.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 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 地方提示戒暗示一下,而后面应 不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 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 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不“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不“关河梦” 相应,目的在亍构成对照,抒发 了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11.卒章 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戒情怀。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 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丌得开心颜!”表白自己的心志, 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呾权贵 抗争的心声。
古典诗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是直接叙事写景的手法;比是打比方,是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是烘托气氛的渲染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很大,后世出现的多种表现手法都可以看作是赋、比、兴的发展或综合运用。

下面结合实例简要介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20种:

1、赋。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几句诗直接叙写刘兰芝出嫁前既学女红又读诗书,是个聪明能干而有才学的女子,用的就是赋的手法。)

2、比。(比包括比喻和比拟,这里先说比喻。)

贺知章《咏柳》:细叶不知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裁出了美丽的春天。将春天大自然的活力写得十分形象生动。)

3、兴。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两句诗是个引子,引出下面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这两句诗本身暗含着夫妇离别的意思,但这只是一种暗比,跟直接打比方有区别,它起的是渲染悲剧气氛的作用。)

4、情景相生。这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手法。有借景抒情、景中寓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等不同的说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上句写天地愁惨之景,下句抒赴死如归之情,写景对抒情起烘托作用,景也悲壮,情也悲壮,可谓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虽没有直接抒写感情,但从所写之景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诗人远离官场,在恬淡的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闲适自在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在景物描写之中。)

5、托物言志。借助所咏之物来抒写主观情思的手法。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所写之梅,实际上正是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写照,同时借助梅的形象也抒发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追逐名利以及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思想情感。)

6、以小见大。

韩翊《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是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庭的特权,讥讽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重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总结+例句

  用典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句】
  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赏析】
  ①辛词除了作者回忆43年前南下的经历外,全是用事。“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贺知章的《咏柳》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只抒离情的象征义老调。
  想象
  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
  【例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赏析】刘禹锡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
  【例句】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
  ②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①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②杜甫《月夜》的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或者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比与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赏析】前三句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句】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第三句景物的“静”。
  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句】①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②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赏析】①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②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例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赏析】江南景、人俱佳,让人留恋,没到老年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对比战乱的北方,就会后悔不及。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赏析】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美妙。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并举例

夸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拟人: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比喻: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设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反问:能不忆江南?
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
对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比: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排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反复:知否?知否?
用典: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借代:汉家烟尘在东北.
衬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文章标题: 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比较典型的诗句有哪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42929.html

[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比较典型的诗句有哪些]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