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请品鉴一下这些诗怎么样

时间: 2022-03-06 16:01: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请品鉴一下这些诗怎么样

怎样鉴赏古诗词?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 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之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诗中颂赞之情,悼惜之意可见,隐隐济世之心可感。 再如《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当然,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这些也是鉴赏诗词要了解的。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这是孟浩然科场失败后所写的。再如《 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是韩愈被流放到潮州后常与他一起“推敲”论诗的好友贾岛寄诗言情的。作者自己写诗时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寄诗的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了解,那么也就很难领会孟浩然的孤愁和“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的倾诉, 也就很难领会贾岛“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的祝愿和期望。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平时对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如: 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 郑

燮等等。下面举几首诗来谈一谈。首先让我们来看曹操的诗。《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想想看,曹操岂会是专于养生的道人!再来联系一下以上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动性: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再看《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天宝十五载,杜甫挺身赴朝廷,独转陷贼中,因而怀念起鄜州的妻子。于是写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管世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伉俪之情也。”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客中愁苦,长安苦衷,尽寓于此。如果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又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再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诗似乎抒写了一种狂放之情。可这又有悖于王维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仔细阅读,便可知道,原来诗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论语》)接舆,而把自己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再联系上面写景,可以知道,原来本诗通篇扣“闲居”,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正属一格。王夫之评此诗曰:“以高洁写清幽,故胜。”

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登高追怀谢眺,顿感虽与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却甚少。这就是李白的孤高。再看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这里哪有什么孤高?哪有什么飘逸?只有仁爱和质朴!陶渊明的诗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篇。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这一点应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等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各州,因作此诗以寄情。廖文炳云:此子厚登城楼怀四人而作。首言登楼远望,海阔连天,愁思与之弥漫,不可纪极也。三、四句唯“惊风”,故云“乱飐”,唯细雨,故云“斜侵”,有风雨萧条,触物兴怀意。至“岭树重遮”、“江流曲转”,益重相思之感矣。当时“共来百越”,意谓易于相见,今反音问疏隔,将何以慰所思哉?(《唐诗鼓吹注解》)屈复云:“岭树”遮目,望不可见;“江曲”九回,断肠无已时也。(《唐诗成法》)吴乔云:中四句皆寓比意。“惊风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乱飐、“斜侵”则倾倒中伤之状,“岭树”喻君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皆逐臣忧思烦乱之词。(转引《义门读书记》)纪昀云: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三、四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旧说谓偕寓感撼危疑之意,好不着相。(《瀛奎律髓刊误》)以上都是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领悟诗词意境的。这正是古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范仲淹有这样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这里“云”是“碧云”,“叶” 是“黄叶”,“烟” 是“寒烟”。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色连波”将这些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图 ,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凉。正是这种寒凉的意境引发词人触景生情,随视线想到 “更在斜阳外”的 “芳草”,即故乡亲人所居之处。遥不可见,多么无情!这正是“乡魂”“旅思”的多情处。这里,随词人视线的转移和心理空间的变化,“芳草”已是想象中的意象了。另外,比喻性的意象和象征性的意象在诗词中也屡见不鲜,需要加以注意和区别。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诗不是单纯地状物,而是托物言志。“孤桐”的意象象征着王安石知难而进和敢于献身的改革精神。这样,“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好,我们来读一读杜甫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首联写独身客舟的孤寂。颔联写景开阔,联系尾联,我们可以知道景象的广大莫及可以显示自比沙鸥之微渺。再联系颈联议论句,就能够感悟到诗歌中抒发的旅夜自伤漂泊的情感。再看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

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是山水诗人,却并非甘于隐逸之人。本诗从雄阔景象入手,顺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钓”、“羡鱼”等真正的用意,这首诗便很难读懂。再看《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蔟。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继。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首词意在借古讽今,“商女”借指一味追求奢华享乐的朝中权臣。不明白这一点,这首词也很难读懂。同样李商隐的《隋宫》也是借古讽今:“紫泉宫殿琐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荧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往往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自然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

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简直就无法谈得上诗词鉴赏。举个例子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如不利用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词中的情境并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行吗?请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想一想,“昨夜雨疏风骤”,按说会让人难以入眠,可诗人还是一夜浓睡。原来她喝了很多酒。风雨再加闷酒,或是借酒销愁。是因离情别绪?还是寂寞?是为飘泊?还是为伤春?或许都有。早晨还睡在床上,只挂念着风雨后的海棠。这时,侍女进来卷起窗帘。于是便问海棠怎么样了。回答说“依旧”。她说,你这个傻丫头,你知道吗?应是“绿肥红瘦”。看来,在她心中早知一夜风雨之后,海棠叶子肥大了,而花却落了。如果联系诗人的个人遭遇,词中的情感便可想而知了。再来读一读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三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悼亡诗,写的是对亡妻的思量。首句写难忘,次句写难见,再假设写十年来自己变化之大。下面“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夜来幽梦,“明月夜,短松冈”是妻子安身之地。因思而入梦,梦见妻子;因梦而料想妻子思己,想妻子也会梦见自己。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词中情境,词中那超越生死的人间至情是很难领悟的。下面就运用这种方法鉴赏一下两首诗词。试试看吧! 《江夏别宋之悌》(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鸣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八声甘州》(柳永):“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以上所谈是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实践,应可以获得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便可通过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水平。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谢谢
网上有很多相关资料,我在这里说说我自己的见解吧。最基础的是要讲古汉语学好,可以找王力的古代汉语四本教程来看,这是目前最通用的古汉语教程,也比较浅显易懂。如果你是为了应对考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相关书来看,比如古诗的题材、惯用的修辞手法、常用典故等等。如果你纯粹是为了鉴赏品味而读古诗的话,最好能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以及在生活环境下的心境。鉴赏故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建议找百家讲坛的唐宋八大家先来看看,也会悟到很多东西。
自己的见解,可能没有专业的书上成系统,但这都是我长期积累的精华。希望能帮助到你。
《随园诗话》是一本话诗的好书,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可以看看。
215646

请帮我鉴赏一下郭沫若的现代诗《骆驼》

鉴赏要相对全面一些rn介绍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rn这首诗的感情基调rn谢谢哦rn尽快
诗歌这以小见大,从有限见无限的特征和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构思和手法来达到:有的借助富有特征性的小景物或生活细节的刻画来唤起大的境界,表现重大内容;有的托物兴怀、感悟咏志,让寄托于物的思想裹着感情的血肉抒发出来,以寄寓作者的情怀,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的则托义于物,以特定的、有限的形象作依托,采取言在次而意在彼的象征手法创造意境,具有寓意深远、超越时空的作用。《骆驼》的构思和手法就属于这最后一种。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满足于一般地党直抒胸臆的的讴歌和对党的光辉业绩的形象的再现。他发挥了更大的主观独创性,运用了更丰富的想象,着眼于党的思想精神的实质,着眼于党的形象的全体,创造了“骆驼”这一含义双关、概括力极强的象征性形象。这就是说,诗中任重载远的骆驼,导引和卫护着旅行者从“黑暗”走向“黎明”,又不止息地进行“长征”的骆驼,实际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伟大形象的象征,成为了党的光辉业绩和不断变革“长征”精神的象征。

诗歌怎么样鉴赏

古代
现代诗歌的话一般方法:对于比较熟悉的大家,了解其创作背景和作者流派、风格,对于有韵律的就读出来,无韵的就看其句式,然后对用词进行考究,代入自己情绪,让后领会诗的意象和含义 个别方法:对于句式、韵律特别的就注意口语的代入,尤其是意象的把握 大部分现代诗歌的鉴赏都有一定的范本,多看看 当代诗歌的鉴赏比较难,往往鉴赏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有出入,关键在于你自己看诗的感觉
满意请采纳
如何鉴赏诗歌? [思路分析] 下面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步骤,供参考 [解题过程] (一)、看、读阶段(三看、三读) 1、看题目、作者、注释。(三看) (1)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如1997年考卷中的《题君山》,题目直接点明赋写对象。再如2000年考卷中的《约客》,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顺利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又如2001年上海春季考题中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2)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3)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读诗歌(至少3遍)。 (二)、鉴赏阶段 1、鉴赏形象(抓意境、意象) 形象主要有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抒情形象、景物。“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例如:张继《枫桥夜泊》。 意象: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体现思想的景或物。例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例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等等。如2002年全国考题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且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应刃而解。 2、、分析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抒情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抒情。 (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 (3)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反问,拟人,借代等八种。 3、分析语言特色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欣赏诗歌,要注意诗歌作者的炼字、炼句。我们要注意两点: (1)、对含义深刻的语句要注意解读(这些语句多是抒情议论句);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 (2)、掌握常用的评价古诗语言的术语。 主要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当然,分析语言应结合作者的风格。 (三)、评价阶段 1、评价:指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2、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实质考查的是同一内容。思想内容侧重于文本体现,有直接和含蓄之分;而观点态度侧重于直接抒发。 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时,注意结合作者、作品创作背景 三、总结与答题要求 1、总结。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2、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 怎样鉴赏诗词 http://wyzx.es.e21.cn/xywx/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20

关于杜甫的诗歌应该怎样鉴赏?

杜甫在艺术上取得具有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为了更好地说明杜诗的艺术成就,我们把杜诗大致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来讲。 一、杜甫的叙事诗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晚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新唐书·文艺传·杜甫传赞》说:“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他用诗记叙了安史之乱中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反映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种种苦难,而且能以生动、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正如杨义所说:“杜诗的一大本事,就是把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投入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境之中,把事件和情境点化为审美意象,从中体验着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天道运行的法则。”(《李杜诗学》下编)。 杜甫的诗描写了具体的情景,包括当时的氛围和人的感情,比单纯的提供历史事件的史料,更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如前面提到的《哀江头》、《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等。这些诗不但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而且比历史事件更为具体生动、感人。杜甫的诗,因为具有“诗史”的特质,所以在叙事诗创作中的成就最值得注意。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多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 1、善于铺陈,高度概括。元稹谈到杜甫诗的艺术时说杜甫善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诗中用赋法之处很多,但杜甫的“铺陈”,很注意对现实生活作艺术的概括,善于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浓缩在一些场面中或个别人物形象上。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十个字,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洗兵马》中:“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羌村三首》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描写兵荒马乱中,家人相逢的场面,虽然写的只是杜甫一家的遭遇,却反映了广大百姓的悲惨命运。《兵车行》,写的是“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但众多行人的不幸也显示无余。《新婚别》中写的是一个征人妻的痛苦,却集中了安史之乱中无数青年夫妻生离死别的遭遇。 2、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北征》是杜甫的名作,他在诗中回忆自己由凤翔到鄜州省家一路上所见所感,诗中写到家的情景: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 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这一段描写相当细腻,通过妻子的“衣百结”,儿女的“垢腻脚不袜”“补绽才过膝”以及补丁上颠倒错乱的图案这些细节,形象地反映了战乱中民不卿生、穷困潦倒之象。 《丹青引》写曹霸的才高运蹇,为了表现曹霸绘画的高超本领,杜甫选择了曹霸为功臣画像的细节:“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精到的细节描写,淡化的是故事性,加强的是真实性。 3、抒情色彩浓郁。杜甫的许多叙事诗,他是当作抒情诗来写的。杜甫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无法不把自己的爱、恨、同情、怜悯倾注在所描写的事件,所刻划的人物形象上。如《丹青引》中:“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对曹霸的怀奇才而不为世所用,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在《羌村三首》中,写道自己回到家里后,父老们来慰问,说起世道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肺腑之语,句句动人,写尽了动乱年代中诗人对普通老农的体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无家别》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也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诗。诗中以一个当兵的农民的口吻自叙道:“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养,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当他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中时,才知道老母早已病死,当他再一次被征召入伍时,竟然没有一个可以告别的人!因此他悲愤地说,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读到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之动容! 二、杜甫的抒情诗 杜甫抒情诗的数量比叙事诗多,在形式上,有五七言古体,但更多的是近体。杜甫抒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情景交融。被人推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流寓夔州后的作品。夔州在长江边,诗中写到的风急、猿啸、鸟飞、木落、江水流逝,都是眼前之景,但是在这些景物之中,深深地溶进了作者的时局之叹、身世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在“落木”前面冠以“无边”,在“长江”前面加上“不尽”,又用“萧萧”、“滚滚”两个象声词分别形容落叶声、流水声,这就使登高所见的秋景,十分寥廓、声色俱现,而在景物中,显然寄寓着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自己一生事功的失望、对漂泊四方、寄食于人而又年迈体弱处境的无奈。所以,诗的颈联用十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他此时感受到的“八可悲”:“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淡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鹤林玉露》)尾联“艰难苦恨”四字,无限沉痛。此诗人称“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他滞留夔州期间,还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秋兴八首》,以下是第一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人看到的是江峡秋色,引起的是故园之思。他正因眼前开放的丛菊,想起不得不滞留夔州两载的辛酸,耳边传来暮砧之声,又给异乡游子带来更浓郁的乡思。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景物的描写中,处处有诗人跳动的激情。 2、抒情、议论、叙事熔于一体。杜甫叙事诗的抒情色彩很浓郁,这一点已见前述。而在他的抒情诗中,也往往情事结合,如《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述怀》、《秦州杂诗》、《八哀诗》等,因为叙事和抒情的结合,突出了作品的时代色彩。在杜甫的抒情诗中,抒情还往往和议论相结合,特别是在近体诗中。沈德潜说:“读(杜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绘,笼盖宇宙,铿戛韶钧;而横纵出没中,复含酝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说诗晬语》上)杜甫的议论“带情韵而行”,如《诸将》中:“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讽刺了诸将的只能坐享太平,不能为国分忧;《登楼》中:“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上句对社稷稳固充满了信心,下句警告入侵的吐蕃军队,你们必败无疑。《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高度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又寄万分感慨于笔端。 3、抒情曲折委婉,跌宕反复。杜甫的抒情诗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喜悦种种复杂的感情。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梓州时,突然听到叛将史朝义自缢,其部下归降唐军的消息时,惊喜欲狂,冲口而出的,情绪虽非常热烈,但起伏跌宕有致。先写自己初闻时涕泪挥洒,继而看到共患难的妻子也扫去了愁云,于是更加欣喜若狂,要高歌、要酣饮,接着马上作起了回家乡的打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用“即”、“便”、“从”、“穿”、“下”“向”几个副词、介词、动词连接起来,表达了作者似箭的归心。这首诗一气流注,惊喜溢于字外,人称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但是又转宕自如,以曲取势,曲折如意。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在诗的第一段,诗人自述平生的理想是“窃比稷与契”,感叹岁月蹉跎:“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但纵使命运对自己这样不公,还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并不是没想过要远离尘俗,过“萧洒送日月”的日子,只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无法改变自己的初衷啊!仅仅这第一段,就回旋往复,百转千折,使人感受到杜甫那种仁者的情怀。 三、杜甫的艺术造诣 杜甫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造诣很高,在叙事诗中,他注意语言的个性化,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运用不同的语言,刻划人物的形象。如著名的“三吏”“三别”,多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揭示诗歌的主旨、塑造人物的形象,其中《潼关吏》中的对话: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这一段对话,双方神情毕现。诗中的“我”,对潼关的安危极其关心,“修关还备胡”?透露了心情之急切。而关吏的答话表现出他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兴致勃勃地邀“我”四处查看,边看边指点关隘的险要,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关吏的这八句话,浦起龙评为“神情声口俱活”(《读杜心解》)。而“我”的嘱咐,则表现了诗人思虑的精深。 杜甫诗中大量地引用俗语,造成亲切感、真实感,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如《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前出塞》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新婚别》中“免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都很附合普通百姓的身份和口吻。元稹《酬李甫见赠》诗云:“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高度评价了杜甫诗运用口语、俗语、使诗歌更接近生活的表现手法。但杜甫又十分注意诗句的锤炼,他善于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用到恰当的地方。如《夏日李公见访》中:“墙头过浊醪”的“过”字,写出了杜甫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写出了因贫困而陋屋低矮的情景。他不但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泼起来,还善于用副词使诗富于转折变化,如“自”字的用法;“归来始自怜”、“孤云无自心”、“暗飞萤自照”、“立国自有疆”等,增加了句子的表现力。杜甫重视炼字,他说:“新诗改罢自长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正是这种自觉地追求,使他在诗歌语言艺术上达到巨大的成功。所以皮日休说杜诗“纵为三十车,一字不可捐”(《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因成一千言》)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多样的,正如唐人元稹所说:“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也如宋人王安石所言:“至于子美,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简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此子美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杜诗镜铨》附录三) 杜甫转益多师、集众人之所长而成一家之独特风格,风格既统一,又表现出丰富性。杜甫诗的总体风格,就是他自己在《进 》中曾说过的一段话:“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企可及也。”杜甫的“沉郁顿挫”虽然指的是他的辞赋,但用来指他的诗歌艺术风格,也是非常准确的。杜甫忧生念乱,仁民爱物,既有济世之志,又遭贫病流离之苦。这里的“沉郁”“顿挫”指作者的诗篇中,有时写得“沉着痛快”;有时写得“沉挚深入”;有时“积健为雄”;有时沉厚纡曲,根底盘深;有时波翻浪卷、起落跌宕,音节上表现着抑扬缓急。 杜甫生活在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时代,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一样不幸,作为一个仁厚深沉的诗人,他的诗中流露出深广的忧患意识,各种感情奔突、作用于他的心中,千回百转,欲扬又抑,正是在这种深沉低回、欲说还休中,体现出杜诗的美学特征。 杜甫在以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之外,还具有萧散自然的特色。这一类风格一般表现在写景、抒情诗中,是生活较为安定时期的作品,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境界安宁幽静,表现了潇洒散淡、闲适愉悦的情趣。他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二)等,都写出了自在闲适,无心疏懒的心境和神态。

品鉴下我写的诗

花前相映别时长,望空心觅也枉然。n若与知之齐燕飞,点梅一撇眉宇间。
不知所云,文字表达不准确,也没有韵脚,读着不能朗朗上口。
文章标题: 请品鉴一下这些诗怎么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34306.html
文章标签:品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