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21 10:02: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苏轼,简称苏东坡,号东坡居士,是我们唐宋的八大家之一。对于苏轼来说,他这一生最大的老师就是他的父亲苏洵。而苏轼的出名是由于我们的名人欧阳修的带领下打出了名声。由于欧阳修的引荐以及宿舍自身的优异条件,在朝堂里面谋得了一官职,苏轼这一生的为官道路其实是非常坎坷的,以至于他的诗句中会表现一些他自己的心理活动。
在宿舍写的诗句中,我认为他在江城子里面写的那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一句是非常经典的。其实这一首诗是写给他死去的妻子的。不但表现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自己睹物思人的怀念。苏东坡这一生都过的十分的坎坷,在徐州围观的时候一起同戴连的士兵解除了徐州的水患。当时的精神就是宁可自己遭受罪,也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这样的苏轼可谓令人十分的敬佩。
在人生仕途中,然后遇到了自己所爱的妻子。妻子的支持与坚信是对他自己最大的安慰。然而好景不长,在他们过着非常恩爱情深的生活之后,他的妻子王弗就去世了。仕途的不顺在心里本就依据了许多大的压力,然而最爱的妻子也去世了,导致他的整个人的精神还是心灵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这也就是苏轼的许多诗歌里面表达的非常悲情和哀凉的原因。
那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让人觉得十年,虽然可能是非常长的一个时间变化,但其实在他眼中也是转瞬间的事情。不思量,自难忘,表现了他即使没有刻意的进行思念等情绪,但其实在脑海里面还是在心里面都是非常难忘的。过去的美好事物以及场景都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在脑海里面,对妻子的思念是非常真切的。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开篇苏轼便感慨人间过往如大梦一场,虽说,苏轼诗词中大多展现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但是,从没有一首词比这《西江月》更加直白。时至今日,“人生如梦”一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中,然而,又有几人能深切体悟到如真如幻的人生?
因此,这“大梦”究竟是无病呻吟,还是发自真心,单从诗词中我们是揣摩不到的,还得结合苏东坡的人生际遇来看。
为了排遣,苏轼不得不寄希望于“超脱”,忘记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追求一种超脱物外的客观平衡。因此,苏轼的“人生如梦”,我们可以将之理解成心理安慰。毕竟,人生在世,在入世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超脱”,所谓“如梦”不过是一种精神追求罢了。
是以,苏轼的“如梦”并非无病呻吟,而是他创造出的心灵乌托邦。
正因为“新凉”是无休无止的,时间反复摧残着人有限的精力和生命,才会唤起苏东坡内心深处的惜时之情。而且,结合现实情况来看,苏轼被贬已不止一次,对于他来说人生的又一个秋天来临了。然而,在他有限的生命中,还能承受几个秋天呢?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理解这两句时,我们不妨将自己代入到一个场景里:在清冷的秋夜里,微凉的秋风卷走了院子里的落叶,秋叶扫过长廊发出淅淅索索的声响。一个满面愁容的中年人取出铜镜,看到镜中人的两鬓已挂满秋霜。
继续往下读,苏轼的牢骚便跃然于纸上了。“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酒水卖得便宜,为何没有客人上门?还不是因为人比酒更贱。所谓“月明”,说的就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这群人在朝堂上根本没有话语权,往往被小人构陷栽赃,是为“云妨”。
其实,“客少”还有另一层意思,当时的苏轼已成为罪人,其处境十分堪忧,或是苏轼不想牵连友人,或是友人不愿登门,所以,苏家才会门庭冷落。是怎样的情况,能让诗人在秋夜里写出如此萧索之词呢?苏轼创作时一定是孤单寂寞的,满腔愤恨无处抒发的情况下,他只能与明月“对影成三人”。
如果,不是苏轼处境尴尬,如果,不是流落黄州,恐怕此时此刻兄弟二人正聚在一起赏月团圆。然而,现实情况是苏轼只能一个人对月独饮,看着北方望眼欲穿,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兄弟的相思之情。一夜宿醉之后,明天又要面对现实之中各式各样的困苦和挫折,所以,此时的苏轼已迷茫到不知当梦当醒。
导语:苏轼最狂放的一首词,抄完崔颢抄李白,抄完李白还要抄自己,硬生生给他抄成了千古绝唱
"诗神"苏轼,是中国诗词文化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他在中国诗词文化史上的成就,仅略逊于屈原、陶渊明、李白、和杜甫。
苏轼不仅善于写诗,更是精通于填词,在宋词史上,作为豪放派两位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苏轼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除此之外,苏轼还是书法家和画家。
如此厉害的苏轼,竟然也会"抄袭"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他不仅"抄袭"还硬生生把几个人的作品抄到一块,抄成了一首千古绝唱。难道真的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吗?
别不信,看看你就知道了,苏轼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作品,名叫《念奴娇·中秋》。他的这首作品中,融合了他自己的名句,还有李白的名句,还有崔颢的名句。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作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念奴娇·中秋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这首词不到抄袭,还是苏轼最狂放的一首词。
苏轼的词风格豪迈肆意,在宋代是非常独特的。不过要说起狂,可能好像不太符合他的性格,苏轼是一个非常豁达,非常的绅士的人。就算是在官场上碰一鼻子的灰,也也从不会抱怨,依旧充满了斗志。
但豁达的苏轼,却在这首《念奴娇·中秋》写下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这样狂傲的句子。这也算得上是苏轼比较另类的一首词吧。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要说到这个"狂"字,可能立马会想到的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李白的傲。
要比狂放傲慢,苏轼跟醉着酒被抬去见唐玄宗,敢于叫高力士脱靴的李白相比,那是完全是个小学生。而苏轼却比李白多了一些豁达,就算苏轼屡次被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的仍然都是积极向上的态度。
而在历代词人中,要说最狂的人,写出来的作品最狂放的人,那绝对非辛弃疾莫属了。不过作为词作造诣相当,又同属豪放派的苏轼,怎么也得有几首狂放的作品。这首《念奴娇·中秋》便是苏轼最狂放之作。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到底是狂在哪里,而这首苏轼的"狂放"之作却是通篇"抄袭"。
其中,词中提到的清凉国,是他引用了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一个残句。而"历历"这一个词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晴川历历汉阳树"。"历历"便是引用了崔颢的《黄鹤楼》中的这一个句子。
而下片的第一句,就更明显了,是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倒数第二句是庄子在《逍遥游》里的一个典故,但大部分还是从他自己之前一个作品里的句子引申出来的。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便是苏轼另一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这首《念奴娇·中秋》写在1083年,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却是创作在1076年,说明他确实是在引用自己作品的句子。
最后一句仍然还是引用的,出自《唐国史补》的一个典故,表达一个叫李牟的人笛子吹得非常好,而且可能还能把山河劈裂,如果他的肺活量再大一些,就可以把横笛震碎。
为什么说苏轼的这首词非常的狂呢?第一,从字里行间中就能够感受到这首词的气势不同,有前所未有的霸气,跟以往的作品都不一样。
尤其是引用了李白的句子,可以说是用李白的酒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狂,倒是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也许李白在当时在百姓的心中就已经是"狂"的代表了。
其次,苏轼一首词居然非常大胆的引用了七八句大家都知道的典故,并且融合在其中没有丝毫破绽,最后居然还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绝唱,简直是非常的狂。
最狂的是他居然连自己的句子都抄,这就相当于是把这些典故都连在一起,做成一个经典名作。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