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英国散文选读》Understanding English Essays有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笔记推荐吗

时间: 2021-10-15 19:06: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英国散文选读》Understanding English Essays有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笔记推荐吗

关于冰心(谢婉莹)老奶奶的英文介绍!尽量长!!! 学习需要!!六年级的水平的介绍!

谢谢了!!!!!!!!!!!!!!!!!!
In 1926, bing xin awarded bachelor of arts and then come back to teach in yanj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other schools. Since then have the prose of the south to ", novel points "" DongEr girl" etc, showed more profound social connotation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kunming, and chongqing engaged in saving the creation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In 1946, served in Japan Tokyo university professor. In 1951 to return, the people's literature of successivelyare appointed vice-editor, member of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vice President of the work of China federation. Works have the book of essays and come back ", "send young readers", "send" three little reader "send young readers" "we wake the spring blossoms" and "praise", "pick up ear small Zagreb" "collection of sun yat sen villa etc, reveal a colorful life and art still keeps her unique style. She's short story the empty nest "wins the 1980 year outstanding short story award. Children's literature portfolio "little orange lamp" in the same year in national teenager children awards won the accolade literary creation. Bing xin's works except those mentioned above, but also to the publication has stories superman "to kingdom" "DongEr girl", novel collection of the past "south to," the book of essays about a woman ", and "bing xin." complete works of the bing xin corpus "" bing xin ZhuYi selection of etc. Her wor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Bing xin advocating "love philosoply". "Maternal love, childlike innocence, nature" is the theme of their works. She loves the child, the child as "the most holy people", think they are the flowers of China, should take good care. It also become a little reader bosom friends, deeply people's admiration. Her work is filled with the love for the nature, and to sing and motherly and childlike innocence of praise.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同时也成为了小读者的知心朋友,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Xiewanying-a famous Chinese writer's pen name is moral purity.She is born in 1900 and died in 1999.The age of seven she read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and《Water Margin》.Her the one of most famous writings is《Stars and Spring Water》.She She is dead.But we still remember her.
我初一
Bing xin (1900 ~ 1999) : now, contemporary writ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writer. Formerly, XieWanYing pseudonym bingxin lady, man, etc. Originally, was born in fuzhou changle in fujian, childhood is extensive contact with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and translation. 1918 the Concorde woman preparatory college,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1919 began to publish the first novel the two families ", since then, successively publication of the Parisian alone but Cui ", "to kingdom" and so on exploring the life "problem novels". Meanwhile, the birds are tagore collection of influence, writing captionless experiments of poetic. These glittering and translucent qingli, gentle, experience variants of the poem collection, after for the stars "and" silver published, known as "spring water". In 1921 to join literary institute. In the same year up published proses "smile" and "past". 1923 graduated from yanjing university liberal art. The woman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Wells university studying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journey and write have the book of essays, send small reader, show gracefuls elegance, Mr Li, whilst experience of fluent characteristics, high artistic expression, than fiction and poetry obtain a higher achievements. This unique style has been subjected to called "bing xin body", has had a broad impact. In 1926, bing xin awarded bachelor of arts and then come back to teach in yanj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other schools. Then a prose "south to", novel "points", "DongEr girl" etc, showed more profound social connotation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kunming, and chongqing engaged in saving the creation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In 1946, served in Japan Tokyo university professor. In 1951 to return, the people's literature of successivelyare appointed vice-editor, member of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vice President of the work of China federation. Works have the book of essays and come back ", "to send young readers", "we put spring blossoms woken up", "praise", "pick up ear small Zagreb", "sun yat sen villa collection" and "three send young readers", etc, reveal a colorful life. Art is still keeps her unique style. She's short story the empty nest "wins the 1980 year outstanding short story award. Children's literature portfolio "little orange lamp" in the same year in national teenager children awards won the accolade literary creation. Bing xin's works except those mentioned above, but also to the publication has collection "superman", the book of essays about a woman ", and "bing xin works", "bing xin corpus", "bing xin as selection of etc. Her wor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译文: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着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着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有哪些政治经济学的书值得推荐

《资本论》《保卫资本论》

求《保卫资本论》作者荐读的文献、作品、文章

保卫《资本论》参考文献(列国志数据库 供交流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出版。

该著创立了所谓的“七类文献法”,用于进行指导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构建。

Ⅰ.马克思主义经典
《资本论》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04。
《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资本论》第1卷(德文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32卷,人民出版社,199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34、47卷,人民出版社,200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200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剩余价值学说史》,郭大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
《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
《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84。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2021。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50。
《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1999。

Ⅱ.国学
《周易》(杨天才等译注),中华书局,2021。
《国语译注》(汪济民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老子译注》(罗义俊),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
《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中华书局,2021。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2021。
《杨伯峻〈孟子译注〉商榷》(白平),中华书局,2021。
《楚辞译注》(董楚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吕氏春秋译注》(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61~2021。
《史记》(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2007。
《春秋繁露》(张世亮等译注),中华书局,2021。
《全唐诗》(彭定求等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唐诗一万首精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李商隐诗集疏注》(叶葱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李清照全词》(刘瑜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红楼梦》(周书文点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熊十力选集》(景海峰编),吉林出版社,2005。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新唯识论》,商务印书馆,2021。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006。
国学大师丛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1。

Ⅲ.历史和思想文化
卜正民等:《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古伟瀛等译,新星出版社,2005。
冯天瑜:《“封建”考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21。
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王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新星出版社,2008。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高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outledge,2001)。
金观涛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增订本),法律出版社,2021。
金观涛等:《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21。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
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杨人楩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袁志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帕特森:《马克思的幽灵——和考古学家会话》,何国强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马春文等译,长春人民出版社,2006。
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21。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韩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杨敬年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2021。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第1~5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
张一兵:《资本主义理解史》第1~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Ⅳ.政治和哲学
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197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Martin Heidegger,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trans.by William Lovitt),New York:Harper Colophon Books, 1977.
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陈越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2021。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仰海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马元德等译,东方出版社,1989。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余大章等译,人民出版社,1983。
布洛维:《公共社会学》,沈原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程恩富等:《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江澄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赵玉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葛兰西:《实践哲学》,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
戈尔巴乔夫等:《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彭曦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豪斯曼:《经济学的哲学》,丁建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郝敬之:《整体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21。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59。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洪银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资本及其收入的属性——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现代应用》,《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胡大平:《回到恩格斯——文本、理论和解读政治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简新华等:《论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几个难题》,《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简新华:《再论“资本中性论”——答侯廷智教授的商榷》,《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
梅洛蒂:《马克思与第三世界》,高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杨启潾等译,人民出版社,1984。
劳斯:《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盛晓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刘永佶:《劳动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白锡堃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柯尔施:《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熊子云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
梅扎罗斯:《超越资本——关于一种过渡理论》,郑一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牟宗三:《历史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奈格里:《〈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张梧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注释本)》,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钱广华:《开放的康德哲学——重读“物自体”》,《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荣兆梓:《资本一般与公有资本》,《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0期。
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李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施密特:《历史和结构——论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历史学说》,张伟译,重庆出版社,1993。
孙中山:《三民主义》,九州出版社,2021。
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孙正聿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孙正聿:《“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
孙正聿:《〈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1期。
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吴宣恭:《从生产关系的主导因素探讨中国经济学的主线》,《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年第1期。
吴宣恭:《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途径》,《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11期。
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
仰海峰:《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杨志:《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我国公有资本的本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姚顺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析望月清司对<大纲>解读的两个“贯穿”和一个拒斥》,《现代哲学》2021年第1期。
俞吾金:《从康德的“理性恨”到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哲学研究》2021年第8期。
俞吾金:《被遮蔽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21。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Ⅴ.方法论
David Harvey,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London: Verso,2021(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
David Harvey,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Volume 2,London: Verso,2021.
Dincan Foley,Understanding capital: Marx’s economic theory,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Henry Green,The logic of Marx,trans.by Terrell Carver,Oxford:Basil Blackwell,1980.
Leontief,Wassily.1938: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an Economics for Present-Day Economic Theo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8(1): 1-9.
阿尔都塞等:《读〈资本论〉》,李其庆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何怀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艾克纳:《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李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贝洛菲尔等:《重读马克思——历史考证版之后的新视野》,徐素华译,东方出版社,2021。
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The Beacon Press,1957)。
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The Beacon Press,1957)。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等译,科学出版社,1986。
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石士钧译,商务印书馆,1992。
布朗等:《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陈静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丁堡骏:《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定位——兼与王峰明先生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21年第10期。
凡勃伦:《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张林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
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邓习议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
汉兹:《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段文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黄宗智:《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科斯:《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罗君丽等译,格致出版社,2021。
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林岗:《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当代经济研究》2021年第6期。
刘炯忠:《马克思的方法论与系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刘召峰:《〈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门格尔:《经济学方法论探究》,姚中秋译,新星出版社,2007(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5)。
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粱小民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内田弘:《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王青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裴宏:《实体与形式对偶的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年第1期。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琼·罗宾逊:《经济哲学》,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21。
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余叔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斯蒂德曼等:《价值问题的论战》,陈东威译,商务印书馆,1990。
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闫月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王亚南:《〈资本论〉的方法》,《经济研究》1962年第12期。
王亚南:《再论〈资本论〉的方法》,《哲学研究》1963年第3期。
王峰明:《马克思经济学假设的哲学方法论辨析——以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问题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阮仁慧等译,重庆出版社,2007。
维哥德斯基:《〈剩余价值学说史〉在马克思经济学遗产中的地位》,何易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吴宣恭:《“人力资本”概念悖论分析》,《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10期。
谢富胜等:《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
谢尔盖耶维奇:《卡尔·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雎国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韩宏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许光伟:《实体与形式对偶说的逻辑不足和拓展方向——与裴宏博士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21年第11期。
许光伟:《〈资本论〉中具有怎样的二重性学说——与刘召峰博士的几点交流》,《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伊林柯夫:《马克思〈资本论〉中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孙开焕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0。

Ⅵ.经济理论
Coase,Ronald.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4(3): 386-405.
William Lazonick,Competitive Advantage on the Shop Floor,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白暴力:《财富劳动与价值——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重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方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Monthly Review Press,1974)。
陈其人:《世界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陈其人:《李嘉图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陈其人:《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何新:《反主流经济学》,时事出版社,2021。
胡钧:《〈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兼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年第3期。
胡培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不可动摇》,《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年第3期。
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崔秀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杰弗·霍奇森(霍奇逊):《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种剥削理论》,于树生等译,商务印书馆,2021。
霍奇逊:《演化与制度——论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演化》,任荣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王宏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雷诺兹:《经济学的三个世界》,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2021。
李达:《经济学大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李建德:《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柳欣:《资本理论——有效需求与货币理论》,人民出版社,2003。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彭尘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卢森贝:《〈资本论〉注释》,赵木斋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琼·罗宾逊:《经济学论文集》,顾准译,商务印书馆,1984。
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马清文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孟捷等:《金融资本与“阶级—垄断地租”——哈维对资本主义都市化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第二版),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1979。
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21。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沈越:《论古典经济学的市民性质——马克思市民理论再探讨》,《经济研究》2021年第5期。
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巫宝三译,商务印书馆,1963。
荣兆梓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荣兆梓:《企业制度:平等与效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段毅才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Free Press,1985)。
吴宣恭:《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范畴》,《当代经济研究》2021年第3期。
许光伟:《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协同创造价值——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现代化的一般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
许光伟:《再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说起》,《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1期。
许光伟:《中国国有企业历史特性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
许光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再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30年成功实践的理论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许光伟:《生产要素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建构性分析——实践逻辑域中的思考》,《经济学家》2021年第8期。
许光伟:《发生学与中国经济学建构:一个引论》,《中国经济问题》2021年第2期。
杨继国:《价值运行论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杨继国:《论虚拟经济的特殊“供求规律”》,《厦门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张定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余斌:《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余斌的解说》,东方出版社,2021。
张忠任:《数理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Ⅶ.其他

艾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王宗昱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三版),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许光伟:《马克思企业理论:现代范式》,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7。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陈叔平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伯恩斯坦文选》,殷叙彝编译,人民出版社,2008。

《拉法格文选》,人民出版社,1985。

《卢卡奇自传》(杜章智编),李渚青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王亚南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1989。

《卫兴华自选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

《英国散文选读》19课课文翻译

低拾景色流乐章,金秋美如画;画雨画风不划虹;画叶画溪难划收。孤枕落叶睡去不伤自忧。笔触点墨染青春,碎痕;采那画中一点美,享染晚秋那曲幽扬;抹那画中一点墨,只想染金秋那夜曲忧伤;轻点画中那点虹,奏响岁月致青春,念秋。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和《吾国与吾民》的双语版中的英文部分是林语堂的英文原著吗?

双语珍藏版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的
是的。。我借过,可以下电子书
“在听讲写读中,口讲尤为重要。这并非说我们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讲几句英语,而实在是因为方法上应当如此。能看不能讲,只可说是半身不遂的英语”。在学习的程序上,为求基础之稳固、习惯之养成、进步之神速、文理之清顺,都得如此。还有几种理由:
第一,口讲可多得练习,因为口讲是学习的最轻便的方法。
第二,文法对不对,全在习惯。造句子总是慢慢推敲出来,养不成什么习惯。口讲之妙,在使学习的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吸收英文的句法,久而久之,自然顺口。到了顺口之时,英文句法已在不知不觉之间学来,比写作时算什么主格宾格强得多了。
第三,口讲的话都是自自然然说出来的,少有堆砌奇字、矫揉造作之弊,因为口讲应答之间,不容你刻意求工。试将报章的社论与名人演讲稿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个分别。
“英文最着重自然清顺,写英文必须这口讲的基础,写出来才读得下去。不然满纸都是字典上找来填上的奇语僻字,用上去一无是处。可以概括的说,英文写作必须以口讲为基础”。

林语堂论文法与惯用法
笔者在《漫谈银幕英语》里引述黄国彬教授论习惯用法的文章,想念各位由此对idiomatic expression有更深的了解。本文继续恭录语堂博士的各篇《英文学习法》,且看林氏对文法与惯用法精辟见解:“我们若明了文法之真义,就不会反对文法。其实文法的研究只是对于词字形体用法的变换作精密有系统的观察”。“学英文的人自然应时时留心所读文字的用法及形体的变易,不可把文法看为一事,把阅读又看为一事。这才是学习方法的正确态度“。兹举一个平常的例子:有许多学生常讲:
At every time I go to see him,he is absent.
这是有文法而无观察的结果,at this time和at that time 都是很好的prepositional phrase,所以学生只敢用at every time 而不敢把at删去,结果读起来很不顺口。因为every常是这样用的:
I see him every Monday. I see him on Monday.
可是我们却不常说:
I see him on every Monday.
因为以上这一句,叫做grammatically right but idiomatically wrong(文法上对,但惯用法上错。) “惯用法上错了的话,便是违背语言成例,便是不通”。

论学习方法的正确态度
各位读了林语堂博士的论惯用法,一定得益不浅。但林氏并非反对学习文法,且看其名篇《英文学习法》对研习文法的持平之论;“关于文法一层,许多我都缺乏确切的了解。有些对文法下过苦动的人,到了做教员时可就感到得意了,仿佛苦媳妇升为恶家姑,必定叫学生用这种苦功才算快意。另有一些人明明看见死记文法规则的无补实际,便发偏激之认,谓只须多读多讲,文法可以不学。这一派的人物,毛病在于放肆,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学习文法,只要态度正确,绝对是有利无损的,且能增加学生使用英文的能力。真正的文法的研究,是对英文作精密的观察与有系统的练”。譬如单看书而不学文法的人看见help me do it ,聪明一点的便会注意到有一个to字省去。但是要他看到同样的例,至少须经过相当的时间才能遇到。假如有良好的文法基础,把这种句子做系统的研究,就会不但看见一句
help me do it
并且可看见:
help me pay it
help them collect the money
help him mend his bicyle
得出许多同样结构的例子,自然学得更快、更清楚、更有把握。“所以,只要学习的态度正确,文法是不应该反对的”。

地道英语的讲法
上文恭录了林语堂博士的名篇《英文学习法》,想信大家都得益不浅。每次读到好文章,只要能协助你们提高中英文水平的,无论是前贤遗蓍,还是近代学者的佳作,我都会恭录下来给你们研习。来信的读者中,有政府官员、家长、教师、在职青年、家庭主妇、莘莘学子,还有不断自学的中年人。你们都很客气,说觉得拙栏很有趣、很实用,我也希望力求变化,好让大家继续有兴趣看下去。
现在和大家谈谈地道英语的讲法。 你想用英语说出下面这句话: “她轻轻走路,以免吵醒了婴儿。你可能会套用在文法书上学到的“表示目的和结果的从句”来表达,说出有板有眼的英语:
(1)She walked quietly lest she should wake up the baby.
(2)She walked quietly for fear that the might wake up the baby.
这两句英文用在作文上,文法完全正确。但这是书面语,英美人士交谈时不会说得这么有板有眼。他们会把这句话说成:
“She walked quitely. She didn't want to wake up the baby.”
请记着:交谈时句子越短越好。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光绪二十一年乙末)出生于福建省龙溪县坂仔村,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01年六岁的林语堂入坂仔教会办的铭新小学,十岁到厦门鼓浪屿继续读小学,十三岁时入厦门寻源书院。1912年,十七岁的林语堂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16年以第二名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文科,之后在北京清华学校任中等科英文教员。1919年夏与厦门豫丰钱庄老板的女儿廖翠凤结婚,秋携新婚妻子赴美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深造。一年后由于经济原因前往法国为华工服务,教他们读书写字。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院长。1927年离开厦门到达武汉,任外交部秘书,为期仅六个月。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1934年另创《人间世》,主张文章须发抒性灵;1935年又办《宇宙风》半月刊,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同年,林语堂的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译作《中国人》)在美国出版,四个月内印了七版,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林语堂因此在国外一举成名。而后,在赛珍珠(Pearl S. Buck)夫妻的邀请之下,林语堂举家于1936年迁往美国,开始了他长达30年的海外生涯,那也是他文学写作的重要时期,他的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长达五十二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于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并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后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病逝于香港。

二、翻译理论
林语堂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其对中英两种语言炉火纯青的掌握为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林语堂的一生精力主要投入到了写作中,但他仍然写了许多有关于翻译的文章。早在1924年,林语堂就在《晨报》上发表了《对译名划一的一个紧要提议》,他涉及翻译理论的其他论著还有《我所得益的一本英文字典》、《旧文法之推翻及新文法之建造》、《答青崖论"幽默"译名》、《说孽相》、《国语文法的建设》、《论译诗》、《译东坡"行香子"二首》,《译乐隐词》、《英译黛玉葬花诗》、《尼姑思凡英译》等等。这些文章或从语言学理论方面进行评述,或从实例出发进行剖析,都展现了其中英文的深厚基础。然而林语堂于1933年为吴曙天编著的《翻译论》(1937年1月,光华书局出版)作的序,即为近万言的《论翻译》(后有收入其《语言学论丛》一书),是他最系统、最全面论述翻译理论的文章。在文章中林语堂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从而成为中国翻译史上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论文主要包括了对译者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及翻译标准这两个方面。
在对译者的要求方面,林语堂认为翻译艺术所依赖的有三条:"第一是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正确的见解。"
林语堂的这篇论文从翻译实际出发,毫不玄虚,说理质朴。他认为翻译除了上述三条外,"绝对没有什么纪律可为译者的规范"。他认为以前论述翻译问题的文章,大多或泛论译法,或单论译名,"都是直接出于经验的话,未尝根据问题上的事实做学理的剖析"。而他提出"讨论翻译须研究其文字及心理问题",换言之,即"翻译的问题,就可以说是语言文字及心理问题。"。他认为:"倘是我们要于此问题得比较客观的解决,自当以语言文字心理的剖析为立论根基。必先明语言文字及行文心理的事实,然后可以做译者标准应如何、态度应如何的结论。"应当指出,林语堂是在中国译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立论的"学理剖析"的基础的。
正是在这两个基础上,他阐述了翻译标准问题,并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通顺和美。他又从另一角度将这三重标准说成是译者的三种责任: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对中国读者的责任与对艺术的责任。"三样的责任心备,然后可以谓具有真正翻译家的资格。"这是发人所未发的。此外他总结前人的翻译方法,指出翻译只能是以句为主体的"句译",不能以字为主体的"字译"。因此他提出"忠实标准"的四义:非字译、须传神、非绝对、须通顺。对于"通顺标准",他认为要做到两点:"第一,须以句为本位;第二,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而关于"美的标准",林语堂认为"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将其工作当作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的一种。"尤其翻译文学作品,更"不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的问题"。
此外,林语堂同意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可翻译的说法。"因为作者之思想及作者之文字在最好的作品中若有完全天然之融合,故一离其固有文字则不啻失其精神躯壳,此一点之文字精英遂岌岌不能自存"。最后他赞同"翻译即创作",认为翻译文学作品的人,"须把翻译自身事业也当作一种艺术"。文艺翻译家"必先把其所译作者之风度神韵预先认出,于译时复极力发挥,才是尽译艺术文之义务。"林语堂的这个观点与翻译论中提出的译者应是批判家的理论有共同之处。
总之,林语堂的这篇《论翻译》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重新提出三个标准,并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翻译的性质以及文学翻译的任务与方法。而他从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角度也作了一些新的探讨,其翻译理论与现代挑战传统译文从属于原文的观点亦有相通之处。

三、翻译实践
林语堂在翻译上的成就,也可以说是他中年顶峰时期旅居美国的成就。从1935年的《吾国与吾民》,到1964年的《逃往自由城》和1967年的《中国绘画理论》,各种著作及译作一共三十二部,全是英文书:其中包括论述、散文、诗词、小说和传记,其中有翻译也有创作。从宏观的角度看,林语堂在海外的这个时期,他本人就象征了"翻译"。他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翻译的化身。因此林语堂的翻译不仅是文字上的功夫,而是通过人际关系作多样性的活动,把中国人的情感、思想以及生活辗转传给西方读者,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欣赏。
林语堂在谈及英文特点时曾说过:"英文用字很巧妙,真可以达到'生花妙笔'的境界。英文可以语大语小,能表现完全的口语化,因此往往感人至深。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语句,却能永远留在人的心底"。而他自己的英文写作和译作就是达到了这个境界,"有时随便用英文美语,俗语俚语把中国文化解出来;有时保留艰涩难懂的中文词句,用入情入理、旁敲侧击的手法作有意义的诠释"。他在美国出版的第二本书《生活的艺术》就是最能揉和创意和诠释的一本著作。从某种观点来看,这本书也可以算作一种译文的选集,不过作者在每一段引文的前后加上更多篇幅的诠释,古今中外,东南西北,融会贯通,替读者作心理上的准备,加上自己的意见,一气呵成。
林语堂翻译独特的地方,就是能够彻底消化了心爱的文章,然后夹叙夹议,用自己的创意炮制一番,既能抓住原文的形式和精神,又容易让一般的西洋读者了解。林语堂在翻译实践中对原文挑战的方面有一本重要的著作《孔子的智慧》。《论语》有许多英译本,但林语堂的做法与众不同。他不是从"学而时习之"开始逐字逐句翻译,而是将其分门别类的重编一下,小题目有:孔子的感情生活;孔子的谈话风格;孔子论君子和小人;孔子论政治、教育等等,另有几篇介绍孔子的身世,摘译《礼记》的《中庸》、《大学》和《孟子》的有关篇章,就成为一本合乎逻辑、有头有尾、可读性强的书,使西方读者得到一个概念,知道孔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儒家的学说是怎样几千年来深入中国人的心的。
《老子的智慧》,即林语堂英译的《道德经》,则是他在介绍中国文化方面又一重要译作。这首先归功于他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国学底子以及对道家哲学的颇有研究,使他能够透彻准确地理解原文,为其忠实地传递原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他地道的英文与其坚持的"传神"的翻译标准使他的译文能够行云流水、明白晓畅。因此,尽管《道德经》于19世纪就已经开始被译成多种语言,而且其在西方译本种类之多仅次于《圣经》,林语堂运用自由诗体所译的版本仍是相当成功的,较其之前的版本在内容气势与风格上更为忠实,文字表达上更为凝练准确,读起来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
使林语堂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创作,然而潜移默化中仍是存在翻译的成份。虽然小说是用英文创作的,但所描述的是从拳匪之乱到抗日战争四十年来的中国故事,因此随处可见充满浓郁中国风味的东西。在创作中有翻译更加完美的一个例子是他的《苏东坡传》,他采用西方传记文学的写法,把这位才华万丈、性情豁达的古人活灵活现地塑造出来。全书参考的书籍非常丰富:苏东坡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有历史和文献的根据,其中包括他流传后世的千百篇诗词、文章、书信及笔记等。有些他直接翻译成英文成段地引用,如苏东坡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向神宗皇帝的上书;有些讲他镝居黄州,饮酒散淡,如何写出千古传诵的《赤壁赋》,林语堂就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林语堂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赞助下于1973年编纂出版的《当代汉英词典》。在这之前,只有两种汉英词典在国际间流行通用,即1892年翟理斯(Herbert A. Giles)编纂的《汉英词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以及1932年麦氏(R.H. Mathews)编纂的《麦氏汉英大辞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林语堂花费五年时间编纂的这本汉英词典既满足了他数十年的心愿,亦满足了当代汉英翻译的需要。它所采用的检字法是根据林语堂发明的"上下形检字法"修订的,所采用的拼音也是将他当年参与制定的罗马拼音法简化而成的"简化国语罗马字",而林语堂首创的五十部首则成为这本词典的另一特色。

四、中西文化交流
在林语堂的作品中翻译和创作是难解难分的,他的翻译中有创作,创作中有翻译。"时"与"地"结合起来,使他肩负对西方读者诠释中国和中国人的责任。他之所以成功,不单是靠文字的精湛,也是基于他热爱祖国文化,同时有独特的见解。他的作品强烈表现出对祖国和祖国文化的依念,他不仅介绍中国的哲学,而且又广泛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包括经济、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民俗等等,因此他的英文著作极受欢迎,且有多种文字译本。与此同时,他还常到各处演讲,宣扬中国文化,在为中国争得国际了解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林语堂做出的努力和成就是罕有其匹的。他用英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曾轰动欧美文坛,并且影响深远,其中有的被选为教材,有的被政府高层倚为了解中国之必读,一直被视做阐述东方文化的权威著作。许多外国人在提到中国的文学与思想时,古知孔子,现代则知林语堂,足可见林语堂作品对沟通文化,促进国际了解的影响。1975年11月,在国际笔会四十一届大会上,林语堂当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这是国际笔会成立数十年间第一位中国作家得到此项荣誉。作为国际笔会的副会长,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的译著作无疑为他赢得了国际文坛的巨匠地位,同时也为中国人赢得了骄傲。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林语堂以其卓著的才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所撰的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正可以反映其抱负以及在向西方介绍中华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及贡献。

五、译著作书目:
英文著作
1. Letters of Chinese Amazon and War-time Essays 《女兵自传和战时随笔》 (又称《林语堂时事述译汇刊》)。
2. 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First Series: 1930-1932 《英文小品甲集》。
3. 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First Series: 1933-1935 《英文小品乙集》。
4.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吾国吾民》(又称《中国人》)。
5. Confucius Saw Nancy, and Essays About Nothing 《子见南子及英文小品文集》。
6. 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in China 《中国新闻舆论史》。
7.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生活的艺术》。
8.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孔子的智慧》。
9. Moment in Peking 《京华烟云》。
10. With Love and Irony 《讽颂集》。
11. The Best Essays of Lin Yutang 《林语堂小品精华》。
12. A Leaf in the Storm 《风声鹤唳》。
13. 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 《中国与印度之智慧》。
14. 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 《啼笑皆非》。
15. The Vigil of a Nation 《枕戈待旦》。
16. 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 《苏东坡评传》(又称《苏东坡传》或《苏东坡》)。
17. Chinatown Family 《唐人街》。
18. The Wisdom of Laotse, Edited and Translated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Lin Yutang 《老子的智慧》。
19. Miss Du 《杜十娘》 (又称《杜姑娘》)。
20. On the Wisdom of America 《美国的智慧》。
21. Widow, Nun and Courtesan: Three Novelettes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ed and Adapted by Lin Yutang 《寡妇,尼姑与歌妓:英译三篇小说集》(又称《寡妇、妾与歌妓》)。
22. 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 Retold by Lin Yutang 《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23. The Vermilion Gate 《朱门》。
24. Looking Beyond 《远景》。
25. Lady Wu 《武则天》(又称《武则天传》,《武则天正传》,《武后传》)。
26. The Secret Name 《匿名》。
27. The Chinese Way of Life 《中国的生活》。
28. From Pagan to Chrostoanity 《由异教徒到基督教友》(又称《皈依耶教》或《信仰之旅》)。
29. Imperial Peking: Seven Centuries of China 《帝国京华,中国在七个世纪的景观》(又称《辉煌北京》)。
30. The Red Peony 《红牡丹》。
31. The Pleasures of a Nonconformist 《不羁》。
32. Juniper Loa 《赖伯英》。
33. The Flight of the Innocents 《逃往自由城》。
34.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 《当代汉英字典》。
35. Readings in Modern Journalistic Prose 《现代新闻散文选》。

译作:
英译汉:
1. 《国民革命外记》 原著者待查。
2. 《女子与知识》 罗素夫人原著。
3. 《易卜生评传及其情书》 布兰地司原著。
4. 《卖花女》(剧本) 萧伯纳原著。
5. 《励志文集》 马尔腾博士原著。
6. 《新俄学生日记》 奥格约夫原著,林语堂、张友松合译。
7. 《新的文评》 史宾冈、克罗斋、王尔德等原著。
汉译英:
1.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by Shen Fu, Rendered into English by Lin Yutang 《浮生六记》,清朝沈复原著。
2. Chuangtse, Translated by Lin Yutang 《英译庄子》。
3.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 《中国古文小品选译》(又称《古文小品》) 晋朝陶潜等原著。
4. Nun of Taishan and other Translations 《英译老残游记第二集及其他选译》。
5. 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 Translation from the Master of Chinese Art 《中国画论,译自国画名家》。
6. 冥寥子游 明朝屠隆原著。

参考书目:
1. 林语堂: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年
2. 林语堂:《论翻译》 吴曙天编《翻译论》序, 1933年
3.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年
4. 郭著章等 《翻译名家研究》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 高克毅:《林语堂的翻译成就》 纪念林语堂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1994年

我想自学英语,有什么好方法吗?

目标:
使用一整套完整的循序渐进课本教材,大幅提高自己的主动词汇量,从而大幅提高自己的口语和写作能力(口音正和字写的好是形式,这里不讨论,我们只讨论输出的内核,为你的输出提供炮火弹药——即主动词汇)

需要准备
1,NCE2-3两本教材
2,NCE配套CD,最好网上找到85年BBC母带,不行外研社配的CD或者美语版的也勉强可以
3,一本大型笔记本,一本口袋式便携笔记本
4,一本语法书,推荐《文法俱乐部》
5,手机预装深蓝词典(安卓),欧路词典(苹果),预装词库选择 麦克米伦高阶,朗文高阶,剑桥高阶,New Oxford Thesaurus,Oxford Collocation Dictionary(相关词库我稍后会上传,这两本词典稍弱,但能吃透了便已经足够了)
6,新概念每课后面的习题必做!

平时积累
大量阅读各种自己喜欢的内容,不管是专业教材还是经济学人还是英文小说都可以,同时每天抽出大概半个小时进行本文提到的练习即可(为时大约4-5个月)

两者缺一不可,泛读是提高你的被动词汇最好方式,精读和写作练习是提高你的主动词汇,但没有被动词汇,就无法转换成主动词汇

选择NCE教材的理由

根据Dr Krashen的二语习得假说,英文学习必须遵守:

i+1假说:材料的选择要比自己的水平高一点点,循序渐进,在这条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需要选择一套完整的,由易入难的教材,这个我们稍后说
情绪机制:所学的材料和所用的方法要足够有趣,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越学越想学,能坚持下去

从这两条看,新概念英语是最符合的教材之一,它的课文几乎就是根据二语习得理论设计的,首先文章短小精悍风趣幽默,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符合情绪机制,其次整套书的文字难度循序渐进,没有特别明显的难度跨越,非常符合i+1理论——那个时候Krashen都不知道在玩蛋儿呢,二语习得也根本没人研究,所以说LG Alexander牛逼就牛在这个地方——他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提出了的先进教学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本,新概念英语2

1,快速扫描下生词,这个我们不说了,不过NCE2的单词量在2000左右,相信大家问题不大

2,认真听录音或者阅读课文2-3遍

3,重头戏开始,我们开始做变换人称的retelling写作

如何操作呢?

拿第一课A Private Conversation举例,原文如下
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re. I had a very good seat. 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 I did not enjoy it.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 They were talking loudly. I got very angry...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人称来叙述这个故事了

首先以主人公的姑妈视角写作
Last week my nephew went to the theatre. He had a very good seat...

还可以以不讲礼貌的男女中任何一位视角写作
Last week, my girlfriend and I went to the theater...

事实上,只要你愿意发挥想象力,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用两到三种人称视角来复述仿写,比如第三课Please Send Me a Card,就可以用作者的朋友,大堂经理,大堂服务员的角度来复述

一般来说,一天一篇课文,每篇用两个人称来复述就可以了,也就是一天写两篇小作文

写的时候注意下,发挥想象力固然是好,但是不要玩脱玩大了,尽量中规中矩,以扎扎实实练好自己写句子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像我小站里面很多成员会瞎想,写到最后如来和上帝都介入到主人公的纠纷中,这个就很不好,尽量依照原文的情节来仿写,避免不必要的瞎发挥,因为有必要看这本书的人,英文水平远没有好到可以编写小说的程度

如果写的时候不确定文章时态用过去时还是现在时,那么就直接采用原文的时态比较好

还有,有些同学可能一开始比较写的比较困难,那么很简单,当你遇到不会的表达的时候,可以直接抄写原文!但是注意这不是简单的抄写,而是你苦思冥想之后的有意识的吸收,印象绝对比你背诵这篇文章500遍来的深刻的多

但仅仅是写两篇小作文是不够的!下面的两个步骤更加重要!

4,写完之后的整理工作

写作时候我们必不可免的会遇到很多好词好句,尤其是那些我们平时到了嘴边却不会表达的概念,通过这种仿写会让你学到很多这类表达,而且会注意到很多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语法小错误,比如说我写完了第二课,知道了,get up late的late不可以用lately,仿写完第8课The Best and the Worst之后,我知道参加比赛不仅可以用join和take part in,还可以用enter for,而这类表达和你死记硬背词汇表得到的完全不同,这些是你通过上下文和自己动脑筋思考之后得到的主动词汇,以后就能有意识的使用了,可是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把每篇文章中比较好的短语统统都背下来么?怎么取舍呢?

前面也说了,背诵是没用的,也太枯燥了,可是看到好词好句不想放过怎么办?这个时候透析法帮了你大忙了:每篇文章,只可以记录一个用法和相应例句,最多两个,连同课文标题记录在小小的本子里,其它的统统扔掉不看,透析的原理伍老师已经说的很清楚,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活你的笔头表达能力,充实你的主动词汇库,最重要的,不会让词汇和表达,成为你的累赘——每次只记录一个,然后时时刻刻能用起来越用越顺畅,比你一次记录10或者死记硬背100个句子,然后就抛诸脑后死活不会再用要好的多

5,一个月后的修改工作

由于我在小站已经开始集体的写作练习教程,从已有的结果上我们很惊讶的发现,很多人的仿写烂的一塌糊涂,最基本的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和时态都会写错,这个时候要么是自己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此方法所需要的标准,要么是平时确实太过粗心大意,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指望别人修改自己作文根本是不切实际的,而且没多大用:每个人都会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是你们仔细想想,小时候老师给你批改了那么多作文真的有用么?哪个作家不是通过大量的读,大量的练习写来提高写作水平的?

这里,我们要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自我反馈和自我监测机制,也就是通过时间遗忘来修改提高自己

什么意思呢?

你一天写一篇,连续写了30天了,也积累了一些用法了,对写作也有些心得了,起码某些白痴错误不会犯了,这个时候,你每天写完和整理好一篇新课文之后,要做一个额外的练习

翻开你30天以前写的文章,开始,改!

如何改

1)看语法错误,最基本的有没有出现人称用错,动词用错,时态用错

2)整理推敲用词和表达,有没有更好的表达,遇到自己觉得表达不好的地方,查牛津同义词词典和牛津学生搭配词典已经朗文当代,替换一个更准确的表达

3)替换完毕之后,如果你觉得还算满意,那么添加到自己小的笔记本原课文标题下面,老规矩——1课,只添加1个不错的表达,不要小瞧这个小本儿,如果你坚持做下来,一两年之后你就有了一个自己习惯用语的标准语料库,这个库比Collins和BBC的word bank对你的存在意义都大的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以后的用词水平,会比写暮光之城和50度灰那些作家要好的多

这样你每天的活动就是写一篇,然后改一篇,大约20分钟就可以搞定

这个是最有趣的写作练习方法

本小节附注:高水平的学习者如何使用新概念2

有的人可能觉得新概念2开始太简单了,或者有人写了50课水平有了明显进步,没啥动力写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把笔头练习换成口头练习!

首先听录音一两遍,然后自己复述,在复述的时候使用手机来录音,复述结束自己开始听,挑不足的地方——可能是某个发音,可能是用词不当,把这些错误和原文对比,统统记录到小本子里

然后再听一遍录音,接着再用同一个人称复述录音,听自己录音,觉得满意了,换一个人称,继续复述和录

两三个人称复述练习好了之后,开始录制一版自己最满意的录音,然后扔电脑硬盘里面

完成了30篇的口头复述之后,找出30天前录制的录音听下,挑挑错,查查同义词词典和搭配词典,看看有没更好的表达方式,然后记录到小本子里

96天,完成了96篇课文的retelling工作后,给自己放个小假,买件喜欢的衣服,我们开始学习第三本吧!

二,图文攻守,搞定新概念英语3

第三册是全套NCE系列中的精华,很多人都认为第三册书给让她的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终身受益,但第三册难度也开始增大了,虽然也是诙谐的小故事,但篇幅大幅度增加拉长,而且故事之中加入了大段的议论说理性文字,比如L50,New Year Resolutions第一段就是对平常人下决心的一段神吐槽,然后第二段才正式开始讲自己怎么犯二的去执行自己新年计划结果半途而废的故事

这些说理性文字用词精到准确,几乎篇篇都是精华,值得一读再读,很多文字也是对时世现象的精妙讽刺,文采飞扬的那种感觉,1967年,一个和蔼可亲的英国老爷爷,写出了这样美妙的文章,直到21世纪大洋彼岸的我们读完仍然可以会心一笑,真是妙不可言

但这个时候,简单的retelling手法就不够用了,无法彻底吃下这些美妙的英文表达和篇章了

怎么办呢?

第一个关键词:精读
1,买一支彩色的记号笔,开始读书,注意不要读中文解释,读的时候,最好把每个句子的动词都用彩笔标记出来,这样会大幅度提高你的长难句理解能力
2,使用自问自答模式进行句式替换练习
举例:Boxing matches were very popular in England two hundred years ago. In those days, boxers fought with bare fists for prize money. Because of this, they were known as 'prizefighters'. However, boxing was very crude, for these were no rules and a prizefighter could be seriously injured or even killed during a match.
那么可以自己自问自答
1)What was very popular in England 200 years ago?
2)When were the boxing maches very popular in England?
3)Where was the the boxing maches very popular 200 years ago?
这么一来,每句话都可以吃透,对自己记忆也非有帮助,但是耗时较长,每篇文章大约要读1个小时,不过非常值得,NCE3中每篇文章都值得精读
3,听力灌输,把NCE3的录音打开,零碎时间多听

第二个关键词,文章梗概的概括,也就是摘要写作
1,扫清一篇文章的生词
2,听录音或朗读课文3-4遍
3,根据印象,写出文章的梗概,如果觉得困难,翻开书到课后的习题,其中有一项,叫做Summary Writing,摘要写作,根据这道题目的提示,慢慢来写1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4,根据自己的故事,换一个人称来叙述
5,两个月内完成,老规矩,每一课整理一道表达法,过了30天,开始改前面的作文,继续整理总结一道表达法
6,有些课文比较简单,所以可直接用NCE2的办法复述整理修改即可,不用还概括梗概摘要写作
7,写作时候要有意识的使用文法俱乐部中教给大家的长难句的写法

如此这般下来,两个月后,可以吸收NCE3中约30%左右的内容,当然想达到这本书中的写作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现在我也很难能碰到这般令我爱不释手会心一笑的文章,但是这么操作,可以让你的英文基础得到最大的提升,NCE3学完之后,常见的考试和论文写作基本都可以达到优秀的程度

拓展练习,仅供学有余力的同学:
张爱玲和李赋宁先生的回译法,

即把新概念3的文章由英文译成中文,在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接着再对照原文修改,等过了两周忘得差不多了,再回译,再改

这个练习我个人没做过,仅供参考

三,综合搞定新概念英语4类型的文章

由于四本身就是直接从原版杂志摘录下来的篇章,而且风格和NCE整个系列都大变,从风趣诙谐的小短文变成了严肃的社科类说理类的文体,这个时候我们就把NCE4和各种知名的杂志比如经济学人时代周刊等等合并在一起讲讲,如何使用原版的文章来提高进一步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1,我们需要你把《文法俱乐部》读完,这本书对英文是条理式的梳理,尤其是对各种句式的讲解独树一帜,以后自己阅读时候,都会不自觉的注意到句子的写法

2,我们还需要你多读原版文章,小说类的文字作为泛读,透析下reading for fun为主,杂志类的文章,除了透析生词外,我们还需要透析句子

有些同学可能喜欢做笔记,精读课上下来,笔记做了一大堆,自己看了都觉得烦,以后更不可能经常复习了,这样的精度办法其实是没必要的,使用透析阅读法来积累短语和句子即可,每篇文章,只积累一个句子或者用法,记录下来或者高亮,不时复习。

除了以上说的这种透析阅读写作法之外,还可以看一些国外的相关写作指导书籍

1,朗文的Writing Academic Essays系列,一共四本,推荐后两本,Introduction to Academic Wring和Writing Academic English,推荐雅思托福考试的同学也可以使用这两本书

2,Virginia Evans的Successful Writing系列,全书难度比朗文的略难,但比朗文的更实用,应试性没那么强,在大部分ESL写作书籍中算最好

3,Academic Writing for ESL Students 2d ed: Essential Taks and Skills
这本书难度较高,适合要赴美读研的学生使用

以上三套书都有自己的策略和习题,我们就不妄加评论了,但是相比较The Elements of Style这类非常简单只针对母语人士写作的书籍,这类ESL的写作指导书籍往往更有针对性和实战型

祝君好运!

以上摘自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028875/answer/16939025
买本英语字典背
文章标题: 《英国散文选读》Understanding English Essays有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笔记推荐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25935.html
文章标签:选读  英国  学习方法  学习笔记  散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