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你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有什么样的印象

时间: 2021-06-21 08:10:5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你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有什么样的印象

如何提高《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人和》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
其实我觉得课堂的实效性一定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讲
祝贺群主,给咱们群个人个教学的有效效果,那么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合作要讨论,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
那这个课堂,每个教学效果,那么首先要上班,应该也很好的一个互动。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1、在思想内容上,先秦诸子散文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

2、在文风上,先秦诸子散文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

3、在语言上,先秦诸子散文都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

4、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先秦散文是中国散文的发轫。主要保存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包括《左传》、《国语》等先秦叙事散文和《论语》、《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时期,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还不分明。当时的散文,只能说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因而被视为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先秦散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散文,一类是诸子散文。

一般地说,历史散文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由于先秦时期纯文学散文尚未出现,而历史著作中的文字叙事、写人非常生动、形象,语言也富于文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先秦的历史散文可以说是文学性较强的散文。

先秦的历史散文,文学性不强的《尚书》、《春秋》可以不论,而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其代表。《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与之并存的还有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仿照《春秋》用鲁国国君的世次编年,是一部自成体系的独立完整的历史著作。成书于战国初期,据说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全书近二十万字,全面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秦散文

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代表作有《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

文学欣赏课作业?
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议论、论说为主的散文作品。
从先秦说理文发展的过程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论语》和《墨子》(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 ,《论语》是纯语录体散文,《墨子》则是在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不再是三言两语的对话。所以,《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只是些语录, 但能围绕一个论题加以论述, 段与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就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因此,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如其《尚贤》、《兼爱》、《非攻》等篇目,都有标题概括中心思想。《论语》记录的多是些片言只语,往往有观点而无论据;《墨子》是长篇大论,有论有据,称得上是论文。
第二阶段:《孟子》和《庄子》(战国中叶) 《孟子》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的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其对话基本上是围绕一个主题而设立,以论说为主体,初步具备论述性质。 《庄子》则已经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荀子》和《韩非子》(战国末期) 《荀子》和《韩非子》的文字上基本是论说文的语言,抽象说理的部分增加,逻辑周密,结构复杂而严谨,篇幅增大,反映了先秦说理文的最高成就。
先秦诸子散文的分述
一、《论语》的艺术成就:
1、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论语》无论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还是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篇章。其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富有启发性。刘勰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2、通过简短的对话,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如《侍坐章》
3、言近旨远,深刻平实、含蓄隽永。
二、《墨子》的艺术特色:
1、与《论语》纯语录体相比,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不再是三言两语的对话,已初具议论文规模;逻辑严密,善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不过,《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只是这些语录, 是在围绕着一个论题加以论述, 段与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就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有论有据的论文,所以,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如其《尚贤》、《兼爱》、《非攻》等篇目,都有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2、语言质朴,不重文采
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
三、《老子》的文学成就
1、具有诗情:《老子》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2、像散文诗:《老子》文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炼的哲理诗,采用了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等句式,行文参差错落,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是先秦说理文中的另一形态。它也常以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3、注重情感和形象性, 但就说理文体来说,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不是结构完整的说文。
四、《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比《论语》有了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所以是通过对话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
2、长于比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孟子》中的比喻大多浅近简短而又贴切深刻。也有少数就近取譬,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赵歧《孟子题辞》:“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3、长于论辩。这是《孟子》散文的基本特征。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立场,批评其他学派,就不得不进行论辩。《孟子》中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做到“辞不迫切,意已独至”。尤其是对二难推理的灵活运用,使其论辩更有左右逢源之妙。
4、气势浩然。《孟子》散文很有气势。这种风格,源自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具有“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视物质贪欲,刚正不阿,无私无畏,气概不凡。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苏辙说:“今观其文章,宽厚弘搏,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在形式上,《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若决堤江河,沛然而莫之能御。
5、塑造了孟子伟岸不屈的大丈夫形象。《孟子》中所表现的孟子形象在中国知识分子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他的傲岸不屈的大丈夫形象,关心民众的热诚心 理,藐视君主的傲岸气概,都表现出了“舍我其谁”的用世精神。这种精神,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
五、《庄子》的艺术特色
1、大量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是《庄子》论说的主要方式。《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既虚拟的寄寓他人他物的语言。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与人,必须“藉外论之”;重言即为使自己的道理被他人接受,托己之说于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卮言即处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去。《庄子》一书,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但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寓言》篇中自称“寓言十九”。
2、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由于《庄子》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主干,从而使得《庄子》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结构线索模糊隐秘。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和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起来,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3、“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以诡奇的想象表达深邃的哲理,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庄子富于形象思维,其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所谓“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所以,刘熙载又说“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
4、《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庄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清·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詹言》卷十二) 总之,《庄子》中的寓言和想象,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同时也有其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庄子》作者尽管主张忘情寡欲,心斋坐忘,但也有强烈的个性与情感。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裴哀;匠石运斤成风,流露了诤友惠子去世后,高山流水无人再赏的孤独的寂寞。
六、《荀子》的文学成就
1、构思周密,论述充分详实 《荀子》文章不但的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而且用概括性的标题点明主题;体式上已不再是零散缀合的片言只语,而大多是立意统一、浑然一体的完整篇章;标准着我国议论散文的成熟。
2、淳厚老练 谨严有度。 荀子散文,循循善诱,娓娓而谈,虽有辩说,但不失儒者之风,长者之度。艺术风格淳厚老到,圆熟练达。其严密的逻辑性加上广博的学识,处处显得发扬蹈厉,高屋建瓴,锐不可挡。
3、通才之文,博大精深。《荀子》书中的文章多为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长篇专题学术论文,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不愧为集大成之思想家。
4、独具特色的比喻 荀子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如《劝学》,大量排比句的运用,或用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协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韩非子》散文特色
1、《韩非子》的说理文,文风冷峻,多针对现实而发,其文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议论条分缕析,鞭辟入理,缜密透彻,入木三分。是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2、《韩非子》说理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寓言故事。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310多例)《韩非子》之前,寓言并非独立的文学体裁,只是论说文中的一部分。到了韩非,才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成各种形式的寓言专集。
3,《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的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韩非子》的许多寓言故事,以其丰富的内涵、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千百年流传不衰,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如“守株待兔”、“矛与盾”、“滥芋充数”、“郑人买履”等都是取材于现实社会和民间故事的寓言,更是韩非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的,其表现出的哲学智慧,是韩非思想深度的反映。
4,韩非寓言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周衰文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文史通义·诗教上》)说战国时文章已变尽,未必符合实际,但后世的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则是无疑的。先秦说理散文不仅标志着说量议论文体的成熟,而且也包孕了寓言、小说等因素。先秦说理散文是中国散文创作的典范,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共同特点?

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第二期是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孟子》以对话为主,富于雄辩,议论酣畅,气势磅礴。《庄子》说理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大量运用寓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第三期是战国后期,则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荀子》行文条分缕析,反复设喻,反复论证,务求理尽义达。《韩非子》行文犀利峻拔,剖析入微,善于运用浅近的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较强的论辩性。它们都对我国汉魏以来的哲理散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都不是白话文啊!!
不是吗?/
文章标题: 你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有什么样的印象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10692.html
文章标签:诸子  选读  先秦  你对  散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