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寓意故事,要故事啊
至少要5条(1)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0:00
--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公元前379年,齐国公子因齐即位,自称为王,他就是齐威王。
齐威王,刚临政那几年,不问国事,饮酒作乐,国家日渐衰败,人民生活困难。
有一天,一位姓邹名忌的人前来叩门,自称懂得弹琴,知道威王爱好音乐,特来拜见。
威王召他进来,取琴给他。邹忌只是抚摸着琴弦,并不弹奏。威王问:“先生为何只是抚摸而不弹,是琴不好么?”
邹忌放开琴,严肃地说:“小臣懂得琴理,至于弹琴,那是乐工们的事。”于是邹忌大谈了一通琴理。威王听得不耐烦,打断他的话,说:“先生既懂得琴理,必定善于演奏,愿先生试弹一曲听听。”
邹忌(zōu jì)回答说:“小臣以研究琴理为业,当然善于演奏;大王的职责是治理国家,岂不善于国事么?今大王身居王位而不治理国家,与小臣抚摸琴弦而不弹奏有什么不同?小臣只抚弦而不弹奏,不能满足大王的意愿,大王身居王位而不问政事,恐怕不能满足百姓们的意愿吧!”
威王大为震惊,说:“先生用弹琴的道理劝说我,我懂得先生的用意了!”于是将邹忌留下和他谈论国家大事。
邹忌劝威王节制饮酒,远离女色,讲求实际,区别忠奸,爱护人民,整顿军备,经营霸王的事业。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威王心悦诚服,立即拜邹忌为相国。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0:00
--
(3)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1:00
--
(4)卧薪尝胆
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1:00
--
(5)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1:00
--
6)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1:00
--
7)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2:00
--
8)一诺千金
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自杀,刘邦悬赏捉拿季布。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终捉拿不到他。后经汝阴侯滕公的说情,刘邦才撤销通缉令,并封季布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东太守。当时有一个人叫曹邱生,专门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他听说季布一夜之间由阶下囚变为天子的重臣,特地让人介绍去见季布。季布一见曹邱生,脸上便露出厌恶之情。而曹邱生不识相地弯腰作揖,惊喜地对季布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诺言。”接着曹邱征又说:“你的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与我到处宣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话后非常高兴,认为他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大,原来与曹邱生的宣传有关。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2:00
--
9)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2:00
--
10)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
“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3:00
--
(11)利令智昏
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不几天就攻占了韩国的野王,断绝了上党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党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党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党,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当冯亭派人把上党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们商议,其中有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党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
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平原君到上党去接受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可是没有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转而来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应战,结果打了败仗,秦国在长平之虎中消灭赵国士卒40多万。
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平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长平损失了40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
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3:00
--
12)叶公好龙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3:00
--
(13)贾人渡河
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商”和“贾”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所谓少卖为“商”走卖为“贾”。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涨。贾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仓,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贾人摇摇头,踱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
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做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
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仓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
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4:00
--
14)居安思危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4:00
--
15)改过自新
汉朝初期,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名叫淳于意。淳于意从小就喜爱医药,但因没有名医指导,医术不高明。他给人家治病,开的处方往往不灵验。到了他三十六岁的那年,才遇到了名医阳庆,并拜阳庆为师。淳于意向阳庆学习了三年之后,医术十分高明,替人治病,药到病除。但他喜欢到处游历,当了太仓令后,就很少给人治病了,所以有病的人都怨恨他。
淳于意四十岁那年,有人向朝廷控告淳于意。朝廷命令把他押送到京城长安受刑。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她们得知后,谁也拿不出主意来。起程那天,五个女儿只会跟着淳于意走,边走边哭泣。淳于意本来就有气,这时又听到她们的哭声,更加烦恼,于是开口就骂:「只恨我没有一个儿子,有了事情,只会哭泣,算我白养了你们一场。」几个女儿任由父亲责骂。唯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十分伤心,她跪在父亲的面前说:「我要随父亲到长安去,用我的身子去赎父亲的罪过。」
淳于意忙摇摇手说:「从这里到长安有千里路,你小小年纪,能走得到吗?」几个姐姐也劝她说:「小妹,你一个女孩儿家,在路上有许多不便之处。」缇萦说:「我对天发誓:即使受尽千般苦,也要到长安去,除非死在路上!」
大家见她态度坚决,劝说无用,只好随她。
一路上,缇萦忍受了千难万苦,终于到了长安。
一到长安,淳于意便被囚下狱,缇萦拼着性命,要上宫殿去见汉文帝。门吏不准她进,她就写好一封陈情书,交给门吏,恳求转呈皇上。门吏被她的举动感动了,果然将书信传了上去。这封信说:「我父亲淳于意做官,家乡的百姓都称赞他廉洁公平。如今他犯了法,要受刑; 我痛恨死去的人不能复生。虽然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过,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自愿做官家的奴婢,来代替我父亲受刑,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书信,为她的牺性精神所感动,免除了淳于意的刑不说,也没有让缇萦去当奴婢。他还下令说:「尧舜的时代刑罚很轻,而没有人犯法。现在刑罚特别重,但犯罪却止不了。这是什么原因?很显然是我们教育不够。我十分自愧。现在有人犯了法,不教育就用刑罚,使他们想改过也不可能。我希望大家议出新的法来!」
改:改正。
自新:自已重新做人。
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4:00
--
16)出尔反尔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这个网站有好多http://www.idiom.org.cn/yycy.html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成语寓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定离开。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毛遂自荐: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平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后起之秀
出处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 “秀”,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语也称 “后起之秀”。
故事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 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 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 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 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 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 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 好好与他谈谈?’’ 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 谈谈嘛。” 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 是后来的优秀人才。” ” 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一丘之貉
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
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
惮最先向宣帝报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
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
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
最得信任)发生意见。
有一次,杨惮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惮便说:“遇到一个这
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
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
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
呀!”就这样,杨惮被免职了。
自古君王勇于改过,不信馋言者能有几人,杨惮仅被勉职,已是不幸申之大幸了。唉!
“前汉书”:“杨惮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边高,中央低
的土堆;貉,音鹤,俗称树貉,状似狐小,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后来的人将
这两句话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语,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貂
一样,形体都是相同的。
这成语在应用时,都是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
讥诮的口吻。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一个
是好人,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一丘之貉”,那有一个是好人呢!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乘风破浪用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一衣带水用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9.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杜十娘到底是个什么人,以及她的故事。
杜十娘
明朝时候,繁华的北京城里有个妓院叫春光院,春光院里有个红极一时的妓女叫杜十娘。十娘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七八岁时被人拐卖到远离家乡的京城,高价让给春光院里的老鸨。老鸨看出这个伶俐的妞儿日后必能挣大钱,便用心地调教管理,十七八岁时出落成天姿国色,琴棋书画,样样皆精,招惹得京城中的王孙公子,达官贵人慕名而来,一个个情迷意荡,一掷千金,在所不惜。春光院里有了这棵摇钱树,名扬京城,日进斗金,老鸨把她视如掌上明珠。
杜十娘虽沦落为烟花女子,但痴情善良,不慕浮华,总想寻觅一个知心伴侣,从良成家。但每日来游荡的豪门贵客,不过是逢场做戏,无一能将终身相托。两年前春光院里来了一名国子监的太学生名叫李甲,他出身官宦门第,家住江南绍兴,父亲位居布政司之职,膝下三个儿子,李甲居长,父亲要他顶立门户,要求甚为严厉。李甲因科考未中,被严父送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希望日后能混个一官半职。李甲独身一人在北京,平日无人管束,身边又带着许多银两,常与同乡柳遇春到妓院沾花惹草。李甲风流倜傥,一表人材,又有极温存的性格,与杜十娘一见钟情,从此终日厮守,不能分离,不觉一年有余。初来春光院时,李公子挥金如土,手头十分阔绰,老鸨笑脸相迎,百般谄媚。后来李父对儿子所为渐有耳闻,多次写信催他返家,不再供应银两,李甲迷恋杜十娘不忍分离,闻听老父在家发怒,愈发不敢归家。囊箧渐空,老鸨日渐怠慢,并将他逐出春光院。杜十娘与李甲真情相恋,李公子手头越是短缺,她愈加袒护李公子,明言告诉老鸨,除李甲外,任你是谁,一概不接客。她索性自称有病,不下妆楼。
这天又有位淮阳盐商孙富慕名求见杜十娘,这个孙富家资巨万,生性风流,惯向青楼寻欢,不惜重金,今日为这一见,他交给老鸨二十两白银。老鸨为难,赔笑道:“今日姑娘有病,实在不能见客。”
孙富将白银增至五十两,硬是要见。杜十娘拒不下楼,气得孙富暴跳如雷,径自闯到妆楼上吼道:“我就不相信还有银子敲不开的门!”
杜十娘安闲地在修剪瓶中鲜花,孙富凝眸注目,惊见之下,果真是美艳绝伦,呆怔半晌,才回过神来,连忙整理衣冠,向前作揖行礼。杜十娘既没抬头,也没答言。孙富搭讪道:“小姐美若天仙,我对小姐久已爱慕,情愿千金礼聘。”
杜十娘这才看了他一眼,缓缓开口道:“孙先生初次见面就谈行情,真不失商人本性,你可知世上还有银钱买不到的东西?”
说罢,命丫环卷帘送客,孙富被逐下楼,气恨不已,愤愤甩下一句话:“总有一天,我让你知道银子的厉害!”
老鸨见杜十娘又将一个大财神气跑了,真正发起火来;“我们这样的行户人家,吃客穿客,前门送旧,后门迎新,门庭应该闹如火,钱帛才能堆成山。你自从接了这个李甲,莫说新客人,连旧主顾你都断了,这春光院里衣食花销从何而来!再说了,你说天下之人谁不爱钱!就是最阔气的皇帝老子,也要收我们的“花捐”,不要钱,他们的吃喝玩乐从何而来!人家养女儿是摇钱树,偏我晦气,还要替你养个穷酸李甲。
”
杜十娘反驳道;“当初李公子也不是空手而来,妈妈哪一次不是笑脸相迎。”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他爹催逼他回家,他求贷又无门。再说这种公子哥儿,我见得多了,哪会有真情对待你这个烟花女子!”
“李公子对我是真情实意,绝无虚假。妈妈,任你怎样责罚我、逼迫我,我也不会与他分开!”
老鸨见十娘固执、痴迷,毫无退让之意,气急败坏,脱口而出:“好!十娘,只要那个穷酸有本事,能拿出银两来,我就让你跟他走!”
杜十娘没有想到老鸨肯松口放她走,大喜过望,差人找来李公子相商,李甲却十分沮丧,自己早已身无分文,而杜十娘乃京师第一名妓,为她赎身,不知要花多少银两。老鸨正是知道李甲囊空如洗,借贷无门,乐得顺水推舟做个人情,顺便寒伧寒伧这个穷酸:“我的十娘儿乃无价之宝,任谁也休想带走,可怜你痴心妄想无有银两,我就成全你们,贱价卖与你,三百两也就行了,不过只有三日为限。”
杜十娘一听自己身价只要三百两银子,惊喜万分,只是时限太急,好言求情:“妈妈再宽限几日吧!"
老鸨知道李甲任有多长时日,也不会拿出银两,便做好人:“我念李公子是个有情人,再宽限你到十天,十天不交银两,就永远不许你再登春光院的台阶!”
杜十娘仍不放心:“恐口说无凭,双方应立字据为证!”
杜十娘派丫头请来邻舍曹老秀才为大家秉公执正立好文书,双方用印画押,封好的文书,杜十娘交给曹老秀才安为保存。
第二天清晨,李甲起个绝早,急忙忙赶去筹借银两,十娘拿出体己,要他置办几件像样的衣服穿戴。待李甲走后,十娘又将自己多年珍藏的积蓄藏在一只描金梳妆匣内,送出春光院,转存在宜春院相好的姐妹月朗手中。
李甲东奔西走,寻亲访友,皆无一人借贷,李甲风流浪荡,迷恋烟花,人所皆知啊!十日期限已到,李甲羞回春光院,万般无奈来找好友柳遇春,柳遇春劝解李甲:“杜十娘是京都红得发紫的名妓,赎身银价只要三百金,一定是个骗局,只是她与你相知日久,不好明言拒绝你再登门,所以限你十日赎身,如无银两,料你再不好意思找她,此乃烟花女子逐客之计啊!”
李甲本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听此话也有些疑惑不定,半晌无言,想起十娘对他的深情厚意,只是割舍不下。
李公子连日没有露面,杜十娘望眼欲穿。眼看十日期限已到,带着丫环寻到柳遇春寓所,果见李甲在此颓丧发愁。十娘心疼,也不多语,命丫环拿来垫在轿内的坐褥,当众拆开,里面藏有杜十娘多年积蓄的散碎银两总计有二百两银子,交给李甲为自己赎身。李甲惊喜过望,柳遇春见十娘自献赎金,钦佩、赞叹,杜十娘虽是烟花女子,却是出污泥而不染,果真是一片真情,不可辜负。柳遇春立即拿出一百两银子慨然相助。
三百两赎金凑足,杜十娘与李甲相望流泪,双双拜谢柳遇春鼎力相助。两人包好银子赶到春光院,老鸨不抬正眼:“怎么久已不见李公子啦?今日可是第十天啦,拿来银子吧!"
看见李甲不语,老鸨越发得意:“咱们不是有文字为凭么?你一手交钱,我一手交人!”
老鸨如此盛气凌人,李甲气狠狠地将三百两银子砰然放在桌上,老鸨看见李甲竟然拿来了银子,立即变了颜色,矢口反悔:“三百两银子就想聘我们十娘,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得美!"
老鸨果想赖账,杜十娘早使丫环将曹秀才请到,拿出字据为凭,老鸨气急败坏抢过字据撕得粉碎,哭天抢地的不再承认。老鸨这一手,杜十娘早已料到,她也把话说得坚决:“儿在妈妈院里已是八九年过去,每日所赚金帛早已不下数千数万,今日从良之事,又是妈妈亲口许诺,倘若妈妈果真要失信,请公子把银子拿走,我便即刻死在妈妈面前,一是报答公子情义,再也是要你人财两空,遭人唾骂!”
老鸨见十娘撕破脸皮,料是覆水难收,留她不住了,一把抢过银子收起,令杜十娘将身上穿的、头上戴的统统还给春光院。杜十娘穿着单薄的衣衫被扫地出门,临行前她还是向老鸨拜了几拜,跟着李甲快步走出妓院大门,转瞬之间,两人都有隔世之感。
杜十娘和李甲投靠柳遇春住下,当晚柳公子准备好红烛洞房,又邀来十娘相好的姐妹,摆下喜宴,庆贺一对有情人终于脱离苦海相伴成婚。席间李甲举杯感谢众人情谊,胜过雪中送炭,月朗笑道:“我们送的不是炭,而是一只梳妆箱,这是几个姐妹的情意,望你们收下。”
杜十娘笑嘻嘻接过,也不多话。
灯火阑珊,夜深人静,一对新人被送人洞房。看见烛台上滴泪的红烛,杜十娘感叹自己的身世,不免担心地问起李甲:“我们婚后南归回家,不知你父亲会不会接受我这沦落风尘的女子。”
“老父一向严厉,对我这做长子的,尤其期望很高,我连日辗转苦思,尚未想出万全之策。”
杜十娘宽慰丈夫:“我想父子天性,他老人家不会与你终身决绝。我们不妨去姑苏名胜地游历闲居,李郎慢慢恳请至亲好友委婉劝解老人,等待他心平气和,我们再一同归家。”
十娘不但情深意切,而且深明大义,李甲感激异常,当下两人跪地对天盟誓:“过往神明英鉴,李甲、杜十娘患难相交,生死与共,情同苍天,爱共碧海,如有相负,天诛地灭。”
李甲带杜十娘乘船返归南方,船行瓜州地区,靠岸停泊。夜晚月光如水,远山如黛,杜十娘命侍儿登岸沽酒,侍儿在酒店恰遇家乡熟人,欲去京城办事,正巧捎了一封李甲父亲给儿子的书信,侍儿带回交与李甲,信中道:“不肖逆子,如若携妓同归,父子之情,必当永世隔绝。”李甲读罢信,方寸已乱,十娘见李甲沉默不语,心事重重,忙命侍儿在船头摆酒,又拿出琵琶调弦定音,边弹边唱为丈夫饮酒解闷。
清江明月下,悠扬的乐声、歌声顺着水面向远处飘去。
却说那位淮阳盐商孙富返乡乘船也停泊在瓜州渡口,夜晚无聊,在船上对月独酌,忽听河面上飘过一阵悦耳的歌声,听得他魂摇心荡。立即命船家寻找歌声处停泊,又派出侍儿打听,歌者为谁?知道正是京城名妓杜十娘从良嫁给了书生李甲,不由得妒火中烧,他对杜十娘的美艳始终垂涎,今日就在邻船歌唱,如何才能见她一面?灵机一动,附庸风雅地吟起诗来,意在招惹李甲注意,就此搭讪说话:“雪满山中高土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此刻,杜十娘微有醉意,已回船舱休息,只剩李甲一人在船首独酌,听见邻船有人高声吟诵,不由多看了两眼,只这几看,正中孙富下怀,他故意攀话道:“适才江上闻得一曲仙乐,不想却是发自宝舟。”
“正是贱内在弹琵琶唱曲子,不料惊动仁兄清梦,真是抱歉。”
“你我月夜江上相逢,机缘不浅,就请仁兄过船一叙。”
李甲借酒浇愁正在烦闷,见有人邀请,也就过船散心解闷。
两人说些寒暄奉承之语,几杯酒下肚,渐渐引入烟花柳巷之争,竟是志同道合,皆是过来之人,谈话越发投机,孙富奉承李甲娶了京城名妓,携回故里,令人艳羡。李甲愁苦得连声叹气:“刚刚接到严父家书,我要是携妓回归,他定要与我断绝父子之情,老兄,你看如何是好?”
孙富一听此话,甚是高兴,愈发添油加醋吓唬李甲:“令尊所虑极是,妇人水性无常,何况是烟花女子,少真多假,若为一个妓女与父母闹翻,定会遭人耻笑!何况父子天伦,人之根本,如果父不以子为子,这个儿子日后必会恶名远扬,身败名裂!”
李甲十分震动,孙富又进一步煽动:“从此,老兄你上不能进取功名,下不能安居乡里,你又何以立足于天地之间!为一时之欢而贻误终生,孰重孰轻,李兄啊!你可曾三思?”
李甲觉得孙富一席话陈明利害,甚是有理,但与十娘心心相印,两情无猜,岂有负心割舍之理?唉!如何才能有两全之计呢?见李甲已有悔意,孙富又连连攻心:“我劝老兄悬崖勒马,设法将十娘托付给可靠的友人,再凑足千金回转家乡安慰父母为时不晚。尊大人严令李兄回家,不过是为你在外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如今拿着银子回去,足可以告慰父母在外读书上进,并未浪费分毫,须臾之间,便可转祸为福。从此更可以得到严父的信任,今后日长,何愁没有娇妻美妾、锦衣玉食和富贵功名呢。”
孙富巧舌如簧,一下子点透李甲胸中之疑,但这千金何来?杜十娘又安置何处?孙富早巳看出李甲所虑,便做出慷慨相助的姿态:“小弟经商多年,颇有些资财,这千金么?船上就有,如李兄信得过,十娘便交给小弟带回扬州。李兄啊!你我二人身份不同,小弟出身商贾,讨几房烟花女子回家,世人或传为佳话。李兄生长于簪缨之家,礼教森严,最讲门当户对,若纳青楼女子为正室夫人,必当传为笑柄引入议论啁!”
孙富左右逢源的善辩之词,早将李甲说动了心,不再久坐,心急火燎返回船去与十娘商量,答应明早回话。
李甲回船后,思前想后,矛盾重重,违抗父命,必会丧失锦绣前程;可眼前又割舍不下恩爱至诚的杜十娘,不由唉声叹气,伤心落泪。杜十娘一觉醒来看见李甲痛苦,忙披衣起身柔声询问,李甲难以启齿,杜十娘愈发情真意切:“你我相知相爱已有两年时日,今日才苦尽甘来,以图百年欢乐。你今天突起悲伤,必有其故,你我生死与共,形同一人,有何难处,不可商量?”
李甲自知再不能瞒,便说严厉的父亲决不能容纳烟花女子返家为媳,如果归家,必定被逐出家门,不但夫妻之欢难保,父子之伦亦绝,天地之间,我李甲何以为人?现有一富商愿以千金为代价,迎娶十娘回扬州享受荣华富贵,要他与十娘仔细相商。说罢,李甲扑通跪地相求。
惊闻此话,杜十娘犹如五雷轰顶,天塌地陷,面前的李甲还是那个温柔多情、善解人意的李公子么?还是那个为她不惜千金,不怕倾家荡产,备受凌辱的李公子么?这么快他就忘了洞房花烛对天盟过的誓言?这么快他就忘了杜十娘以死相争得来的团圆?而李甲现在明明双膝跪地,苦苦哀求将她转手他人的决断,杜十娘好悔好恨哪!恨自己有眼无珠,错识了人,恨自己一个烟花女子受尽天下人的耻辱,却得不到一个人的真心!
李甲跪地,还在苦苦相求:“十娘,你就成全了我李氏家族的名誉,我李甲个人的前程吧!来生我愿变犬马相报。”
杜十娘惨然一笑:“李公子请起,你我之间,何必如此,但不知那干两银子可曾到手?”
“只待十娘肯允,明日一早成交。”
杜十娘听到“成交”二字心如刀割,应道:“明晨李公子快快应承了他,千万不要错过良机。但千金之事,非同儿戏,必须交到公子手中,我才能过去。”
杜十娘彻夜不眠,挑灯梳妆,对镜重重画眉,浓浓施粉,钗环首饰,花钿绣袄,装饰得全身香风拂拂,光艳夺人。
晨色溟蒙中,杜十娘催促李公子过船回话,自己早已是盛装华饰,端立船头。对面孙富忽然冒出船头,杜十娘不料竟是他,猛地一惊,孙富深施一礼,得意地说:“娘子!我说没有银子打不开的门么?
不过还请把娘子的妆台拿来做信物,这银子么,才能过手。”
十娘将描金妆箱派人送过去,果然一千两银子也抬过船来。
杜十娘慢步走近银担,拿出一锭元宝,笑问李甲:“李公子,当初你在春光院内挥耗罄尽的可是这样的银子?如今你要向父亲陈说你是正人君子,贤肖子孙,所缺者,不也是这样的银子?而这许多的银子,正是这位孙大官人不知玩了多少手段,用了多少诡计,才赚来的,你,李公子,可要仔细收起。”
李甲不知所措地看着杜十娘。
孙富早巳不耐烦了,命人将十娘速速搀过船来,杜十娘道:“且慢,先把那只梳妆箱拿过来,里面有京师学堂发给公子回籍的路引,检还给他。”
接过妆箱,杜十娘招手唤来李甲,要他亲手抽开妆箱第一个抽屉,不想里面金光四射,耀人眼目,惊得两船人都来观看,里面装的都是瑶簪宝钿。十娘拿出其中一只黄金凤钗,雕镶精致。惹得孙富高呼:“好个风钗,起码价值五百两银子以上!”
杜十娘对李甲说:“我若将它赠与你的妹妹,她可会亲热地唤我一声‘嫂嫂’,搀人家门?”
李甲慌然诺诺,杜十娘骤然丢钗人江,众人惊呼不已。杜十娘又命李甲打开第二只抽屉,箱内皆是云筲翡翠,件件晶莹剔透,十娘随手拿出一只玲珑透明的翠玉手镯,孙富又是一声惊叫:“这是上品翡翠,一只足值六百两雪花白银!”
杜十娘对李甲说:“我若将它送给你的弟媳,她可会唤我一声‘嫂嫂’,在公婆面前为我说一句好话?”
李甲连称:“是。”杜十娘将镯丢人江中。
孙富、李甲心疼地连连大叫,两岸围观者,越聚越多。
杜十娘又命李甲打开第三只抽屉,箱内皆是莹光玉润的珍珠、 钻石,无法估价,杜十娘拿出一串夜明玉珠,孙富早已惊呼:“不要扔了,不要扔了,这是千两银子也买不到的呀!”
杜十娘拉过李甲仔细看过:“若将此珠献给你家母亲大人,她可会拉我到身边,叫我一声‘儿媳’!”
李甲顿足痛哭,悔恨交加,杜十娘又将珍珠抛人江内。再开抽屉,又是满满的一屉猫儿眼、祖母绿等奇珍异宝,李甲抱住十娘双腿,痛哭流涕:“十娘有此宝物,事情即可挽回!”
杜十娘淡然一笑:“这箱中百宝,不下万金,是我数年风尘卖笑所积,自遇李郎,情投意合,海誓山盟,我自以为终身有靠。行前,假托相好姐妹所赠,求得归见父母怜我命苦心诚,收我做个贤孝儿媳,终身无憾,谁知李郎也是有眼无珠,见利忘情!今日我在众人面前开箱出示,我一个烟花女子,不曾负于郎君,倒是你们这些知书识礼的君子将我无耻出卖!"
杜十娘又转对孙富,淋漓痛骂:“你这为富不仁的商人!我与李郎历经万难,始有今日出头,不想你以淫奸之意,巧言利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丧尽天良;又恨我杜十娘未看透人生虚妄、世态炎凉,费尽苦心,到头来,仍旧逃脱不掉被人拐来卖去的命运!”
两岸围观人群,无不流泪同情。忽然风起云涌,江水涛涛,杜十娘怀抱百宝箱,纵身跳人江心,瞬间狂风大作,波涛汹涌,众人慌忙跳人江中,抢救十娘,十娘已被江流冲走,杏无踪影。
围观人群个个恨得咬牙切齿,争打李甲、孙富,李、孙二人急令开船,仓惶而逃。
李甲归家,终日愧悔,成为精神疾病,终身不愈。孙富闭眼就见杜十娘围随身旁,痛骂淋漓,他郁郁身亡。
杜十娘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爱变成仇恨,深情万种,化为流水,成为千古遗恨
给你详细的解释:呵呵 别嫌多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寻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曾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作品对杜十娘寄予极大的同情与赞美,对李甲、孙富给予无情的揭露和谴责。
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不幸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她希望摆脱这种生活,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在旧社会里,处于杜十娘这样地位的女子,仅仅为了要过一种“人”的生活,就得费尽心机,长年累月地策划,有时是费尽了心机,做了各种努力,仍旧达不到目的。杜十娘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这篇小说里写杜十娘一遇到“忠厚志诚”的李甲,便“情投意合”而“有心向他”,就是这个道理。
十娘是一个热情的人,当李甲“囊箧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受鸨母的叱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
十娘爱李甲,希望他给她赎身。她清楚地知道鸨母的用心,就利用机会,赚得了鸨母只要三百两银子身价的诺言。又怕鸨母失信,用言语激怒她,使她发下“若翻悔时,做猪做狗”的咒愿。这就为她挣脱妓院生活准备了条件。
十娘是“久有从良之志”的。她好不容易攒聚了价值万金的珠宝,准备跳出火坑以后好好生活。她把期待已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李甲身上。一方面,她不能在未离开妓院前吐露秘密,一方面,她也想试探李甲的诚意,因此,她要李甲到外面去想办法凑足三百两身价。当她“连日不见公子进院”时,就十分着急派人到街上去寻找。她始终用纯真的爱情鼓舞李甲。最后,十娘终于挣脱了妓院的绳索。十娘老早把财宝寄存到知己的姐妹家,她们在十娘离去前把珠宝装在箱匣里送来。当她刚一“离了虔婆大门”,便考虑到此后的生活问题。在李甲“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她打算冲破重重困难,深谋远虑地设计“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计划叫李甲回去求亲友向父亲劝说,争取得到父亲的谅解。总之,她用尽心机,要实现过“人”的生活的理想。但是在美好理想即将实现的时候,李甲听信了商人孙富的话,卑鄙地把她卖了。当十娘像晴天霹雳一样听到这意外消息的时候,便猛然省悟到自己选错了人。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自己仍然是个商品,可以被人卖来卖去。她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这时痛苦失望,但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过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一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定。
李甲是一个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子弟。他已经到了快要被鸨母赶出去的地步了,这时,十娘却同他商量赎身的事。如果是个坚强而不自私的人,就会像十娘那样坚决地积极地打主意。但是,他不是这样的人。又能脱出困境,又能得到十娘,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也去多方借钱。可是,他处处被动,而且一碰到困难就只心灰意懒,垂头丧气而已,这说明他对十娘并不忠诚。十娘由于自己的努力,挣出了火坑,这事实上也是救了李甲,使他脱出困境,所以在返家途中,每谈到往事,他“必感激流涕”。可是,李甲这样的人,既可以因为惧怕“老父性严”而抛弃十娘,也可以在感到“资斧困竭”的时候,把十娘当商品卖掉。孙富利用他的这些弱点,用毒辣的手段进行欺骗和破坏,说出“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那些耸人听闻的话,又愿出千金买十娘,这样一来,使李甲既可以不触父怒,躲避了“人之多言”,又能得到“千金”的代价,怯懦而又自私的李甲,当然就中了孙富的毒箭,走上牺牲别人的可耻的自私自利的道路。
盐商孙富是个卑鄙和奸诈的人。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当他抓住李甲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这样,李甲就被他所俘虏,双手奉上了杜十娘。
杜十娘的形象是鲜明的,有个性的。作者把她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作品开始就揭示出李甲和鸨母的矛盾,引出十娘对鸨母的斗争,提出了赎身的问题。又从赎身的问题中引出柳遇春的活动。从柳遇春这个人物的语言行动中间接表现出来对杜十娘的赞美。杜十娘的聪明勇敢和对幸福的热烈追求,主要是从她计赚鸨母、拿私蓄作赎身费、以自尽要挟鸨母应允这一连串向鸨母作斗争的事件上表现出来,也从她把珠宝藏于要好的姐妹家、走出妓院离开京城这些事件上表现出来。
杜十娘为摆脱妓院而进行的斗争,固然表现了她的坚强,但真正能表现她的刚毅不屈的性格的,还是在她出院以后。也就是说,杜十娘的性格在情节发展到结尾才完全显现出来。
作品写到李甲和十娘登舟后,情节就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孙富的出场,他和李甲的攀谈,特别是他们在酒楼上谈话这一大段的描写,固然是写孙富,是刻画李甲,但同时也对杜十娘的性格发展提供了说明和条件。如果不把李甲的庸碌自私与孙富巧取豪夺的卑鄙灵魂指示出来,那么,杜十娘的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
杜十娘的性格特征,就是这样从情节的发展中,从她跟周围人物的关系中逐步被揭示出来的。
其次,杜十娘形象所以鲜明,还得力于作者把杜十娘同李甲的形象对照着刻画。无论是在赎身出院的问题上,是在计议出院后的生活问题上,李甲是表现出一点办法也没有的。而杜十娘的勇敢、热情和智慧,就从李甲这种庸懦无能和动摇不定的性格中衬托得更为明朗。发展到最后,作者把李甲塑造成一个充满了内心矛盾和自私的形象,而把杜十娘刻画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崇高的形象。由于作者把这两个人物做了鲜明的对比,也使得十娘的形象格外鲜明起来。
最后,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下面这些描写人物的手法,对杜十娘做了生动的刻画。
运用富于特征的细节刻画杜十娘的性格。作品描述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有吃惊的表示,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却只“冷笑一声”。这些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刚毅和镇定。描述杜十娘催促李甲快去兑银子,“微窥公子”,见李甲“欣欣似有喜色”,这不但刻画出自私者的龌龊心灵,也表现出杜十娘感情上所受的沉重打击。
在十娘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时候,作品出现了一段关于杜十娘“用意修饰”的细节描写。显然,这是极其深刻地表现她勇于承当不幸,表现她别有打算而又不使别人识破她的打算,表现她郑重其事地做最后一次梳妆以告别人世的心情。这些更突出描写了她的坚毅不屈和有胆有识。
杜十娘把描金文具中的各样希奇宝珠玩器投掷江中,最后抱匣跳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这些动作,这使杜十娘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
成功地运用对话表现杜十娘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杜十娘在沉江以前向李甲所说的一席话,表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和这种理想破灭后的痛心,表现了她对“眼内无珠”和“负心薄幸”的李甲的鄙视和忿恨,对自己错误委身和“命之不辰”的无限感慨,集中地表现了她悲愤交集的复杂心情。
小说是把主角杜十娘和李甲、鸨儿、众姐妹以及孙富等人的关系,立体地编织成一个社会生活的整体来加以表现的。它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内心活动、爱好、习惯等,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面貌,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真实可信,具有典型意义。
杜十娘和其他人物的关系,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而逐步表现出来的。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把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认为“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须事先筹划,精心安排,否则就不能恰当地运用材料建造房屋。而结构主要表现在情节的安排和组织上。本文在艺术上明显地保留了话本的特点,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塑造人物主要是在情节发展中完成。
这是一个宜古宜今,却又非古非今的故事,因为,它实在太具永恒性。金牌龟婆夜叉当年艳压群芳「技」惊众座,但时移世易,因年华老去而被迫退役,自此专心训练一群新秀,传授平生绝技,令男人甘愿献奉金钱。夜叉旗下有位绝色佳丽,她八面玲珑颠倒众生,令姊妹们羡慕不已,尊称为Miss,此人乃杜十娘是也。
杜十娘身虽为名妓,心却傲如雪梅,她对男人虚情假义,但却极之渴望有个真心汉子娶她为妻。夜叉常警惕众女与十娘切不可堕入情网,可是命运作弄,杜十娘偏遇上少年英俊、纯情若水的李甲这天,李甲无端被朋友柳遇春拉上青楼,十娘何曾见过如此一块璞玉,就暗中叫贴身婢女十两安排李甲入房,动以真心。此事最后给夜叉知道,但一切已成定局,夜叉袛能咬牙切齿怪十娘不争气。
再说十两,乃十娘在街上用十两银买回来的穷乡下妹;十两感恩,誓要效忠十娘,十娘也力保力护十两,令她不会沦为夜叉掌中的雏妓。十两与青年小贩狗仔暗中来往,两小无猜的私订终身。
再说李甲,为恋十娘,赴考不成,盘川用尽;夜叉见公子缺金,便反目成仇,恶言相向,十娘左右为难。夜叉硬要十娘再出来接客,除非李甲有钱替十娘赎身,因为夜叉太看低李甲,袛随口说出一个「三百两」银的赎金数目。
杜十娘见机不可失,孤注一掷,要李甲为她幸福打算,替她赎身。可是李甲自身难保,那有本事替十娘赎身?李甲差点还流浪街头,没回去向十娘交代。最后,十娘对李甲说,已四处奔走,借够了三百两银,可向夜叉要人了。
夜叉以为是戏言,怎知一语成偈,花魁被李甲抢走了,夜叉大哭大�,刺激得差点裸跑示众。
十娘爱李甲,希望李甲真的爱她,但又怀疑李甲的真诚,十娘成日思疑人、分析人,「讲大话」去试人是否「讲大话」。结果,她想了一条「绝桥」,她叫十两假扮暗恋李甲,处女自动献身,看李甲是否心动。
十两羞于做这无耻行为,但为了感恩图报,含泪答应十娘要求。十两投怀送抱,李甲大惊,不知所措,见十娘影子,便推十两于地上。
十娘暗喜,以为个郎爱情专一,便与李甲乘船回李甲家乡,准备见李甲爹娘。
李甲临走前,暗中跑去见十两,拥抱十两,又爱又怜,说在十娘面前,不能接受爱意,还说一待有钱便回来纳她为妾。李甲抱住十两的举动被狗仔看见了,以为十两自甘堕落,鄙屑而去。十两悲痛欲绝已到生无可恋地步,寻死之际,夜叉及时出现,说已替十两作了一个好「安排」。
再说十娘,与李甲回乡,被李甲父母拒见,认为烟花女子不配登大雅之堂,李甲陷于进退两难之局。
刚巧,李甲遇上旧同学孙富,孙富一见十娘惊为天人,再知十娘身世,更加垂涎美色,一心猎之。孙愿以五千两银交换十娘,对李甲说一则可以用钱安慰父母,二则十娘可以过富家丰衣足食,也算不负佳人云。
李甲苦思无计,唯有接过五千两钱,把十娘卖给孙富。
杜十娘听了,看见孙富手上的钱,晴天霹雳,心如灰烬,强颜欢笑,假说一切应承。
当船至海中央之际,杜十娘把一个盒子取出,打开给李甲看,木盒一开,金光灿耀,熠熠生辉,珊瑚玛瑙夜明珠堆满盒内,每一件价值何止五千两?十娘惨笑,一一把金银珠宝投入海里,李甲大惊呆住,十娘骂李甲负心;这时,李甲反骂十娘虚伪,说谎连篇,累他整日为钱烦恼如丧家之犬,李甲恳求十娘不要再把珠宝投海,与他同享余生安渡岁月。 十娘自觉有眼无珠,落得如此收场,真是抵死、活该,就跃身起来,自投于水里,李甲见十娘自杀,骇住海中央。
究竟Miss杜是否活该?李甲又是否抵死?用今日青年人角度去看, 可有不同观点?
妓院没有杜十娘,依旧灯火璀璨,歌舞升平。花魁十两处女登场,夜叉穿梭全场,为十两打气,鼓励众达官商贾投标,价高者得。
就在这时,一个似鬼非鬼、全身湿透、发丝还滴着海水的Miss杜十娘回来了……
导演解惑
《杜十娘》是一个宜古宜今,却又非古非今的故事。作为导演,我有意把一个古老的坊间传说化成一个有现代意识的故事。千古以来,文学题材永远重复探讨一个话题:何谓真爱?《杜十娘》写的是关于青楼的故事,但所传播的讯息十分正面,它透过一个青楼妓女的爱情观和遭遇来探讨爱情何价这个永恒的主题。即使时代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改变了很多人的沟通模式和关系,然而人间有情,“感情”人皆有之,也是人类最脆弱的一环。
杜十娘坚持追求真爱,寻找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态度在今时今日的社会里,还能说是一种传统美德,还是一种落伍的思想?
我希望观众看毕这套电影,会以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思考这个题目。
故事的结局十分创新,我有意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到底爱情是何物?甚么是真爱?讽刺的是,欢场里满是虚情假义,付出真爱的是否都是牺牲者?
电影中歌舞连场,娱乐性强,电影感重。故事呈现七彩缤纷的花花世界,却反映青楼妓女生活的黑暗面和悲剧命运。无论如何,故事秉承了以往戏曲和电影里抓得最紧的主题,就是杜十娘的情怀是高尚的。她虽然沦落风尘,但坚持寻找真爱,从不放弃理想。故事展示了旧社会的阶级斗争观念所带来的祸害,但也正面提出每个人都应该对前途抱有理想和希望。
我希望带出一个讯息:爱是何等重要。对现在年青一代和所有的中国人来说,爱是何等重要。如果我们不爱国,不爱家,不爱身边的人,我们生存便变得没有意义了。
明朝万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柳遇春的寓所喜烛花灯,张灯结彩,他的同窗好友,南京布政老爷的公子李甲在这里与赎身从良的北京名妓杜十娘结为百年之好。杜十娘沉浸于无比幸福和激动之中,她不禁回想起自己在烟花院中悲痛的卖笑生涯:北京城内的迎春院中,刻毒的鸨儿把杜十娘当做摇钱树,她每日过着受尽凌辱的卑贱生活。一些王孙公子、朱门豪富,情迷意荡,虽破家荡产而不惜,却无一人能买到杜十娘半点真情。当十娘与李甲相识后,情投意合,有心将终身托付李甲。自此,富家巨室诸公子难得见十娘一面。不久,鸨儿见李公子囊箧渐空,还占住了十娘的心,断了她的财源,便软硬兼施,假意应允李甲,10日内若拿出300两银子可赎出十娘,不然打将出门,不许进院。杜十娘虽然热恋李甲,可8年风尘使得她深晓人世炎凉,不敢轻信。她事先做了周全的准备,把多年出卖声色积攒起无数珍宝的百宝箱,托姐妹月朗保管起来,当李甲到处碰壁、一筹莫展时,她取出自储的部分碎银150两交给李甲。李甲的好友柳遇春为杜十娘情贞意坚所感动,设法凑足了300两银子,使十娘得以赎身。月朗又把百宝箱作为众家姐妹的贺礼送还十娘。洞房花烛夜,十娘为自己第一次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欢欣,她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妙的向往。杜十娘随李甲轻车回归故里。途中,李父派老管家找到李甲,再三嘱咐不要把这个出身卑贱的女子带回家。李甲陷入愁闷矛盾之中,十娘略有察觉,心绪不宁。以后他们换车乘船飞舟南返。初冬,船到长江北岸瓜州渡口停泊,正巧与大盐商孙富邂逅。孙富早闻十娘大名,见色起意,邀李甲到酒楼饮酒。席间,孙富花言巧语,李甲为之动心,终于答应把杜十娘卖给孙富,换取两千纹银。杜十娘得此消息,如雷轰,心似刀剜,她的追求和理想全都破灭了。第二天,船头上李甲和孙富双方人银过手时,杜十娘打开了百宝箱,她一边怒骂孙富、痛斥李甲,一边把一件件宝物扔进江中,然后纵身投进滚滚的长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冯梦龙的代表作品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81059.htm
丈夫和高秀敏同居12年,在高秀敏葬礼上,为何她却让儿子披麻戴孝?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只有爱情才能使婚姻神圣,只有使爱情神圣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
婚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现实中,一旦男女双方其中有一方出轨,必然会招人唾弃。然而,曾经有这么一段感情的纠纷,却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今天就来说一下,国家一级编剧何庆魁婚后与高秀敏同居12年,而在高秀敏离世的葬礼上,却是何庆魁和张艳茹的儿子为她披麻戴孝。
何庆魁
何庆魁,1948年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祖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国内地编剧,国家一级编剧。
曾经是松花江上的一名渔民,后来任吉林省东辽县文化局创作室专职编剧,1992年辞职,从事剧本创作。1990年正式开始小品和影视剧创作。自1994年至今,已为中央电视台创作了10余部作品,其中获得6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
何庆魁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人,曾经在松花江边上打鱼,一打便是20年。因为儿子干不动活儿,父亲只得央求村里剧团团长让何庆魁去剧团演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团里,他和另一个女孩演唱二人转传统段子《双锁山》。后来,他又创作了反映生产队生活的二人转《两个记分员》,备受欢迎,他又投到了报纸上,居然登了出来。这给何庆魁莫大鼓励的同时,还得到5元钱稿费。
1992年4月,一直在吉林省东辽县文化局戏剧创编室担任编剧的何庆魁突然成了名人,由他策划撰写的小品《包袱》在当年全国31家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小品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一时间,全国众多小品界的名角纷纷给何庆魁来电,找他要本子。丈夫如此应接不暇,艳茹还是头一回见,她连连感叹,多年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那段时间,虽然何庆魁每天都忙忙碌碌,有时半个月都看不到人影,但张艳茹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高尔基曾经说:“婚姻是两个人精神的结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艰难、困苦。”
何庆魁、张艳茹、高秀敏之间的情感恩怨
结婚之初,亲戚朋友都不看好下乡知青张艳茹和何庆魁的婚姻。庆魁虽然是个农村人,但他只愿意做两件事:一是打鱼,二是写稿、投稿。每年,除了夏天在松花江里打鱼换回一点钱外,何庆魁没有其它收入。在整个封江的冬天,庆魁在炕上放一张小桌,不停地写稿,投稿,但年复一年,他写的稿子都如泥牛入海。
张艳茹和何庆魁育有两儿一女,五口之家,靠张艳茹一个女人种田,日子穷得不成样子。因为穷,更因为屡屡投稿总不见发表,何庆魁处境很艰难。
1986年,随着知青返城政策的落实,张艳茹把何庆魁和3个孩子都带回了扶余县城。而反观何庆魁的命运出现转机是在1989年,那年,他把自己写的拉场戏《谁娶谁》剧本拿给扶余县民间艺术团的人看,可是,人家接过去草草看一眼就退给了他。
那时,高秀敏是扶余县民间艺术团的副团长,庆魁就把剧本拿给她看。高秀敏和何庆魁小时候因为演出就认识,她一直叫庆魁"老何大哥",由于有这层关系,高秀敏认真看了庆魁的剧本,觉得剧本很好,就力排众议,亲自将这个剧本上演了。没想到,这个剧本竟然获得了当年全省文艺汇演一等奖。也正是因为这次成绩,1990年,邻近的东辽县文化局聘请何庆魁到戏剧创编室担任编剧,日子总算稍稍安定下来。
高秀敏是谁?这里必须提一下。
高秀敏,是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二人转演员。她曾多次与赵本山合作出演小品、二人转。他们的代表作品有《送水工》、《卖拐》、电视剧《刘老根》、《圣水湖畔》等。高秀敏的前夫何庆魁也曾为赵本山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从《昨天·今天·明天》到《拜年》。
不得不说,那时候的张艳茹依然每天去市场卖菜,可何庆魁的创作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好多个获奖剧本,直到1992年由他撰写、高秀敏主演的小品《包袱》在全国一举成名。张艳茹没想到在付出二十多年的艰辛后,终于盼到苦尽甘来时,如惊天霹雳般听到老何抛过来这样一句话。她流着泪枯坐了一夜,怎么想都想不通。
何庆魁说:"艳茹,我对不起你和孩子,可我实在离不开她。我们离婚吧!"很显然这个她,就是高秀敏。在我看来,何庆魁与高秀敏走到一起的原因,多半是因为事业上的天天朝夕相处,渐渐产生了感情;而反观张艳茹,那时候的她一心觉得自己在事业上无法帮助何庆魁,反而就是帮他安心在家照料孩子。
法国作家罗曼曾说:“在婚姻中,每个人都要付出代价,同时也要收回点什么,这是供求规律。”
高秀敏葬礼上,为何张艳茹却让儿子披麻戴孝?
由于何庆魁的事业越做越大,最终让儿子树春一起过来帮忙。然而树春的一次突发的意外,打乱了何庆魁的整个生活。2008年8月,树春酒后驾车发生车祸,当场死亡;而更离奇的是,就在树春去世刚刚10天,高秀敏又突然地去世了。试想一下,当时的何庆魁失去了儿子和情人,心情低落成什么样子。而原本的张艳茹正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突然听闻高秀敏去世的消息,不禁痛哭失声。
随后,她让二儿子树成披重孝赶去长春,送高秀敏最后一程。这或许,是张艳茹心中对于高秀敏的亏欠,如果早点放手何庆魁,或许何庆魁和高秀敏都会很幸福,三人都能回到各自的生活,而不是这么纠缠在在一起。
当时在高秀敏的葬礼上,张艳茹泪流不止,对着她的遗像曾经说道:"秀敏,其实,这些年过去了,我原谅了你,爱本无罪,你怎么走得这样早啊!到最后我也没真正把老何给你,你一定很遗憾吧!"
最后,婚姻爱情的对错纠纷,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谁的问题。在我看来,现实中每个人婚姻是自私的,原本这三个人一直这样和平共处,而实际上是将三个苦命的人拴进了一个死结,终身都无法不得解脱。
2005年8月18日,知名喜剧明星高秀敏,因突发性状况在长春市的家里过世。这件事情在那时候造成十分大的震惊。一方面高秀敏那时候的知名度非常大,她曾一度和赵本山搭挡,走上春节联欢晚会演出搞笑小品,被称作赵本山搞笑小品“铁三角”之一。除此之外,她还参演过电视连续剧《刘老根》《圣水湖畔》,出任过《圣水湖畔》的电影制片人。在那时候,是中国女喜剧演员中,最知名的一个。
高秀敏去世原因
另一方面高秀敏过世的情况下,年仅46岁。这个年龄不用说是意气风发,但也并算不上大,原本正应当在喜剧片界大有可为的。而且,高秀敏过世以前,一直全是一个十分身心健康的品牌形象,从来没有听闻她身体不好的信息。针对高秀敏的死亡原因,对外开放发布的是“突发心脏病”。以致于很多人对她心脏疾病的发病原因造成猜疑。一种叫法是,高秀敏服食药品过多造成。这类叫法并不创立,终究高秀敏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就算必须服药,也一定是依照表明。
第二种叫法是由于和老公何庆魁争吵造成。由于一样在8月,高秀敏过世的前几日,何庆魁的儿子因意外去世。解决丧事的情况下,高秀敏并没有同意,只是何庆魁自身解决的。因而,有些人猜疑那时候二人关联并不和睦。并且,高秀敏过世以前的通讯记录中,仅有和何庆魁的语音通话。这让一些人觉得,是由于何庆魁与高秀敏产生争执,情绪激动造成高秀敏突发心脏病。自然,这类叫法也并不创立。
针对高秀敏的原因,何庆魁在北京电视台一档访谈类节目中以前说过。高秀敏是一个胆量不大的人,自身亡故都害怕看,因而何庆魁积极明确提出不许她去解决孩子的丧事。而在高秀敏过世以前二人通话中,实际上仅仅互相宽慰,并没有产生争执。
在何庆魁来看,高秀敏的原因应该是打呼噜造成窒息死亡。高秀敏有一个问题,那便是常常打呼噜,并且打呼噜十分重。因而她睡觉的时候,多时侧卧睡。何庆魁觉得,高秀敏应该是当日平躺睡觉,打呼噜时由排泄物进到呼吸系统,造成窒息死亡。往往对外开放发布是心脏疾病,关键是由于打呼噜至死,没什么科学研究的叫法。
我认为,何庆魁的叫法或是有一定的真实度的。在医药学上说,打呼噜的确有一定的风险。尽管这一问题至死的概率并不大,但并不是彻底没有。也有一点,何庆魁和高秀敏实际上情感或是非常好的,就算一时有一些不愉快,也不会由于争执而气到心脏病发的程度。
高秀敏和赵本山矛盾
高秀敏丧礼上,何庆魁与赵本山一笑泯恩仇。何表述说,“我明白当初分离是她的错,她在央视春晚核查前一天出来表演,连词也没有对一遍,差点儿耽搁了核查,是她的错,可是我爱她,没法,只有伴随着她离开。”一句话解决很多年矛盾。从1997年何庆魁就逐渐为赵本山写春晚小品,《红高粱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全是他亲自担纲,但到2000年,就发展趋势到何庆魁一度不愿与赵本山协作的水平。
武林传闻,赵本山在文艺创作和报酬分派层面都非常强悍,也是这类强悍造成了他与范伟的各奔东西。2003年的搞笑小品《送水工》是何庆魁临时性解围之作,预计的导演不告而别,立刻中央电视台就需要逐渐核查了,而赵本山都还没台本,只能给何庆魁通电话。何庆魁用一晚上就写下了台本,赵本山很高兴,女一号也由预计的宋丹丹变成了高秀敏。
修复协作也是好景不常,迅速两人中间又拥有矛盾。而高秀敏与赵本山的矛盾,一半是由于自身,另一半也是由于何庆魁。仅仅那时候,高秀敏尚在,何庆魁退而求其次,而现如今,自身急缺下一个合作方。何庆魁一句软话,把错都推荐给高秀敏,还看起来自身爱的深沉。赵本山略微点点头,两个人重归于好,再次协作,只留有高秀敏在天空回味无穷着自身以前的忠实和痴心。她或许会感慨一句,“没有始终的夫妇,仅有始终的权益啊!”没有错,她早就搞清楚这一点。何况,她与何庆魁并不是真夫妇。
高秀敏和何庆魁没有结婚证
1992年,高秀敏离异,听说这最开始是高秀敏为了更好地离去地区演出团,迫不得已采用的假离婚买房。但是前任老公迅速发觉,高秀敏彻底不愿和他再婚。更何况,两个人早就冷暴力很多年,心怀鬼胎。何庆魁也回家了跟老婆挑明,要求离异,“艳茹,我们离婚吧,我离不了秀敏。”张艳茹没有想起,自身苦心孤诣帮扶了这些年的才俊,有朝一日也会变为陈世美。她的精神实质基本上奔溃。三个孩子也跪下来要求父亲留有,何庆魁就说,“你爸写了快一辈子了,千辛万苦才看到一点期待。仅有高秀敏才可以让爸取得成功,等爸成功了,会回家的。”
何庆魁头都不回地走了。此后,尽管没有离异,但何庆魁与高秀敏宣布日常生活在了一起,两个人你写我演,彼此成就。造物主让你的每一份礼品,都是在暗地里标好啦价钱。高秀敏迈入了造型艺术上的知已和工作上的顶峰,却唯有没有获得一张结婚证书。要了解,她们以前携手并肩走上《艺术人生》的演出舞台,战斗夫妻幸福、母慈子孝。殊不知,嘎然而止的人生道路让一切真相大白:致死,她都不是他真实的老婆。
何庆魁是那类看起来实在人的聪明的人,他一直都能从身边人那边获得自身所必须的物品。包含今日与赵本山修复合作关系,以前的义务被推到高秀敏的身上,“我很爱你,只有挑选和她一起离去”。高秀敏的闺女李萱以前在综艺节目上说过,妈妈与何庆魁关联一直很好,而妈妈一生较大 的缺憾,便是未能与何庆魁办结婚证。因此 在高秀敏的丧礼上,何庆魁当然不可以戴孝。
高秀敏的在天之灵,不知道是不是会寒心。殊不知,人的本性便是这般低沉幽微,难以捉摸。披上感情的外套,实则达到自身的要求。把要求作为感情的人,除非是另一方可以一直达到自身的要求,不然就非常容易变。真正的爱情是投入且开心着。而要求则是索取着,享有着,很有可能还会继续严苛着。假如你不可以达到我,那麼我也马上找寻下一个。
当年的高秀敏、何庆魁、张艳茹三人,怎一个“乱”字了得,还是先来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吧。
逆境中的何庆魁结识了糟糠之妻——张艳茹
何庆魁是有才的、是一块金子,但他这块金子也被埋没了很多年,甚至让他产生过心灰意冷的感觉,但就在他被“尘封”的郁闷时期,有个人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和鼓舞,这个人就是张艳茹、一个带有“先进思想”的下乡知青,两人很快结婚并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如果何庆魁始终没有机会发光的话,那么他与张艳茹的爱情很有可能会成为一段佳话,五口之家也会充满着欢歌笑语、满满的幸福。可是,上天还是有慈悯之心的,它眷顾了何庆魁,让他发光了,但谁又能想到,上天的这份眷顾对张艳茹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她不仅失去了丈夫,还因此永远地失去了一个儿子。
上天准备成全何庆魁,于是高秀敏成了“猴子派来的救兵”
何庆魁很能写段子,而且还很有水平,包袱很多,在高秀敏的运作下,何庆魁的段子被搬上了舞台,并获了奖。两人也在一来二去的合作中,摩擦出了感情。但是这段感情始终被网友诟病,究竟是真爱?还是何庆魁太渣?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吧。
不管怎样吧,何庆魁的脚下多了一条不该有的船,他也的确很有“才”,张艳茹不愿意签字离婚,而高秀敏又主动殷勤,就这样,三个人之间有了一段很“尴尬”的经历,一直到2005年高秀敏患心脏病去世,时间长达12年之久。
也许是出于大度,也许是出于对丈夫的爱,张艳茹对何庆魁与高秀敏之间的事,始终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着,而且她似乎对高秀敏还怀有感激之情,有人说在高秀敏去世之后,张艳茹让自己的二儿子给高秀敏披麻戴孝(何庆魁与张艳茹长子已经去世,比高秀敏早了10天)。
高秀敏46岁就去世了,心脏病是可怕的,需要积极预防
心脏如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它出了问题,人就要抛锚了,而且很容易永远地“抛锚”下去。比如说心肌梗死吧,很多年纪轻轻的人,都是因为此病“说没就没了”!
如何预防心梗,所有患病的人都很清楚,按时吃药、积极运动、少吃油腻、少熬夜等等。今天想提醒大家的,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注意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而“情绪伤害”也是无药可治的,你是无法用“吃药”来控制自己的坏情绪的,除非你是精神病患者。
而“发脾气、生闷气”,对于患有心梗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要命”的事,情绪的不稳定容易让血压瞬间升高,从而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情绪的1个好方法——拉长反射弧训练
拉长反射弧,说白了就是减缓反应速度,航天员在搭载火箭上天的时候,他们的血压和脉搏能够保持平稳,与这一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何训练自己呢?简单的做法就是:每天深呼吸10分钟,跳绳、广场舞各30分钟(也可以采取类似的运动),这种单纯的运动刺激可以降低安静时a运神经元终池兴奋性,会让你的反射弧变得更加理性。
总之,高秀敏短暂的一生给大家带来了无数的欢歌笑语,也希望你能在闲暇之余多看看高老师的作品,让自己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人是感性的动物,一切事物涉及到了感情,都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有的人认为,背叛感情在婚姻中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当初牵着手说山盟海誓,可转身就和别人花前月下,让当初的一切成为一场笑话。
花费了精力,荒废了时间,最终还要让自己的心遍体鳞伤,大多数人都不想有这种遭遇。
有的人却认为,就算是背叛感情,也得分不同的情况,如果是能够让对方活得更好,那放手对两个人而言都是一种好事。
就像邂逅了利智的李连杰,对黄秋燕打了一个电话之后,两人就决定离婚。
除了离婚,难不成还能耗着吗?维持一个婚姻的名分有什么用呢?
但国家一级编剧何庆魁的妻子张艳茹所经历的,又是另一种情况。
丈夫何庆魁和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同居12年,她却未选择离婚。
不仅如此,在高秀敏突发心脏病离世后的葬礼上,她还让自己的二儿子披麻戴孝。
连丈夫都被人抢走了,还让自己的儿子戴重孝参加葬礼,这让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
张艳茹是一名下乡知青,邂逅了何庆魁之后,两人便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结成夫妇。
她为丈夫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虽然组成了一个圆满的家庭,但生活的压力随即如一座大山压下来。
两人当时没有什么谋生的手段,张艳茹一边忙着家务一边种菜,而何庆魁在松花江上打鱼,一打便是20年。
地里的菜种好之后,她便将菜摘下来拿到菜市场卖,这样的日子过了很多年,直到高秀敏的出现。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高秀敏在菜市场偶遇了她和丈夫何庆魁。
何庆魁曾经和高秀敏有过交集,见到朋友生活如此辛苦,她便提出让何庆魁给她写个剧本,如果她所在的艺术团愿意拍戏,那何庆魁就能得到一笔收入。
何庆魁很快完成了剧本,而艺术团的演员也凭借剧本在省内文艺汇演上拿到了一等奖。
从此,她和丈夫何庆魁的命运改变了。
何庆魁命运改变在于,他终于不是个只靠打鱼卖菜为生的普通人了。
在高秀敏的陪伴下,他写的作品一路从艺术团走到了春晚,成为了赵本山和高秀敏的御用编剧,成为了国家一级编剧。
而张艳茹的命运改变在于,她失去了丈夫的心。
丈夫和高秀敏朝夕相处,和她聚少离多,一个感情与日俱增,一个感情寡淡如水。
终于,何庆魁向张艳茹提出了离婚的请求,张艳茹听到后只是默默流泪,见妻子没有回应,何庆魁内疚之下离开家门,开始和高秀敏同居。
这一同居就是12年,何庆魁和张艳茹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
何庆魁和高秀敏想让张艳茹大儿子何树春到他们身边工作,毕竟有个人提携。
可不久之后,何树春就因为车祸离开人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何庆魁还没从悲痛中走出,高秀敏又因为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
对于何庆魁而言,这无疑是一记重锤,狠狠地锤在他的心口上。
何庆魁之所以能够从松花江边走出来,走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全靠高秀敏当初的帮助。
这一点,就连遭受感情背叛的张艳茹都十分认同,如果不是高秀敏,那何庆魁在她身边只会埋没才华。
过了这么多年,她内心对高秀敏的些许怨念早已经如云烟般消散。
而且,高秀敏和何庆魁同居这么多年,妻子的名分还在张艳茹身上,高秀敏也从未有过怨言,从来没有打扰过她的生活。
因此,高秀敏的离世,让张艳茹也非常难过,再考虑到何庆魁的精神状态肯定不是很好,她便让自己的二儿子何树成在高秀敏葬礼上披麻戴孝,照应一下父亲何庆魁。
对于常人而言,可能张艳茹的行为无法理解,但对于她而言,只是由心而发。
在我国一级演员何树成眼里,何庆魁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一个人在外面闯荡,让她们锦衣玉食,健康成长。
可他不晓得,父亲何庆魁究竟是否算得上一个合格的老公?
要变成一个合格的老公,对老婆贴心温婉这种高规定估且不说,起码的不弃不离、从一而终应当保证。
合格的老公
假如连爱情与婚姻的忠实都能够违反,那还谈哪些合格不合格?
而他的父亲,在早已和老婆张艳茹完婚几十年的状况下,依然爱上了喜剧小品高秀敏,还两者之间同居生活了十二年。
1971年,曾在松花江边捕鱼的何庆魁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何树成。
自打何树成听话至今,他便清晰,自身的父亲靠捕鱼卖蔬菜谋生,一家人日子过得有一些紧绷绷。
但他知道,父亲是个喜爱创作的人,家中装满了他写出的文章。
可文章是写出来,但却没人看,没法为这一家中产生一切好处,反而是妈妈张艳茹,十分贤淑地担负起了绝大多数家务活。
父亲打过鱼以后,也会跟随妈妈去农贸市场卖蔬菜,那一个冬季,早已变成我国二级演员的高秀敏历经农贸市场,一眼就看到了何庆魁。
因为以前经历协作,高秀敏狠不下心看见何庆魁在寒风凛冽之际还跑出去卖蔬菜。
她了解何庆魁有才气,便邀约何庆魁为队里写一个台本,假如演出成功,何庆魁就能取得200块的巡回演出费。
高秀敏一句话,让何庆魁心潮澎湃,那时候的何树成只还记得父亲伏在案前伏案疾书,迅速就把文章写好啦。
文章交到高秀敏以后,表演十分取得成功,何庆魁也取得了这200元钱,此后打开了他的导演职业生涯。
合作
因为何庆魁写的台本品质十分高,他便和高秀敏进行了长期性的协作。
此后,何树成在家里看到父亲的时间越来越低,一天到晚难以看到身影,他与高秀敏待在一起。
无话不说最非常容易造成情感,何庆魁和高秀敏迅速就坠入情网,一边协作,一边谈恋爱。
而高秀敏拿着何庆魁的著作参加比赛,也一路踏入了央视春晚,进入了全国各地观众们的视野。
她们可以说互相造就,情感十分浓厚,早已离不了彼此之间,这时的何庆魁内心满是难熬,但他务必作出选择。
何树生迄今无法忘掉,父亲何庆魁满是内疚地对妈妈马艳茹明确提出离异:
"艳茹,我们离婚吧,我离不开秀敏,我对不起你和孩子,可我实在离不开她,我们离婚吧!"
妈妈应对始料未及的离异要求,一时愣在屋子里,很长时间没有声响,而父亲则不管不顾何树生好多个儿女的要求,选择离开了家门口,与高秀敏逐渐同居生活。
但是,因为马艳茹没有愿意离异,两个人还一直是夫妻感情。
之后,何庆魁感觉对儿女心存内疚,便将儿子何树春收到身旁,期待给他们更强的发展趋势。
后来
可人有旦夕祸福,何树春来到何庆魁身旁后,却由于一起车祸事故离开人世间。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让何庆魁十分懊悔,可还不等他等他摆脱忧伤,他深爱着的高秀敏却由于突发心脏病猝然离逝。
这犹如一记瓢泼大雨,让何庆魁手足无措。
而马艳茹听到高秀敏过世的信息,心里也免不了戚戚。
何庆魁和高秀敏同居生活了十二年,她的心里早早已看透了,针对高秀敏的离逝,她也悲痛不己。
马艳茹了解何庆魁这时毫无疑问忧伤无法自抑,便让孩子何树成去高秀敏丧礼当场陪父亲。
赶到父亲同居生活十二年的恋人丧礼上,何树成的内心也不是滋味,但死者为大,他或是遵从了妈妈的嘱咐,为高秀敏戴孝。
高秀敏离逝以后,他亲眼目睹印证父亲从忧伤中渐渐地摆脱,将庆魁影视传媒公司越干越强。
现如今,作为知名相声小品艺术家师胜杰的徒弟,在演艺生涯上收获颇丰的何树成,早已变成我国一级演员,变成了父亲何庆魁的助手和艺人经纪人。
文章标题: 床边墙上的地图,是为女儿准备的,睡觉前多看看,对她有好处。她今天竟然撕掉了。碰到这事,你怎么办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qingganwenzhang/17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