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情感文章 > 文章正文

想问大家一个人是否能同时兼具回避型依恋和共情能力较高

时间: 2022-10-07 13:00:3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想问大家一个人是否能同时兼具回避型依恋和共情能力较高

回避型依恋人格是什么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 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扩展资料:

许多学者认为,有这种障碍的人所具有的羞耻感,是由于童年时期的内心经历和父母训斥造成的。他们发现,如果经常遭受父母的嘲笑,孩子就会将这种屈辱的经历内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也不相信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

在一项研究中,具有这种障碍的病人比控制组的被试更多地回忆起在童年时使自己感到受挫的家庭气氛,以及不会认为父母爱自己或为自己感到骄傲(Barlow,1995)。但对这个研究结果的解释需小心,因为这是一个回溯性的研究,是依靠被试的回忆报告所得到的结果。也许病人正是由于对他人如何对待自己非常敏感,所以其回忆报告的情况可能距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距离。但这个研究结果对于我们今后更多地了解这种障碍的原因还是有意义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依赖人格也就是既有回避型人格的问题,也有依赖型人格的问题。

回避型人格的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当中,特别是亲密关系当中有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拒绝亲密的关系;

甚至没有亲密关系的需要,往往表现的很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对生活的兴趣以及追求,总是在生活当中回避过多的亲密接触,会在亲密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当中受到很多挫折。

扩展资料:

研究表明,在0~3岁,是婴儿情感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对父母产生依赖,并渴望得到回应。在这个时期,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离开婴儿一段时间,婴儿会变得敏感、不安,并通过大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在父母回来时,婴儿会变得更加粘人。

但对于具有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群来说,在他们的婴儿时期,父母离开一段时间时,他们会表现的漠不关心,将关注点放在手中的玩具上,在父母回来后,也不会表现出亲近、欢喜,用冷漠、抵触、不在乎的态度来使自己不受伤害。

回避型依恋人格是指在爱情中不愿意和对方直接发脾气的人,在他们生气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会保持什么,不会和对方发生争吵。

一、性格特点。

这种性格的人往往不太会表达自己心中的意愿,即使他们很愤怒,也会用保持沉默的方式提醒对方的注意。这种人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他们平时内心里非常依赖自己的另一半,但又不敢在行动上表达出来,所以只会把这些情绪深深的埋在心底。这种人在生气以后也不会用一些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会把所有的情绪埋藏在心里,不被别人发现。他们也觉得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这方面性格的人往往得心理疾病的人数居多。因为他们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即使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都不愿意分享,长期处于这种负面情绪当中也会让他们的心理发生改变。

二、判断依据。

想判断这个性格的人还是比较简单的,你可以试图让他生气,看一下对方的表现。如果对方在生气以后对你大喊大叫,还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绪,那就证明他不属于这个性格的人。但如果对方在你惹怒了他以后还继续保持沉默,并且用冷战的方式和你解决这个问题,那这个人很有可能是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在你们冷战的过程中他不会主动和你说话,即使未来你们和好了,他也不会再提这件事。

回避型依恋人格心理非常脆弱,当他们发现周围有不好的事情,就会感觉到很恐。他们不愿意把这样恐惧的心理与分享,只能默默一个人承受着这些情绪。在和这种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经常开导,避免长时间负面情绪让他们的心理发生。

指你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后,当他对你有同样感情后,你就会很讨厌这种情感,甚至不再喜欢他。我们常说“注孤生”就是这种人格。

如何打开回避型依恋的内心

依恋理论对人格的三种划分: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安全型依恋。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而ta是回避型依恋人格,你要如何跟ta相处呢?

而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又称性单恋,这个群体有着一个悲伤的称号,叫做—“永远无法摘星星的人”,当回避型依恋者靠近星星时候,会觉得星星是一块硕大的陨石,随时可能砸得自己四分五裂。而当他们远离星星时,又会满心欢喜地对着星星许愿,希望自己能获得爱情。他们的恋爱时常处于“缺氧状态”自己的事情不愿意和伴侣诉说,只能喜欢别人,一旦被喜欢上,对方越热烈,越痛苦只想用逃离去摆脱,对于甜蜜的爱情明明想要,但又不敢要。之所以对你忽冷忽热,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意,但这并不证明他们不爱你。回避性依恋人格的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而这个自卑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爱,像一个亲密伙伴一样,能够陪伴他玩耍,给予他关注感的温暖。

那么,回避型依恋形成原因有哪些:

1.性单恋是缺爱心理导致的一类症状(童年不安全依恋模式会延伸到成长时期,尤其是回避型依恋模式)

2.他们享受幻想,可以自由中断亲密关系,不想感恩对方,别人对自己的亲密和崇拜,并且不知如何回应,一般是回避。

3.恐惧或者厌恶现实中真实持久接触的亲密关系

4.对真实的亲密关系有羞耻心,对分离有恐惧,对于性和爱有一定程度误解。

5.怀疑自己一无是处,自我否定,不敢暴露自己。

我想说的是回避型依恋的形成,是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因为没有与照顾者建立紧密的联系,照顾者对于婴儿的需求也不是总是及时满足所以在婴儿的观念中就是不论我怎么哭闹我的需求都不会得到满足,那我索性就不哭不闹,就是照顾者不论在不在婴儿都可以自己和自己玩。这就是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人在恋爱中的表现:

1.过于焦虑,一旦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苗头,就会夸大关系中潜在的危险性,并确信这种危险一定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比如对方变心,腻烦等,而一退再退。

2. 对自己的优势毫无信心,认为对方喜欢的只是他刻意表现出的完美一面,一旦自己的缺点暴露,对方就会理想幻灭。这个紧张兮兮的过程令她崩溃,为了避免自己的缺点被发现,宁可主动疏远。

3. 恋爱后,很难跟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意;很难主动表达想念,很难主动做出一些肉眼可见的付出行为。她们总想把自己打造成又酷又满不在乎的模样,其实内心比谁都柔软。

4.不善表达,对他们来说,表达自己内心感情这种事打字比直接说话来得更容易,说话比直接做出来更容易。跟她们谈恋爱需要很强的自信心因为他们的行为态度处处都表达着我不在乎,好像忽冷忽热,若即若离。

5.擅长冷战和逃避出现问题,喜欢逃避或者沉默甚至为了避免受伤主动离开。

6.喜欢自我封闭,很少跟对方表达真实需要。他们更希望对方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不言自明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主动给予。

7.不敢付出,回避型依恋的人,不是怕得不偿失,而是怕自己失望和受伤。

回避型依恋这类人内心渴望独立和自由,与恋人刻意保持心理和身体的距离,感觉若即若离,不和你谈未来,回避型的人最不擅长做规划。害怕暴露自己的真实内心,ta们大多不懂表达。每一个回避型都有一个念念不忘前任,觉得前任超完美,就是不愿提分手的具体原因。期待完美的梦中情人做伴侣,所以一直单身,其实这也是一种回避。也有人称这种依恋类型为猫系恋人,猫的特点就是你接近,它就逃避,你不理它,它又主动回来,时不时地挠你一下。言承旭就是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代表。生活中的言承旭其实话不多,不喜欢与人交流,习惯性地把自己封闭起来。

那么,如何正确地跟一个回避型依恋人的相处呢?

首先,选择跟回避型人格的人谈恋爱你要自信乐观,回避型依恋人格会习惯关闭他的感情阀门,在谈恋爱里会忽冷忽热,你不要因此怀疑他是不是不爱你了,如果你对他的期望太高,太想得到他的回应而紧追不舍,可能适得其反,让对方跟你建起屏障,开启了防御状态的情感阀门,害怕自己会受到伤害,选择了躲避。回避型依恋的人自己不太有自信,所以你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不要随便抨击他们,尽量不要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在合适的情况下多鼓励他,多给他肯定的态度,让他找回童年时期缺失的爱他被冰封的心会慢慢的感受到温暖而作出改变。

其次,回避型依恋的人是不太会共情,共情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公情是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有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很有可能是“直男”。所以有时候他们表达的可能是没有那么体贴,但你只需要知道他们已经表达了自己所有的爱了。

然后,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要与他适当保持距离,增加舒适感。之前我有讲到过舒适感,舒适感是是建立与维护两性关系的纽带。回避型恋人需要有自己的舒适空间,如果说回避型恋人最在意什么,那就是自己的空间,切忌对回避型人格的越界。翻看手机更是不可能,所以好奇的伴侣忍不住的时候记住千万不要被发现。还有一种越界可能真的是出于对于回避的关心,贴心的伴侣可能会经常向回避提出善意的建议。这本身是一件体现伴侣间关心的好事,但如果不太注重方式,不是一种有商有量的氛围,又会招致回避的反感,他们不会体会到善意和关心,而只能感觉到被控制。对于回避型恋人来说,关系始终是不安全的,这种不安全的根源是父母从没有给过他们无条件的爱。每个人对于亲密关系的需求不一样,有的人要全部,有的人只想要一半甚至连一半都不到,回避型恋爱人格如果想要三分,那么给他十分的热情,他就会感觉到压力,在交往过程中不要给对方过多的压力,会使两个人的舒适感减少,不要因为一个问题一味的质问,尤其是在他被惊动感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你的追问只会让他更加自闭。争吵时一定要给对方足够的缓冲,让自己静下来思考,减少他的顾虑,把精力适当的从他身上转移到别的地方,给他足够的个人空间。

最后你要让他明白,你的爱对他不是负担。

我们选择谈恋爱,是因为人向往快乐,谈恋爱在荷尔蒙的刺激下生出愉悦的感觉,谈恋爱可以互相解决彼此的情感需求和欲望。你需要让他明白,你们之间谈恋爱是舒适感为前提,相互感到幸福愉快的,而不是令人感到压迫,你对他的爱可以保护好他自己的小空间,尊重欣赏他,不用自己的控制欲控制他。回避型依恋人格虽然是从童年时期形成,但并非不能改变,给他足够的宽容,去理解他的冷漠,让他找回童年时期缺失的爱,他被冰封的心会慢慢的感受到温暖而做出改变。而不是绑住他,困住他的灵魂,控制他的欲望甚至思想。

你要知道回避性依恋人格的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而这个自卑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爱,你需要像一个亲密伙伴一样,能够陪伴他玩耍,给予他关注感的温暖。刚刚好的舒适感,刚刚好的亲密关系的温度。

爱是宽容,是自我思考,是控制自己多余的欲望,不断磨合出最适合你们的相处方式,才是彼此最想要的爱情。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人格是指在爱情中不愿意和对方直接发脾气的人,在他们生气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会保持什么,不会和对方发生争吵。

一、性格特点。

这种性格的人往往不太会表达自己心中的意愿,即使他们很愤怒,也会用保持沉默的方式提醒对方的注意。这种人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他们平时内心里非常依赖自己的另一半,但又不敢在行动上表达出来,所以只会把这些情绪深深的埋在心底。这种人在生气以后也不会用一些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会把所有的情绪埋藏在心里,不被别人发现。他们也觉得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这方面性格的人往往得心理疾病的人数居多。因为他们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即使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都不愿意分享,长期处于这种负面情绪当中也会让他们的心理发生改变。

二、判断依据。

想判断这个性格的人还是比较简单的,你可以试图让他生气,看一下对方的表现。如果对方在生气以后对你大喊大叫,还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绪,那就证明他不属于这个性格的人。但如果对方在你惹怒了他以后还继续保持沉默,并且用冷战的方式和你解决这个问题,那这个人很有可能是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在你们冷战的过程中他不会主动和你说话,即使未来你们和好了,他也不会再提这件事。

回避型依恋人格心理非常脆弱,当他们发现周围有不好的事情,就会感觉到很恐。他们不愿意把这样恐惧的心理与分享,只能默默一个人承受着这些情绪。在和这种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经常开导,避免长时间负面情绪让他们的心理发生。

回避型依恋人格 是具有回避型特征的依恋型人格, 既想依恋自己亲近的人,但是依恋又会带来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最后又只能通过回避的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但回避又会让他们非常没有安全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回避依恋性人格者非常的难受,甚至会出现其他的精神障碍或者人格异常。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
(1)依恋特征
回避型依恋人格者往往对自己身边亲近的人,有着非常依恋的心理特征,且十分敏感,如果他们感受到自己被亲近的人稍微忽视,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和痛苦心里。他们渴望能和自己亲近的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但这往往是不现实的。如果他们和自己亲近的人稍稍分离。很容易面临情绪崩溃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回避特征
避型依恋人格者, 内心极度敏感,一点小小的隔离变会让他们非常的痛苦。但是他们处理这种痛苦的方式却是赌气和回避。盲目的认为只要自己一言不发,沉默不语就会引起对方的注意,从而使对方关注自己。有时候这些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大多数时候,回避型依恋人格者只能独自承受回避带来的更大的痛苦。
回避型依恋人格 是具有回避型特征的依恋型人格, 既想依恋自己亲近的人,但是依恋又会带来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最后又只能通过回避的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但回避又会让他们非常没有安全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回避依恋性人格者非常的难受,甚至会出现其他的精神障碍或者人格异常。

你有没有很喜欢一个人,一旦发现他也很喜欢你,你就对他不感兴趣了,别人一旦对你过分热情,你就要逃避,人格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成为回避型依恋人格,简单来讲,你很渴望被爱,却又拒绝被爱。这样的人通常缺乏安全感。生性自卑,所以对于未来的预期全是悲观

指你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后,当他对你有同样感情后,你就会很讨厌这种情感,甚至不再喜欢他。我们常说“注孤生”就是这种人格。

回避型依恋人格

之前在知乎里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这样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把文章分享给大家

一来希望大家能够多包容和理解这样的群体;

二来告诉这样的人:你并不孤独,总有阳光会洒在你头上。

大家对这样的人格有什么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评论哦(´-ω-`)

以下来自知乎回答:

(内容很长)

本人回避型。有过很痛苦的经历。但是最近才知道,原来我的行为在别人看来会这么奇怪无法理解。

在外人看来,可能关系进程就是:

【阶段一】开始这个人很好,交流很开心,很追,两人很合得来。于是另一人大胆开始投入感情。

【阶段二】渐渐这个人开始刻意回避疏远,有时候又会比较亲近,另一个人觉得很奇怪,忽冷忽热,反思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开始焦虑去找TA,但越找越被推开。

【阶段三】最后这个人不见了。另一个人怎么找都不回应,于是觉得自己被欺骗,被侮辱。遇到了渣。

但其实在回避型看来是这个样子:

【阶段一】回避型通常是没有交心朋友的人,不喜欢打扰别人,也不喜欢被打扰,没有人可以交流。所以如果遇到一个不错的人,会报着想拥有一个亲密者、交心朋友的态度,认识对方接近对方,回避型并不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喜欢才接近,起初只是想要有一个朋友,曾经孤独一个人的时候没人能说的话都非常兴奋的和TA讲,分享各种生命中有意思的东西。

【阶段二】因为从小自我压抑的习惯,不敢直接对别人的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有表达障碍。只能报喜不报忧,习惯“讨好”他人。内心里即使不开心、不情愿、觉得不舒服、受伤、想拒绝也不直说出来。表面上善解人意、包容、细心、为他人着想,但是什么都憋心里。时间久了就可能抑郁,还不被人理解。比如需要很多独立时间空间做自己的事,本来有自己的安排但是又收到见面吃饭邀请,于是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搁置自己的计划去赴约。对方开玩笑不小心冒犯了回避型有些不高兴,但也不指出来。表面上嘻嘻哈哈,之后会想找地方自己一个人消化情绪,第二天又和失忆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就比如大学宿舍里,甲同学说我喜欢听XX的歌,乙同学说我也挺喜欢。然后甲同学想太好了我们一起听吧,然后就开始外放。听了半小时还挺开心,但是听了2个小时乙同学就有些不情愿,听了3个小时就有点纠结难受不舒服,因为自己虽然挺喜欢,但只能接受半个小时XX的歌,但又不敢直接对甲同学说,能不能把音乐关掉,因为甲同学还听的很起劲。于是乙同学决定每天等到快熄灯断电的时候,再回寝室。这个乙同学就是典型回避型性格的人。然而甲同学会觉得莫名其妙:乙同学怎么变的这么冷漠,不是乙同学自己说喜欢听XX的吗。

回到亲密关系,再举个例子。比如你们感情还在初期阶段的时候。某天你想给回避型打电话聊天,起初TA以为你有急事要交代,就接了。以为只是三四分钟而已,TA后来才渐渐明白你是想聊天。但其实TA作业还没写,或明天的演讲稿还没准备,或客户合同还没改等等,并不是很情愿继续聊下去。但因为不想伤害你的感受,不敢直接对你说“我还有事先挂吧”。结果就是TA不知道怎么拒绝,不知道怎么结束对话,只能假装自己很高兴继续聊,但同时内心又是充满痛苦和挣扎的。

最后电话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才结束。TA满足了你想交流聊天的需求,但回避型自己的独处需求却没得到满足,被牺牲了。同时自己的事还没能做完,就需要更多独处时间。所以下次你再打电话时,TA内心一定是抗拒接这个电话的。如果这时候你不知道TA为什么不接,反而更频繁的打,回避型会觉得你在强迫TA,强迫TA回应你的需求。其实对彼此来说都是个误会。

如果这时候你还在不停打电话,TA会以为你出急事了,赶紧接,但听到第一句话却是你的斥责“为什么不接”,(出现了回避型最害怕的东西——争吵。这时候TA心里其实就已经埋下了害怕与你说话的种子。因为TA觉得你是一个会语言伤害TA的人。)然后回避型可能为了想要安慰你,避免更多的语言冲突,只能又强颜欢笑继续聊三四个小时。然后下一次电话又更加抗拒不情愿接。。。但可能最后还是会以为你出意外了赶紧接。。。无限误会循环。

所以这就造成了回避型给人感觉忽冷忽热的原因。好像有时很热情,有时又很冷漠。因为大家只看到了表面行为,却没看到回避型心理斗争的全过程。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回避型想要维持稀有的关系,不想直接拒绝,不知道怎么拒绝,害怕拒绝后就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所以只有不停压抑不情愿,不开心,勉强的情绪,牺牲独处需求,一次次延后自己的计划,陪吃喝玩乐等等。当渐渐亲密程度增加后,回避型就觉得和他人保持过高的亲密会伴随勉强和痛苦。在自我和他人产生矛盾时都优先选择了考虑对方,而牺牲了自己。明明感觉受伤了,勉强了,不情愿了,表面还装作“没事”,“不用担心”,“以前的事我早忘了”。

而对方往往真的以为回避型没事,但其实回避型心里很难过,为什么不被理解。。。

所以回避型看来,随着亲密关系不断增加,就变成不断自我牺牲,自我压抑,内耗加大,勒索感变重,回避型就会认为和你的关系给自己带来了伤害,总是在勉强自己接受过量的爱,同时被要求回应超出自己预期的爱。觉得自己被爱勒索,要被迫回应对方的需求。让回避型失去了自我空间,回避型就会感觉很窒息,被亲密关系压的喘不过气来。逐渐内心深处想要远离伤害,回避你的接近,回到还不太熟悉,有距离感,有空间的状态。

回到还没有每天发消息打电话的状态。于是TA会开始用各种借口、理由推脱接触,极端时甚至有逆反心理说很不招待见的话表现严厉,其实是在告诉你,TA已经很窒息了,能不能留一些时间空间,不要太近,不要太亲密了。

但是这时候一旦对方表现难过,失落,不高兴,回避型又会开始自责。对方再要求见面之后还是会搁置自己的计划勉强去赴约。这时别人就会觉得回避型莫名其妙,忽冷忽热。很多人说回避型自私,其实不了解。回避型很无私,反而是过分无私、利他、讨好、表演型人格+沟通障碍,表面行为和内心诉求的不断撕裂才导致的崩盘。

打个比方就是,回避型的情感饭量只有半碗,而普通人是3碗。当普通人以自己的标准做了6碗饭当晚餐。回避型为了照顾对方感受,觉得不吃完就会对不起别人的辛苦准备。于是明明不能吃那么多也逼着自己勉强吃完了3碗饭。大家表面其乐融融,但是吃了这么多回避型就需要很多时间自我消化。偶尔这么吃三碗还可以接受,但当亲密程度增加,回避型没办法以普通人的频率每天每餐都吃三碗那么多,还缺少自我消化的时间。于是就觉得自己被对方的爱压迫,勒索。渐渐就感到很痛苦,但也不敢直接告诉对方其实自己只能吃半碗饭,怕失去唯一一个朋友。于是就想推托回避频繁的见面,或者见面只吃了一碗饭想走了(想赶紧去消化),这时候对方就会误以为回避型在冷暴力。

所以,前期中期回避型开始回避亲密的时候,另一人并不能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只能感到被疏远。只能感觉TA心里有事憋着、总是拧巴、自己跟自己较劲,但又因为回避型的表达障碍,不敢说出来,问也得不到答案,通常就认为是TA渣、变心、冷暴力。但实际上对回避型来说是过度亲密带来了压迫,勒索,窒息感。总感觉频繁被迫要做回应,而缺少独自消化的时间,就很想将距离推开一点,喘口气,以获得自己和他人间的平衡,回避型认为这才是维持长久关系的唯一办法。

其实我之后才知道这种误会有多搞笑。每当我强颜欢笑,陪完对方打电话吃饭完之后,我想的是:终于有时间了,赶紧把被延后的工作做完。然后只想旁若无人专心致志的看书工作。但这时候对方就会觉得:刚刚明明好好的,怎么又突然不回消息不理我?又疯狂消息轰炸。我内心就会想:不是已经满足过你吃喝玩乐了吗,怎么还要聊天?我已经没有时间看书了。偶尔一次两次可以,不能每天这个样子下去吧。。但是疯狂轰炸之后担心对方出事,可能还是会接,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安慰,安慰完之后我又要需要更多的时间独处,然后继续死循环。。。

【阶段三】其实接触频繁,彼此更加熟悉之后,回避型内心很希望对方是能够看出自己牺牲和勉强的人,希望对方可以主动帮自己解决表达障碍的痛苦。比如这个人有着回避型不用讲,都可以理解TA的默契能力。比如从TA的行为中直接理解TA想要的,减少频繁的电话消息,减少吃喝玩乐消费,给彼此独处的时间。这时候通常回避型会做一些让其他人很不解的举动,比如为一些小事抱怨,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是向你发送信号寻求帮助,希望你可以读懂TA,希望你帮TA从有苦说不出的困境中解脱。回避型不想要过量的爱,不想被逼迫做回应,不想要被爱勒索的感觉。而这时候TA已经觉得自己被爱勒索的很窒息了,几乎是崩溃边缘。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一眼看穿的敏感,明白回避型的真实意思,他们会以为是回避型觉得关系还不够亲密,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饭做少了回避型不够吃,反而越做越多,10碗,20碗,30碗,给回避型的情感压迫感越来越大。又因为回避心不忍心拒绝,所以只能继续勉强自己去吃,去做不情愿,不喜欢的事。结果就只会让回避型内心越来越抗拒见面,越来越需要更多时间独处消化。直到某天实在承受不了,完全不想再接电话,也完全不想再见面。

因为如果另一方始终没能理解回避型的内耗痛苦时,回避型内心就会产生失望和抱怨:“我和你这么近,为什么你还不理解我,为什么你不能站在我的角度,为什么你不能像我对你一样对我,为什么就不可以保持一些距离让我消化,为什么你要不断打扰我,不断强迫我,我们已经很亲密了为什么你还要来侵犯我的时间空间,为什么总是我一个人在做牺牲,我想有点时间想看书学习都不行,总是吃喝花钱一件有意义的事都没做。一次次希望你懂我,最后都变成失望,现在不指望你帮我解决问题,平平淡淡就好了,但为什么还给我添加麻烦,勒索我回应,这样的关系还不如我孤独一个人过,我实在忍受不下去了,不要再强迫我,勒索我了,我很痛苦,我也不敢说,我没其他办法了,只能离开。“

这时候矛盾就非常大,一旦回避型彻底离开后,你可能就已经没机会知道真相,或者去解释你没有强迫。因为这时候不管你再怎么找TA想,也都会被回避型当成你对TA的勒索,在强迫回避型以你预期的方式爱。

其实到后期回避型也会自责,为什么自己不能吃30碗饭,也会不断勉强自己去吃。如果是没有表达障碍的人看到超过自己的饭量,可能就直接把碗推开,说自己不吃了走人了,不会考虑别人那么多。不会跟回避型一样,为了维持稀有的关系而讨好别人,勉强自己,甚至持续勉强自己直到要窒息。所以我才说回避型不是自私,反而是“过分无私、利他、讨好、表演型人格”+“沟通障碍”,表面行为和内心诉求的不断撕裂纠结才导致的崩盘。

于是到崩溃前夕,当这个矛盾超过回避型接受程度,TA实在没办法继续勉强自己的时候,回避型会觉得:”即使孤独一人也比和对方一起,给两人都但带来无尽的痛苦和失望要好“。回避会做最后一次勉强和自我牺牲,比如真的吃完30碗饭,最后满足你一次,最后一次,然后就彻底离开消失。回避型觉得比起两人没有未来还将断不断,彻底离开才是更加负责的选择。并不是冷血也不是渣,只是思考方式不一样。

这时候在你看来可能是:明明前一天还好好的,后一天突然再也联系不到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实际上是因为你不知道他的内心斗争全过程,而回避型已经到了没办法继续勉强自己,只想勉强自己最后一次就离开,互不亏欠以获得解脱的程度了。当一个不懂拒绝的人说拒绝,既是第一次也会是最后一次。

其实在这个崩溃前夕的阶段,我自己也会感到无助。一方面想要拒绝对于我来说过于亲密的要求甚至是强迫,频繁吃饭见面消费接电话回消息等,但又不想拒绝之后给让对方失落难过,然后失去生活中唯一一个亲密的人;另一方面也想和其他人一样享受亲密关系带来的快乐,但又无法从吃喝玩乐中感受到快乐。回避型的我只想两个人平淡简单有默契的生活,平时各自忙自己的事,互不打扰,不强迫占据对方时间,有困难的时候相互帮助,有空一起在图书馆安静的看一下午书,不用太多语言。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对我来说都不快乐,起初只是为了满足对方的要求,不忍拒绝,才勉强答应,假装自己喜欢。但是当这些需求变的越来越多之后,对于我来说就变成了爱的勒索,让我喘不过气来。

其实很多次我都想说出来,表示我觉得关系太亲密了,对方的情感需求太高了,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能不能给我一些空间,我还有别的事需要忙等等。但最后话都到了嘴边还是不敢说,因为怕看到对方失落的样子,害怕伤害对方,怕尴尬,怕争吵。于是只有继续勉强,当关系进展到对我来说极度窒息,已经完全没有自我空间的时候。我会觉得没有其它解决办法,就只能离开了。

其实我作为一个回避型,更多了解其他人对于亲密关系的看法后。渐渐意识到,回避型与其他人对于亲密关系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别,比半碗饭和三碗的差别还大。

其他人觉得亲密关系有爱,有表达爱,有仪式感,有亲呢,有争执,有和解,都是亲密关系的一部分。

但回避型认为,表达爱和亲昵都是没有意义的表面功夫花架子。亲密关系是一个人“危机”时刻能够给予援手的后盾就足够,借钱,找工作,生病,帮忙,共享资源,动用社会关系等等,回避型觉得这才是亲密,类似亲人之间相互的责任,回避型也希望对方可以这样对自己。争执绝对不是亲密,一旦有争执回避型就想远离,认为还不如一个人呆着,回避的本质就是为了避免亲密带来的争执和勒索。

为什么回避型不喜欢“玩”,因为回避型通常都有很高的“超我”,对自己较为严厉,常常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内心会给自己很高的标准,什么事都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给人感觉总是很自律,不吃不玩,不懂享受,不懂生活,苦行僧独行侠。因为曾经小时候父母教育很严苛,不让看漫画书只让读名著,对学习有帮助的事才做,没帮助的都不准做;允许娱乐的时候也不是为了开心休闲放松,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渐渐他们会觉得比起目标的达成,比如考试前几名、获奖等等。而个人的娱乐喜好和感受并不重要(也解释了他们习惯压抑情绪否定情绪的原因)。

所以他们本身并不从吃喝玩乐中获得乐趣,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的机器。只有“任务达成”才感到快乐,比如考第一名才感到快乐,论文发表才感到快乐,赚钱才感到快乐,获得成就才感到快乐。因此回避型觉得过节,过纪念日,花钱出去玩,去放松,都没有收获没有意义,没有成就,也无法得到快乐,反而是一种”不务正业的罪过“。所以当他们陪另一个人去参加这些活动时,其实回避型会有负罪感、埋怨、觉得浪费时间、觉得勉强。。。他们只能从其他更“合理化”,“政治正确”的方式获得快乐,比如工作、创业、赚钱等等。回避型其实很希望和另一个人一起做这些事,就像一起组队“做任务”,一起获得成就感,觉得那样关系会维持更久,而不是一起吃喝玩乐花钱。但对于其他人来说,生活不只有完成任务,还有浪漫情调,当然没办法接受这样的生活,那么两人相处起来就会很困难。

【解决方法】

我个人一直建议是回避型去找三观契合的回避型(两个人都不想要爱情,只想要互担生命安全的责任亲情),或者你不是回避型但遇到回避型了,当TA提分的时候就离开吧。提分也是TA犹豫斗争很久,好不容易说出来的结果了。

因为回避型已经体会过了“三四个小时电活”,“每天10碗米饭”等等。回避型内心已经知道了你们需求不同:你的情感需求高,如果要求你必须过平淡如水,简简单单,搭伙过日子的生活,对你是不公的。而回避型的情感需求是很低的,如果继续让回避型勉强自己过每天电话短信轰炸,吃喝玩乐打鸡血的生活,对TA是过于勒索的。总有一天会忍受不了走掉。

回避型本意没有想故意伤害谁,不然也不会因为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勉强自己强颜欢笑了。

上面的案例都只针对回避型“从来没直接表示过自己需要独处”的情况,但假如回避型已经明确对你说过很累,想要给彼此留空间,需要时间专注看书学习工作,但你仍然疯狂联系TA强迫TA回应勒索堵人的话,那就真的不怪回避型会强烈抵触你了。因为TA已经以为你要做出过激行为,要人身伤害了,本能的恐惧感让TA自我保护,拒绝你的一切。

TA也一定在相处中尝试过了,能不能平衡两个人的需求,让两个人同时都满意。但最后往往两个人都没能得到满足,反而变成两个人都在做牺牲,大家都很难受。回避型知道你们没办法继续,与其越来越痛苦,还不如现在就停止。所以当回避型提分,你就离开吧,回避型会感谢你的。

假如真的很不愿意放弃,也有三种办法可以试试。

第一种解决方法是:放松一点,让回避型获得安全感,消除表达障碍。

其实只要放轻松一些,不要频繁的打扰,一段时间放空不去找回避型,TA会因为孤独主动来找你的。不信的话随便翻翻其它匿名回答评论,多少人说自己没有朋友。(但TA找你可能并不是因为喜欢你,也可能只是因为TA生活中缺少说心里话的人。请自行鉴别。)

千万不要频繁过激的去找TA,回避型一旦觉得你给TA带来压力和爱的勒索,就会想要回避、远离。

如果仍然想要继续关系,保持互动,可以尝试安全引导回避型消除表达障碍,表达自己。首先另一个人要明确表示:即使回避型完全表达自我,即使说出一些拒绝你的话,也不会伤害感情,伤害关系,才可能让回避型获得表达的安全感。渐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仅仅逼迫回避型面对面沟通说清楚,回避型会觉得这是争吵。是你在激发矛盾破坏关系,而这正是他们极力想要远离的。

比如可以换种方式,主动告诉回避型:如果你只能吃半碗饭就说出来,如果你还有别的安排不用勉强自己陪我,如果你需要独处时间提前告诉我,不用强撑,我并没有勒索你一定要答应我的每一个要求,没有强迫你一定要见面,一定要聊天,只是想要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如果你不愿意当面说,也可以发短信说,即使说了拒绝的话也不会失落,不会生气,不会责怪,不会争吵,不会不开心,而是为了彼此更好的相处。节省了饭钱可以做别的事,对两人都有益等等。

千万不要一个劲电话轰炸短信轰炸,逼迫回避型要面对面说清楚,那样只会让回避型更加不停的表演,自我压抑,强颜欢笑,直到回避型完全不愿与你见面,害怕与你见面而直接消失。最后两个人都受伤还不知道为什么。

另一种办法是:放低对亲密程度的需求。间歇式满足回避型和另一人。

比如尽量不要每天都要求联系见面,也许你是好意,只是想表达自己的爱。但因为回避型不懂拒绝,时间长了一定会想其他办法推开关系。这时候可以尝试,平时满足回避的独处需求,但是隔一段时间有一次比较大的活动满足另一人需求的方式。

比如用糖指代亲密互动。

普通人标准可能希望每天都吃糖,一天吃5粒,一周七天,一共35粒。少了会觉得是冷暴力。

但回避型标准是:周末两天,各吃一颗就好,一共2粒糖,就很满足,多了会牙疼,就想拒绝。但通常因为不敢直说还是勉强自己吃了35颗,但渐渐开始牙疼,渐渐就有牺牲感,总有一天牙疼超过忍受范围就会断然离开。(所以回避普遍喜欢异地,既满足基本的关系维持,但又不至于太亲密带来痛苦。)

这个时候可以尝试分配一下,比如周一到周五满足回避型,周末一次大型活动全全满足另一人消耗糖,再留有一些独处时间让大家恢复,也许一种办法。(也可能频率是一个月,两个月,视每个人回避程度不同。请自行判断。)

第三种方法:工作学习或事业上的合作,给回避型一个和你在一起的“合理化”的理由

因为回避型不理解你预期中轰轰烈烈浪漫情怀的爱,也感觉从中得不到什么快乐,所以对回避型来说,不存在因为纯粹的爱和喜欢而与你相处,和你相处回避型心里必然会建立一个“合理化”的理由。回避型觉得喜不喜欢不重要,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某种理由能够说服自己和你在一起。(简单来说就是,即使不开心不情愿的时候也至少有个理由说服自己。就像打工人明明不想加班,但20点后公司提供免费晚餐,22点后公司提供打车报销。。。)

对于回避型来说,这个理由可能是:TA在陌生的环境很孤独,而你是回避型唯一能够说心里话的人;你学习很好,能够和你一起学习提高考研成绩;能够和你一起能够有事业上的合作;能够跟你能够学到感兴趣但不了解的知识等等,总之和你相处可以带给TA一些收获,比TA孤独一个人要更“有意义”。

学习工作事业是回避型绝对不能碰的雷区,因为这是回避型自我价值认定的基础。平时开玩笑闹脾气,哪怕再不堪回避型也能够自我消化,用否定情绪的方式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第二天恢复正常。但是,一旦你对回避型的学习工作事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打扰考试,论文答辩,工作开会等等。一但有负面影响,回避型就觉得你带来的亲密勒索,损害了TA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时候回避型就会开始比较衡量你给TA带来的收获和勒索。当回避型觉得虽然不情愿,但至少有收获的时候,TA还会不断说服自己回消息接电话,哪怕做一些身为普通朋友应当做的事。但如果当回避型觉得你带来的勒索超过收获,或者本来就一点收获都没有的话,对回避型来说就缺少了和你相处“合理化”的理由。这时候即使TA再不舍,都没办法说服自己和你相处了。因为在回避型看来没有任何一丁点理由去继续了。

反过来说,假如你能够带给他学习上的帮助,工作事业上的帮助,比如“可以辅导考研”,“可以传授职场经验”,“可以介绍客户”,“可以一起做实验发论文”,“可以一起创业”,“可以分担某种困难”等等。总之,有你比TA一个人更好,那么回避型就有一个稳定的和你相处下去的“合理化”理由。这时候哪怕产生矛盾,爆发冲突,即使回避型离开了,也还有某个理由说服自己回头并保持联系。

再强调一次,仅仅针对回避型还没有完全拒绝你的情况下。如果TA已经完全消失,说明TA已经一点都不相信有你的生活会更好,一点都没办法信任你。不知道你要求见面是想说话还是吵架辱骂还是动刀子。那不管你再用什么方式联系,电话短信轰炸,激将法,恐吓,堵人,。。尝试跟TA说什么,都只会让TA越来越害怕,越来越坚定的认为:分开是做了正确的选择。如果TA再心软回头,自己只会更加像这样被强迫被勒索,甚至遭遇生命危险。。。这不是被迫害妄想,可以知乎搜一下“怎么摆脱前任纠缠不休”,案例不是少数。纠缠的人可能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感天动地的爱,但在被纠缠的人看来是恐吓和生命威胁。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说明你很幸运,交往都是有教养有分寸的人,但愿死缠烂打永远不出现在你身上。

是不是感觉很有道理?

我觉得吧,这些东西就是从理论的方面来分析我们的某种性格,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做好自己(ง •̀_•́)ง

回避型依恋的人拥有更高的共情能力对吗?

回避型依恋的人拥有更高的共情能力,这句话并不是完全绝对的。

只能说他们对于感情方面的问题只有回避依恋的心理。
拥有最低的共情能力
我觉得回避性依恋的人应该可以拥有更高的共情能力。
文章标题: 想问大家一个人是否能同时兼具回避型依恋和共情能力较高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qingganwenzhang/152192.html

[想问大家一个人是否能同时兼具回避型依恋和共情能力较高]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