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情感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国式亲子关系中,父母常提的「我是为你好」是从小对孩子的 PUA 吗

时间: 2022-09-29 22:00: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中国式亲子关系中,父母常提的「我是为你好」是从小对孩子的 PUA 吗

为什么有些人的父母总是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

柠檬发现有很多家长都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与成长,有的人就会有他自己的规划,对孩子也有相应的要求。但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要求并不一定就是他想要的,还可能因为父母某些强硬的要求而被迫放弃了自己所喜欢的事物。

就好比孩子喜欢篮球,父母不同意,为了孩子好让他去学钢琴,学画画;孩子开始上高中了,喜欢文科,但家长会认为男孩子选理科更有出路;好不容易孩子高考完了填志愿,家长同样会介入其中,让孩子选择自己起初就给他做好的选择。


类似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几乎从小到大都在替孩子做主,用的理由可能还是“我都是为了你好”。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父母打着“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话去干涉孩子自己的选择,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学习,无论是选专业还是工作,父母都要去强迫孩子去接受他们给的选择,这样看来也许孩子确实往父母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了,却不知孩子自己内心是不是真的愿意这么做,对他来说这样是不是就好的。

有的父母用“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来控制孩子,其实他的内心把自己当成是了孩子生活的总指挥,这样的父母总是在说“你要听我的,我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最好”但是这后面的隐藏意思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照办,因为这对你好”,或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自主选择能力时家长可以这样做,但是对于已经成长,有了自己思考能力的孩子,家长便无法再全权包办他的事情。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变得很极端,要么十分依赖家长,要么十分叛逆,第一种的孩子由于家长的长期包办,让他慢慢的丧失了自主选择的能力,什么事情都会习惯性的去依赖家长,第二种孩子会特别想要逃离父母的掌控,在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后,他们会叛逆会反抗,会通过各种激进的方式来追求自己行为的自由,因为家人带给他的只有压抑,而没有自由。所以孩子并不会感激你的包办而只会厌恶。

而这样做的父母却认为自己自己为孩子的未来付出了多少心血,孩子应该对我满怀感激,但其实这样的做法只是照顾到了父母自身的利益,真正的爱,是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自己去选择。


因此,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家长们不妨好好自我反思一下:“都是为了孩子好”对孩子真的好吗?同时也应提醒自己,不要用爱去过分限定了孩子的人生道路,孩子的生活要孩子自己去创造,哪怕他们在生活中走了弯路,撞的满头包,那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经历会让他们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

说这句话的父母,相对来说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作为成年人,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做事,毕竟孩子没经历那么多,父母为了孩子少走弯路,都会直接跟孩子说对错,也就有了“我是为你好”这句话。可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需要一个过程来判断事情的对错。身为父母,在自己的选择题上都有可能犯糊涂,更何况是孩子呢,所以很多父母就直接要给孩子以对错的直观表达。可是在孩子看来,他需要感受过程,而不是答案。其实可以给孩子一些方法,或者选择,让他自己判断,多沟通,孩子会选择对错的。
“我都是为你好”背后的含义,基本都指向了一种经验主义,即父母生活经验丰富,足以指导孩子的人生。可是以目前社会发展的速度来看,父母在过去积攒的经验已经无法指导当下的生活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个社会。在个人成长面前,过来人的经验主义几乎是无效的。很少有父母知道大学专业哪一个更好,也很少有父母能够对子女的职业方向给出有效意见。只可惜,很多家长对此并不自知。
可能父母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对孩子好,想要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所以总会把这句话放在嘴边。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所以当孩子还在上小学时,就开始给他报兴趣班,想培养他成为一个多面手,全能型的复合人才。家长总认为把最好的给孩子,孩子就能够好,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有时t家长做的,孩子不一定会接受,甚至还有排斥。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我都是为你好。他们经常听着听着就烦了,总觉得家长限制了他们很多,这样就出现了逆返心理。‍‍

父母总是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逼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那么父母这种对孩子好的方式真的是正确的吗?

现在父母总是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总有小孩子因为练钢琴练舞蹈而变得不开心,那么父母这样做到底是不是对孩子好?

我们都有这种相似的经历,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都是为你好。”话虽然这样说,可事情却往往并不是真的为“你”好。我当然可以理解父母,理解他们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式不对。

可问题在于父母是否真的理解自己的孩子想要做什么,喜欢什么?

其实父母所谓的“为你好”只是他们所自以为的“好”,并不一定真的适合自己的孩子。往往这种“为你好”还是带有强迫性质的,慢慢就变成了“不这样你就不会好”。孩子处于无奈,往往又会屈从于父母的意见。

父母高兴了,可是孩子却难受了。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选择,必然不会心甘情愿的去做。时间久了,再好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喜欢也不会做的很好。

当结果并没有达到父母所期望的“好”的时候,各种唠叨又开始继续了。而这时,孩子如果选择反驳,父母一定会给上一句:“你不喜欢干吗非要选这个,我们当时只是提个意见,你这么大了,连自己想什么都不知道吗?现在才知道不行了,当初干什么去了?就会埋怨父母!”

我当然知道父母是真的想为我好,但我也真的希望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做一些自己的决定。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对你好的方式叫我这是为你好。
小时候,他们对你好的方式就是给你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逼着你去学习各种不感兴趣的兴趣班。
上学的时候,他们对你好的方式就是逼着你学习,把你的课安排的满满的,周末也不让你出去玩。
毕业以后,他们对你好的方式就是让你找一个体制内的工作,拿着国家的金饭碗,然后劝你早点嫁人,早点成家立业。
你们说他们这是不爱你吗?只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对你好罢了。所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一直在猜测你需要什么,而你甚至把朋友圈都屏蔽了她们。
身为人子,我们也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好吧。小时候我们可能反抗不了父母的好,但是我们现在长大了,也别太对父母太反抗,父母也有心,别让他们太伤心了,那样就真正的算是狼心狗肺了。


许多父母本能的认为,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我生命的延续。

这种可怕的“爱”,意味着我对你堂而皇之的控制。孩子只要哪怕流露出来一丁点儿抱怨、渴望自己决定的愿望,父母会痛心疾首:“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还有什么不满意?你怎么这么不知恩!”

这种爱是一种枷锁,把你所爱的人逼到绝境。

父母在为孩子“好”的同时是不是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了呢?是不是孩子真正的原意去做这件事。希望在为孩子好的时候,要多与孩子沟通那样,多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灵活性的,太过强硬和逼迫性的态度,对孩子成长确实不利。

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们有些任性或错误,需要的是家长正确引导,不是强迫改变。整天把“我是为你好”挂在嘴边,更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作为父母无论做什么事表明什么态度,都应该以好的交流方式来解决,才是正确的。

不正确,一方面可能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可能让孩子产生了依赖性,依赖父母啥事都为自己安排好。

虽然我是这样说,但是如果我当了妈妈的话,我也会让孩子去参加补习班,但是呢我会让孩子自己选择,选择他感兴趣喜欢的。虽然给孩子报班不好,但是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严峻,只有多多培养孩子的兴趣,才会在以后减少孩子的压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爸妈总是把"为你好"挂在嘴边?

我妈经常对我说的话就是“我这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我这还不是为你好?“可是,我真的没看出来·····为我好,我喜欢的我想要的,能让我开心的,都不让我碰,只有学习,学习,学习····

曾经我以为这三个字是最自私的话,所以在看到或者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我都会选择去忽视,或者逃离现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发现这三个字包含着父母不善表达却又包含关爱的情感。

我们仔细想想,经常说这三个字的父母,有几个是饱学之士?没有几个吧,他们大多是未读几年书,甚至是文盲,他们这辈子最大的心得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自己已经无法改变了,所以只能把这种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但是由于不懂心理学,所以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容易让我们子女反感,甚至对抗。

想题主说是只有学习才能让父母开心,才能让他们不说那三个字。可是你想过为什么吗?为什么他们自己没什么文化,却念叨着让你努力读书呢?为什么他们要去阻止你年少时候的那些无聊兴趣爱好呢?

那是因为他们这辈子已经吃够了没有知识的亏了,他们不想你这一辈子重蹈他们的步伐,为了能让你们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付出了多少你可知道?笔者昨晚喝茶时听一个老板说:他孩子马上要中考了,现在家里的老大是儿子,回到家里连说话都不敢大一点声音了,如果孩子一句吵到他学习了,他立马就得跑出家门。他说,这辈子虽然赚了点钱,但是在孩子这里,他不想下一代像他这样辛苦了,他太能体会知识的重要性了,所以在孩子教育方面,他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几十年的烟瘾,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都戒了。

那些还在抱怨父母说这三个字的朋友,请不要再用反感的心态去面对父母了,毕竟你那是在伤父母的心。找个机会和父母坐下来,心平气和的交流,学习重要,但是也想劳逸结合。跟父母和平相处,家和才能万事兴!

因为他们是真的想你好啊,只是很多时候他们用错了方法,把他们的想法强加在我们身上,让我们觉得很累。


因为爸妈爱你所以才会把她们觉得对你好的事情让你去做,就像逼你去学习一样,真的,学习真的很重要,爸妈让你去学习不让你玩游戏,看电视他们也只是单纯希望你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好的未来。


记得我高三的时候,我爸没收了我所有的娱乐产品,包括不让我看电视,甚至晚上我弟弟在客厅看我只有回房间看书的份,并美其名曰为我好,我当时也是很气的,可是现在想想他确实是为我好。我现在巴不得我高三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然后考进我梦寐以求的大学。


父母的为你好和别人的为你好是不同的,他们是真心希望我们好的,如果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说为我们好的时候,那大部分我们可以给她们一个白眼让她们自己体会了。



父母是真真正正想要你过的好,所以才会整天把我这是为你好!为你好!为你好!放在嘴边!换做其他人还不愿意说呢。
但是父母这一辈人的想法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父母有的观念很老套,不懂得变通,而我们是随着时代变化的。 有些父母认为对你比较好的,但可能并不是很适合我们这代人。
所以才导致了有时候不理解父母的做法,甚至不认同,不接受还和父母反抗,所以父母才总会说我这是为你好。
父母说的为你好,是父母真的真的想为你好,父母想把他们认为最好的给他们的孩子,但这可能不是你想要的。
确实从某些方面来说,父母可能是比我们经验多,不想让我们走弯路。但是不碰碰壁又哪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呢?
父母说为你好的时候尽量听着,如果不赞同的话可以和他们交流,父母是真正想为你好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奇怪的事情,在你饿了就有香喷喷的饭吃,在你冷了就有温暖的棉大衣,在你没钱了就有皱巴巴的纸币塞到你手里,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父母。

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子女们将来的生活能过的好点,以至于他们经常在你的耳边唠叨:我做的这么多,都是为了你好啊,但是你却非常的不懂事,你喜欢在生气的时候推门而出,你喜欢在打游戏的时候对着他们破口而出。


其实你根本理解不了父母那句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好的那句话,你还是像以前一样逃课,像以前一样沉迷于游戏,还是依旧会在父母唠叨你的时候满脸的不耐烦,还是会在父母骂你的时候提高嗓门的骂回去。直到有一天你长大了,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在外面辛苦的挣钱供着孩子上学,终于孩子上到了初中了,你本以为自己负担轻了,但是孩子的青春期到了,逆反心理也来了,你看着一个乖乖的孩子变成了玩世不恭的样子,你骂着他走你的路,你说:我这样都是为了你好,你沉默了,你发现你的孩子变成了当初的你。

所以我觉得孩子真的得要去体谅父母,父母口中的对你好,那是真的对你抱着希望,用实际行动的好。

爸妈出发点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但是方式可能不太适合孩子。


毕竟好的方式并不单一,但是父母认为的,可能过于单一了。


以父母角度来谈一下。


“我吃过的盐的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些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支撑这些话的背后就是经验之谈。


父母毕竟比我们多经历了几十年的事情,经验可谓是比我们丰富很多。他们从几十年的经历,悟出来的道理,对我们进行劝诫。一句为你好,就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说出来的话。父母当然希望孩子,少吃亏,少走弯路,少犯错,做一些合适的选择。


什么是合适的选择,什么是应该做的,父母认为的这些很多并没有错。父母说这些,当然是为了孩子好,因为孩子还小很多还都不懂,不能作出判断。


以孩子的角度来看,父母说为你好,并不是为我们这些孩子着想,很多人觉得父母是捆绑式思想,自我感动而已。


因为父母觉得合适的,孩子不做,那就是不好。他们没有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去理解孩子的思想。


我认为,这是父母对孩子以爱之名的道德式绑架。并且父母并不自知的那种,我觉得父母说出为你好之前,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多注意沟通。

大家对于父母的“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怎么看?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或许是真的“为了你好”。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他们所说的为我们好,未必就是一种为我们好!

父母们有父母们的想法,同样的,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想法。也许,在他们看来是对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而言,那,未必就是对的!父母的思维,可能会跟我们有出入,这是正常现象。毕竟,他们的年代与我们的年代所经历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方法,对于我们而言,同样,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虽是这样,但他们的出发点,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不论他们怎么样,他们,都希望我们可以好好的,可以成功!所以,在面对父母们所说出“为我们好”这句话的时候,不要跟他们理论更不要吵架。

也许,等我们成为父母之后,也会不可避免的说这句话。到那个时候,你也许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当然,父母的建议也是错的时候,而这就需要你来判断了。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怎么做,要去取决于你自己了。

而是要在听从他们所说的基础上,自己加以思考。不管父母们如何去说,但是最后去做的人,仍然是你!哪怕父母们把话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但是最后要去那件事情的人,要去执行的人,是你自己!

我们可以简单的跟父母说明情况,然后经过思考之后,再决定要如何去做那件事情。毕竟,和父母直接最后的交流是沟通。

父母的”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其实是一种道德绑架,你认为的对我好,不一定是我喜欢的。父母也不能强迫子女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总是说为了我,其实你一点都不关心我到底想要什么,只是用你的想法来支配我。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背后其实隐藏着2个暗示。第一,它暗示这哪怕你是一个有判断能力的成年人,但你是不知道你是怎样选择才是对你好的,可是我知道。

换句话说,我比你还要了解你自己,但是古语有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在圣贤眼中,一个人甚至无法猜测出一条鱼到底快不快乐,现在却有人告诉你他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父母,在潜意识当中已经非常排斥这句话了。

而这句话的第二个暗示,就是它暗示了我有权利决定你的人生,但是就算是自己的子女,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最终决定未来的路怎么走,还是要靠他自己去选择,做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你的儿女:孩子,无论未来你的路走的多坎坷,你只需要知道,家里的门永远为你打开。

这些打着“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教导孩子的父母,都是有着极强的控制欲,而这种控制欲也在潜移默化的把孩子变成一个长不大,没有主见不能独立的人。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当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中。父母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给自己的孩子规划未来,并告诉孩子我们是为了你好,不会害你,这些孩子知道自己被父母掌控着却又不敢摆脱。

他们认为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去怨恨和指责自己的父母;虽然自己很受伤也很不幸,但那不是父母的错;或是经年累月的认知与行为习惯令他对父母的畏惧成为了一种本能。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子女,即受到了幼儿不该承受的父母在情感和行为上的实质伤害,又要忍受潜意识里怨恨父母的负罪感,还要承受那些未能发泄出去的愤怒的对内攻击。

不是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人看起来活得很好啊,衣食无忧的应该很开心,可他怎么就是快乐不起来呢?是啊,他为什么快乐不起来,因为他没有自由,都说家是避风港,可是对于这些人来说,家是一个牢笼,回到家就相当于失去了自由。

不可否认的说,这些父母已经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了伤害,不管他们初衷是什么,但是结果是伤害。

父母的初衷的确是为了我们好,只是他们认为的好对我们来说并不一定是“好”。

在父母那个年代,科技也不发达,而且绝大多是人都是比较贫困的,吃了不少苦。但是近几年科技发展的太快了,父母的思维根本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他们思维的很大一部分都还停留在过去,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更是如此,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变得很差。但是我们不同,接受能力比他们强太多,也可以说是时代下的产物,从小接触的事物不同了,所以理解的也就不一样了。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尤其是在中国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父母总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寄托、精神的延续,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会要求我们去按照他们的思维走。一旦我们偏离了他们给的路线,就会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更有甚者把孩子不顺从自己意愿的行为称作“不孝顺”。在中国不孝顺可以说是一个招人唾骂的罪名,很多孩子在这个罪名面前屈服了。

其实之前我在别的帖子也看见类似的内容。总觉得真的是把“爱”的定义给扭曲了。把“爱”等同于“顺从”。

而且他们的思维的确过于陈旧,以至于落后。之前我在天涯里看见一个帖子,说一些老人总是见不得现在年轻人好。动不动就是:“你还怎么怎么样,我那时候------”就平心而论,不管出发点如何,但现实所表现出来的的确是这种现象。家里老人,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我们无论是买什么,还是玩什么,总觉得不值,做什么都认为贵。我们平时买的东西就认为无用,花冤枉钱;下饭馆就是浪费,总说现在社会怎么怎么不公平,怎么怎么不好,赶不上他那时候。。。。。等等诸如此类。而且我们做什么,他都会去给你安排,一旦不同意,“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又出现了,殊不知他们所了解的世界与现状截然不同。

如果按照他们的思维:买什么都不值,那好,我们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都不买,中国各行各业是不是都要到倒闭了?下岗的工人都去干什么?怎么赚钱?买什么都嫌贵,是不是需要成本价卖你?如果只卖成本价,是不是人工费、租的地皮等等费用都由老板自己掏?那谁还去卖?谁还去生产?总觉得你那个年代好,是不是写信就可以了?还研发手机干什么?航天飞船、卫星、火箭等高科技也不用研发了吧?等等。。。。。。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我认为不需要的就是没必要的。根本不想后果,这是多么的自私!


”我都是为了你好”,言外之意就是:我经历了那么多,不听我的你就得吃亏,还不孝顺。可仔细想一想,是这样嘛?当然我不全盘否定,有些建议是有用的,但有些建议是无用的,建议始终是建议,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判断,而且孩子的正确价值观是从小教育来的,我所说的自己判断的前提是从小良好的正确教育,并不是所谓的放纵不管。

父母也是为你操心,为你好,但是也不能盲目听父母的,放弃自己的本心。

中国文化也导致我们父母对“爱”有很深的误解,以为付出就是爱。却不知,付出是对人成长的能力剥夺,当长大的儿女缺乏独立与爱的能力时,反责怪儿女无用。他们如何不是在无意识层面,想方设法拴住儿女在身边,以使自己永远地占有和拥有呢。

由此,才有了那牢不可破——共生关系的强迫性重复。即便现在是隔代分家了,却也普遍存在,人在婚姻新家,心在原生家庭,或是进入婚姻后,彼此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原生父母,渴求或索要被爱、被关心,双方上演着共生依赖的幕幕情节。

进一步理解,父母做不到“放下”儿女,正缘由他们世世代代被形成的那份感受:与儿女共生才有存在感、重要感。这样的家庭以及家教,令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有共同的不舒坦:压抑,不自由。

对此我们应有所反省:父母以错位的角色和理念,去教育(不如说控制)孩子,孩子可能不幸成为他们“好心”的牺牲品——心理发育滞缓、物质依赖、抑郁症等心理障碍者。

那些心理未长大的成年人,无论在建立亲密关系的初期,还是结了婚,都有可能因为不断被激发、被唤起的他们那极为熟悉的“共生依赖”感,驱策他们死心塌地寻找、索取“被关爱”。我们也可熟悉地预测,这关系下去的后果,多半是失意、失衡、甚至失去亲密关系。

也正是这句话和背后的良苦用心,给了很多父母迷之自信,认为自己为孩子做的一切选择,都是对的。但实际上,父母需要跳出这种固有思维,多给孩子空间,少给自己加戏。

一种变相的道德,孝心绑架。

每个人都有私心,并不是说我们是母子我就没有私心了,我姐就是特别让我能看透这一切的一个人,她有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小侄女,从她出生到现在,也的确是什么最好的都给了她。

吃的穿的都是进口,哪怕自己穷也不能穷到孩子,这样一个在每个人眼里都是好母亲的她,也是有私心的,比如她会给小侄女买最贵的奶和零食,为了她更健康的成长,所以每次会以给她买东西的借口顺便买了自己想吃的零食。

所以我有时候觉得,对她来说有时候孩子变成了她有利的武器,比如我放假回家,她不想洗衣服我也不想洗,但是她会让小侄女求我洗。

这时候如果我还是不洗,她会发火,小侄女会哭,然后会说我不洗就不洗把孩子弄哭干什么,就这样我被迫变成了一个不义的人,而她此时此刻永远不会去想那些衣服没有一件是我的,此之前已经给她拖好了地,她可能自己没有意识到把我当成了免费的劳动力,反而以自己忙,孩子需要人照顾为理由道德绑架我,这是她的私心。

同样,有时候“我这样也是为了你好”真的很不道德,很不尊重人,不管是孩子还是谁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要做的事,并不是你认为好的他们就能接受。反而这样道德绑架孩子只会让他的性格更加软弱无骨,没有自己的思想,想想国外的家庭教育从来都是自己去探索,成长,所以就算他们学习不是很好,确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待人处事更加开放自如。

其实刚开始写的时候还有点懵,后来越写越讨厌这句话,因为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希望现在的父母不要再用这句话去干预孩子的思想和生活,我相信当你给他足够的自由之后,自由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向往的事,也就不怎么会有叛逆发生。

文章标题: 中国式亲子关系中,父母常提的「我是为你好」是从小对孩子的 PUA 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qingganwenzhang/151500.html

[中国式亲子关系中,父母常提的「我是为你好」是从小对孩子的 PUA 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