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情感文章 > 文章正文

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可能的表现是什么

时间: 2022-07-22 22:01:2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可能的表现是什么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是什么?

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活动;

2、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

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4、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的先占观念;

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

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

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

形成原因

一些理论学家认为,生物化学方面的异常、易患病的基因、习得性恐惧(learned fears)、令人不安的思维方式(upsetting thought processes)是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

但在这些原因和这种障碍之间的直接因果联系是否存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性研究的检验(Barlow,2001)。

许多学者认为,有这种障碍的人所具有的羞耻感,是由于童年时期的内心经历和父母训斥造成的。他们发现,如果经常遭受父母的嘲笑,孩子就会将这种屈辱的经历内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也不相信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

在一项研究中,具有这种障碍的病人比控制组的被试更多地回忆起在童年时使自己感到受挫的家庭气氛,以及不会认为父母爱自己或为自己感到骄傲(Barlow,1995)。

但对这个研究结果的解释需小心,因为这是一个回溯性的研究,是依靠被试的回忆报告所得到的结果。也许病人正是由于对他人如何对待自己非常敏感,所以其回忆报告的情况可能距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距离。但这个研究结果对于我们今后更多地了解这种障碍的原因还是有意义的。

扩展资料:

摆脱“回避型人格”

在宋广文看来,有关“回避型人格”的话题被刷上热搜,说明不少人关注到或者想摆脱此类不甚理想的人际交往生活状态。对父母而言,应该从小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恰当表达情感,形成比较正确的自我认知。

“如果觉得自己的‘回避倾向’很严重,就要及早寻求心理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针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自卑等问题,也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彭凯平提出,第一,面对自卑感,可以通过对自身天赋和独特魅力的发掘,去战胜它。

“第二,克服懦弱胆怯的心理,有一些技巧可以利用,比如主动打招呼、第一个发言等等。”彭凯平认为,勇气是可以被塑造、培养出来的。

爱是人类具有的一种积极心理,对消弭内心的孤独感有重要作用。他说,培养美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社交网络,并能从中获得支持和愉悦感,也是战胜“回避”行为的重要方法。

不要过多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有价值的人生也不是只有一种。彭凯平认为,社会需要具有各种天赋的人才,我们要相信,一生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具有足够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当我们获得足够的爱和支持,“回避”这种行为,自然会消散大半。

参考资料:

新华网-“回避型人格”,因何害怕与别人打交道?

百度百科-回避型人格障碍

1、回避特征:

因为他们内心极度敏感,一点小小的隔离变会让他们非常的痛苦。但是他们处理这种痛苦的方式却是赌气和回避。盲目的认为只要自己一言不发,沉默不语就会引起对方的注意,从而使对方关注自己。有时候这些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大多数时候,回避型依恋人格者只能独自承受回避带来的更大的痛苦。

2、依恋特征:

他们渴望能和自己亲近的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但这往往是不现实的。如果他们和自己亲近的人稍稍分离。很容易面临情绪崩溃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他们不能正确的解决自己内心中的这种情感和人格问题,久而久之,产生的后果也可能会比较严重。

扩展资料

形成原因

一些理论学家认为,生物化学方面的异常、易患病的基因、习得性恐惧(learned fears)、令人不安的思维方式(upsetting thought processes)是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但在这些原因和这种障碍之间的直接因果联系是否存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性研究的检验(Barlow,2001)。

许多学者认为,有这种障碍的人所具有的羞耻感,是由于童年时期的内心经历和父母训斥造成的。他们发现,如果经常遭受父母的嘲笑,孩子就会将这种屈辱的经历内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也不相信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

回避型人格的人在感情中有什么特征呢?

依恋是儿童最早的社会关系,依恋有几种类型?其表现如何

宝宝的依恋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A型(回避型):约占20%,这个类型的宝宝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不过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
(2)B型(安全型):约占70%,当最初和母亲在一起时,这个类型的宝宝很愉快地玩,当陌生人进入时,他们有点警惕,但继续玩,无烦燥不安表现。当把他们留给陌生人时,他们停止了玩,并试图找到母亲,有时甚至哭。当母亲回来时,他们显得比以前同母亲更亲热。当再次把他们留给陌生人,宝宝很容易被安慰。
(3)C型(反抗型):约占10%,这个类型的宝宝显出很高的分离焦虑。同母亲分离后,他们感到强烈的不安。当再次同母亲团聚时,他们一方面试图主动接近母亲,一方面又对来自母亲的安慰进行反抗。
不同的依恋类型影响着宝宝在其它方面的行为。例如:B型宝宝倾向于和父母有良好关系,他们常遵守规则,也愿意学习新的东西,这类宝宝比较容易适应新环境。C型宝宝则经常用焦虑和反抗来对待父母的帮助,母亲刚刚回来时,他可能会用尽所有时间在同母亲生气和亲呢之间交替,而不是同母亲玩。
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通过创设“陌生情景”,通过观察和分析婴儿在陌生情景中的行为表现,将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这类婴儿在母亲在场时能安逸地游戏和探索,母亲离开时情绪出现困扰,但母亲回来后很快又恢复平静。他们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能顺利地与陌生人交往,多数婴儿都属于这一类型。 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也称无依恋,这类婴儿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也并不表现出分离焦虑,实际上这类婴儿并未形成对人的真正依恋。 矛盾型依恋(resistant attachment):也称抵抗型依恋,这类婴儿似乎离不开母亲,时刻警惕母亲的离开,母亲离开时极度痛苦和反抗,每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母亲返回后对母亲的态度又很矛盾,既想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在母亲亲近时生气地拒绝和反抗。 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依恋的第四种类型,混乱依恋(disorganized attachment),也称不安全一解体型依恋,这类婴儿在陌生情景中表现出杂乱无章和缺乏组织的行为,表现出最大程度的不安全感,对抚养者表现出恐惧、过分任性。 只有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的、积极的依恋,其余都是不安全型依恋,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研究表明,回避型依恋的儿童易成长为具有反社会性和攻击性行为的个体,抵抗型依恋的儿童易表现出退缩性行为,混乱依恋的儿童易发展成为精神障碍患者。

依恋人格分几种

首先,请在安静的环境下完成以下自测量表:
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较不符合,3代表不能确定,4代表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1.我发现与人亲近比较容易。( )
2.我发现要我去依赖别人很困难。( )
3.我时常担心情侣并不真心爱我。( )
4.我发现别人并不愿像我希望的那样亲近我。( )
5.能依赖别人让我感到很舒服。( )
6.我不在乎别人太亲近我。( )
7.我发现当我需要别人帮助时,没人会帮我。( )
8.和别人亲近使我感到有些不舒服。( )
9.我时常担心情侣不想和我在一起。( )
10.当我对别人表达我的情感时,我害怕他们与我的感觉会不一样。( )
11.我时常怀疑情侣是否真正关心我。( )
12.我对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感到很舒服。( )
13.当有人在情感上太亲近我时,我感到不舒服。( ) 14.我知道当我需要别人帮助时,总有人会帮我。( ) 15.我想与人亲近,但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 )
16.我发现我很难完全信赖别人。( )
17.情侣想要我在情感上更亲近一些,这常使我感到不舒服。( )
18.我不能肯定,在我需要时,总找得到可以依赖的人。( )
请测完自行统计分数
请测完自行统计分数
具体来说,成人的四种依恋类型如下:
第一种是安全型(secure)或安全—自主型(secure-autonomous),和儿童的安全型依恋基本相同。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
安全型依恋是一种稳定和积极的情绪联系,以爱情关系中的关怀、亲密感、支持和理解为标志。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友好、善良和可爱的人,也认为别人普遍是友好、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他们十分容易与其他人接近,总是放心地依赖他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一般来说,他们既不会过于担心被抛弃,也不怕别人在感情上与自己过于亲近。无论我们自己的依恋方式属于哪一种,找到一个安全依恋型的人做自己的伴侣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第二种是痴迷型(preoccupied),这是给予焦虑—矛盾型的新名称,因为这种类型的人依赖于他人的赞许来获得内心的安适坦然,所以他们过度地寻求认同,沉溺于人际关系。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值得爱的和没有价值的,但是他人是可接受的,总是努力赢得他人的接纳,并以此支持消极的自我形象。
痴迷型依恋的特征是对人际关系怀着混合的情感,这就使人处于爱、恨、怀疑、拿不起、放不下的冲突情感之中,导致一种不稳定和矛盾的心理状态。通常,痴迷型的人总觉得自己被误解和不受赏识,认为自己的情人和朋友都不可靠,不愿意与自己建立持久的关系。矛盾依恋型的人担心他们的恋人并不真正爱自己,或者会离开自己。因此,他们一方面希望能与自己的恋人极为亲近,另一方面又对恋人是否可靠和可信满腹猜疑。
第三种和第四种依恋类型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回避型”。
回避型依恋常常表现出惧怕亲密关系和拒绝信赖别人的倾向。回避型依恋的人往往在关系未能向好的方向转变之前就开始退缩,他们对爱情多疑且冷淡,认为别人不可靠或过分急于要承诺。结果是,他们觉得难以完全相信和依赖别人,只要有人试图在感情上亲近他们,他们就开始紧张。从根本上讲,他们在回避亲密的关系。
恐惧型(fearful)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是消极的,这种类型的成人可能出于害怕被拒绝而极力避免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虽然他们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更担心自己因此离不开别人,而一旦建立了亲密关系,又往往会过度担心伴侣会离开自己,整天提心吊胆。有时想到与伴侣亲密相处时他们就会感到恐惧。
而疏离型(dismissing)的人对个人的看法相对积极(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是认为他人会拒绝自己,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这种类型的成人会以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来作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手段。他们拒绝和他人相互依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他们会更关注替代选择,会留心任何可能的其他爱情选择,更容易被新结识的人所吸引。同时,他们往往希望将来的伴侣不给他们提供帮助,因为他们不打算反过来做任何报答。
整体而言,安全依恋是以个体能够流畅地表达与依恋相关的经历和情感为特征的,安全依恋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相似经历和情感,而不安全依恋是以防御性地拒绝或不能够整合与依恋经历有关的各种信息为特征的,这会导致个体与他人之间沟通不畅、对他人抱有消极期待以及自身社会功能出现问题。
之后,Brennan, Clark, & Shaver(1998)用维度法来考察依恋风格, 他们认为, 依恋类型可以被概括为回避亲密和忧虑被弃两个维度。
回避亲密(avoidance of intimacy)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会影响人们接纳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的难度和信任程度。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舒心和轻松的人,回避亲密的程度就低;而与伴侣亲密接触时烦躁不安的人,其回避亲密的程度就高。
焦虑;疏离型——高回避、低焦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文章标题: 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可能的表现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qingganwenzhang/145102.html

[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可能的表现是什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