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情感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而缺爱,那可以用他人的关爱与温暖来代替缺失的爱,来自我安慰吗

时间: 2022-06-29 13:00: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如果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而缺爱,那可以用他人的关爱与温暖来代替缺失的爱,来自我安慰吗

缺爱的人该如何自救?

1.从小缺爱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根据依恋理论,那些从小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体验过爱和尊重感觉的孩子,长大后内心是安宁的、平静的,这是安全型依恋模式,但是,如果父母不称职,他们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虐待孩子,孩子就会恐惧不安,缺乏安全感,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即使长大后,他们的内心仍旧是匮乏的,不安的,而且,这些成人的心理特征还停留在婴儿阶段。这会让他们处于恶性自恋,而这就是“坏”或“邪恶”的根源。一般来说,正常自恋是一种防卫现象,可以保持自我不受侵扰的本能,但如果一个人处在恶性自恋,就是在维护病态的自我,因为一个人要不断突破自我的界限,获得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而不是死死抱着婴儿时的自我存活。就像那些动辄就发火,希望周围人都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人,他们很可能是从小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才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和别人的生命。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恋性暴怒,这种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意志。2.从小缺爱的人,可能活在谎言中前面说了,从小缺爱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而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不会轻易相信别人,所以很可能会说谎。斯科特·派克曾在《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一书中说到他的一个来访者雪莉,就是习惯性撒谎的人。她从不和作为心理医生的他说实话,归其原因,她是一个从小缺爱的人,也是渴望爱的人。或许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我们很难走近他们,和他们相处时,总觉得隔着什么,他们的防御心很强,我们总是猜不到他们的真实想法,说话和做事喜欢遮遮掩掩,其实这样的人,很可能是从小缺乏安全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坚持保持这种不坦诚相对、蓄意隐瞒的应对方式,目的是为了控制局面,让自己拥有安全感。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很难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所以,他们的内心依旧是孤独的、缺爱的。3.从小缺爱的人,可能以爱的名义控制别人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就想去控制外面的一切。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很可能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对方。比如,那些走进恋情,内心极度渴望爱的女生,很容易用力过猛,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爱对方,愿望为对方付出一切,而她们这样做的内在逻辑是,"我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爱我",而这样的爱,就变成了强加和控制。因为真正的爱,是出于自愿。更重要的是,她们自认自己付出的爱,就是对方需要的,完全不考虑对方的真实需求。这和“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相似。其实,她们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爱,还希望控制给她爱的人。可见,从小缺爱的人,会变得喜欢控制别人。4.正视过去,才能拥有未来从小缺爱的人,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他们很可能活在谎言中,也容易以爱的名义去控制他人,这样他们就变成了坏人,那么怎样走出这种“坏”呢?首先,正视过去,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状态,和过去有关。正视过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看见”过去,而“看见”就会起到疗愈的作用,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反思过去,就是改变的开始。
1.从小缺爱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

根据依恋理论,那些从小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体验过爱和尊重感觉的孩子,长大后内心是安宁的、平静的,这是安全型依恋模式,但是,如果父母不称职,他们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虐待孩子,孩子就会恐惧不安,缺乏安全感,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即使长大后,他们的内心仍旧是匮乏的,不安的,而且,这些成人的心理特征还停留在婴儿阶段。

这会让他们处于恶性自恋,而这就是“坏”或“邪恶”的根源。

一般来说,正常自恋是一种防卫现象,可以保持自我不受侵扰的本能,但如果一个人处在恶性自恋,就是在维护病态的自我,因为一个人要不断突破自我的界限,获得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而不是死死抱着婴儿时的自我存活。

就像那些动辄就发火,希望周围人都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人,他们很可能是从小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才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和别人的生命。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恋性暴怒,这种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意志。

2.从小缺爱的人,可能活在谎言中

前面说了,从小缺爱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而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不会轻易相信别人,所以很可能会说谎。

斯科特·派克曾在《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一书中说到他的一个来访者雪莉,就是习惯性撒谎的人。她从不和作为心理医生的他说实话,归其原因,她是一个从小缺爱的人,也是渴望爱的人。

或许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我们很难走近他们,和他们相处时,总觉得隔着什么,他们的防御心很强,我们总是猜不到他们的真实想法,说话和做事喜欢遮遮掩掩,其实这样的人,很可能是从小缺乏安全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坚持保持这种不坦诚相对、蓄意隐瞒的应对方式,目的是为了控制局面,让自己拥有安全感。

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很难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所以,他们的内心依旧是孤独的、缺爱的。

3.从小缺爱的人,可能以爱的名义控制别人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就想去控制外面的一切。

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很可能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对方。

比如,那些走进恋情,内心极度渴望爱的女生,很容易用力过猛,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爱对方,愿望为对方付出一切,而她们这样做的内在逻辑是,"我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爱我",而这样的爱,就变成了强加和控制。

因为真正的爱,是出于自愿。

更重要的是,她们自认自己付出的爱,就是对方需要的,完全不考虑对方的真实需求。

这和“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相似。

其实,她们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爱,还希望控制给她爱的人。

可见,从小缺爱的人,会变得喜欢控制别人。

4.正视过去,才能拥有未来

从小缺爱的人,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他们很可能活在谎言中,也容易以爱的名义去控制他人,这样他们就变成了坏人,那么怎样走出这种“坏”呢?

首先,正视过去,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状态,和过去有关。

正视过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看见”过去,而“看见”就会起到疗愈的作用,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反思过去,就是改变的开始。

承认过去,直面当下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发生的也都发生了,无论童年经历了怎样的阴影和挫折,你都无法回过头去改变了,那不如就承认它,就正视它,就坦然面对它。

要紧的是现在和将来,不要再想着去弥补,而是怎么过好现在的自己。

通常缺爱的人会寻找一个能给足自己安全感或者能够填补自己不圆满的人,例如女孩子会找比自己大很多的男生,而男生则会找比较成熟的女性作为恋爱对象。

如果拿着这种心态去谈恋爱,那么迟早会出问题,因为你对另一半的期望很高,希望对方能够满足自己感情的需要,但其实对方并不一定能理解你,时间一长真的会出问题,会对你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你要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要做一个可以和对方携手并进的人,要和对方平等相待。

缺爱的人如何“自救”呢?唯有接受和改变。

就像伊能静在印度上重生课程后,学会的那三件事一样:

承认你的父母不爱你;
阻断来自你父母不健康的原生家庭;
开启你自己新的健康的原生家庭。
接受原生家庭不完美的一面,与过去和解,才能真的重生。

除了靠自身能力去改变,还能依托于一段好的婚姻解救。

其实,孙俪的原生家庭并不完美,12岁时,父母离异,往后的日子,都是母亲一个人既当妈又当爹的在照顾着她。

孙俪内心非常渴望父爱,但却得不到满足。加上心疼母亲的处境,她对父亲的怨恨与日俱增,和父亲的关系多年来不和。

文章图片6
后来,直至她遇到了邓超。

邓超用语言感化她,用行动温暖她。在爱情的滋润下,孙俪终于鼓起了勇气,与父亲和解,也活成真正自己想要的幸福模样。

缺爱的人在为人父母后,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又能做些什么呢?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下面这样一句话,深以为然。

“一个母亲给孩子留下的财富,有两点特别珍贵:

一是开心相伴的幸福回忆;

二是推动周围社会环境变得更加良性。”

父母的爱,是安全感的基石;而社会良性,则是安全和幸福的延伸。

文章图片7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再去重新选择,但再生家庭,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最后,愿所有童年不被爱的人,都能和伊能静一样,从原生家庭的痛中走出,热爱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同时,能在为人父母之时,给予自己孩子最好的爱,让孩子活出幸福的样子。

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孩子带来更多的关爱,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并且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因此一个家庭的环境和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而一个冰冷破碎的家庭,给不了孩子太多的关爱。只会摧残一个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失去童真,变得孤独而压抑。那么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
  1、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如果一个人没有安全感的支撑,将会很大程度上失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以及增加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往往自尊水平也会比较低,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陪伴、经常被打骂甚至家暴等,则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内向、敏感和缺乏安全感,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心理扭曲,走上不归路。也会常常感到莫名的恐慌和无助,认为自己必然会受到伤害。对这样的孩子来说,成功或失败、快乐与难过都是不可控的。比如,在进入新的恋情后可能会毫无理由地觉得,对方总有一天会突然离开或是出轨,而自己无法做任何事来阻止悲剧的发生。
  2、心理上比同龄的孩子独立和成熟的更早:这样环境下的孩子大部分情况下喜欢自己独处,不习惯和别人结伴而行。同学说会给人一种很高冷的感觉。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一些很深刻的问题,缺爱的人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冷漠吧,骨子里透着的冷漠。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表现出来。而且这种缺陷容易对任何的事物都不抱任何希望,想法很悲观。
  3、面对事情容易选择逃避,考虑问题和事情容易理想化:在遇到逆境、矛盾或危机时,总会希望问题可以自行消失。在自己看来,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逃离。比如,如果结婚后如果感到不适应,可能会选择一心扑在工作上,长期疏远家人。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能选择酗酒,或用其它成瘾行为来麻痹自己。对这个世界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当自己觉得他人或者外部世界是好的时候,容易对此有着过于极端美好的评价,但又会在发生一点不如意时,就感到巨大的覆灭和理想的破碎。
  4、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情绪失控,即使受到很小的挫折,也会感到非常焦虑或不安。自己可能会无法自控地大发脾气、砸东西,甚至做出自伤或伤害他人的举动。

1.敏感:高敏感的人更容易捕捉细节,能够细腻的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并被某种情绪所困扰,做事情小心谨慎,反复思量。

2.多疑:对伤害耿耿于怀,容易抱怨指责别人,往往别人的一句话会过度解读。

3.不自信:做什么事之前都先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认为自己不配获得幸福。

4.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害怕改变,有控制欲,依赖别人,他们不爱自己也否定别人的爱,不断想要跟全世界证明自己。

这些性格特质具体融入到细枝末节的生活中,会呈现出三种状态:

一种是要很多很多的爱,对爱的极端渴求;

一种是对别人的爱极其冷漠,宁愿伤害别人,不能让自己受伤;

还有一种是不会表达爱,明明很爱却说不出口、言不由衷。

要很多很多的爱,对爱的极端渴求。(不自信﹥敏感﹥缺乏安全感)

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父母足够的关爱,没有看到过父母足够的相爱,所以这部分人心里会有个大的缺口,需要用大量的爱来填满。

于是对爱的追逐,成了缺爱孩子人生的终极目标。

他们往往在生活中非常不自信,表现为“讨好型人格”,《奇葩大会》上,蒋方舟曾说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原因是“我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是啊,讨好型人格的人不愿拒绝、委曲求全、降低自我,不过是为了让别人都来爱我。未曾得到过爱的满足,所以即使不快乐也要假装很幸福。

原生家庭缺少爱的滋养,就像小树不能接受足够的阳光雨露,长成苍天大树的可能性极低,要么是半路夭折,要么就是长得歪歪扭扭。
缺爱的家庭培养出bai的孩子,通常不懂爱、不会爱、不理解爱,“爱du”的能力极度匮乏。
缺爱的孩子会出现以下性格特质:
1、敏感:高敏感的人更容易捕捉细节,能够细腻地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并被某种情绪所困扰,做事情小心谨慎,反复思量。
2、多疑:对伤害耿耿于怀,容易抱怨指责别人,往往对别人的一句话zhi过度解读。
3、不自信:做什么事之前都先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认为自己不配获得幸福。
4、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dao优柔寡断,害怕改变,有控制欲,依赖别人,不爱自己也否定别人的爱,不断想要向全世界证明自己。
这些性格特质具体融入到细枝末节的生活中,会呈现出三种状态:
一种内是想要很多很多的爱,对爱极端渴求;
一种是对别人的爱极其冷漠,宁愿伤害别人,不能让自己受伤;
还有一种是不会表达爱,明明很爱却说不出口、言不由衷。
所以一个缺爱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在“爱”的理解和感受上,一容定会远远逊色于沐浴在爱的阳光下长大的孩子。所以,最好的家庭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然后父母都爱孩子
缺爱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虽然不一定一定缺爱或者是性格缺陷,但是这种家庭培养出的孩子还是有大概率的性格缺陷的,首先第一点他们长大后面对爱情或者是婚姻可能会自卑畏首畏尾;其次有可能是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情态度相对冷漠;最后一点这种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叛逆更严重,因此我们一定要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温暖的家庭,这是自己对他们的爱所能够做的最基本的!
1、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如果一个人没有安全感的支撑,将会很大程度上失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以及增加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往往自尊水平也会比较低,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陪伴、经常被打骂甚至家暴等,则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内向、敏感和缺乏安全感,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心理扭曲,走上不归路。也会常常感到莫名的恐慌和无助,认为自己必然会受到伤害。对这样的孩子来说,成功或失败、快乐与难过都是不可控的。比如,在进入新的恋情后可能会毫无理由地觉得,对方总有一天会突然离开或是出轨,而自己无法做任何事来阻止悲剧的发生。  
2、心理上比同龄的孩子独立和成熟的更早:这样环境下的孩子大部分情况下喜欢自己独处,不习惯和别人结伴而行。同学说会给人一种很高冷的感觉。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一些很深刻的问题,缺爱的人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冷漠吧,骨子里透着的冷漠。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表现出来。而且这种缺陷容易对任何的事物都不抱任何希望,想法很悲观。  
3、面对事情容易选择逃避,考虑问题和事情容易理想化:在遇到逆境、矛盾或危机时,总会希望问题可以自行消失。在自己看来,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逃离。比如,如果结婚后如果感到不适应,可能会选择一心扑在工作上,长期疏远家人。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能选择酗酒,或用其它成瘾行为来麻痹自己。对这个世界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当自己觉得他人或者外部世界是好的时候,容易对此有着过于极端美好的评价,但又会在发生一点不如意时,就感到巨大的覆灭和理想的破碎。  
4、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情绪失控,即使受到很小的挫折,也会感到非常焦虑或不安。自己可能会无法自控地大发脾气、砸东西,甚至做出自伤或伤害他人的举动。

缺爱的人的性格特征

1、缺乏安全感

一个没有被极度宠爱的人,内心是干涩的。童年也好、婚姻中也罢,缺爱的人最典型的是安全感不足。容易焦虑、担心、惶恐,害怕,这样的情绪很容易产生。

那么安全感不足在每个人身上的行为表现是不同的,有人会表现出很歇斯底里,有人会非常非常的努力,有人则会很忧郁。

2、自卑

总觉的自己不够好,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很优秀了,但在内心却总认为还不够,有些人因为自卑,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不够勇敢,甚至关闭心灵不与外界接触,内心不够强大,总是在内心深处找不到力量感。

3、不懂得爱自己,但愿意讨好他人

缺爱的人很容易想要向别人乞讨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够好,但每个人内心深处又都希望能获得他人的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往往就会学会讨好他人,而迷失了自我。

4、对身边的人缺乏信任

倘若父母只带给孩子威严和要求,幼小的内心会缺少温情的东西,只会更武断和绝对的追求目标以赢得肯定。即便长大后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令人佩服的成绩,内心也会充满了失落和寂寞,表现为总是对身边的人缺乏信任,难以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5、缺少爱的表达

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表达有很多的途径,可以是最直接的言语表达,也可以是一个亲密的拥抱,一个温暖而坚定的眼神,甚至一个紧握的拳头,这些肢体行为配合的方式是传递内心情意很好的方式。

如果父母不给予孩子关爱和在乎的表达,孩子通常也无法体会和表达。或者他们成长以后会对人忽冷忽热,难以分辨他人情谊的真假性,对交友以及情感的需求度很低。


心理分析:

如果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人,在性格上与心智上的成长是不圆满的。

因为情感发育受阻了。

如果成长时,因父母的原生家庭离异而缺失了爱,等于个体情感的二次发育期没有圆满得到滋养和陪伴。

如果在情感上对家庭没有依恋和寄托,自然就会把寄托放在外界和他人身上。

人,总是需要寄托的。

建议:

如果你想判断未来的婚姻伙伴是否缺爱,是不是导致性格极端,建议如下。

总体说来,缺爱的人表现各异,最好辨别的办法:索取你给他(她)更多的关注,不管那是不是爱。也不在意自己是否给了他人关爱。

缺爱的人性格往往和普通人不一样,思想也成熟的早一点,但是容易走极端,比较叛逆,一般能力较强,事业心强,但在内心里缺乏安全感,不论拥有再多,始终担忧如果有一天失去了怎么办。
缺爱的人比较喜欢自己一个人不声不响的做事,性格比较孤僻,一般让人看上去会形容他“感觉这个人有很多心事”。
对于爱情,缺爱的孩子比较“慢热”,心里有恐惧感,害怕如果我投入了结果会怎样…… 但是一旦投入了,就会比较偏激的把自己认为好的全部给对方。不管这爱是亲情,友情,爱情,他都是全方位的去考虑去付出。因为他缺少爱,他全身心的付出内心里也是希望对方能像他一样全身心付出的对他好。如果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或者被人所不屑,心中必然是恨,比较极端。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孤儿一般都会存在缺爱的现象,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缺爱的孩子需要社会的关心,不然容易变坏,社会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对于爱的理解和感受也有差异,一个在双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对爱的需求和渴望,觉得是那么的自然,而一个在单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对爱的渴望就相对比较强烈一些,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缺爱,就从下面这几点着手,就能把这件事情看得很清楚,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这些因素了。

【1】不安——缺乏安全感。

缺爱的人,第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缺乏安全感,所以,她和别人谈朋友的时候,总是让男朋友把所有的一切都拿出来证明给他看,要把房子买好了,要把车子买好了,甚至,要把自己未来几十年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他才愿意相信别人,这是一个人没有安全感的最直接的体现。

【2】自卑——不敢与人相比。

缺爱的人内心都比较自卑,不敢和别人相比,不敢和别人相争,总是显得那么弱势,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也充满着被动和消极。

【3】宅人——怕与外人接触。

这种情况就有一点比较厉害严重了,他们害怕和别人打交道,他们总觉得这个世界上都是坏人,都是没有爱的人,所以他们宁肯把自己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和人多交流,多来往,这种情况持续久了就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独。

【4】极端——要么内向,要么霸道。

缺爱的人往往形成两个极端,要么是非常的霸道,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要么就是非常的内向和消极,自己的不自信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当我们遇到这些极端情况的人士,一定要拿出我们的爱心,多一些包容,知道她内心是怎么想的,也就足够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计较的那么真。

【5】敏感——往自己身上揽坏事。

缺爱的人,通常都比较敏感,你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话,明明你不是在说他,他也会理解为你在说他,对于他的这种误会,大家一定要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你心里面要明白,他是缺爱才这样做的就行了,不要那么太较真。

【6】多疑——对别人没有信任感。

缺爱的人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对别人的信任感非常缺乏,别人实心实意的为他好,但是他并不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他们总是对人充满了怀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怀疑,这种心态让他们感觉到非常的孤独。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该如何相处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一生都在找内心那份缺失的爱。

01

案例一:

曾经接到一个女性来访者,她很困惑,
为什么她永远是两性关系中被抛弃的那个人?

经过了解后发现,她建立的两性关系模式是很特别的——首先,她会通过展现性感来吸引男性,然后在关系中,以一卑微的方式,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而且她想追求的男性,基本上都是年龄偏大,有家庭的人,这就导致她总是会成为别人的第三者。

她渴望从成熟男性身上获得很多的爱,甚至会想介入到对方的家庭里去,但每次最终的结果,都是男人选择离她而去,留她自己独自痛苦忧伤。

她不懂为什么那么努力地去讨好对方,换来的结果都是被对方抛弃。

案例二:

另一个咨询案例是一位男性来访者,他和女友是异地恋,女友对他总是黏着自己表示很不舒服,两人之间经常会有一些小摩擦。

他工资不高,但很会给女友花钱,甚至于自己都快没有生活费了,他这样的付出,换来的是女友最终离去,他很痛苦,为什么女友不肯回头呢?

他跟我诉说的时候,他反复地说“我们也有好的时候啊,就在去年……”我能发现他有明显的强迫,内心十分焦虑,他放不下前女友,他告诉我他想找她,哪怕被骂也要去求复合。

前女友确实骂过他,越骂他,他越觉得前女友对他还是有感情,他死追着不放,他那种压迫感让我感觉到有一种病态的执着。

后来我经过了解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他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父亲的关系又不是很融洽,他的生命中极需要一位女性来填补他内心对母爱的空白。

可是这种心愿之强烈,让他的前女友感到窒息,他害怕一旦错过了这份爱情,可能他以后都会得不到母爱了。

02

解析:

再说回到第一个案例,这个女生为什么会跟男性建立这样的关系,而且一直深陷其中,走不出来呢?

经过访谈了解到,她内心极度缺乏父爱。因此她潜意识里一直想在成熟男性身上寻找父爱。而且不止这样简单,她一方面想得到父爱,另一方面又想去回馈这份爱。

在她的家庭里,妈妈是强势,爸爸是弱势的,当妈妈去打骂她的时候,爸爸没有能力保护她,但爸爸会找个理由解释说,是因为你的妈妈,我才无法跟你亲近。

这就让她形成了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妈妈,我肯定是可以与爸爸亲近的。

所以她会同情和可怜爸爸,但她自己又对爱是匮乏的,所以当她长大后,看到男人们被妻子或女朋友搞得不开心时,她会自然地注意他们,希望能帮助他们,给他们快乐。

但是我刚才说了她内心对于爱是匮乏的,所以当她与男人建立了亲密关系后,就会缠着男人,把男人搞得很烦。甚至她还想介入男人的家庭里,男人只是想玩玩,并不会给她什么保障,所以她就这样被抛弃了。

我们当然可以评论这些男人是渣男,但我想说的重点是,她只有通过先爱自己,而不是去从别人那里得到爱,她才能成长。

而那个男生是内心深处对于母爱的匮乏,使得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爱情,哪怕女朋友已经很反感他,他依然执着不放,不仅他痛苦,女朋友也不好受。

我们很多人表面上看上去很正常的,但是一旦深入了解以后就会知道很多人内心是带着伤的,要么是父爱缺失,要么是母爱缺失。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不知道冷热,身体不敏感,吃饭睡觉不定点?你去了解就会知道,他们在小的时候很少得到妈妈细心的照顾。

很多人反对早恋,可是为什么早恋会发生呢?想想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里,孩子早恋的概率有多大呢?他、她在父母这儿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爱,不必要再去向外人那里获得。

往往被父母呵护地很好的人,对他人也是一种体贴和照顾,在进入亲密关系中也不会一味索取的。

在爱情里总想索取的人,是童年缺少父母的疼爱,而且很想把那些爱找回来,但需要承认的是,那些爱,我们找不回来。

如果我们一直执着于找回失去的爱,这会导致我们在和异性之间的相处中,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因为这其实是一种刻舟求剑的方式。

身份认同感,安全感和与异性相处的关系的方式,这三点其实是父母要给到孩子身上的,但很多父母其实根本意识不到。

03

但那也不能责怪父母了,我们需要先好好爱自己。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好像又把亲密关系的另一半,当成了自己想象中的父亲或母亲时,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段亲密关系。

在头脑中要把一些不合理的期待切断,让自己不再处于一个渴望被父母疼爱的状态中。
你真正寻找的不是曾经缺失的爱,而是你要先成为你自己的父母,去好好地滋养你内心,问问自己需要什么,然后通过自我满足的方式,去好好地爱自己。

不再外求,不再靠别人来填补你内心的空洞,你要先把那个空洞补上。

告诉自己,你已经成长了,已经变得足够好了,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去让自己的心灵更丰富,人格更完善。

假以时日,你就会变得焕然一新,相信当你开始爱自己,也会有人来爱你,而那时的爱,你们都不会是互相索取,而是互相温暖互相扶持,两个人一起更好的成长。

04

爱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去学习就能够做到。除了不要过度牺牲外,爱自己,我们还要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照顾自己的身体。

有些人非常关心和在意伴侣的身体健康,对自己的身体却不够关心和照顾,生病了还要硬撑,对待自己饮食也非常随意。从现在开始你要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饮食,注意劳逸结合,适度锻炼身体,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呵护自己的身体。

2.学会接纳自己,赞美自己。

有的女性朋友总是对自己很苛刻,很挑剔,对自己有诸多不满,比如胸太小,眼睛太小,腰围太粗,事业不够成功……从现在开始爱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满意,学会欣赏自己和赞美优点。

3.停止自责。

有些人喜欢大包大揽,生活中一遇到问题就开始自责自己,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和男朋友提分手是自己做得不好,丈夫出轨也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有的明明不是自己的责任却也要归咎在自己身上,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从今天起,爱自己,不要再自责了,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控制和搞定的,你要学会接受这一点。

4.独立自主。

爱自己,你要学会独立,有自主精神。你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和工作能力,能够养得活自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收入,这会让你自信和有安全感。你还要有自己的朋友圈,没有恋人陪伴也不会太感孤单。你最好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怕与伴侣分开,一个人独处也愉快。

5.尊重自己,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你是不是常常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委屈自己,违背自己的心声:
学一个父母认可而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做一份别人看起来很不错但自己却不喜欢的工作?

和一个条件不错但自己不爱的男人在一起?

学会爱自己,不要委曲求全,要尊重自己内心真正的意愿,要有勇气拒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为自己而活,成为对自己心声负责的达人。
缺爱的人以为遇到一个足够喜欢自己的人,总会想从对方那里索取过多的疼爱与理解。自己遇到很喜欢我的女生,但我知道,再多的爱也无法填补我内心的渴望,也许我本就不该拥有。

原生家庭缺爱会导致不安全依恋,从而在建立亲密关系中出现各种不安全的行为反应模式。比如说,不相信对方,容易陷入谁输输赢的争吵,喜欢用控制欲替代真正的情感表达,情感麻木退缩压抑,常以为自己不需要情感……

种种表现都是原生家庭缺爱导致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情感的错误模式。

那么,怎么办呢?

首先,你得找到这些模式

其次,建立新的健康的情感模式

再次,情感交互中缺啥补啥。

比如说你缺乏表达技巧,那么,你学习就好了;缺乏与父母关系和解而表现愤怒,那你和父母和解好了;缺乏自我成长,那么,你自我成长就好了……

我这边有专门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的课程,你可以听听,对你解决亲密关系困扰有帮助。听完课程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私信我,乐于帮助你。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该如何相处?

1.开朗开朗开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哒!相反,身边的人每天都在笑,真的很感染自己的!

2.发现别人的优点,要不止一条的那种!就算ta惹到过你,ta也是有优点的。你肯定ta的时候才会想要跟ta相处。

3.三观要正,永远不要在背地里损伤别人!别人不影响你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多嘴了好嘛!人家跟你三观不合很正常,管人家干嘛,言多必失的!

4.学会赞美!!!重要的事加仨感叹号!不是跪舔!就是诚心的赞美,这样也会提醒你自己你哪里不足需要改正。

5.不要斤斤计较!!!做人要大气,这样才会每天都开心。

6.嫉妒之心不可取。

7.先去学会爱自己,关注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容许自己有自私的时候, 这样你才会慢慢和自己和解。

8. 包容一些和你以前认知不同的声音,这样你才慢慢有了认知他人的机会。

9. 如果说爱是需要学习的,那么爱自己就是爱他人之前的预习,你会从爱自己里面学会尊重,你会爱自己里面明白不强求,亦会从爱自己里面学会不卑不亢,从容面对每一次你和他更深层次的接触。
呵呵原生家庭不幸福的男生这辈子都得不到幸福,悲哀可笑的蠢蛋你还活着干嘛?

缺爱的孩子怎么办?

孩童时代是我们这一生中最缺乏爱和安全感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人没有一点儿自保能力,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很浅薄。所以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有家长的保驾护航才能顺利进行。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孩子缺爱,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会变得敏感,这种敏感是由缺乏爱和缺乏安全感引起的,导致的后果由很多,比如:交际能力变弱,总是担惊受怕,内心压抑......

这样的孩子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小的时候没有体会到被爱的感觉,长大了又怎么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如果能遇到善良耐心的人开导他,有可能可以扭转这一局面,如果只是任其发展,其长大后很可能发展为心理畸形,行为上与众不同并具有攻击性。

也许他不愿意攻击别人,但内心极度匮乏的安全感却促使他这么做。

关于如何对待缺爱的孩子这一问题,我由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平时多和孩子进行友善的沟通,让他感受到别人的关爱。

第二,鼓励他多和同龄孩子一同游戏,让他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在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中完成自我发展。

第三,对孩子多一些关注,即使纠正缺爱的孩子做出的不恰当反应。

孩子缺爱,缺乏安全感,他们在内心深处极度渴望安慰,在外现上却表现为拒绝和外人交流并掩饰自己的需求。所以对待缺爱的孩子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用耐心让他知道有人关爱他,他和其他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如果从小生活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后大概率会形成一个饥饿的、匮乏的、空虚的内在小孩。

一、缺乏爱的人长大后的4种表现。
二、自我疗愈的6种方法。
一、缺乏爱的内在小孩的4个特点:
01.有强烈的占有欲。
缺爱的人普遍有强烈的占有欲,尤其对食物或物品。
也许你身边就有嗜吃如命的朋友,对食物没有抵抗力,缺乏控制,哪怕吃到胃撑得不行还是停不下来,尤其是在面对失恋或者失业之类的打击时,更是首选通过吃东西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还有爱囤积物品,甚至到了收集癖储存癖的地步,或者有购物瘾,每次疯狂下单之后后悔得想剁手,可下次出去逛街或打开购物网站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买买买。还有的人在买东西时习惯于:东西的价钱可以不高,但数量一定要多。
02.内心空虚,很容易陷入都悲观无助中。
关于养育孩子,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养育孩子不是简单地把孩子养大,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逐渐感觉到声音、腔调、味道,进而慢慢地听得懂,看得懂养育者对他的态度和情感,而其中他最应该感受到的就是“我是被需要的,我是被尊重的,我是被爱的”。 这个过程就是心智化的过程,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情感的联结。
有了这种情感的联结和持续的关注,孩子才能够通过父母眼中自己的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同时获得以后对抗任何艰难环境时都可以用到的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
而从小缺爱的孩子,没有机会认识真实的自己,也缺乏和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会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不被爱的、没有能力的,对外界环境是没有办法产生影响和改变的,因此总是处于悲观无助中。

03.不善共情,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任何技能的发展都始于对亲近之人的模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共情能力也同样是在和父母一次次友好的互动中产生的。充满关爱的目光、温柔的爱抚、鼓励的话语等等都可以让孩子确信自己是被爱着的,从而产生和他人交往的自信。
缺爱的孩子没有机会目睹并练习如何和他人友好的交往。由于缺乏亲近之人温和耐心的言传身教,他们往往也缺少生活的常识和经验,表现得缺乏情趣,不近人情,这导致在和他人交往时,很容易受挫,更加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04.病理性嫉妒。
缺乏爱的内在小孩很容易对他人产生过分的嫉妒,有时可能表现在嫉妒特定意象的人。
比如,家里重男轻女的女孩,嫉妒的对象可能是有兄弟意象的男人。
或者如果父母偏爱家里另一个孩子,那经常被忽视,不受父母待见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对和自己被偏爱爱的兄弟姐妹有同样特点的人表现出莫名的嫉妒。
另一些情形下,这种病理性嫉妒可能会泛化到所有人。

当然,同样是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表现也不完全一样,有些依然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快乐,而另一些可能沉浸在持久的痛苦之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善于觉察自己,能够用正确的方式疗愈自己。
二、《疗愈你的内在小孩》提出了6条疗愈自己的建议:
01.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辨别身体信号。
有的人可能会有一些长期性的某种身体部位慢性疼痛,例如头疼,背疼,却查不出任何病因。这有可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因为内在小孩的养成,源自出生后最早起的记忆,不具备语言能力的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就会压抑到潜意识中,变成身体的记忆。
此外,如焦虑、压力、负面情绪等也会在身体上有相应的反应,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从感知自己的身体开始增强觉察能力,就会对自己自动性化的反应模式、信念、思维模式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02.不要过于现实。
有的人总是不快乐,是因为将注意力集中在现实之中。只在意金钱、地位、名利等,如经常和他人比较谁的房子更大,谁赚的钱更多,谁的社会地位更高等等。
而自我整合和疗愈需要的是和内在的自己对话,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这和外在的条件没有多大关系。

03.沉浸于某一种兴趣。
作者施琪嘉建议对某一门学科或领域感兴趣,特别是哲学,因为最有利于和自己的内在对话。
我觉得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达不到哲学那么高的境界,那么沉浸于某一项自己的兴趣中,也是很好的。
沉浸其中能带给人比物质的满足更大的幸福感。在生活中也不难发现,能潜心投入自己兴趣爱的人,往往更不容易衰老颓废。
04.练习冥想。
每天留点时间,找一个安静、舒适、不受打扰的地方,用自己最舒适的姿势坐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觉察当下脑海中生出的每一个念头。
实际上也就是在每天主动排除外界的干扰,关注自己的内心,挖掘潜意识中被隐藏压抑的情感。

05.注意潜意识传递的信息。
就像萨提亚冰山理论所揭示的那样,一个人行为意识层面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更庞大的信息都存在潜意识中。那怎样才能察觉到潜意识的内容呢?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关注自己的身体、冥想、回忆过往的经历之外,就是关注自己的梦境。
睡着的时候,意识开始休息,潜意识才有可能出来工作,记录、解析梦境,有可能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信息。也许会觉得梦里的东西并不能当真,但我一直记得心理学博士林紫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也许梦中的情景是虚构的,但梦里的感受一定是真实的。
06.为自己找一个类似镜子的客体。
每个人最早都是通过父母这个“镜子”来看到并认识自己,但对一个缺爱的孩子,父母并不是一面好镜子,那么即使长大以后,你也要找一个能够陪着你、理解你、懂你的良师益友,帮助你完善自我认知。

有一句话说“30岁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30岁之后的容貌要靠自己。”其实不止容貌,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父母,童年时候有怎样的经历,自己都无法选择。但长大后,一定要以一个成人的身份去关照自己的内在小孩,不断地指引他、疗愈他、给他力量,从而做到悦纳自己,爱自己,过得自信而快乐。
多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许多父母经常打着工作忙的幌子来逃避所谓的亲子沟通时间。其实,父母完全可以多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精神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的所思所想,也让孩子明白,原来自己始终是被爱和呵护所包围着的,在这浑然不觉而已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拉近彼此的关系,还能使亲情更加牢固。

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周六周天,又或者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家长完全可以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并在感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让孩子领略自然不一样的美。让孩子明白,在自然中自己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是一个渺小的个体,但这个个体也同样拥有被爱的权利。在大中感悟小,在小中感悟大,也可让孩子更加具有哲学思维。

对孩子多鼓励、少责骂

许多家长在工作上产生焦虑、压抑后 就会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自然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应对孩子多鼓励、少责骂,在给予他鼓励的同时,也是肯定孩子、尊重孩子的过程,只有互相尊重,将心比心,彼此的关系才会更贴切,矛盾嫌隙也会相应的减少一些。
缺爱的孩子一般会表现的比较内向,胆小,自卑,不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怕别人笑话他。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给孩子特别的关爱。让他感受到有人爱他。就是应该多引导他。让他克服自卑的心理。主动和小孩子们在一起。慢慢的,让自己开朗起来。
缺什么补什么。这样孩子缺爱,那就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让他慢慢的体会到周围人对他全心全意的付出。一般缺爱的孩子是没有自信的。所以对这样一群孩子要多鼓励。增强信心。
文章标题: 如果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而缺爱,那可以用他人的关爱与温暖来代替缺失的爱,来自我安慰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qingganwenzhang/142505.html

[如果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而缺爱,那可以用他人的关爱与温暖来代替缺失的爱,来自我安慰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