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情感文章 > 文章正文

依恋人格——与爱情最相关的人格理论

时间: 2021-06-25 18:28:46 | 作者:晨曦大叔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依恋人格——与爱情最相关的人格理论

依恋类型是一种人格的分类方式。它主要根据人们在爱情中的依赖度、亲密感的需求等差异,把恋爱中的人们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相比其他的人格分类,如星座、血型等,这种人格理论跟爱情最为相关,对情感修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们对1000+个案的研究,99%遭遇情感问题的人,其依恋类型也同样遭遇过创伤。

1、依赖别人是人的本能需求。

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在感情中是应该独立还是应该依赖?

早在19世纪40年代,西方社会就流行“依赖悖论”。专家们强调,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都应该学会独立,尽可能减少依赖。那时候强调的养育观念是,父母除了必要的生存需要外,情感上应当尽量与婴儿隔离。甚至于在医院里,医生不允许父母接触孩子,而是让护士严格按照时间给孩子喂食即可。

那时候社会流行的爱情观念也认为,所有人,尤其是女人,应当保持情感独立,不依赖任何人。这种观念流毒深远。

后来,心理学家鲍尔比,通过研究二战时的孤儿,发现了依恋其实是人的本能需求。他发现,那些二战的孤儿,如果能得到身体的触摸和拥抱,比起那些从未获得拥抱的孩子,生存率大大增加。

后来,一系列的心理学家在科学实验研究后,发现了依恋学说,证明了“依赖别人”是人的一项本能需求。也正是如此,人才会拼了命的想摆脱孤独,寻求各种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

2、爱情的本质就是一段依恋关系,它是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延续。

爱情的本质就是一段依恋关系,它是和父母依恋关系的延续。

小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就像一张白纸那样,诞生在这个世界。我们经过了近20年,主要和父亲与母亲产生依恋,有了很亲密的关系。我们在爱情中想要的甜蜜感,亲密感,包括一部分的激情,跟小时候父母亲对我们的拥抱、抚摸、牵手、甚至亲脸亲嘴,是相似的。

不仅在亲密感上,在情感上,想要得到父母的爱,想要父母宠爱、关心,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想要父母出现在我们身边,满足我们的需求,这些情感上的依赖,第一次其实不是我们的恋人带给我们的,而是我们的父母。

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和父母的依恋就是爱情的雏形。

长大了之后,我们通过受教育,知道了父母并不是我们的伴侣,于是我们就会自发地去寻找第二段依恋关系,也就是我们的爱情。当然了,有些人是寻找不知道多少段爱情,那我们统一为第二段。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是你,你想找的第二段依恋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对方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高冷的还是宠你的,是有钱的还是居家的,这些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价值,我们每个人在脑子里是不是都会有一个依恋对象的价值轮廓?这个你心目中理想的伴侣,它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这就要追溯到你这二十年里面,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怎样的了。

谈到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我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不同人,跟父母的依恋关系,质量差别很大!什么是质量?翻译过来大白话就是,你跟父母的这二十年,你好吗?你感觉到了幸福吗?你对父母满意吗?

【举例】

举个例子,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来访者,它们有的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有的曾经在小时候跟父母分开过几年,极少见面。像这样的孩子,它们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父母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没有在自己的身边,那么,这些孩子跟父母的依恋关系,就是名存实亡的。她们不要说去思考关系的质量了,很有可能连一段依恋关系是怎样的都不清楚,更加不可能体验到,当他们在一段父母的依恋关系里面时,那种好和坏的感觉。

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常常就会形成我们经常所讲到的,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人士谈恋爱,始终无法享受那种亲密感,恋人太过贴近他们就会窒息。很多人没法理解。其实,这是因为回避型小的时候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就很弱连接,情感几乎没有。

那么,他们寻找伴侣的时候,自然就会认为,我和伴侣之间的距离一定要足够,这才是我所熟悉的依恋关系。熟悉就代表着想要的,至少在一个人有所觉察之前,是这样子。那回避型当然就会希望跟自己的恋人之间的依恋关系,是疏远的,是保持距离的,是不是只有这样他才会感觉到安全,放心?因为这才是童年的时候我曾经经历过的依恋,对吗?

3、脱单的时候,怎么判断是否合适?——可依恋度。

找对象的时候,人们往往根据对方的价值高低,作为选择的依据。但实际上,还有另一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方的可依恋度。

伴侣价值与可依恋度一起,构成判断你们合不合适的两大主要因素。

其中,伴侣价值的部分,决定TA是否被你吸引,并保证你们在一起后的生活质量。

而可依恋度,则决定你们在一起后的亲密度、精神上的契合度、关系的专一度。

可依恋度就是指你可以依赖恋人的程度,它起源于依恋学说。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依赖恋人是人的本能需求。你可以问问自己,找对象的时候,你会希望对方可以依赖吧?你会希望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对方始终对你不离不弃吧?你也会希望当你想亲亲抱抱举高高的时候,对方始终答应你、不疏远你吧?这些“希望”,就是可依恋度。

回忆小的时候,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希望父母跟我们是亲密无间的。我们会希望爸爸妈妈能多陪伴我们、多鼓励我们、多跟我们亲近、多关注我们的心情与需要,这其实就是对父母可依恋度的需求。并且,这是亲密关系的本能需求。而爱情本就是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延续,因此,我们更加会期望恋人是可以依靠的、是亲密无间的。

在脱单中,如果一味地重视价值,不看重可依恋度,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焦虑型遇见回避型”这样的“宿命”,婚后的生活契合度低,痛苦不堪。

4、依恋类型的三种分类。

【实验】

心理学家安斯沃思在1978年的时候,为了测量儿童依恋,做了一个陌生情景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妈妈、孩子和实验者三个人,她们在简单的相互介绍下之后,妈妈跟孩子走进一个陌生房间,房间里面有很多玩具,让孩子在里面自由地玩耍。过了几分钟,实验者就走进这个房间,先跟妈妈说话,再跟孩子说话。

大概在三、四分钟之后,妈妈离开房间,房间里只剩下陌生人和孩子。然后,实验者离开房间。

又过了一会呢,妈妈又回来了,然后再陪孩子待大概三-六分钟,接着妈妈又离开,丢下孩子一个人。实验者这个时候就重新回到房间。再过三分钟,妈妈又回来,实验者再次离开。那安斯沃思呢就通过,孩子看待妈妈离开的反应,总结出了三种依恋类型。

第一种,“安全型依恋”。

孩子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能很快乐地玩玩具,只是偶尔到妈妈身边靠近一下,但大部分时间都感觉很安全地在玩着手里的玩具。陌生人来得时候呢,还比较积极,愿意跟陌生人说话;妈妈离开的时候呢,她会有点不安,也会有些紧张,但是只要妈妈一回来,她的情绪立刻就平复了,继续去玩游戏。

这类“安全型”的孩子占比最多,大概有70%,也是最健康的依恋模式。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长大了,亲密关系的满意度相对来说更高,容易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密关系。

第二种,“回避型依恋”。

这类孩子看起来很平静,不管妈妈在不在,她好像都没有什么感觉一样,也不提要求,也不哭。妈妈走了是这样,妈妈回来了还是一样。好像没这个人。

有的人会把“回避型依恋”,当成无依恋,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用仪器检测的时候会发现,回避型的孩子,在妈妈走的时候,和妈妈回来的时候,身体激素和心跳水平是有差异的。只是她们没有表达出来。但是从心里的角度上来说,她们的内在也是焦虑的。

从根源处说,不健康的依恋关系里面,都有焦虑的成分。这类儿童占20%。

“回避型依恋”是消极依恋,她在成人中,表现就是很疏离,很难有情感表达,没有办法信任别人,总是怀疑人。面对冲突的时候呢,她会习惯性地反应、回避。

焦虑型的依恋,会跟人大吵,会跟人死杠;而回避型的依恋,他们不喜欢吵,会选择隐忍,忍不下去就走。

第三种,“焦虑型依恋”。

这类孩子在妈妈准备离开的时候就很警惕,妈妈一离开,她就非常痛苦,大喊大叫。等妈妈回来了呢,她对妈妈的态度又很矛盾。妈妈抱着她,她气的把妈妈推开。妈妈不抱她,她又会靠近妈妈,没心思玩玩具,就一直关注者妈妈的一举一动。就看起来很矛盾。

所以心理学上呢,把“焦虑型依恋”,也称之为“矛盾型依恋”。那这类孩子占比,大概是10%—15%。“焦虑型依恋”在成人身上的表现,基本上跟孩子差不多。他们在延迟满足的能力上相对会弱一些。一发现风吹草动,就立刻进入备战状态。她不怕争吵,最怕对方不说话。

怎么判断你和恋人的依恋类型?需要做一份专业的测量问卷。私聊我,我转发问卷给你。

5、不稳定依恋所拥有的依恋系统。

我们把“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两种依恋类型,统称为不稳定依恋。原因是它们都区别于“安全型依恋”类型,在建立、维持亲密关系上,极其不稳定,感情也经常出问题。

那么,心理学家研究这两种不稳定依恋,发现原来他们各自有着特殊的依恋系统。而这里所说的依恋系统,就是让“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产生不稳定行为的大脑运作机制,也就是生物学基础。如下图所示。

(1) 焦虑型依恋的依恋系统——高涨型依恋系统

在不同的依恋风格下,我们有一个叫依恋系统的大脑区域。

依恋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确定依恋对象是否仍然安好,并且没有离开自己。

而焦虑型依恋风格是高涨型的依恋系统,顾名思义,则是依恋系统像情绪高涨那样,被过分触发与放大,非常躁动。

①高涨型依恋系统的大脑运作机制。

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焦虑型人士在恋爱里面,面对一些对方不正常的行为时,他感觉到了这段恋爱可能有威胁,比如说对方一夜没有回来,登录对方的淘宝账号发现了买避孕套,对方不回复你的消息和电话,等等,这时候呢,焦虑型人士的大脑里面,有些区域的活动,会变得跟平常不一样。

具体的不一样体现在,大脑里面负责管理情绪的区域是弱化了,也就是焦虑型的人更难以管理情绪;同时呢,大脑里面负责控制情感连接的区域则是明显增强了,也就是焦虑型的人就会非常想要跟依恋对象建立联系,并且保持亲密,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恋情是安全的。

因此,当焦虑型的高涨型依恋系统被激活的时候,焦虑型就会引发我们常常见到的很多行为,在别人看来,就没有办法去理解。但其实,这都是大脑某些区域活跃的结果。这些行为就包括,更想跟恋人保持联系、更想跟恋人发生身体接触、焦虑情绪更难以平复、对于分手更加容易歇斯底里、严重的甚至会有一些自残的行为。

那么当亲爱的你,无论是本身就是焦虑型,还是恋人是焦虑型,还是朋友是焦虑型,听到这里,你就要明白,焦虑型的人士在亲密关系中有这些近似疯狂、不可思议的行为,其实并不是有意而为之。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了,这就是因为他们大脑存在这样的机制,让自己的情绪管理不正常,同时又特别想着对方。所以你就会发现,焦虑型的人会在恋爱中极其没有安全感,就是这个原因。

②依恋系统高涨的目标是与依恋对象在一起,并保持亲密行为。

那么,当焦虑型人士的高涨型依恋系统被激活的时候,怎么样才可以平复焦虑的情绪呢?心理学研究发现,焦虑型的依恋系统被激活,其目标就是为了跟依恋对象在一起,并且保持亲密行为。因此,这个时候,焦虑型想要平复情绪,就必须要自己的恋人的帮助,要恋人回复我们的消息,跟我们表达爱意,主动安抚我们的内心,并且是跟自己有亲密的性行为。这个时候焦虑型人士就会平静下来,因为她们感觉到恋情不再受到威胁了。

那也正是因为这个目标呢,焦虑型人士的很多行为,包括我们刚说的歇斯底里,拼命打电话,其实都是指向这个目的,就是与恋人在身体和情感上保持连接。那一天没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始终都是会焦虑着,那种感觉就像你屁股坐在一张插满针的毯子上一样,非常难受,浑身不对劲。

③依恋系统不仅影响亲密关系。

当焦虑型人士的高涨型依恋系统被触发时,他们会变得小心敏感、对细节十分在意,容易激动,并且常常会去猜忌、怀疑这些细节,从而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焦虑被异常放大。

那,也因此呢,焦虑型人士一旦感情不顺利,就会一直保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没有办法平复下来心情,因此他们亲密关系以外的生活,包括工作、包括睡眠、包括自己的娱乐活动,都会受到牵连。

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焦虑型人士来说,有一段健康、稳定的恋情,其重要性是排在首位的。只有有了这个,焦虑型人士才能很好的在其他方面去积极努力、心态平和。因此我们通常看到焦虑型人士在分手后,非常坚定地想要挽回对方,很多人会觉得没法理解,但其实这正好就是他们的核心需求。因为这个需求如果没有满足,她们其他的生活,也会处在极其焦虑的状态中。

除此之外呢,对于分手之后不好挽回的情况,焦虑型人士也应该明白,能够让你好起来的方法,就只有你重新找到一个适合你、给到你足够的亲密感和安全感的恋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焦虑型人士一定要鼓起勇气来寻找你的下一段恋情。很多案例都表示,只要焦虑型找到了合适自己的恋人,他们自身会是一个完美的情人,因为他们非常善于在亲密关系中提供情绪价值,换而言之,也就是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不会变的无趣、一根筋。

(2)回避型依恋的依恋系统——情绪压制型依恋系统

回避型的依恋系统比焦虑型的要简单,就两个字:压抑。压抑自己的需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还有压抑自己的情绪。

焦虑型遇到情感问题时,依恋系统是被激活,产生焦虑;而回避型遇到情感问题时,依恋系统是被压抑,产生回避。

有实验研究表明,回避型是需要亲密关系的,之所以回避,是因为他们的依恋系统启动了,通过压抑自己的依恋需要,来跟恋人保持距离。

为了和恋人保持距离,回避型会采取很多回避行为,例如,不回消息,不接电话,不跟你确定关系,甚至直接啥也不说消失,等等。这其实是属于他们的压抑策略。也就代表着他们的依恋系统在起作用。

当回避型依恋系统启用,采取压抑策略时,他们往往有以下行为:

①对自己说“我还没准备好迎接感情”,却依然和恋人在一起,有时长达几年。

②关注恋人的小缺点,例如对方说话的样子、衣着打扮、吃相等,让这些影响自己的感情。

③思念前任,把那个人完美化。

④拈花惹草,或卖弄风情,让现有恋情充满不安定感。

⑤不说出“我爱你”,却让别人误以为你对TA有意思。

⑥恋情一有进展,就开始疏远(比如,在一次亲密的约会过后,连续几天不给对方打电话)。

⑦和不可能有未来的人交往,比如和已婚人士纠缠不清。

⑧恋人跟你说话的时候,你思想开小差。

⑨为了保持独立感,几乎不和恋人分享心事,保持神秘。

⑩避免身体亲近。例如,不愿在一张床上睡,不想做爱,不和恋人肩并肩手挽手走路。

回避型人士每一天都在下意识以微妙的方式使用这些压抑策略,提示恋人或者准恋人不要影响他的独立空间。然而,这些策略并不能保证他的独立,反而阻碍了他的幸福。

仅仅使用压抑策略,还不足以让回避型人士保持距离感。回避型人士的头脑里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和观念,压抑策略只是冰山一角。顽固的偏见和压抑策略一起构成了回避型人士与恋人保持距离的因素,它们让回避型人士渐渐远离幸福。

为了理解回避型人士的依恋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先来看几个回避型人士的恋爱例子:

【举例】

①李某是典型的回避型人士,他有一段稳定的恋情,与恋人相恋了10年,但是他却总是习惯挑恋人的刺,他认为恋人不如自己聪明,虽然彼此相爱,但是他总是感觉不到满足,他隐隐觉得,还会有更好的人在等着他。

②王某与男友同居了数年,却越发觉得自己比较适合一个人过。她感觉与恋人同居的日子束缚了自己的自由,却忘记了独处的时候其实也是很孤单很不开心的。

③小陈长得帅而且多金,他对爱情与婚姻也有渴望,但是却对另一半的要求极其苛刻。年轻、貌美、事业心强、愿意无论到哪都跟随自己,不愿意恋人不听自己的话,结果他寻觅了数年,依旧没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④阳某已经结婚了十多年,现在,他感觉到被婚姻束缚着,很不舒服,于是他一有机会就独自旅行,或者与朋友一块聚会,却开始回避与妻子单独相处、约会。

我们会发现,上述这些回避型人士,都是在恋爱的过程中,自我的意识仍然非常强烈。对于安全型人士而言,他们愿意接纳恋人作为他们的共同伙伴,愿意坚信恋人在自己心里是独一无二的,是好的。但回避型人士则不行。一旦恋爱,他们会与恋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倾向于防御恋人,害怕恋人伤害了自己的自我意识,保持随时准备从恋爱中撤离的姿势。

这样的防御行为,实际是受到了情绪压制依恋系统的作用。回避型恋人在情绪压制依恋系统的作用下,排斥亲密感,他们有对恋爱的需要,但内心却拼命压制这种需要。他们内心深处需要亲密感,却不喜欢表现,并且倾向于认为把这种亲密感压制起来,才是最正确的。

同样的,在回避型依恋系统启动时,大脑的某些区域是受到了减弱,实验证明,这是释放情绪的区域。

6、父亲的依恋、母亲的依恋。

人们的依恋类型,主要是小时候与父母依恋的延续。值得注意的是,父亲与孩子的依恋,和母亲与孩子的依恋,都会影响孩子的依恋类型。

在某些家庭中,即便母亲是焦虑型或回避型,但只要父亲是安全型,他们就可以培养出安全型的孩子。

同样,如果父母亲都是不稳定的依恋,那孩子的依恋类型就会变得不稳定,严重的甚至可能同时具有焦虑型和回避型双重不安全依恋,变成恐惧*回避型依恋。

7、依恋类型是否可以改变?

依恋类型一旦形成,在日后想改变比较难,但并不是一定不可以改变。想改变依恋类型,最重要的是,要处于一段稳定的依恋关系中,慢慢治愈依恋创伤。

也就是说,不稳定的依恋人士,需要关系。

想修复不稳定依恋,要么通过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处在一段稳定的咨询关系中,这也是一种依恋关系;要么找到安全型的伴侣,处在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中,这同样是一种依恋关系。这两种方法是最快速、有效的。总而言之,不稳定的依恋 ,需要关系来治愈!

同时,即便是不稳定的依恋,当他们处在不同的关系里,可能呈现出不同的依恋类型。

【举例】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咨询案例。一个女生,她前后交往过两个男朋友。

第一个男朋友呢,性格很温和。对她很包容。女生发脾气,男朋友也会很耐心的哄着她,她对这个男生要求很高。不管男生付出多少,只要这个男生有一点没有做到,她就会立刻翻脸指责,而且很不专一。虽然她男朋友只爱她一个人,但是她自己每天就整天跟别的男生暧昧。后来两个人因为争吵次数太多,情感伤害太重,分手了。

那没过多久呢,女生就有了第二个男朋友。这是一个性格比较强势,有主见的男人。这就很有意思了。女生跟他在一起之后,每次吵架,男朋友都很少哄她,但是她很懂事。气消了,自己跟男朋友像没事一样继续在一起。如果男朋友不开心了,她甚至还去安慰他,前后判若两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女生在面对不同的人,展现出来的依恋风格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后来,在深入的咨询过程中发现,女生对第一个男朋友的感觉,像是一个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想跟她撒娇、耍赖,不管怎么样,妈妈都无条件的包容她。她很渴望妈妈的接纳,但是现实中,妈妈又是一个很焦虑的人。无论她做什么,都觉得还不够好,经常指责她,但是同时又会宠爱她。所以她对妈妈的依恋,也是焦虑的。

那幸运的是,这个女生的爸爸,他不像情绪不稳定的妈妈一样。爸爸也许很少在家里。但是呢,却很能扛事,是个有担当的男人。最重要的是,他对女儿很好,很信任她,她做什么决定都会支持她,所以女生跟爸爸之间的依恋,是安全的,又温暖的。后来女生跟第二个男朋友结婚了,至今过得很幸福。

所以,我们从这个案例可以发现,很多人在不同的情景中,其实会触发不同的依恋风格。但是呢,都跟他的重要养育人——父亲或者母亲相关。在成人依恋里,你可能会发现,有的人她跟一个人在一起,是安全的;但是,碰到另外一个人,她就会变成焦虑的。

你看,面对不同的人,我们的行为和需求感,是不是变得不一样了?如同上面那个女生,同样一个女生,她第一任男友对待她的行为,像母亲,就会让她焦虑,不珍惜,甚至出轨,公主病;但是,第二任男友对待她的行为完全相反,像父亲,她就稳定,反而反过来安慰他,也专一,也幸福。但是,从一些基本的价值的角度,包括经济啊,学历啊,长相啊,其实这两个男人相差无几。

怎么判断你和恋人的依恋类型?需要做一份专业的测量问卷。私聊我,我转发问卷给你。

也可以私聊我,领取免费电子书。

本文部分观点引用自书籍《读懂恋人心》、《孤独的冷漠》

文章标题: 依恋人格——与爱情最相关的人格理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qingganwenzhang/111394.html
文章标签:情感  亲密关系  婚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