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5-18 01:13:31 | 作者:刘念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我本人就是阅读的极大受益者。几年来我坚持读书,读各个领域的经典好书,虽然短时间内改变并不明显,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阅读确实让我的人生焕然一新。
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将知识比喻为一个圆,圆周内是你所知道的,圆周外是你所不知道的。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圆越大,他所接触到的未知越多,困惑也越多,所以学得的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反过来,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少,他反而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我要介绍一个非常靠谱、操作简便、容易坚持、用户体验极佳,却又跟大家惯常思路相悖的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这个方法改变了我的生活。让多年来都没有毅力学英语的我从此爱上了读英语文学原着。也使得我的英文阅读能力在我31岁这年开始突飞猛进,直到现在,我快要33岁了,依然兴趣不减,每天都要读一两个小时的英语原版书籍。相比之下,我早先多年的留学生涯在英语阅读上完全是荒废的。因为搞工科所需要的英语阅读水平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高考及格的英语水平外加电子词典足以应付了。我留英第三年的时候,裸考过一次雅思,只有6.5分。我当时的英语有多差可想而知。
这个方法就是:
你直接去读原版的英语文学名著,特别是以情节著称的,比如《福尔摩斯》,《双城记》,《飘》什么的。在网上找到免费的原文和中文版,全部下载。然后读原文,遇到不懂的单词立刻就查(放进生词本用记忆曲线的软件来背)。遇到不懂的句子,不要思考,立刻去看中文版。每读完一段英文,哪怕没有不懂的句子,也要回头看一遍中文。这样一来,不仅是不懂的句子马上就懂了。而且,你还会发现很多自以为看懂了的句子,其实是你理解错了。然后就这样不停读下去就可以了。读完一本就换一本。如果你想加强语法,不要在遇到看不懂的句子时去翻语法书试图弄懂。而是先直接看中文翻译瞬间搞懂,然后再去翻语法书找到知识点,深入系统的学习。
就这么简单,效果很神奇,谁试谁知道。我已经读完了《福尔摩斯》,《傲慢与偏见》,勃朗特姐妹的书,狄更斯几本著名的长篇。现在早已不需要对照看中文。我提升的不仅是阅读能力,事实上我就是在纯粹的阅读了,我喜欢的是书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我完全没有使用到任何意志力、毅力什么的来坚持,靠的就是兴趣。而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里,我有无数次发誓要练好英语阅读,都没有成功坚持下来,全都半途而废了。
如果答案到此为止,我仅仅只是推荐了一个阅读的方法,你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
但我通过个人的亲身实践,发现对于没有强大毅力的人来说,这几乎是最好的练习阅读的方法(有毅力的人,不管用怎样的方法来练习阅读,都能成功)。所以,我还想多写一些,试图证明我所推荐的方法比别的方法更好。
比如,我通过亲身实践,解决了下面三个主要疑惑。你可能也会有这些疑惑。
1. 为什么要直接看原版的英文文学名著。而不是先从简单的阅读材料开始循序渐进,比如小书虫系列什么的?
2. 为什么要中英文对照看,而且英文看不懂,马上看中文翻译。为什么不先自行思考一番,实在想不明白了再看中文?如果总是中英文对照看,会不会不利于培养英语语感?
3. 为什么要看英文小说,而不是更多人推荐的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什么的,毕竟我们也可以从一些论坛上找到这些文章的中文翻译来对照看呀。
先说第一个疑惑:为什么要直接看原版的英文文学名著。而不是先从简单的阅读材料开始循序渐进,比如小书虫系列什么的?
我曾经下载过全部的小书虫,发现坚持不下去。不是单词不懂,也不是句子不懂,而正是因为这玩意我能顺利看懂,所以它一点意思都没有,经过简化改写之后,这类书既不能在情节上吸引我,也不能在文笔上吸引我。我读它的唯一作用就是让我习惯英语阅读。但是对不起,我是个没有毅力的人。这些个无聊的书我读不下去,谢谢。
而读原版。无非是单词很多,句子很难嘛!单词多你就查呀,现在各种软件让你即点即查,查完了还能加入生词本自动根据记忆曲线来复习。而句子难看不懂就去翻中文呀,一翻就明白了!如果想加强语法学习的话,再去语法书上找到相关知识点深入学习嘛!
当我们轻松解决了【生词多】,【句子难】这两大问题。高考英语及格的语法水平就能直接看原版英语文学名著了。再也不需要什么“循序渐进的阅读”了,真的。循序渐进阅读法听起来美好,但是真的很无聊,很需要毅力,很浪费时间。我现在丢给你一本中文的儿童故事书,你估计都会觉得无聊看不下去,更何况看英文的初级阅读材料了。
而原版英文文学名著,特别是《福尔摩斯》,强推强推强推!简直是太有阅读快感了好吗!作家就是作家好吗!
哪怕一段话里到处都是生词,三句话有两句话你都看不懂。但是没关系!查完生词,看完中文之后,你会情不自禁的回头欣赏这段英文,文笔是在是太棒了!
哪怕你又是查词又是中英文对照,导致阅读速度很慢。但是没关系,在这么慢的进度下,里面的情节依然能勾住你的心弦,让你完全不会失去阅读兴趣!
再来解答第二个疑惑:为什么要中英文对照看,而且英文看不懂,马上看中文翻译。为什么不先自行思考一番,实在想不明白了再看中文?如果总是中英文对照看,会不会不利于培养英语语感?
我所遇到的英语老师都告诉我:当遇到看不懂的句子,先自行思考一下,找一找谓语,分析一下词素,语法结构什么的,实在看不明白再去翻中文解释或者问人。这样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长期以往,提升很快。
确实,这样练习确实能更快的提升英语水平。
但这样做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就是:你把【阅读】这么有乐趣的一件事情活生生的整成了痛苦地解数学题!最后实在解不出来的才去翻答案!
为了更有效率的提升能力,把乐趣变成了痛苦,得不偿失呀!
当我使用上面这种老师教的方法来练习阅读时,总是读完几篇文章就坚持不下去了。太他妈累了。
对,我就是坚持不下去,我是个没毅力的学渣,你能拿我怎么样?
想一想,我们从小学会使用中文难道是用这种做题的方式学会的吗?不是呀!我们从来就没有依靠毅力来学习中文。我们依靠的是大量的积累和实践,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中文。语言就是要靠大量不经意的积累。而越是要大量积累,就越是要把积累过程中的痛苦降到最小。
所以我介绍的方法不适合有毅力的学霸。我介绍的方法适合没有毅力的学渣。
而且往深了说,从小做数学题的惯性思维确实影响了绝大多数人练习英文阅读。
为什么这样讲呢?
你看,我们普通人想要提升数学成绩都要靠大量做题,对不对?
如果谁从来不做题,只是看一眼题干,立刻就去翻答案,翻解法,把解法读懂了。然后他就自以为会做这道题了。这样是肯定行不通的,我们都知道。
所以转换成英语阅读,当我说,你一碰到看不懂的英文句子,根本不要思考,立刻去看中文搞懂它。你潜意识里会觉得这方法不对劲。这就好像是看到一道数学题,连想都不想,直接就去翻答案。肯定是学不好的。
但在练习英语阅读上,这样确实行得通的。
为什么呢?
因为学习数学知识,能看懂数学题的解法,这叫做掌握了输入。能够自己解数学题了,这叫做掌握了输出。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光是掌握了输入,屁都不是。只有能输出了,才叫学好了。
可英语不一样。英语听说读写,听和读本来就是单纯的输入,和输出一点关系都没有。说和写才是输出。
所以说,在数学上,我们说,【光能看懂各种解法,从来不亲自做题,是提升不了做题水平的】。这句话如果对应到英语学习上,其实是:【光大量阅读,不去写作,是提升不了英语写作水平的。】
但我们现在想要提升的就是英语阅读能力,我们不谈写作。所以,大量阅读就够了。【光靠看答案】来提升输入是可行的。即,一遇到看不懂的英文,就立刻翻中文,搞懂它的意思,不需要额外的思考,只需要大量积累。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是可行的。而且这种方法也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保留了阅读的快感,提升了大量积累的可行性。
明白了吗?
我上面讲了这么多废话,就是要从逻辑上彻底说服各位。
至于说,总是看中英文对照,会不会不利于培养英语语感。这就完全是杞人忧天了。一个阶段做一个阶段的事情。当我中英文对照阅读的时候,我根本不去考虑培养什么英语语感。当我读完《福尔摩斯全集》,把单词也都背熟以后,我读其他的小说已经基本不需要中英文对照了。这时直接读原着,自然就有语感了。
最后一个疑惑:为什么要看英文文学名著,而不是更多人推荐的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什么的,毕竟我们也可以从一些论坛上找到这些文章的中文翻译来对照看呀。
看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什么的也很不错。但是我想再次强调一遍:这是有毅力的人干的事情!
这些文章文笔结构很好,用词也很精准。但是在【情节】上,它们真的没有阅读快感。所以你无法把阅读这些文章当成是享受。
对于我们没有毅力的人来说,享受真的很重要。
说白了,中文的《财经》,《财新杂志》什么的,你有兴趣每篇读完,或者是把重要文章读完吗?恐怕如果不是搞这一行的,或者说对相关主题感兴趣,可能很多人也没耐心读完吧。
连中文都如此,何谈英文呢?
强迫自己去读!很好呀。你必须有毅力。否则你一定失败。
太多人都把学习英语当做一场残酷的战斗,想着去攻克这个堡垒了。最终有毅力的人才会成功。
我从20到30岁都一直如此。然后我失败了。
从我31岁开始,我放弃了攻克英语堡垒的想法。我回避掉所有的痛苦,我享受阅读的快感:去寻找最有阅读快感的原版英语文学名著来读,事先下载好中文版。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遇到不懂的句子立刻翻中文。完全不思索,不练习。只是大量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当然事后重复背熟记下的生词还是必要的,这个没办法回避。我使用的就是有道词典,没去用什么更先进的背单词软件)。久而久之的,我不再需要看中文,我的阅读能力就这样提升了。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变化。
真的是感慨万千啊。最青春的十年都没能做到的事情,30多岁了,却在不经意间做到了。
所以,在这里推荐给大家。方法很简单,写这么多,主要是抒发心中的感慨。
更新再附送一个轻松背单词的方法。
你们知道的,背单词嘛,一个靠在句子中间理解,另外一个就靠重复记忆多次。现在很多软件都自动按照记忆曲线跟你分配了每天背单词的量,平均每个单词会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让你重复背7-10次吧。比如我用有道,记了单词进生词本,每天会自动告诉你该背多少单词了。
我见过很多人背单词的时候,都专门拿出时间来背。好严肃好正式啊!我最讨厌这样了。
我就是在电脑前看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的时候,拿着手机背单词。轻松愉快,一点都不累。
电视情节无聊,就低头拿着手机背单词看例句。电视情节紧张了,就多看一会电视。
就是这样。往往一天两三个小时,电视剧也追完了,单词也背完了。而且还是闲暇时间,不影响做正事。
或者,如果你晚上失眠睡不着觉,或者是生活习惯不好,总是晚睡。那就早早躺在床上,拿出来背单词。背一下就能睡着了,哈哈。
曾经的我,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是一个胸无点墨的人。但也正因如此,那时候我虽然很无知,却经常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有时候甚至目中无人。
直到大学的时候的某一天,我去参加一个小型沙龙,现场来了一位大牛。那天沙龙讨论的主题是灵修,期间谈到了弗洛伊德,马斯洛、张德芬,还有培训、洗脑等话题。
大牛的话并不多,但给我的感觉是,在场所有人的知识储备加起来,都不如他一个人。其他人不懂的东西,他懂;其他人懂得的东西,他研究得更深、更系统。后来大牛私下里跟我说,他从中学开始,基本每年都会看100本左右各领域经典书籍。那是我第一次强烈意识到读书对人的提升是如此巨大,也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无知,简直令人羞愧得无地自容。
在那之后,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之旅,也从此开启了一片新天地。我很感谢自己当初能够做出这个决定,虽然是抱着功利的心态,但确实让我这些年来受益匪浅。
首先,阅读让我更加善于思考,让我发现了喜欢做的事,在无趣的生活中开辟出了一块重要的阵地。
毕业后我经历了裸辞,换了不止一份工作,换了不止一个行业,还换了不止一个城市。那时候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一个人生活在陌生的城市,只有书籍一直陪伴着我。
阅读让我越发觉得我对这个世界和自己本身的了解十分有限,为了不再迷茫,我不断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身边的人和事。
我在阅读中学习生活的道理,在实践中领悟书中的真谛,渐渐变成了一个喜欢思考的人。然后我开始用写作记录读书之后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自己的心情和经历,这不仅仅是排解压力放松心情的好方法,更让我找出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同时,作为爱好,我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文笔。
每当我看完一本文学经典,都会模仿作者的风格写一些文字,有时候是故事,有时候甚至只是片段。钱钟书的诙谐幽默,普鲁斯特的意识流,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的日系风,王朔的戏谑,我都模仿过。
随着对于文字的把控能力和领悟能力的提升,我认识了更多作者和编辑,也认识了不少广告界的朋友。那时候我才头一次理解了《挪威的森林》里,永泽说“把《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读过三遍,倒像是可以成为我的朋友的人”的意义。阅读把我带入了一个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圈子,同时也激励我不断提升自己。后来经过各种坎坷,我终于进入广告圈,真正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阶段性解决了工作上的困扰。
其次,我不再沉溺于社交网络、碎片化信息、热点事件,我意识到了从何处获取真正的价值。
对于一个空虚、无知的人,再没有什么比碎片化信息和社交网络的互动更吸引人的了。以前我会频繁地刷微博、刷人人网,和一些并不熟悉的人进行互动,追逐着网络上的热点,一是因为时间对我而言并不珍贵,可以浪费;二是因为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找到存在感,或者找到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地位。
当一个热点事件爆发出来的时候,如果大家都在谈论而自己还不知道,会不会显得自己很无知?会不会显得自己无法跟上潮流?会不会让自己缺乏谈资?
社交网络上很多精彩纷呈的文章,是不是能给我带来很多收获?是不是看一两篇文章就能把握住某些事情的精髓?是不是每天看一些方法论类的文章就能真的理解?以前的我确实会有这些想法。
而现在的我意识到,如果真想要学什么知识或技能,那就去看相关的经典书籍,虽然一本书相对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完,但我认为这反而是最快的方式。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知识体系,能够相对全面并且更有深度地介绍某一事物,通过读书我能够更快地理解一些事物的本质。在朋友圈中标题写着“深度好文”的文章满天飞的时候,我更愿意静下心来多看看经典好书。相对于碎片化学习,系统性学习对我的帮助更大。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排斥社交网络、碎片化信息和热点事件,只是我能够更清楚地区分,究竟什么是有帮助的,什么是故弄玄虚,应该花多少时间在这些事情上。阅读让我对获取信息和价值的途径有了更准确的判断。
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多维度系统思考问题,逐步在大脑中建立了一个不断反馈和升级的认知系统。
记得当初在咨询公司实习的时候,听一个经济学研究生姐姐讲PPT。她思路十分清晰,不断地向听众抛出问题,又不断给出解答,每一个解答又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她没有讲什么专业词汇,语速也不快,我却犹如在听天书。
后来我才明白,我缺少最基本的知识,也就缺乏了理解事物的基础。不懂最基本的标准,也就缺乏了判断依据。缺少最基本的方法论和思考逻辑,也就无法跟上她的演讲思路。
而当我读经典书和专业工具书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终于逐渐能够系统地从多个层面上思考问题了,对许多事物表象下的本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其中的一些心理学和广告学书籍,不仅仅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也影响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预见的是,我会不断碰到更多颠覆自己认知的事情,也会遇到更多现有的知识储备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只要我头脑中的系统能够根据新事物不断反馈,总会把未知事物纳入已知的范畴,让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得到提升,理解更多之前无法理解的事物。
就好比拼一块永远无法完成的拼图,你永远无法见到拼图的全部,但你知道拿着手上最新的一块,去找已有的版图中与之契合的部分来拼接,使之成为现有拼图的一部分,那就够了。
更多时候,阅读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再也难以分开。
孤独的时候,阅读让我不再寂寞;
空虚的时候,阅读让我不再烦躁;
难过的时候,阅读消解了我的负面情绪;
悲观的时候,阅读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阅读能够增加知识储备自不必说,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与人交流的方式。我本身就是争强好胜的人,多读了一些书之后,就好像是流氓学会了武术。
最后我想认真、诚恳、简洁地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读书分享会,然后在现场遇见了现在的女朋友。这才是阅读带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