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5-13 01:05:13 | 作者:沉静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初见“钝感力”这个词,是在一位网络大姐对我的评语里,她说我是具有一定“钝感力”的人,所以才更容易得到与人与物相处的快乐。从约定俗成的一般意义上来理解,它是指行动或思想“迟钝”“迟缓”的意思。钝感与敏感的意思是相对的,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如果沒有作进一步的理解,我也许会永远停留在对这个词的浮浅认识上。
“钝感力”这个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一书,这是一本集結人生智慧的书籍,出版之后,人们争相购买,引起很大轰动。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诫人们不要对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太过敏感,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烦恼,对发生在眼前的人和事物保持适当的钝感力,不要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能抵挡住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压力,找到人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作者在此书中所阐明的“钝感力“的观点,和人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迟钝”相去甚远,钝感力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是乐观面对一切的人生态度,是对自身价值最稳健的体现,是豁达、善良、宽容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我有一位朋友,身体对四季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什么季节的流行病都和她有缘,心情常常处于烦恼之中,抱怨自己吃龙肉都吃不胖,去看医生也检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变。又去看心理医生说,是你性格太过敏感了,凡事放下,不要太计较,身体自然就会慢慢变好了。我和她是朋友,对她非常了解,平日里不论和谁相处,哪怕是不相干的人,无意之中的某句话也能引发她的烦恼,令她寝食难安。(感人亲情日志 )
这让我想起另一则与之相反的故事。
宋朝有一个叫富弼的人,年轻时就很有度量,有人骂他,他充耳不闻,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情,好像什么都沒听见,旁边的人告诉他:“有人正骂你呢!”富弼说:“恐怕是骂得别人。”旁边的人又说:“喊你的名字,难道是别人?”富弼又说:“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呢。”那个骂他的人知道了很羞愧,从此对富弼非常尊敬。富弼这种趋利避害的人生态度,大概也是作者所说的一种“钝感力”吧。
无论是亲人之间的相处,还是朋友之间的往来,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都需要有这样一种钝感能力,对此,情商专家张怡筠认为,具备一定钝感力的人,无论是对亲人还是朋友之间的相处,或者其他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都不会太过于计较某些不好的细节,懂得宽容、体谅、换位思考,知道如何避免负面情绪的持续影响。
中国有句老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我想此处所说的聪明不是指人的才智,而是说那些对人事敏感有心计的人,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捕捉他人细微的情绪变化,又喜欢由己及人的联想,表面上看是对事物理解透彻,但往往又不具备正确处理的能力,难以控制调整好心态,最終把自己置于要么激烈要么消沉的境地。
但如果把敏感上升为一种能力,那又另当别论!
而那些真正具有钝感力量的人,即不会时常纠缠于每一个细小变化的意义,也不会对那些应该引起注意的事物视若无睹,从而具备即不伤害他人也不自伤的胸襟。
其实人不论是钝感还是敏感,就像人体中的pH值一样,过于偏差于哪一端都对健康不利,而心灵的健康与否更加至关重要,只有将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调整到稳定的状态,才能保持在理想的健康思维中,这样自身的钝感力才会不断增强,感知事物的敏感力也会不断上升,二者互相制约,互相配合,互相溶和,从而到达身心愉悦的双重境界。
通过对“钝感力”一词较深一层的理解,对那位姐姐的称赞,实在当之有愧了,但知遇之情,铭记在心,无论岁月怎样更叠,我记忆的天空永远有你!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