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解读亲子关系

时间: 2020-03-09 16:31:00 | 作者:杨林雪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解读亲子关系

  非常感谢温老师组织的这堂亲子关系课。去的人还真多,整个教室座无虚席,好多人还是夫妻两个一起来的,他们甚至是带着迫切的问题而来。可见亲子关系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我自己的感觉也是这样,面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无奈到崩溃和抓狂。让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温老师也曾经有那样不堪的经历,真的让我非常惊讶。我忽然明白,再好的道理和知识,有时候也是那么的冰冷而无用!温老师用切身的感受和大家共情,使我们的心里宽敞了很多,温暖了很多,莫名的焦虑,也消失了很多。

  所谓亲密关系就是最最内在的,最最深层的,最最私密的关系。大家通常认为是夫妻关系,恋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亲密关系这个名词非常宽泛,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不同内容的亲密关系:比如,朋友、同事、上下级之间、亲子之间等只要是建立起了内在的、深层的、私密的、交流通透(无话不说)的关系都可以成为亲密关系。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大体分为四个时期:绚丽期,幻灭期,内省期,和启示期。亲子关系也可以用着四个时期来划分。

  亲子关系的绚丽期:孩子生下来了,不,再往前点也可以——从怀上宝宝开始,巨大的惊喜就开始孕育了,我们猜测着期待着可爱的小宝宝生下来会是什么样子?是像爸爸呢还是像妈?是男孩呢还是女孩?皮肤是黑呢还是白?是漂亮的还是有点丑啊,是帅气的还是顽皮的?---------等到孩子呱呱落地生下来的时候,大多数的父母接受上苍的安排,黑白胖瘦男还是女都不重要了,关键这个孩子是我们自己的至亲骨血,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爱的结晶,是我们的天使。我们爱这个孩子,爱到无以复加。我们继续想象着孩子美好的未来:他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会是怎样的一种性格?如果是女孩,会给她买很多花花绿绿的衣服,把她打扮成美丽的小公主,领着她上街;如果是男孩呢,就穿的帅帅的,养成可爱的阳光少年--------哎呀,我们怎么爱也爱不够我们的宝贝呀——亲子关系的绚丽期,多么甜蜜又美丽,就像粉红色的初恋------

  孩子三岁以内,我们要给孩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母婴依恋关系奠定孩子的生命底色-------这是孩子健康人格架构的基石,能够信任别人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要100%的接纳孩子,在第一时间内反应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不让他恐慌焦虑,不让他有任何的匮乏感。多抱抱孩子,肢体的接触,抚摸的感觉,让妈妈的心跳时常和孩子的感觉链接在一起,让他温暖,让他安详,让他满足。否则,孩子就会整合出好妈妈和坏妈妈来。

  孩子3—4岁,会迎来成长中的第一个所谓逆反期。这时候的孩子容易对任何事说“不!”这是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不喜欢被人安排,喜欢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还有同时发生的是自我建构的界限认知:开始很霸道地划定属于自己的范围。把自己真正从世界中从母子同体的感觉中分离出来。具体的表现就是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衣服是我的,不准别人穿;玩具是我的,不准别人碰。谁若无故侵犯了他的小地盘,他就会哭喊大闹,极不情愿,甚至歇斯底里,让人费解--------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期,如果孩子的自我在家长们的鼓励与呵护当中顺利建立,根据弗洛伊德动力学的发展理论,孩子的自信与自主能力将得到良好的发展。否则,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精神生命真正成长的核心意图,就会嘲笑孩子,否定孩子,过分的批评纠正孩子,甚至和孩子痛苦地对抗——就会令孩子远离内心真正的需要,盲目地否定自己,形成过分地羞愧感。不自主则安全感丧失,为以后的生命成长埋下不必要的隐患。

  也许就是从这儿开始,父母们会感觉到这个小家伙对自己的远离与背叛,父母们会觉得自己的权威被侵犯,开始意识到要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教育和管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对抗与纠结:孩子喜欢做的,大人偏偏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由,以安全为由等对孩子处处设限,处处捆绑,处处封锁---------我们可怜的孩子,刚刚萌芽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这样被无知的扼杀——有时候大人们的控制就等于精神的扼杀。就是一种恐怖的铸造模型,硬生生的把柔软活泼的孩子给挤压到扭曲变形甚至冷漠僵硬。作为从事幼教多年的我很清楚这一点,为了让孩子听话,守规矩,老师们天天在和孩子们“斗智斗勇”。真是很遗憾也很无奈呀。

  4—5岁,是孩子的主动性与内疚感形成的时期。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欲望更强烈了,好奇心促使他们干出很多在大人看来荒唐可笑的事:拆毁玩具只为看看里面什么样;剪碎床单或沙发,是要试试剪刀快不快;把电脑或手机放在水里洗洗,只是想让它们更干净些---------不理解孩子幼稚想法的父母,恨得咬牙,甚至气的暴跳或者火冒三丈——这孩子怎么变得这么不听话,不管就要作上天去了-------

  有些明智的父母会试着去理解孩子,探索孩子奇妙的内心世界,这是伟大的,他们无形当中保护了孩子,让他们永远保有一份珍贵的对世界对大自然万物的好奇与探索的动力。如果被阻止,则内疚感产生,探索、创新的能力被辖制被破坏---------孩子将没有创造力。

  当亲子双方无形中进入对峙期,也就是亲子关系幻灭期的开始:6—11岁是形成勤勉和自卑的时期。上小学了,家长们发现,孩子有了真正的自我意识,有时候强大到根本不听父母的话,开始挣脱父母的束缚,努力地实现自我。这时期如果得到父母适当的夸奖与鼓励,孩子将非常自信养成勤勉品质,否则,将过度自卑。没有信心的孩子害怕或逃避竞争,也或者为了生存,努力竞争以证实自己的能力。

  12—21岁是身份角色的困惑期,要求我们家长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顺其自然地发展。如果他就是一棵柳树,不能非要把他培养成一棵松树。真正的学习来自孩子自身的体验。每一个灵魂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外力的的督促与控制,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但往往我们更注重和强调孩子们的一致性,总是告诉孩子这样是对的,那样是不对的,人生一旦进入任何事情都纠结于对错的思维模式,搞不好孩子的精神就会有分裂的可能。如果孩子没有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发展,父母们就会深感失落,失望,反过来孩子们的感觉也是,感到爸爸妈妈的不认可,不理解,不支持,孩子就会痛苦抑郁甚至非常的叛逆--------尤其是孩子们的中学阶段,是清算和释放成长当中留下来的心理压抑的敏感期,孩子们旺盛的成长动力表现的非常突出,家长们的期待有了明显的落差,就觉得是孩子们第二逆反期到了。实际上孩子们没有所谓的逆反期,他们只是按照生命精神胚胎的自然成长在展开生命原本的面貌而已,问题出在家长们常按自己的意愿去培养孩子,这就形成了亲子之间的冲突状态。谁也不能征服谁,家长们觉得孩子浑身都是毛病,不再可爱,甚至令人痛恨和伤感,亲密关系被挑战到极端,出现幻灭期。有些孩子不能自控地逃学、上网、早恋、吸毒--------好多恶劣行迹的背后诉说着生命真正的渴求未被满足;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揭示出一种真正自我的发展遭受重挫的病态呈现——原来积累的东西在青春期的呈现。成长的过程中哪一个环节被扭曲变形?被卡住不能流通?

  到了这个时期,好像没有路走了,好像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好多家长才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作为孩子也有了一定的内省觉察能力,亲子之间各退一步,共同探讨成长之道。这就是亲子关系的内省期。

  其实,家长们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全然的接纳与信任——那就是放开孩子的手脚,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犯很傻很傻的错误,哪怕他们做得再不好,也选择相信孩子。凡事发生都有恩典,青春的错误是成长的宝贵经验。相信的力量太大了,多少道理不如亲密关系。陪伴孩子,进入孩子的频道,与孩子充分共情。真正的陪伴不可以处理自己的事情,要欣赏的,专注的,融入心灵的和他在一起——身心灵和孩子完完全全同在。说到底孩子的问题都是关系出了问题。没有偶然出现的问题,都是必然。任何问题都能在爱里得到解决。唯有爱可以造就人。向外跨一步,让过去的过去,一切重来。信任、陪伴、不评判,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自己会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

  父母和孩子一起思考,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亲子关系的启示期就到来了。其实,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和焦虑。永远不要把孩子的问题看成问题,我们眼中的问题,只是孩子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呈现。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但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首先爸爸妈妈要真诚相爱,你怎么说有时候根本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做,孩子潜意识里去模仿,行为教育才是更有力量的教育。(中国,最令人担忧的情况是:爸爸缺位,妈妈焦虑,孩子迷茫。)儿子要和爸爸建立好关系,女儿要和妈妈建立起亲密关系,女孩在家里服从爸爸和妈妈将来到了婆家也会这样。孩子的成功成就,20%靠个人的努力,80%是父亲的教导,爸爸说的话比妈妈说的话,其效果高出50倍。爸爸妈妈真心相爱,远远胜过给予孩子多少金多少银,多少房子多少遗产。因为他们能够因模仿父母学习到如何爱人,从而有一个幸福的人生。爱的能力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关系模式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的命运。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和自由才是唯一的答案。

文章标题: 解读亲子关系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68088.html

[解读亲子关系]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