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3-05 19:19:45 | 作者:伊心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2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伊心】最近网友们最关注的事件莫过于吴谢宇案了。
这个曾经的北大高材生,在同学老师眼中堪称“天才”和“学神”的人,在2019年21岁那年残忍弑母。
自那之后一直潜逃,直到前几天被捉拿归案。
这个案子之所以出名,实在是因为吴谢宇的“人设”惊讶了所有人。
这个在同学老师亲朋好友面前聪明、善良、温和、自律的完美学霸,和那个早早预谋杀死母亲、冷静处理尸体甚至和尸体共度数天、骗钱、嫖妓、之后多年潜逃的犯罪分子,怎么看都不该是同一个人。
网上的议论真真假假、众说纷纭,但唯一确凿的观点是:他母亲是一个非常严格甚至严苛、高要求控制孩子的人。
我奇怪的是,他本来已经大三了,以他的成绩,可以出国、可以在外工作,马上就要逃离母亲的掌控了,甚至可以和母亲少联系,为什么还要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
后来发现,可能对他来说,已经习惯了在母亲的高压控制下生活,并且他想不到别的办法逃开母亲。尽管在外读书,也只能像母亲规定的那样,时时汇报自己的行踪和生活,表达爱和孝心。
吴谢宇的作案动机仍然扑朔迷离,他的家庭、他的内心究竟发生过什么如冰层破裂一般的动荡,除非他自己说(目前来看他还没有坦白的意思),世人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真相了。
但是这个案子让我想起了韩剧《天空之城》,因为里面有一个非常非常类似的故事。
相似度之高,让人感叹编剧描绘人心、塑造剧情的能力。
好久之前我就答应大家要写一下《天空之城》,这可能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韩剧了,也是一部直击教育痛点的剧集。
今天就来写一写吧。
---剧透提醒---没看过的同学可以先去【人人视频app】看一下,要不然会被剧透噢!
---剧透提醒---相信我,你看完这部韩剧,还会忍不住来这里讨论滴。
---剧透提醒---没有时间看剧的朋友,也可以直接看我的分享哟。
我的剧透内容大概是百分之二十,剩下的剧集部分也还希望大家抽出时间看看,因为真的很好看。
---剧透提醒---《天空之城》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天空之城”社区的故事,这是一个高档社区,聚集的人群基本上全是高学历的人才,从事法律、医学等专业学科,社会地位很高。
作为精英,他们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走精英人设,好打造一个完美的“法学世家”“医学世家”。
这样的家庭,在外界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完美家庭:母慈子孝,夫妻恩爱,全部拥有卓越的智慧和社会上的话语权。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家庭,就是“幸福”和“模范”的代表。
可这部剧的第一集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人羡慕的模范家庭,父亲任职于医院,已经是高层领导;母亲是美貌的主妇,是这个社区里人人都羡慕的女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唯一的儿子看起来聪明帅气乖巧上进,高考刚刚考上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大学。(大概就相当于清华北大吧)。
这样的家庭看起来简直完美吧?
可谁能想到呢,第一集的结束,这一家人刚刚参加完邻居们给开的升学宴会,这个妈妈就开枪自杀了。
想必邻居和亲人们在作为证人接受警察盘查时,百思不得其解的他们,也一定会说出像吴谢宇的邻居好友们那样的话:
“父亲和母亲很恩爱,从未见过他们吵架。”
“男孩是个非常善良乖巧的孩子,对所有人都很好。”
“他们关系很好的,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可事实呢?经过后面剧集里抽丝剥茧的演绎,编剧一点点撕开了这个家庭的真相:
父亲出轨,母亲隐忍,两人吵架时父亲大打出手,可两人仍然在外人面前扮作恩爱夫妻;
过重的学习压力让男孩患上抑郁症,接受治疗;
缺少父母关爱疼惜的男孩爱上了来家里工作的保姆,却被父亲大打出手,下定决心一考上大学就撕掉通知书去找那个被他父母辞退送走了的保姆。
忍受着这样的痛苦考上名牌大学之后,他果然这样做了,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就失踪了。他妈妈去找他,结果被儿子无情的语言所伤,这才绝望的自杀。
后来,男孩的日记本被翻出,上面写满了“我恨他们”“我真想杀了他们”这样的话。
但他,也会在邻居面前温柔的拥抱母亲,对着所有人谦逊礼貌的打招呼。
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不仅自己屡屡在自杀的边缘徘徊,最后也间接将母亲推入了绝望的深渊。
这个情节,是不是很像吴谢宇?
有公众号说吴谢宇的父亲曾经出轨,因此摧毁了母子二人的世界,但经记者采访,吴谢宇的姑父否定了这个说法,称自己并不知情。
可吴谢宇的姑父一年都见不到这对母子几次,对于他们的了解想必也只是表面上的。
我也不敢断定应该相信谁的消息,但结合《天空之城》的剧情和我们身边的例子,有些出轨事件、夫妻之间的种种龃龉,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大部分的家庭仍然会为了孩子、为了“外界清誉”扮演夫妻恩爱的假象。
可这样的痛苦,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日日压抑、无处申诉之苦,被背叛却还选择假言欢笑,简直像地狱一样难熬吧。
吴谢宇在弑母以前,也有几次和朋友提到自己抑郁想自杀。
如果没有选择弑母,他会不会就自杀了呢?
不管怎样的结局,都让人痛心与唏嘘,因为他,还有他的母亲甚至都没有向外界清晰地表达过自己的心迹,未曾申诉过情绪,也未曾索要过帮助。
这对母子曾经处于怎样的绝望之中,世人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了。
所以,一个完美的家庭果真是没有任何问题吗?
换句话说,只为了活成外人眼中的“完美”,对一个家庭来说,真的有意义吗?
别人的羡慕、夸奖、称赞,真的那么那么重要吗?
这是整部剧里最重要的命题之一,让我们思索那些“金玉其外”的“金玉”是否真的值得。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庭,放下对所谓的“完美“的执念,才是真的放过自己吧。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50后、60后父母很多都期望孩子“有出息”,这些还可以理解,因为他们那一代人因为各种原因,很多都缺失了受教育的机会,甚至不得不做苦力、淹没自己的才华与梦想,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样被淹没才华与梦想。
以前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会好一些,但前不久和一个人聊天,才发现就像《天空之城》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焦虑更为深刻,甚至执着。
他和妻子都是985大学毕业,今年31岁,对女儿的教育非常非常焦虑。
女儿才三岁,他就觉得女儿没有想象中的聪明,看起来似乎是没有考名校的可能了。而他,又没有很好的能力为女儿争取到所谓的“好学区”的学区房,也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没有很好的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前途了。
他非常羡慕别人家三四岁就展现了天赋和才能的孩子,甚至还说:我已经看不到我后半生的什么希望了,所以希望孩子替我完成愿望,拯救一下我的人生。
喂,你才30岁哎!
所以,我真的非常非常想反问他:你为什么不先拯救一下自己的人生呢?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去做你完不成的事情?
并且,有什么事情是只有你孩子能做到而你做不到的呢?(除了你孩子还不会读书但你已经读书二十多年了)
你期盼孩子以后读名校赚大钱,可你自己为什么不先去读名校赚大钱?哪怕四五十岁,也没人拦着你继续考学深造,何况你才30岁。
有空逼孩子,为什么不先逼自己呢?
所以,当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我们的骄傲的时候,我们何不先让自己变成自己的骄傲呢?
要知道,操控别人比操控自己,可难多了。
我觉得最酷的一种父母是,不将自身全部的荣耀寄托在孩子身上。
而是将自我完成、自我实现的荣耀感置于自己身上。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父母是本身已经达成了自己领域内最大程度上的成功,所以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走精英人设,就像《天空之城》里的父母们。
这样的期望,无非是觉得工种有高下之分,觉得孩子应该读名校、进名企、一毕业就门当户对结婚、过上人人仰慕的人生。
先不说你以为的“人人仰慕”别人到底仰慕不仰慕了,砒霜与蜜糖本来就是个人判定。
更何况,所谓“我想为你打造的光明前途”真的是孩子眼中的光明前途吗?
就像《天空之城》里那个喜欢在夜店跳舞的女孩,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夜店跳舞、攒钱、然后开一家自己的夜店,可是他父母早早就把她送出了国,希望她考上哈佛。
她不太喜欢学习,没有考上哈佛,可为了让大人高兴,她伪造了录取通知书,假装自己一直在哈佛读书。
她当然知道她那个暴虐的父亲知道之后会有多生气,可她顾不了那么多了。
说真的,看完吴谢宇潜藏重庆两年、在酒吧轻轻松松当男模之后,我又想起这个女孩,其实觉得她非常厉害。
因为尽管用了欺骗的形式,但她至少一定程度上勇敢逃脱了父亲的控制,并且骗局败露之后就大大方方去夜店工作了。
她捞回了自己,没有走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已经很难得了。
如果吴谢宇敢反抗母亲、逃脱这种高压控制,他不愿意再当精英学霸,只是想去酒吧工作,又何尝不可呢?
我们的社会理应拥有这样的包容度,那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首先去试着包容这样的人生选择。
而孩子与孩子之间,本来就有千差万别。
《天空之城》已经尽可能传达了这种差别,比如还有一个女孩,她自己虽然也被父母要求走精英道路,不过她自己非常享受学习、享受当学霸的成就感,她自己从小就以法律界最高学府为目标。
即便没有外界的压力,她也愿意学习学到天荒地老。
因为她内心深处,就像成为法律界精英。考试得到第一名的时候,她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可以说,这样的孩子才是非常适合走这条路的。
还有几个男孩,他们对未来没有特别的规划,对学习谈不上很喜欢也谈不上很抵触,就是自然而然读书就好,但他们抵触父亲高压式的教学方法,希望在自己精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这样的孩子,同样应该尊重他的意愿。
所谓“因材施教”,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当然了,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意愿,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放下执念、放下偏见,允许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并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尊重。
这一点,实在是太难了,可《天空之城》的最后,所有人都达成了和解。
可见,也不是不可以嘛!
最后,我想说,我们思考吴谢宇的案子,思考他的行为动机,并不是为他开罪,也不是为了一味指责原生家庭。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这一代人,马上就要(或者已经)成为别人的父母了。
对子女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应该如何避免别人走过的弯路、错路甚至失败的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命题。
这样的思考,永远不要嫌多。
并且,教育的内涵,绝不仅仅是教育子女,我们对自己的“教育”同样非常重要。
开解自己、鼓励自己、抚平自己的伤痛、找到活着的光亮与意义,也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这样的努力,也永远不要嫌晚。
如果未来我有了孩子,我对ta的期待只有:健康、快乐、自信。
快乐其实很难,但我希望他愿意从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交杂的人生中去寻找快乐,并享受它。
而现在,未来余生,我对自己最大的愿望同样如此。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