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3-03 12:07:07 | 作者:独星僧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余秋雨作为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历史散文的代表作家,在1990年代横空出世,颠覆了传统散文的固有模式,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这种突破与创新,是散文求新求变的艺术规律使然,更是时代精神的凸显,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契合了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心理期盼,唤醒了潜藏于民众心中的民族意识,激发了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人文神经。
余秋雨式“文化散文”以其强烈的文化认同与共鸣、历史反思和文明的对比、篇幅的拉长与拓展、主题与题材的扩展与超越等等……成为余秋雨式“文化散文”的审美大趋势。
从《文化苦旅》(1992年)、《文明的碎片》(1994)、《秋雨散文》(1994),再到《霜冷长河》(1999)、《山居笔记》(1999)、《行者无疆》(2001)、《千年一叹》(2003),作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历史,把思考的领域延伸到人类文明的每个角落。各部散文各有特色,以文化底蕴见长的《文化苦旅》甫一问世,就有了开宗立派的精神气魄;《山居笔记》的历史情怀与语境,在与历史的对话中,“他因历史而博大,历史因他而鲜活”;《霜冷长河》的人生叩问与沉思;《行者无疆》的西方人文地理之人类观念、命运意识;更有《千年一叹》的独树一帜,见心见性。
中国散文源远流长,追溯起来,“散文”是和“韵文”相互区别的一个术语,换言之,一切无韵文,均可称之为散文,这是大散文的观念,这和现代文学意义上的“散文”相去甚远,不能混为一谈。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有其严格的内涵与外延,散文是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五四新文化运动,周作人、朱自清、鲁迅等散文大家开创了散文的新天地,给散文文体创造创新开辟出一条新路。五四以降,散文大家辈出,十七年新中国散文形成了秦牧杨朔刘白羽为代表的散文类型,随着改革开放,国门的打开,文化文明的交流增多,市场经济的活跃,文化也呈现出多层面多渠道的探索,散文固有的陈规被打破,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历史散文就是散文领域求新求变的内在动力源泉。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余秋雨“文化散文”成为当时普遍的审美趋势,文化散文写作风行一时,收到民众与市场的追捧,形成了新散文的写作潮流。
今天我们看到的《雨夜短文》是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在自序中这样说道“在我的众多著作中,这本很特别,全是短文。”余光中先生曾发表文章称赞其散文创造长篇幅的极限,也有评论家以此特点来定性所谓的“文化大散文”。
余秋雨还在自序中重申“《世说新语》、东坡随笔、晚明小品中的一些篇目,虽寥寥几句,却能穿越时间……中国散文在意境和语言上的至美功夫,大多体现在短文之中。”这是否自相矛盾,其实不然,长短之间,一下子让我们明白了文化散文的特点,文化散文和篇幅长短无关,文化散文和作家的创造有关,和艺术规律有关,和写作有关。
有意思的是,如果读者重新回到1990年代的历史现场,我们会如何评价其文化散文?更有意思的是,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会如何解读这些文化散文,会不会已经时过境迁了呢?余秋雨先生给我们一个全新的答案,这个答案就在读者的阅读之中,就在这些短文的“文化”意境与情怀之中。
《雨夜短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生长途中震撼式感悟,叫作“万里入心”,畅谈人生最动心的人生感受;第二部分是千年文脉的点穴式提领,叫作“文史寻魂”,短文翘起半部文学史。如此精彩的短文,多读增加识见,用不多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精彩文史知识,不是一举多得嘛!
人生的感悟和文学史的学习就在点滴之间,就在分秒之间,阅读余秋雨《雨夜短文》在当下,是不是显得多么从容自若!感谢天地出版社,感谢余秋雨,给予读者这样美好的精神食粮,方寸之间见出出版社与作家的高下。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