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1-27 09:35:32 | 作者:欧阳友权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谈到今日的中国文学,我们会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传统书写印刷的纯文学与网络文学在文化市场上日益凸显的鲜明反差:一边呈“和者盖寡”的低靡态势,人们以“边缘化”论之;一边则以如火如荼的燎原之势不断壮大阵营,成为文坛不可小觑的生力军。前几年有学者将汉语文学态势形容为“三分天下”的格局,即以期刊阵地为代表的传统精英文学、以纸媒出版为标志的图书市场文学和以数字化传媒为载体的网络文学。互联网媒体的强势覆盖,使得网络文学不仅在数量上占据文学千年帝国的大半壁江山,还成为图书出版市场畅销书的新宠。这个从技术的丛林中成长起来的“野路子”文学,不经意间成了文学落寞时代的弄潮儿,正是它的风生水起,打造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冰火两重天”的新格局。
近几年网络文学的火爆已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7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上一年增加了7330万人,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手机网民3.03亿,占网民总数的66.2%。网络文学用户达1.95亿人,比2009年增长19.9%。据了解,全世界汉语文学网站有超过4000家,而国内汉语原创文学网站也已超过500家。一个大型文学网站一天收录的各类原创作品可达数百乃至数千篇。据盛大文学总裁吴文辉介绍,目前最大的原创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每天有超过3亿的PV流量、1千万的用户访问量和3400万字以上的作品更新,有一大批高产写手不断上传20多种风格类型各异的作品,积累有超过25万部的原创文学作品,总量超过120亿字。另一大型文学网站“晋江原创网”的简介上写着:“网站拥有注册作者26万名,超过30万部线上作品,平均每2分钟有一篇新文章发表,每10秒有一个新章节更新,每2秒有一个新评论产生”。另一网站“幻剑书盟”宣称,他们拥有注册会员200万人,驻站原创写手1万多名,收藏原创之作2万多部,有400部原创小说周点击率在万次以上,日访问量保持在2000万左右。老牌的文学网站“榕树下”,每天能收到近5000篇投稿,创办12年来已收藏有140万部以上的原创作品。女性文学网站“红袖添香”拥有240万注册用户,拥有长、短篇原创作品总量超过192万部(篇),日浏览量最高超过5600万次……如此浩瀚的作品产量,这么庞大的读者群体和写手阵容,它们对文学生产方式的改变,对当代文坛格局的整饬,对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巨大影响,其意义已经超出文学本身,应该在“人文生态的历史性转型”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更高层面上来把握其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反观传统的书写印刷文学,其境况则大有不同。据悉,以作协会员为标志,我国专业作家队伍几代同堂,阵容整齐,中国作协麾下有专业作家逾8千人,加上各省市和行业作协会员总数约有5万,这样的作家队伍规模并不算小,但与网络文学超过5千万的庞大写手群体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有人统计,仅起点、晋江、红袖添香、榕树下四个网站的签约写手就已超过70万人。这些年来,传统文学创作的作品并不少,除诗歌创作依然有些寥落外,小说和影视剧本创作都呈逐年攀升之势,2009年我国出版长篇小说超过3千部,2019年已接近4千部(其中最畅销的一部分是下载出版的网络小说),这个数量已经超过“文革”前17年出版长篇小说的总和,以专业作家为主体的创作队伍、以文学期刊为主阵地的发表平台、以作协文联为组织架构的传统文学体制,在网络文学迅速崛起的时代,虽然仍被尊为主流和主体,但已开始失去独尊的地位,曾经拥有的荣宠身份和感召力出现弱化,同时失去的还有昔日垄断性的读者市场。
这种状况不禁令人质疑:市场经济兴起以后,文学不是被边缘化了吗,为什么网络文学却能够红红火火?不是有抱怨说,今日的大众不再关注文学,不愿阅读作品,“写诗的比读诗的多”吗,为什么网络作品却是读者云集,热潮不退,动辄点击量数以万计,以至于传统的出版业和影视剧不得不在网络上去寻找原创作品的优质资源?为什么素以“贵族意识”和“圈子心态”自矜的某些作家在13亿人口的读者市场却找不到自己的读者,遭遇到冷眼秋风,其作品少有问津甚至门可罗雀,而“光着脚丫子撒腿奔跑”(痞子蔡语)的网络写手却能“跑”出一片勃勃绿野,把1.95亿国人的眼球重新拉回到文学的营垒中来呢?看来,困扰文学繁荣发展难题的关键不在“文学”,而在“什么样的文学”;需要追问和反思的不是“文学被边缘化”,而是“哪些文学被边缘化”,这才是时下文学格局中“冰火两重天”需要廓清的症结。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在艺术审美资质和文学经典传承的意义上,今日的网络文学还不足以与传统文学相媲美、相抗衡,在历经一代代薪火相传、千百年经验积累的传统文学眼里,网络文学还很不成熟,甚至毛病多多,这一点无论是传统作家、批评家还是网络写手、文学网民都不会否认的。问题只在于,两种文学在读者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的落差说明了什么呢?这里可能要从网络传媒和传统文学两方面去思考其深层原因。
在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文学的兴起与繁荣与第四媒体的技术推力和文化特征直接相关。网络虚拟空间的开放性公共平台,拆卸了文学作品发表和阅读的门槛,激发了大众参与“新民间文学”的热情,让底层民众有了更多的创作自由,开放的文化话语权解放了文学生产力,“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梦想在数字技术支撑的网络空间一下子变成了现实。于是,这里云集了自有文学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写作群落、作品数量和读者群体,一个知识化的“新民间”大众,一个批量生产、良莠不齐的文学“大跃进”运动,连同底层民众的“草根情怀”一道涌进了这个兼容并蓄、无限广阔的自由空间,创造了数字传媒时代文学狂欢的新神话。我们看到,网络文学的民间化把文学女神从神坛拉回凡尘,网络创作的青春化赋予它无穷的活力与魅力,网络阅读的公众化使类型小说风靡各大文学网站,而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则极大刺激了文化资本的深度介入,这些恰恰都是传统的文学体制所不能充分具备的基本条件。尽管时下的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总体质量不高,但正如作家陈村所言,许多作品之所以不是好作品,其实不在于它是否有网络的特征,而是缺乏文学的因素,他说:“文学()有关人的心灵,从来可以由各个道口进入……许许多多的人在文学中积极参与并有所获得,难道不是又一层十分伟大的意义吗?”(见陈村为“网络之星丛书”所作的序,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
与网络文学的兴盛相比,传统文学的低谷与疲软也并不仅仅源于它纸介印刷的媒介载体的局限,甚至将其归结为数字新媒体霸权的挤压也都是皮相之论。事实上在互联网还未在我国大范围普及、汉语网络文学尚未出现的上世纪90年代前期,我们的文学就已经开始显露出退缩的态势。这里除旧有文学体制、文学存在方式的束缚外,其深层原因还是应该从文学的精神内涵、特别是创作者的人文立场去寻找。在当今时代,消费社会的文化转型,以及文化资本运作的市场取向,遮蔽了栖居于精神世界的文学旗语,钝化了文学批判的锋芒,弱化了文学的人文魅力,造成了文学的价值失范和走势滑坡,以及文学与时代精神的疏离和文学底色上“人民性”观念的淡化。当文学生态已经改变,传统文学的存在方式和传媒载体失去竞争优势时,文学靠什么生存?波谷中的文学怎样才能找回艺术自信并重新赢得历史的尊重?需要守正的观念立场是:文艺作品要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必须从情感上贴近生活,体察底层诉求,关注社稷民生,用敏感的默契表达历史的脉动。如果你的创作远离现实和人民,必将导致创作无根,成为自说自话的小把戏;如果你的心里对人民的生活失去关注的热情和施以援手的责任,对社会现实丧失评判的能力,其作品就很难成为人文理性的艺术表达或沉雄悲壮的社会忧思,你的作品必将失去对人民大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要想赢得历史的尊重,就必须表达真诚而拒绝平庸、低俗和堕落;创作要吸引受众,就必须秉持一份千秋情怀和底层悲悯;创作者要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与拥戴,就必须让作品走进大众心灵,承担起应有的艺术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解决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势态格局的“冰火落差”,首先需要强健文学精神以实现价值重建,并在这个基础上让两者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取长补短,这样才可能消除落差,共同缔造新的传媒语境中的文学繁荣。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