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1-26 22:36:20 | 作者:bohua196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东西方文明作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主流文明体系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方面发挥了其他文明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人类交往的日渐密切与频繁,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也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着。但两种文明毕竟是有着不同的源流和发育背景,因此两种文明在交融的过程中,也时常因着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而时常发生一些摩擦,有时这些摩擦甚至还以某种近乎激烈,甚至暴力的方式进行。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进程,虽然和平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主流,但不同的文明体系所催生的社会价值观念,也让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并不是总是以和平交流这一种手段进行,好多时候是通过刀与剑的手段,靠武力和军事征服强行进行的。直到今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在大行其道,并且在世界各地制造着严重的流血冲突。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人们面对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及科学主义大行其道并流布全球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内心感到无比的恐慌和忧虑。
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东方文明和以欧洲文明为核心的西方文明是两种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文明。发端于农耕文明的中华文明由于对大自然格外的依赖关系,因此对天地表现出一种格外的敬畏心态,这导致中华文明十分推崇自然。只有顺应自然,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慷慨无私地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求。正是这种“循天道,尚人文”的生命态度,催生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文化根基。发端于古希腊海洋文明的欧洲文明面对充满各种凶险和挑战的大海,西方人对大自然萌生了一种强烈的征服欲望。通过不断改进航海设备,来刷新一次又一次的航海记录。在与大自然的挑战过程中,西方人体验到了征服的快乐,并坚定了他们“人定胜天”的价值观。对发端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中西文化来一个大致的比较时不难发现:中华文明喜欢协调,追求和谐;西方文明喜欢冲突,喜欢冒险和挑战。中华文明偏重人文,西方文明则侧重科技;中华文明倡写意,西方文明则注重写实。打一个通俗的比喻,中华文明是用望远镜看问题,西方文明则是用显微镜分析问题。中国人看问题有一种全局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问题用一种超越功利的态度加以探讨,从而使得中华文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愈来愈凸显出其优越性。西方人看问题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关注当下,关注现实问题更多一些。这种关注自我和关注现实的哲学态度导致西方文明呈现出务实进取的特色,让西方人更多的关注物质层面的问题,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密切。正应为如此,中西文明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走来,充满理想主义气息的中华文明与充斥现实主义气息的西方文明在近代社会一碰撞,便全面败下阵来,这让自高自大惯了的中国人在夷人面前蒙羞。然而知耻而后勇的中国人面对汹涌而至的西方文明慢慢采取了理性的态度,通过借鉴和吸收西方文明,来改造中华文明,很快又让中华文明浴火重生,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比肩而立,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中华文明的新生与中华文化的巨大包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回望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文明是在相对悠闲的农耕文明条件下诞生的,这便赋予了中国人悠然的生活节奏。在这种生活节奏里,中华文化的先贤们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方式带有一种从容的气度和浪漫的色彩。每每读到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典籍,那些极富理想主义的文字以一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将一些似乎与现实没有太多联系的思想理念呈献给我们。这些思想理念借助汉字的丰富张力,在表面上给人的感觉似乎有点神秘和故弄玄虚,也有几分深奥,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给人以无限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这些理论完全靠每一个阅读者的生命参悟,无需借助生命的体验去加以验证。受此文化影响,中国人一般用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态度去投入生活,在一种悠然的生命状态里感受生活之美好。抱着与人友善,克己奉公的人生态度,循天道,悟人道,从而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合理的人伦道德体系,使社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和和谐的状态之中。在人际关系方面,提倡互助,不主张竞争。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倡导人们彼此之间要相互宽容和理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西方文明是在一种征服的过程中产生的强势文明。它鼓励人们积极进取,想出各种手段和办法去应对自然以及社会的挑战。为了保持自身的强大,让自身处于不被征服的被动境地,导致这种文明体系下的人们过分关注自身以及身边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便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对自己和身边的事情非常了解,并且十分关注具体细节。正是这种过度关注细节,关注自身的价值观念导致西方人分析问题时条分缕析,对每一件事情几乎做到完美极致,不厌其烦的状态。受此文明()观念的影响,西方文明最终走上了科学主义的道路,用显微镜加手术刀的方式来观察和分析世界,结果导致我们人类在实证主义的道路上诞生了各种新学科和新知识,助推我们人类通过多种渠道和角度来深刻认识和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无疑在技术层面西方确实对我们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但在人文价值观方面,这种建立在数学意义上的文明体系虽然比东方文明精确,但为了求得利益的最大化,西方人不惜采用杀戮和掠夺等人类文明史上最残酷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欲望。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西方文明传播的过程中,对世界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反观东方文明,虽然它不像西方文明那样精确,但这种文明提倡的理念却具有超越时空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由于东方文明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思想观念不像西方文明那样有一套严格界定的理论体系。我们的先人在构建中华文明体系时,是凭着自己对现实的直觉,用超乎寻常的生命智慧将自己的生命感悟用类比性的语言逻辑呈现出来。解读中华文化典籍我们会觉得很难像阅读西方经典那样形成一种相对精确的具体答案。中华文明的最大特色就是异中求同。求同思维使得中华文明概括有余,分析不足。西方文明注重同中求异。求异思维使得西方文明注重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逻辑体系去对得出的结论进行严格的实证。东西方文明发端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使得东西方文明的关注点也各有侧重。东方文明更多的侧重于人伦道德和社会制度,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整合方面有独到的文明成果。西方文明则更多的是关注自然和人的个体生存问题,对生产力和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研究有着显著的成果优势。中西文化差异若用现代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来概括,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 中国人喜欢从动态中观察分析事物,西方人习惯从静态中观察分析事物。中国人善于把握整体,注重平衡,习惯从整体中看个体;西方人喜欢化整为零,注重分析,习惯从个体中看整体。此点也同样促进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崇尚斗智,因而棋术十分发达;西方文化崇尚斗勇,故而体育甚为突出。中国文化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西方文化重思辨,尚超越,学以致知。这种差异早在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就初现端倪,在中西文化的两位圣人——孔子和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协调的现实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现世性的人伦关系为核心,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超越的浪漫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彼岸性的神人关系为目的,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中西文化,有着相通之处,比如:西方人,奉行实用主义;中国人,讲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但是,中西文化,因为地理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同。在西方,个人主义形象在社会的各种生活中表现得非常强烈鲜明;而在中国,家庭观念的责任感才会体现出这样的强烈与鲜明。 有人说,文化就像无所不在的万有引力,当你跳跃的时候就能感到它的存在。其实文化更像一个磁场,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分布,而同处一个磁场的中西两国的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碰撞出火花。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崇尚稳定和谐,不像西方文明那样崇尚竞争和斗争。两相比较中华文明显现出宁静,保守的特点,西方文明则显现出灵动,进步的特色。这种动与静的特点决定了中华文明追求平衡和谐的特色,西方文明则追求斗争与征服的特点。打破平衡,保持自身的优势并形成对其他民族与国家的优势,成为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追求和谐,实现天下大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友好相处,平等相待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两种文明体系不同带来巨大的差异性,同时其互补性是显而易见的。
中华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主体文明,历经五千年一脉相传至今,中间虽然出现过各种波折,但每一次都能浴火重生,并焕发出新的更大的生机与活力。这说明中华文化不但有着海纳百川的巨大包容性,同时更有着很强的再生能力。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民族不幸,多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但伟大的奇迹还是发生了。中国人不但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同时也实现了民族的富强。一个强大的中国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并以一个负责任的、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向世界释放着和平发展的正能量。这一方面表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另一方面则以中华文明为支撑产生的民族创新能力让国家走上了健康的复兴之路。面对和平崛起的中国,面对伟大的中华文明,一直以来为西方文明的优越感所陶醉的西方人对中国刮目相看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巨大危机感。不过今天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如果一味采取强权政治,征服手段不但是危险的,也无助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唯有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才会求得双赢和互利。然而中西文明之间的互信程度远没有建立起来,这正是当今世界存在巨大冲突隐患的关键之所在。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