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30 15:47:24 | 作者:路西默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前两天到朋友家聚会,一友人带着她的二胎男孩,五岁左右,大眼圆脸,粉嫩可爱? 。这种聚会一般都会有娃娃参加,大家也会备一些给孩子的小礼物。当这小男娃转了一圈,接受了大家的赞美并把收到的礼物交给了母亲后,突然伶俐地双膝跪在木板地上,两手扶在膝上,小脑袋住下一低,稚气脆声的说:“谢谢叔叔阿姨。”
大家都愣了一下,那母亲已经把孩子拉了起来,略带炫耀的说:“我家孩子乖吧?上个月起幼儿园开始教他们传统礼仪,还给他们讲24孝的故事,这孩子比以前好带多了。”接着让孩子给大家复述一个孝子的故事。孩子拿了个玩具摆弄,扭捏着不吭气。那母亲尴尬的笑一笑,大家也趁机转开了话头。
中华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挺多,但是乌糟也不少,这幼儿园慧眼独具,教礼仪从跪开始,可谓一枪中的,探手就是一团乌糟。籍此恢复华夏文明荣光之际,相信这种幼儿园只是个案,但却不得不杞人忧天一下,华夏民族跪了两千多年了,如果有朝一日再次跪下,世界民族之林还有华夏民族的立足之地吗?
五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处于形成世界观的前期,此时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激发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进而引申入孝的范畴,也可算是幼儿园的一种责任。但该幼儿园却选了跪这种礼仪方式,真为他们去芜存精的眼光担心。
孝,是传统儒家文化的一根支柱,说它是核心也不为过,贯穿于传统文化的始终,是维系传统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作为孝文化精髓的24孝子故事,汇集于元朝郭居敬,广播于民间,经民众口口相传,流传千古。其中不乏子女对父母反哺照料等人伦理念的赞美,但也存在着与现代文明价值观相违背的伦理缺陷,这些应该植入相应的先进价值观予以替代。
比如:第一孝,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 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 第十八孝,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长辈对小辈极致的作恶,然后结局却是小辈百般忍耐,逃得性命后,人生之路走向巅峰,而社会对作恶长辈无任何的惩罚甚至是谴责,只扬善不惩恶,等同于无形中默许了这种恶行,将小辈的生杀与予权利交到了长辈手中,形成绝对的威权。
第十 二孝,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这个令人看得头皮发麻的故事背后,折射出传统文化对公平和生命的无视。便是友爱兄弟把家产全部予以,独自奉养老母,然而自身经济危机之时,居然无法得到任何的帮助,以致要杀了自己儿子,省下口粮给老母,小儿何辜要受此荼毒?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个孝子所为连畜生都不如,其行为却被奉为圭臬。
第十五孝,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这个故事中的孝子,典型的一个无识人之明、多疑好猜的愚人,披着孝的外衣居然成了颂扬千古的经典。
第19孝,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这个故事就有点扯了,民间多有烧一些药草驱蚊的习俗,小孩或许不懂,大人也不懂吗?而且看着年幼的儿子任由蚊虫叮咬还能安然入睡的父亲只能说是又蠢又坏。当然不排除这是在用极端的方法博取孝的美名,那么这样的故事又有何典范意义?
纵观整个24孝,鲜见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总体强调的是子女是父母的所有物,子女对父母绝对的孝与顺。与之相映衬的民间一些俗语如百孝顺为先等,使得两千年来一代代的国人在做孩提时就完全屈服于长辈的意志之下,这种简单的凡长辈皆正确的传授模式,固然有利于降低孩子的管理成本和家庭及社会的稳定,但是却被动的全盘接受了长辈的人生价值观,一代一代的繁衍下来,思想意识方面极难有突破和创新,这也是两千年来中国一直止步于农耕文明的因素之一。且压力之下人格容易扭曲,儿子升格为父辈之后喜欢使用暴力来教导自己的孩子,如此薪火相承,产生了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家暴意味极浓的管理模式,横行于世且深得世人认可,这些都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文明的理念,在新时期发扬孝这一传统美德之时,应予以及时清除,用爱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替代高压威权,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双向平等的和谐互动关系,这样的孝才利于子女形成独立的人格,适应社会的发展。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