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16 10:53:57 | 作者:6们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8次
早上老姨来电说要去北桑峪村去看看,欣然应允,正好可以换换脑子,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老姨、段老师、四军哥与我,出西门往目地地进发,车上老姨说今天想去看看防守的城墙,关于南北桑峪的传说,用来印证,如果能找到一些比较古老的物件碎片就更好了。老姨讲到尧舜禹的事情,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曾在尧庙的陶唐会馆吃过几次饭,尽不知陶唐就是尧,原来是尧开的饭店,呵呵,现在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传说他在接替尧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之前接受尧的考察时,曾在历山(中条山别称)耕田,在雷泽(今山西芮城北)捕鱼,在河边的陶城(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北)制陶,后来尧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陆西南),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又都蒲坂(今蒲州镇),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现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运城市安邑镇有舜帝庙、舜帝陵。尧舜之时,发生滔天洪水,大禹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更是受到高度的赞扬。历史书上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可是老姨提出了一个论点,颠覆了我对这段历史的局限,老姨讲,他们三个人都是部落的首领,在权力交接上会不会真像史书上讲的一样,值得人思考,拉出自己读过的史,听过的书,确实是在历史上的每一次权力交接上都充斥着血腥,把自己放进尧舜禹的时代里用古代的眼光看,也想不明白,这个论点,让我陷入自我拷问,当时的部落间的融合真实现了无缝链接?就算实现了无缝衔接,真的不会因生活习俗产生一些冲突?秦始皇作为老政治家为统一六国都还进行了焚书坑儒呢。不管怎样讲,皇权未一脉相传,而是旁落他人,这个点还是值得学习。车行至村头,大家吃了带的干粮,路边的小商店里倒了些热水,午饭就算是交代了,路边这个小商店里很冷,而人很多,左右的两个小耳房里,支着两个麻将桌,村里的人们打的热火朝天的,看样子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应该相对富裕,这一点在刘支书那里也得到确认,村里年轻人都就地养起了大车,不养大车的,就在周边的煤矿、洗煤厂上班了,不上班的基本都有小的沙场,一方的沙价格也是挺高,下山的路上,远眺黄河,河面被冰凌覆盖,只能见到不以一半的河面,靠近路边的地方,刘支书指着方圆的几里,讲这里原来是练兵场,黄河大桥的下方,这里像极了沿海的口岸的感觉,已全然找不到练兵场的痕迹,用来练兵的六孔挂着石头面的窑洞,也塌的只剩三孔。
在支书的办公室里聊着村里的一些事情,支书请来了原来的老支书李章贵,他把断断续续的关于村里的一些事情链接了起来,关于炮楼与战壕,关于四蛤蟆与地道,石狗与磨盘的传说,这些都只是听听便做罢,因为均看不到实物来证实。其间,老姨讲了乡宁的四大家族,讲了闫氏在枣岭一带收租以及减租建桥的事情。
进入北桑峪村后,四军哥说带我们去看一个旗杆院,车转过一个湾后,对面的旗杆院印景入眼,我有些被惊呆,远远望去,四平八稳的一座古建筑靠山而坐。
走近后,细看,挺可惜,基本上有价值的东西,都被人拆了去,纯石头做的左右两根旗杆挺拔在那里,细看,尽然是一块石头上的取来的大腿一样粗的整块石材,对这个院子的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大门,是四合院的东厢房的院墙,院墙与大门的设计很合理,节少了空间,但该有的都有了,照壁上原来应该有一幅不错的石雕的壁画,已经被人撬走了,门梁上一左一右的石雕雕的非常精美且镂空,这不知得花费多少功夫才能雕刻出来,入院东、西、南三面均是一层的建筑,靠西侧有一小过道,进去又是一院,东侧则没有过道与小院,而是楼梯,直上主房二楼,站在院中,我背靠南房仰视二层主房,二楼像走廊一样的廊棚往里是三间房,上楼走进房里,还留存着不少像用细木编的1.5米左右的用来存放粮食的器具,出来房间站在廊棚中央往下望去,左右厢房与主房交接的两侧,有很漂亮用瓦片还是石片做的造型,现在的泥瓦匠是怕做不出来了。
出了院子,左拐应该是仆人们住的小院,小院也建的很进究,门口还有一个雕刻精美的石头柱子,应该是上马石吧,风化的严重,刘支书讲,出门右拐原来也有很多院落,被日本人烧掉了,但右拐看去,远远的一间像是门房一样的房子孤独地坐落在那里守护着这坐院落。
支书讲说此院子原为贺姓家的院子,后了家道败落,卖给了杨姓,杨姓非常注重子女教育,后代出了两个秀才,所以在门口一左一右立了两个旗杆,查阅后才明白,台门建筑门口会有竖“旗杆石”的习俗。旗杆石以条石凿成,一般成方型,石上再竖高约2-3米的一面旗,俗称“旗杆石”。古时候,能竖上这种旗杆,是家族的荣耀。本家族的人若是读书郎金榜题名,考上了“举人”,或是获得其它上品位的官职,便请来手艺高超的工匠精选石料,制作旗杆石,杆上凿上其姓名和考取的名次,并介绍其生平。旗杆石上还刻上龙、凤等图腾的吉祥物,意在表示重视人才,激励后辈人发奋读书,成才立业。一个地方旗杆石越多,说明这地方越是人才辈出,人杰地灵。这样的一座院落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修缮与保护,真是太可惜了。
村里的老支书带我们看了日本人曾在村里修筑的炮楼,上到一个炮楼旧址的位置,地里种满了花椒树,炮楼的位置上,零散的躺着一些修筑炮楼的石块,炮楼已经没有了,但站在炮楼旧址上环顾四周,黄河沿线数十里都收在了视线范围,确实是战略要地,思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跳跃。回来的路上又去了一个村落,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便驱车回城,夜幕拉下,一天结束,今天还学到了板瓦,桶瓦,真是收获不少。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