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福至心灵,心至慧生

时间: 2019-12-03 19:19:07 | 作者:春水煎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7次

福至心灵,心至慧生

  福至心灵,心至慧生。老辈人往往把智慧的闪现,归功于“福到了”,而“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祈求”。其实,仔细想想老辈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福到心灵,人的灵感、人的顿悟有时候就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福慧、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

  人生在修行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感悟在不断的积淀,但必须要有某一种智慧来点燃。这一种智慧可能不是鸿篇巨著、不是某个大师或者某个巨匠,可能是生活中的一粒微尘,也可能是身边的一个小镜头,或者是一句智者哲语。所以,我很崇拜那些真正的心理学者,他们会从你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段讲述,来悟透你的内心,然后一句轻飘飘的话,可能就会点燃你内心的炉火。他们会以普罗大众的诸多积习中抽取一些意象,然后点睛,唤醒沉睡的心灵。或者一段故事、或者一段哲思,隐藏在你内心深处某个角落里的那个卑琐的你、怯懦的你、执拗的你就会走到阳光下,与高贵的你、慷慨的你、昂扬的你进行对话。所以,听高卫星老师讲了很不起眼的一个故事,我就悟到“要和自己和解、和全世界和解”。

  昨晚,买了点水果去“探班”,26位绘本阅读高级指导师正在双语小学图书馆的读书角,或赤脚、或盘腿、或蹲、或倚,各种自由的姿态,听高卫星老师讲“巴学园”。这群四十岁左右的女子,正在进行事业的又一次飞跃,她们对成长的渴求、对专业的追寻、对内在提升的欲望,激励着他们一路走来,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精英班、导师班……很喜欢倪萍退休后做的“等着我”那个栏目,很沧桑的说出:“为缘寻找、为爱坚守”。其实,人上路都是为了寻找、都是在坚守。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健康的童年,她们在寻找智慧。我旁听了一晚上的课,处处是热情和感动,洋溢着对亲子、幼儿教育的那种爱与痛。

  “我们以往的所有经历,都在此时为我们做了背景。因为需要,所以寻找!”我们之所以不断地追寻,是因为成长的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而我们在某个打动一定是因为我们的产生了内在的共鸣。

  “本来因为指令不清晰,孩子听不懂,结果指向了懒惰、指向了品质”这是多少人正在进行着的一种教育行为判断?想想都可怕,正是因为这种判断,导致多少孩子的心灵蒙尘,终至一蹶不振。

  “当我们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时候,是不是这个世界就变得安静了?就算我们成了超人,不是事少了而是事更多了。做什么样的人,就要解决什么样的事。”道理很浅显,但不再这样的场景下,谁能悟得到?所以,有时候人需要在某个时机被点化或者棒喝。

  很多哲语,都在这个生命场的上空流动。“要舍得让我爱的人受苦,但当他回头的时候,一回头我们一定是在身后。”孩子不能圈养、不能溺爱,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但还要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爱他,这句话就是一个标准。

  “发现困难的时候向别人求助是一种能力,并且是被允许的能力。”“世间所有的相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不一定那一句话就会击中你。比如我就是那个不会求助的人,习惯了自己来,所以负重行走就特别的累。

  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小时候长胖,上学时学习好,长大了能赚钱,所以小时候不好好吃饭,就身体不好,身体不好幼儿园就不能好好读,幼儿园不能好好读上学就会学习不好,学习不好就会怎么样……”,在孩子的起点就已经把孩子位置的终点给定性了。然后还要不断地强化,让孩子形成了一种“我就是这样子”的思维定式,而这种思维定式必然导致孩子一生的懦弱和无为。“但我们能抱怨家长这种行为吗?我们只告诉他这种做法不对,而不告诉他怎么做一切都是零。”事实上,这样的镜头太多了。读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我从里面找到了大量的这样的描述,如教育不是恐惧、教育不是照料、教育不是比较……教育到底是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做?都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古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做学问也好、做事业也好,“悟性”是很重要的一种东西。“福至心灵”其实就是一种悟性,人有了悟性,就通透了、就上道了。

文章标题: 福至心灵,心至慧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40303.html
文章标签:福至心灵  心至慧生

[福至心灵,心至慧生]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