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9-21 07:34:50 | 作者:匿名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从乙未羊年开始,母亲就陷入到了不停歇得忙碌和无法言说的悲伤中,我84岁生病在床的姥姥左半边身体不听使唤,偏瘫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还能自己吃饭的姥姥无法行动,只能依靠别人了。算起来,姥姥生病有近六年多了,在这六年里,几乎每天,母亲都骑三轮车奔波于我们村和姥姥村之间,母亲没有姊妹,只有一个弟弟,姥姥病情加重后,两人没有任何躲闪,不分黑白昼夜得守在姥姥身旁,以防出现意外,其辛苦不言而喻。
养老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当然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日益好转,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大,我们国家也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合着西方现代化国家老龄化的步伐,以不可思议的超速度走向了老龄,养老已成为人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直以来,国家在养老政策、养老模式以及养老措施等诸多方面都在不停地探索和不懈地改革,推行全民养老保险,加大养老院建设,推行社会养老等,以期用这些方式来舒缓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尽管种种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效果却并不太明显。不可否认,全民养老保险彰显了国家的福利,体现了国家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但农村那点养老金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解不了渴,没病没灾固然好,但很多情况下,太多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都难以令人满意,更别说去社会上那些费用高昂的养老院托老所了,他们没有能力去支付高昂的费用,况且他们脑海中根本就没有进养老院这样的想法和思维。相对于农村人,因为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等相对完善的保障措施,城里人的养老问题要比农村人好多了,但我们总是时不时就能听到有关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里去世许久才被人发现的消息,也总是能听到有关养老院工作人员虐待老人的事情发生,这些令人伤心和难过的消息冷冰冰的痛击着我们的心绪,让酸楚的神经一次次绷紧。
这些年来,在社会的极力渲染和大力鼓吹下,曾经盘踞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有些许松动,甚至有太多如我一样的人对此嗤之以鼻,觉着这个说法实在是太迷信太片面太落伍太可笑。我自己不止一次地说,实在不行,等老了就去养老院,身边很多人也认同这个观点,还嘻笑着说,大家要住在一起好打牌。这是个可喜的变化,说明养老观念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悄然发生着转变,就在大家乐观得以为养老方式会因此发生质的转变时,然而,不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捉襟见肘的社会养老体制以及亟需完善的养老设施却将我们一厢情愿近乎天真的想法撞击得粉碎,使得我们不得不停歇思维,郑重其事认真细致地考虑起疾驰而至的养老问题。MENWEN.COM.CN
有小就有老,有年轻就有年老,这是人生轨迹,也是自然规律,到最后,谁都逃脱不了老的那一天,行动不便,举止缓慢,头脑迟钝,还有是时不时的头疼脑热以及腰酸背痛,甚至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发生,面对滚滚而来的老人狂潮,如何养老、依靠谁养老就成了摆在面前不得不直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人有浓烈的家庭观念,照顾老人是优良传统,赡养老人是传统美德,中国还是个特看重家庭氛围的国度,父慈子孝,儿女绕膝,享受阖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因此,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当前或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依靠儿女的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国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然而,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坚强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密不透风的计生措施使人口出生得到了有效限制,小孩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几位老人一个孩子的倒金字塔形式的家庭在社会上已普遍存在,家庭在为国家做出巨大牺牲、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尴尬与心酸的处境,当老人需要自己伸手帮助时,一个人面对一帮老人的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甚至是力不从心就显现出来了。
当然,单纯靠多生孩子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那是在走过去的老路,开历史的倒车,我们必须趟出个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发展的好路来。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养老体制,形成完备的养老体系,切实提高老人待遇;加强社会养老机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进入养老领域,推行便捷舒适的社区养老,降低服务门槛,扩充服务储能,提升服务质量,做到国家、社会、家庭多管齐下,才有可能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美文阅读网
作者:高仁涛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