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时间: 2023-11-21 21:00:1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花朝节和上巳节-两个被遗忘的重要传统节日

  在我国历史上,农历二月和三月有两个重要的节日,至今已经很少有人提起。这两个节日,至今还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流行,并且十分有意义。被忘记的这两个节日就是花朝节和上巳节。

  历史上,农历二月十五日,是我国的花朝节。《朝熙乐事》记载:“二月十五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中旬为月夕也。”

  花朝节是百花的节日,他同中秋节一样,是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我国苗、壮、满、侗、黎、畲、布依、赫哲、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该节早在唐代就很繁华,许多古籍都记载:“当时及其后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问遗,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动”。初,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元费著《岁华纪丽谱》说花朝节:“二月二日踏青节,韧郡人游赏散四郊”,汪灏《广群芳谱·天时谱》引《翰墨记》述说:“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花朝节风俗活动较多,如,“赏红”,家家户户剪红绸条之类的丝条挂于花木上,为花祝寿,叫做赏红,有祝花木繁盛,人寿年丰的含义;“赏花与踏青”:二月正是春江水暖,桃李争芳的时节,便于亲友聚会、饮酒赋诗、踏青赏花,非常浪漫、也很有情趣;“赶花会”:花会上有花木销售,还有娱乐演出,人们在购买花卉之时,欣赏各种杂耍演出,其乐无穷。因此花朝节相当于中国的百花节、爱树节。

  花朝节的当令小吃是“花糕”,武则天朝,每年花朝节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成糕,叫花糕赏赐群臣。由此可见,“花糕”和元宵、粽子、月饼、重阳糕等节日食品一样,是中国传统民俗节令小吃。

  花朝节还要举行祭日活动,祭日与祭月都是古代帝王的祭祀礼制,但是规定春天祭日,秋天祭月。

过清明节时,除了踏青扫墓外,还有哪些传统习俗?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许多被遗忘的传统习俗,除了踏青和墓祭,还有以下几种传统习俗:

蹴鞠比赛:类似于现在的足球,是古代北方常在清明节开展的有趣活动,曾是北方最喜爱的清明风俗之一。杜甫也在《清明二首》中写道“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放风筝:每逢清明节踏青时节,人们趁着踏青郊游放风筝,据闻剪断牵线使风筝随风飞走,能够除病消灾;夜里就在风筝上挂满彩色的小灯笼,远远瞧去如同繁星闪烁,恰似“神灯”,以此寄寓美好的希望。

荡秋千:在古代也是清明节习俗之一,早在五代时王仁裕便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载道:“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到了宋代,宰相文彦博《寒食日过龙门》一诗中也有描写:“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更表明荡秋千是寒食节(即清明节)的一大习俗。

插柳:中国民间常有插柳戴柳的习俗,相传有三种起源。一种说法是插柳是为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因杨柳生命力旺盛,年年插柳,处处成荫,以此赞扬神农氏的授农之恩,祈求年岁丰收富足。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于是有些地方的人们常插柳于檐下以报天气。另一种说法是插柳戴柳能够驱鬼辟邪,古代北方常称清明节为“鬼节”,正是百鬼出没之时,又因受佛教观世音手持柳枝沾水普度众生的影响,人们便将柳条视作驱鬼辟邪的圣物,称其为“鬼怖木”,于清明柳枝抽芽之时插柳戴柳以驱鬼祟。 [2]

虽然这些传统习俗已被遗忘或减少,但它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同时,这些传统习俗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扫墓祭祖以外的好时机,让人们能够忙里偷闲、亲近自然,享受春天,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2]

值得注意的是,清明节的

下元节为什么会被遗忘了

导语:与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相比,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那么中国为什么现在不过下元节?下元节为什么会被遗忘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现在不过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是地地道道的道教节日。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诞辰,为民解厄之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于是,在水官诞辰那一天,对其祭祀,便可以消灾解厄。?
《中华风俗志》中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宋吴自牧《梦粱录》:
“(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
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又河北《宣化县新志》:
“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与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相比,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
这种被遗忘,不是没有原因的。
下元节为什么被遗忘了?1、道教文化的衰落
元宵节的兴盛,有着传统文化美好精神的支撑,背后除却道教文化、更有儒家文化的支撑。
中元节虽然没有元宵那么热闹,但是在佛教、道教、儒家几种文化的联合加持下,这个以“孝”为精神基础的“鬼节”并没有被人遗忘。
与之相反,只有道教文化支撑的下元节,慢慢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对下元节的特别重视,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
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
《宋史》卷一一三:
“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
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
五年十月下元节,
依中元例,张灯三夜。”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作为一个曾经统摄中国汉族大部分民间信仰及风俗的宗教,事实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便没有很好的发展。
道教文化的衰退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除却科学与理性思想的冲击,佛教、儒家、乃至基督教等其他文化形态对其也产生了巨大的消解作用。
而道教团体自身理论更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无法适应社会需求,那么自然而然,就成为一种“弱势文化”。
2、水官解厄的精神基础
而“下元节”难以获得复兴的另一大原因便是这个节日的精神基础。和中秋、清明、重阳这些富有人类情感需求的节日相比,又或者与元宵、中元这些暗含道德与人伦需求的节日相比,下元节的基础需求——消灾解厄似乎薄弱了一些。
消灾解厄的基础之一是道教三官信仰。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
消灾解厄的另一基础是万物相关联的“命运观”。通过道教科仪(仪式),将原本属于命运中将要或已经发生的“灾难”“厄运”,通过“神通”化解。背后也蕴含了人所受的“灾难”“厄运”都是有先天的原因,含有因果关系,并由水官大帝负责“审判”。
3、文化内涵的变迁
“由于深秋气候特点,引起了人们心理变化,需要与祖先沟通情感以求慰藉。同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了感恩祖先,人们选在在下元节祭祀先辈。所以,下元节慢慢变为一个表达民俗情感的节日。”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这样解释。
有不少下元节复兴的支持者会说:
“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这种生命的体验,并不能只用‘愚昧无知宗教盲从’来概括甚至打压。”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各种灾难的时候,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祈福”,无论是点蜡烛,还是折千纸鹤。但是,在笔者看来,祈福与解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祈福是美好愿望的表达,而解厄,或者说通过“烧钱贿赂水官”的方式帮助摆脱困境,则是一种较为消极的迷信手段。当然,节日可以发展变化其内涵,可是当这个文化内涵形成质变的时候,恐怕就不再是传统,而是“新造”了。
换句话说,不祭拜水官,不以解厄为根本目的,而是“祈福”,开展探问病人、慰问困厄者等充满人性关怀的活动,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其他的日子,完全新造一个节日。当节日的文化精神非常稀薄的时候,一旦传统中断,就再无复兴的可能。

上巳节曾是汉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为何现在被遗忘了?

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才会慢慢的消失,其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这一方面人们了解的越来越少了,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还是某些中国传统节日不放假,所以连过节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提去主动了解这些节日了,所以不仅是上巳节知道的人越来越少,还包括中元节、寒食节等传统节日。

一、上巳节的由来

上巳节在传说中是为了纪念轩辕黄帝,3月3是传说是黄帝诞生的日子,咱们都知道黄帝是我国历史上的先祖,到现在咱们还以炎黄子孙自称,所以皇帝在历史上已经不是功劳可以衡量的了,他就是我们崇拜的对象,因此在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大量的祭祀活动以及各种歌颂仪式,主要的歌颂内容就是黄帝的智慧以及他的勇敢。

二、古代的情人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巳节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变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上巳节变成了“情人节”,在《诗经》当中记载的是3月3这一天所有的情侣都会出门,一起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幽会,上巳节这一天就慢慢就变成了情侣之间光明正大约会的节日。到后来上巳节的时候有了另外一层含义:是女孩成人的节日。在3月3的这一天人们会帮助女孩做成人礼,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雏祭”。

三、逐渐被代替的节日

前面已经说了上巳节是古代的情人节,但是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情人节,所以上巳节也算是被另一种节日所代替的,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寒食节在当初是和清明节分开的一般在清明节的前几天,但是现在人们只知道有清明节不知道有寒食节,甚至有些人会认为清明节就是以前的寒食节。

因为汉文化的不普及,还有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所以导致很多东西被遗忘。
有些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放弃,可能是不适应现代。
被遗忘的原因肯定是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节日的演进与发展跟政治统治有关,也很经济发展有关,所以有的节日会加强,有的会衰落
过节需要时间、精力、财力。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三个节日相隔非常近,可清明节始终保持着祭祀这个功能,而上巳节已经丢掉了祭祀的传统,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就把时间和精力给那个最不能忽略的节日了。

被遗忘的节日作文

  中国有很多节日,大家也许会遗忘一些我们不常听说过的节日,下面就由我为你介绍一下被遗忘的节日作文吧!

  被遗忘的节日作文1

  许多国人现如今只知有“清明”而不知有“寒食节”。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一日之前。现代24气节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次日。

  现普遍认为起源于春秋晋文公时期的贤臣介子推,但后人多所考证,认为应是季春时要换新火。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

  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曰:“司@氏.仲春以木铎火禁于国中.为季春将出火也。”

  寒食节习俗,有扫墓、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扫墓之俗,是很古老的。寒食节由北方向南方迁徙的“移民”将中原文化带入“蛮夷之地”。虽然“寒食”在中原已经不多见,却在南方多省,特别是浙江和福建境内仍保持了“清明节”食“寒食”之传统。但因为年代久远,“寒食节”这个节日及些节日传统已慢慢地融入了“清明节”传统内。例如浙江省龙游县保持了上千年食用“寒食”之传统,现称之为“清明”:以糯米粉做皮,有”(如意)饺子“形状,也有像月饼一样压模的。一般有白色和青色两种,取“清明”同音:白色为糯米面团原色,青色则是糯米面团里加了艾叶草。蒸熟后的“清明”清香糍糯的外皮加上里面包的各色馅料,可咸可甜,老少皆宜。

  中国最早的春祭在寒食节,后来改为在清明节,现在华北部分地区仍然在寒食节扫墓祭祖。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虽然无法知道寒食节在什么时候被清明节取代,但从唐代多首与寒食节有关的诗来看,至少在唐朝时,中原人仍然有纪念寒食节的习惯。

  被遗忘的节日作文2

  我原本是记得有妇女节这么一回事的。我原本打算回家就帮妈妈做一个心型卡片的,可是这几天作业多的不得了。我一回到家就开始埋头写作业,有时候觉得吃饭都顾不上,更把做贺卡的事情给忘记了。

  妇女节那一天,老师除了布置了语文数学作业,语文老师还说第二天要默写古诗。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的降临在我的心里。回到家我竟然把妇女节的事情给完全忘记了。不仅没有做贺卡,没有跟妈妈说节日快乐,我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妈妈辛苦工作回到了家,那时我正在看书,对妈妈的出现视而不见。妈妈好像怀着期待想问我什么,可看我看书看的这么认真就不好打扰我,悻悻的回房间了。

  我看不明白妈妈到底是在干什么,只好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目光就又回到书上来了。这是,爸爸从妈妈房间里出来了,小心翼翼的帮妈妈把们关上后就悄悄的跑到我身后来了。

  “咳”爸爸假咳了一声把我的心思从书中拉了回来。我疑惑的看着爸爸。

  爸爸背着手,严肃的.问我:“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什么日子?我默默的沉思着。

  许久,爸爸忍受不了着沉默:“你不知道?那我给你提示。今天是三月八日,现在知道了吧?”

  “三月八日?什么日子?”我一时间还反应不过来。

  爸爸深吸了一口起:“今天是妇女节,你妈妈的节日。”

  “哦,是吗?”

  突然我想到了什么,三月八日妇女节,我却什么都没有给妈妈准备,怪不得妈妈回来时那么怪,原来是因为这个,看来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我跑到妈妈房里,妈妈正偏着头座在床上,我走上前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

  可妈妈还是不看我。这时我看见爸爸在身后拉了拉我的衣袖,嘴巴动了动,好像在说“妇女节快乐”,我立刻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转过头对妈妈说:“妇女节快乐!”

  妈妈终于把目光对准了我,大气的说:“好吧,我原谅你了。”

  “哈哈”妈妈笑了起来。

  被遗忘的节日作文3

  或许有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根据有关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程度调查表明,接受调查的中学生当中,发现有近半数不知“重阳节”为何节。

  大人遗忘“重阳节”,学生不知“重阳节”,这样下去,恐怕“重阳节”将永远只能留在发黄的书页里,不再有几人知道“重阳节是何节”了。其实,许多传统节日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呢?与此恰恰相反,学生们对那些远度重洋而舶来的洋节却个个如数家珍。

  显然,洋节的兴盛在于商家的参与。洋节的时尚元素和新鲜奇异,被充分开发成商业价值而大为推广。由商家一手营造的洋节气氛,让我们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不得不被动接受并日渐熟知。商家之所以对洋节过度偏爱却对传统节日有意冷落,原因并不在于本土节日没有开发价值,而仅在于我们的商家缺乏挖掘能力和创新主见。在许多方面,我们的企业家更喜欢做贡献体力的制造商,而没有兴趣进行“研发”和“创新”。他们总是乐于步外国商家的后尘,善于照搬“具体方式”却学不会“精髓方法”。

  在一定意义上,要想让民族传统节日像洋节那样兴盛,还有待于商家“创新意识”的增强。当然,商家“创新意识”的增强不可能在朝夕晨昏之间完成,一如我们在许多行业都还离不开人家的“生产许可权”,关键的生产技术始终牢牢掌握在别人手里。

  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看着传统节日沉寂消亡而徒劳伤悲呢?当然不是。在商业落伍之时,民俗教育将是最为必要的补充。为什么我们能想到把爱情教育、性教育等推上课堂,却不能把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民俗授予学生?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须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

  因此,商业复兴和学校教育,正是拯救传统节日的“两手”。“两手”都要抓,传统节日才不会被遗忘。

  被遗忘的节日作文4

  七夕--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词语,在岁月的冲刷中,似乎风华已逝。

  小时候听多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至今仍回响在耳旁。牛郎织女的日子,仍铭记在心中。鹊桥已建,争相目睹两人相聚时的声声细语。

  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外来节日似乎逐渐替代我们的传统节日。人们知道有西方情人节,并在西方情人节那天送给女朋友或老婆许多的礼物,但是否还记得,遥远的东方有个七夕?

  恒河系里,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座美丽的桥梁,一个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爱情故事。儿时,你们也许听得多了;儿时,你们也许曾幻想着有那么一天牛郎织女会在一起。

  中华儿女,为什么不能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延续下去?中华儿女,难道你们真的那么喜欢外来文化,而不喜欢自己那个“丑陋”的中华文化?中华儿女,难道你就让喜鹊搭成的桥梁白白地消失?

  我想,不会的。中华儿女不会忘记自己的“老祖宗”--中华文化。虽说有糟粕,但是大多都是好的。儒家的思想教会了我们要尊师爱幼,那么,七夕这个日子,又教会了我们什么呢?

  七夕,这个感人的日子。它教会了我们要努力争取自由,获得自由。无论是人是神,人生也是平等的,人生相爱,没有神的界限。人与人之间的爱恋没有隔膜,也没有人可以阻止。

  七夕,一个永恒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逐渐被人们遗忘的情人节。

  被遗忘的节日作文5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这个节日今年正式被作为法定休假日提到议程上来并以全票通过。感觉很久没有过端午节了,只是匆匆忙忙地虚度着是光阴,这个节日对我们来说似乎已经很陌生了。早上我独自在宿舍,和煦的阳光撩开了童年的画面,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小时候,我和妹妹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可以穿新衣服,穿上让每个女孩都心弛神往的裙子,可以吃到喷香的粽子,有肉粽、米粽、红豆的、蚕豆的……哎,口水都流出来了!妈妈的特制的红鸭蛋加上手工编织的小网袋,可以听到伙伴的笑声,还有那又大又红得发黑的诱人的杨梅,那人见人爱的杨梅只有在这期间才真正扫去了它的酸味,余下的全是甜,直甜到心窝窝,让每个见了的人不可抗拒地想多吃几颗。

  稍大一点的时候,我开始感受到端午节那特有的暖暖的午后是如此的悠闲。中午的一餐团圆饭后,大家开始了各自的打算:爷爷奶奶们用打牌来打发这闲暇的午后时光;妈妈和她的那帮婆姨们边织着毛衣边聊着各自的家长里短;弟弟妹妹们则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巷子,不时传来他们的嬉笑声,给这个安静的似乎要凝固的午后以一线生机,让人不致沉闷;而此时正是期末考试紧张复习的时候,今天我也抛开了考试,捧着图书管借来的《智慧的灯》读着,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悠然。

  原来,这个节日,除了喷香的粽子,妈妈的红鸭蛋,伙伴们嬉闹……更是一个让我们在忙碌一段日子后的停顿,是一个可以悠闲自得的节日,一个可以尽情享受自由时光的午后。我们惊奇于古人的智慧,这个用于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叫我们记住他那诗一样美丽人生的同时,难道不是暗示我们热爱生活,别用自己的聪明掩饰了本应属于灵魂的那片宁静吗?

  被遗忘的节日作文6

  那也就是个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早上,我匆匆的起了床,梳洗了一下,妈妈便叫我过去吃饭。我飞速的去我房间拿来了手机,慢悠悠的走过去,妈妈朝我吼了一句:"还玩呢!快过来吃饭。"就在妈妈吼完的一刹那,我看到了手机QQ登陆的主页面。

  今天是重阳节。

  "什么!今天竟然是重阳节!"我不可思议的叫了出来。"今天就是重阳节啊"妈妈一边说一边揪我去吃饭。是啊,在都市这么忙碌的生活,那么紧张的学习,谁又会记得这个节日。我坐下一边吃饭一边问妈妈:"你给我姥爷打电话问候了吗?""打什么打,你姥爷也不知道今天什么节日。"顿时就感觉一阵心酸,我们都以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不需要我们的一个电话,不会想念我们。

  可是怎么会呢?也许他们就正盼着那唯一一次电话,那熟悉的声音,或许还有脸颊上的两行热泪。他们在孤独中一次次煎熬,也许等的只不过是一次归来,甚至是无形的祝福、问候,他们也会心酸不是吗?

  想到这里我又怎能吃的下饭,渐渐模糊的眼睛也没有看清楚挂钟上的时间,我想,给我姥爷和奶奶打个电话吧。"我去打个电话。""都几点了还打电话,上学晚……"没有听完妈妈的话便奔到我那间拿起手机。

  先是奶奶的,拿起手机按下几个不熟的号码,一次次确认,"0535,1***9。应该是这个吧!"电话通了,但那头却只是单调的滴滴声,终于,一个女声冲去耳朵。"喂,你好,你是?"听到久违的声音,差点就要哭出来。"喂,奶奶,我是**啊""哦,**啊。""嗯嗯,奶奶,最近还好吗?""还好,不用惦记。""嗯,那爷爷呢?""都还好。""今天是重阳节,你和爷爷要好好的。""啊?孙女真是太乖了,真没想到我的好孙女还记着这个,唉!"电话那头仿佛沉默了,仿佛有什么流了下来。"嗯,奶奶一定好好的。"就这样聊了几句便挂断了。

  还有姥爷呢。我找出通讯录里的号码拨了过去,依旧是单调又重复的声音,始终没有期盼的声音出现。"您好,你所拨打……"我叹着气挂掉了电话。妈妈突如其来的声音又讲我惊醒。"还在那屋磨叽什么呢,都六点十五了,快点收拾走吧,迟到了活该!"我走下床,对妈妈郑重的说了一句:"给我姥爷打个电话吧,他应该想你了。"妈妈先是震了一下,然后说:"我知道了,你快走吧。"我别过头走出了家门,不知手机上是否会有期盼的来电,不知妈妈是否真的会静下心来给姥爷打个电话,或许回吧。

  别再遗忘他们。

文章标题: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408.html
文章标签:传统节日  被遗忘
Top